隱形眼鏡戴過夜 角膜缺氧好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可能造成感染與發炎,甚至恐引發角膜潰瘍。醫師提醒,民眾應落實避免過度配戴隱形眼鏡,定期更換、定期檢查,避免眼睛傷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王映晴表示,配戴隱形眼鏡超過建議時長或睡眠時配戴,會使角膜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讓表面細胞受損,引發感染與發炎,嚴重可能造成角膜潰瘍影響視力,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王映晴說,常見的角膜潰瘍症狀包括眼睛紅腫、刺痛、異物感、視力模糊及流淚等。一旦發現上述徵兆應立即就醫,及時處理避免進一步惡化。 她建議,民眾配戴隱形眼鏡時應落實3招,避免眼睛傷害:1.避免過度配戴: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摘取隱形眼鏡,並避免過夜配戴。2.定期更換:依照隱形眼鏡的使用期限更換新鏡片,勿超期使用。3.定期檢查:例行眼科檢查,確保眼睛健康。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道光皇帝的韭黃炒肉絲

■侯國平 道光皇帝是清代皇帝中以節儉自稱的。他很關心日常飲食價格。有一天吃飯時,他指著眼前的一盤韭黃炒肉絲,問禦膳房的太監,這盤菜要多少銀子。太監說要十兩。 道光皇帝記住了這件事,第二天,他召見一位大臣,談完事情後,他順便問一句,一盤韭黃炒肉絲要多少錢?這位大臣馬上放聲歌唱道,皇帝貴為天子日理萬機,還要關心老百姓的菜籃子,真是明君啊,接著很認真的回答,只要十文錢左右。十兩與十文有著千倍之差呀。 道光聽後,大為不悅,感覺受到了欺騙和愚弄。事後,他召來禦膳房的太監,問道,民間一盤韭黃炒肉絲只要十文錢,為何宮中卻要十兩銀子,這是為什麼?誰知這位太監聽後並不慌張,而是非常平靜的告訴道光皇帝,民間和宮中怎麼能一樣呢?在民間炒一盤韭黃炒肉絲確實只要十文錢就夠了。但是在宮中要炒出這樣一盤菜,非要十兩不可。 禦膳房的太監接著就說了,宮中的韭黃炒肉絲一定要十兩銀子的原因。他說,先說這菜裡的肉,不是普通的肉,是豬背正中的一塊肉,一頭豬夠取一盤的肉絲,肉就要一頭豬的價錢。另外,這頭豬要有專人餵養,從小就吃白米稀飯和綠色食品,把這頭豬餵出來,就要六兩銀子。再說韭黃,是來自豐臺專為宮裡供菜的暖棚,這暖棚從入秋起,就要升炭火保溫,一直到來年夏初。施的肥料是專門用黃豆,麥片漚爛而成的,一盤韭菜要從一百斤韭黃中一根一根地挑出來,成了精品,這韭黃就要花去二兩銀子。 太監不慌不忙說,另外還要用燕山的豹子油,夾皮溝的蘑菇,木蘭圍場裡的山雞湯,渤海的魚粉做原料,這些費用也要二兩左右。這十兩銀子,還沒有計算廚房裡的工錢,如果把這些都加上去,恐怕還不止十兩哩。太監這一番偷換概念,強詞奪理的辯解,讓道光皇帝相信了。他覺得很有道理,不再追究了。 這位太監為什麼會有如此好的口才,比厲以寧說得還要天花亂墜呢?其實並非太監很有才,而是潛規則使然。這是多年來流傳下來的,口口相傳的說辭,他學一學就會了。雖然全是瞎話,但騙皇帝還是很管用的,一下子就把道光皇帝蒙在了鼓裡。其實在皇宮裡每一件從宮外買進來的東西,都有一套離奇的說辭。太監們一代一代傳下去,越編越完美,越編越傳奇。皇帝嬪妃都被他們忽悠了。這樣一道韭黃炒肉絲,就成了天價,他們至少要從中貪污八九兩銀子。這些大小蛀蟲們就這樣欺上瞞下,內外勾結,製造傳奇,將國庫裡的銀子,一點一點化成了他們的私有財產。那些經營此事的小官吏,也多少得到過其中的好處,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也不去說破。所以,一道韭黃炒肉絲就有了兩個版本,一個民間,一個宮中,天壤之別。 道光皇帝的這盤韭黃炒肉絲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它的陰魂不散,今天我們依然可見它的身影。 朋友建軍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不願回鄉,就在外漂。建軍托人在家鄉給兒子找了一份企業技術員的工作。但兒子高低不幹,就要在外漂著,還要父親在給他買套房子,建軍一聽頭就大了,他實在買不起。他就在自家的老宅子上,蓋了一座三層小樓共有四百多平方,精裝修後,準備給兒子當婚房用。但兒子高低不領這個情,說寧要當地一張床,也不要家鄉的三層樓。建軍無奈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在外漂。三十歲了,連個媳婦也找不上,乾著急。 如果聽經濟學家說這事,這都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有錢人都往市區跑,僧多粥少,房子不夠賣,房價當然漲上了天。 開發商說,市區裡的房價貴,都是有人在背後操縱的,把地價抬得那麼高,各種稅收費用又多如牛毛,你說房價能不貴嗎? 究竟哪種說法更切合實際呢?建軍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他知道,憑他那點工資,想在市區給兒子買套房,只能是癡人說夢,兒子還要在外漂多久呢?他也不知道。

Read More

小針刀治療反覆性下背痛

■陳俊銘 下背痛通常是指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的部分,由於好發於第4和第5腰椎或第5腰椎和第1薦椎間,也可稱為「腰痛」。主要病因包括:1.脊椎及附近肌肉、神經或軟組織的傷害。2.年紀漸增,導致老化。3.病毒或細菌感染。4.腹腔內其他臟器疾病,例如類前列腺炎綜合症。5.椎間盤突出,刺激周邊神經引起疼痛與麻木。6.僵直性脊椎炎,為一個或多個椎體在它的韌帶附著端的炎症,主要侵犯年輕人,造成慢性下背痛與嚴重晨間僵硬等現象。7.腫瘤或轉移。8.脊椎骨折。 下背痛症狀經常是多樣化的,它也會用肌肉痙攣的現象來表現。下背痛常呈間斷性發作,在站或坐姿時會加劇,平臥時疼痛會減輕。嚴重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下背痛的病因多樣化,90%是機械性因素所引起,10%是全身疾病的一個表徵。任何人都可能會背部損傷,某些特殊職業如挑夫、搬運工等容易發生。女孩較男孩容易產生脊椎側彎,僵直性脊椎炎經常在20到40歲時發病,男性多於女性。劇烈運動、抬舉重物、姿勢不當等皆可能引起肌肉拉傷造成下背痛。先天性脊椎側彎可能存在某些遺傳因素,而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大多有家族史。 中醫治療下背痛主要從肝腎下手,肝主筋,腎主骨,肝血濡養筋,腎水濡養骨,常用方如獨活寄生湯合六味地黃丸,左歸丸,虎潛丸等,調理肝腎,治療下背痛效果佳,配合行氣活血化瘀,改善循環,增進療效,常用方如疏經活血湯,桃紅四物湯,丹七散等。若是反覆性腰痠痛,通常在腰大肌附著在骨盆上處,常有細條索狀硬結塊壓痛點,在腰椎兩側華陀挾脊肌也常有壓痛硬結塊,另外薦椎周圍也容易出現壓痛點,這些都是因為長期勞累或反覆受傷,造成組織腫脹。發炎形成沾黏,小針刀是很好的選擇,小針刀可以鬆解沾黏組織,針對條索狀的硬結塊有很好的鬆解作用,改善痠痛,比較不會復發,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PGD避基因胚胎 色素失調症當媽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等呼籲政府,放寬40歲以上女性試管療程補助次數與植入胚胎個數,讓高齡婦女更有機會一圓當母親的夢想。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TFC)成立5週年,已有3500名試管嬰兒成功案例,TFC創辦人曾啟瑞30日呼籲政府,放寬對40歲以上女性人工生殖之補助次數的限制,與植入胚胎數量,增加她們如願當母親機會。 TFC指出,人工生產不僅是幫助高齡、不孕症患者,不少罕見疾病患者也在TFC的協助下順利求子。葉小姐因家族性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自然懷孕皆忍痛引產,是透過第3代人工生殖技術後,終於順利求得大寶,目前更順利懷上2寶,完成人生願望。 TFC院長胡玉銘表示,罕見疾病基因攜帶者,傳統自然受孕存在50%的遺傳風險,甚至可能無法活產,即使出生,發病後可能造成牙齒發育不全、視力不良甚至失明等狀況,使許多家庭面臨艱難的生育抉擇,透過第3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避開帶基因胚胎,替罕病家庭一圓求子夢。 曾啟瑞表示,目前TFC全齡植入懷孕率已達到57.2%,高於全台平均的43.8%,全齡活產率已達45.5%,亦高於全台的32.5%,除了台灣地區婦女求助TFC以外,統計今年前已有來自48個國家與地區的夫婦前來求診,未來也將布局國際,將台灣世界領先的生殖技術推向東南亞,幫助更多家庭圓夢。 曾啟瑞表示,40歲以上女性平均需取得5顆胚胎才有1顆健康的胚胎可植入,現行國健署補助規則卻難以貼合社會現況,臨床上40歲以上女性大幅增長,卻反而減少補助次數,自6次減為3次,在不友善政策歧視下,許多有能力、有意願養育小孩的家庭,最終只能無奈放棄。 胡玉銘表示,對40歲以上的備孕女性的每1顆卵、每1顆胚胎都極其珍貴,若要在3次的政府補助內提高懷孕率,需透過胚胎檢測技術,例如PGS、PGD檢測,以確認胚胎品質,透過「精準植入」方式提升成功率,然而,這些檢測與額外療程費用目前皆需自行負擔,進一步增加高齡女性的生育壓力。 TFC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建議,除了將40歲以上女性的補助次數從3次提高至6次,另可考慮調整「植入胚胎數」的限制,將目前每次2顆的上限適度提高,提升懷孕成功率。曾啟瑞表示,盼政府調整補助規則,提高補助次數,放寬胚胎植入上限,讓每位求子女性都能獲得更公平的生育支持。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樂齡學程 橘世代精進專業

  崑大樂活學程橘世代學生左起胡美滿、李玉清、三年級林家卉,考取體育署國民體適能初級運動指導員證照。 (記者汪惠松攝) 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學程規劃多元課程培育長照人才,吸引年輕學子就讀,其中不乏「橘世代」學生林家卉、胡美滿和李玉清,除考取專業證照,更投入社區健康促進帶領長者活動,在講師劉采菁引薦下參訪台南市樂齡中心精進專業知能。 因應人口高齡化趨勢,如何培養具備專業素養的長照人才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崑大樂活學程在課程安排著重學用合一,培育學生成為理論與實務兼備之專業人才。目前就讀進修部二年級李玉清和三年級胡美滿、林家卉皆為「橘世代」學生,透過系上課程安排不僅廣泛接觸長照相關知識,3人更於去年取得教育部體育署初級運動指導員證照。今年將再挑戰中級證照。 此外,胡美滿與林家卉在去年也投入社區健康促進課程,今年則正式取得衛福部預防延緩失能指導員資格,將於關懷據點展開服務。 為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樂齡教育體系,樂活講師劉采菁也特別引薦3名優秀學生至台南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參訪,觀摩並學習實務經驗,示範中心主任鍾秀琴身為樂齡教育資深專家也親自指導學生,鼓勵她們持續精進專業知能,為未來的樂齡教學奠定紮實基礎。 崑大樂活學程自110學年度成立以來,秉持專業與實務結合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在老年及失能者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目前擔任學程講師的劉采菁擁有多年護理專業背景,從醫療單位離職後,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因此順理成章地進入教育部樂齡學習體系擔任講師。 劉采菁進入崑大樂活任教後,積極挖掘有潛力的橘世代學生,培育他們成為延緩失智失能的樂齡指導員。她發現樂活進修部學生多半已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專業能力,適合投入長照與樂齡教育領域,因此積極協助參與相關研習,並考取國家級證照。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今桂仍留往日香

■李清雅 步履匆匆間,一陣明媚的清香襲人。終於來了嗎?今年似乎來得有些遲啊!——心裡不免有些怨懟。但我還是急忙抬頭去尋找,果然在大片的綠葉間找尋到了嬌小的它。喜悅不可抑製地湧上心頭。該怎麼去形容這種心情呢?像是故人的重逢,有道是故人重逢,如枯木逢春。桂樹以花香為談吐,將往日璀璨娓娓道來。 但此時若有一場秋雨至,那便會看到滿地「黃」花堆積的景象,桂花的花期就會在這冷風冷雨中走向尾聲——雨後的桂花,即使開得再盛,也不香了。落花滿地無疑是讓人傷感的,就像黛玉葬花,傷的不是落花而是自己的身世,於我而言,桂花零落,像一個朋友要遠去了,久難重逢。落寞間轉念一想,人非獨有一友,桂花亦然。時間長河漫漫,無我之時,早已有桂花,也許它聽著我們談論花香、花色的時候,也在嘰嘰喳喳地紮堆議論人們。我的言辭,或許百年前它早就聽過,我的故事說與它聽,或許它只道是尋常。 若說失意,它也許會提起一個叫吳文英的故人吧。那是一個秋日的清晨,桂花如煙般氤氳在枝頭。陽光灑下,金黃的花瓣在霞光中閃爍,散發出濃郁的香氣,那香氣無處不在,隨著微風和露水瀰漫,落在繡茵之上,又怕它從空階上飄落,化作螢火蟲飛舞。 濃郁的愁緒如同桂花的香氣一般,瀰漫在三十六宮之間。無人能解這愁緒,如同無人能移動那映月的金鍤。西廂的窗戶被輕輕拉動,清冷的酒杯在素手的輕握中增添了幾分淒涼。秋意漸濃,花兒凋零,那烏紗帽下的人兒,酒醉花低,感歎時光的流逝和客人的未歸。不得志時,便思親友,而親友遠隔山水,他便訴諸花前。 那人就這樣,走到桂花樹下,淺斟低唱,而桂花也只是搖落幾朵,去撫慰今日的傷心人。就像如今,任我折下幾枝,以撫平我心中失意。它就在那,不遠不近,不即不離。只有一曲〈聲聲慢‧詠桂花〉流傳世間,訴說著他與桂花的故事。 我的目光隨著那被吹落的桂花遠去,看到了一個細雨朦朧的午後,是一家三口走在濱湖的小道上,沿路都種滿桂花,那個孩子興起,雨不大,她索性不打傘了,用傘去接那飄落的桂花,一路走一路接,還真在傘底鋪上了一層桂花。爸爸說:「你要這些桂花幹什麼,被雨打落的桂花很快就不香了。」那孩子轉頭就去央求媽媽給她做桂花年糕,媽媽耐不住她的軟磨硬泡,說:「要做桂花年糕,你這些哪夠啊,桂花一醃製就只剩一小撮啦。」「那我要更多。」女孩說著去搖桂花樹,瞬間桂花傾瀉而下。一家三口就這麼在路上搖起了桂花樹,祈求桂花如雨而落。雨也下大了,模糊了我的視線,我看不清那天究竟帶了多少桂花回家,只有年糕甜膩的滋味記憶猶新,仍唇齒留香。 如果不是桂花年年飄香,這段記憶也許也會隨風而逝,也不會每見桂花,就想到年糕了。只因今桂花香仍似往歲。桂花見我憶故人,我又何嘗不借桂花思往事?桂花就在那,亙古長存,無喜無悲。抬眸人賞花,而花也在等待下一個朝它看去的人。在我們選擇去賞花的那一刻,又何嘗不是花選中了我們,世間所有的相遇,皆是雙方相互奔赴而去的旅程。 桂花喧嚷開得熱鬧,我期待著今歲這遲到的桂香更多的故事。值得欣慰的是,枝頭秋意繞,那年花開,此時芬芳仍在……

Read More

〈中華副刊〉每一次口述中重生

詩/葉莎 攝影/陳永鑑 突然四周充滿爬藤 那是妳隱匿又無法節制的黑暗 在每一次口述中重生   從長滿青苔的那塊石頭 生根,不停蔓延並觸及我的 腳踝、手掌和我深諳悲哀的胸膛   (獸的毛髮和利爪,獸的雨夜和雷聲,獸的撕毀和吞噬,獸的……)   不幸,妳在,在利爪之下 在雨夜之中任雷聲滾滾,而 黑暗哺育黑暗 淚水哺育淚水   是電影裡幽幽旁白的手法 我僅用幾行詩句書寫妳口述的一切 顯得如此不近人情 我想說的是 最深的黑暗只有黑暗能懂 最痛的撕毀只有撕毀方知   黑夜已逝,天已大白 妳看,整座荷塘 長滿因傾聽而折斷的耳朵 最壞的是枯萎 最好的也是枯萎

Read More

婦異膚/氣喘/夜咳 中藥調理改善

一名60歲患者長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又有氣喘,常會夜咳,經親友介紹具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蔡宗璟診治,治好這兩種過敏性疾病。(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60歲患者長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在小腿及手腕附近皮膚時常紅癢甚至起丘疹,經常感覺搔癢難耐,患處滿是抓痕,而本身又患有氣喘,常會夜咳,先前使用西藥控制皮膚炎及氣喘但仍反覆發作,後來透過中藥調理,困擾多年的異位性皮膚炎和氣喘也獲改善。 具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蔡宗璟表示,該患者初診時、右側小腿處及左側前臂長滿暗紅色丘疹,附近也都是抓痕與黑色素沉澱,先前曾使用西藥類固醇塗抹也只能暫時改善。 患者平時容易咳嗽,並帶有白色透明的痰,到了半夜嚴重咳嗽會伴隨喘鳴聲,一直使用西藥吸必擴粉狀吸入劑控制,早上容易有打噴嚏流鼻水的鼻過敏情形,平時易疲倦精神差,排便稀軟,脈象浮弦滑,舌質暗紅苔白黏,是典型的痰濕症並夾有肺熱和肺氣不降。 蔡宗璟說,初診時開立符合患者體質的中藥讓患者服用,處方中運用陳皮、厚朴、地膚子、莪朮、白芷等藥物燥濕利濕,再以萊菔子、葶藶子、枳實、牛蒡子等藥物來降肺氣清肺熱。患者1週回診後發現右側小腿處的紅色丘疹已經明顯減少,因氣喘而造成的咳嗽與喘都減輕,呼吸道的痰與鼻涕也大量減少,患者很肯定中藥的療效,也了解中藥處方只要精準度高,病症的改善是可以很迅速的。 蔡宗璟說,患者長期治療後,發現右側小腿處紅疹已消失,連抓痕與結痂也看不見了,左側前臂也僅剩些微的紅癢與黑色素沉澱,而患者原先因氣喘所造成的咳嗽與喘鳴也完全消失,因此,西藥氣喘吸入劑也停止使用,患者目前仍服用中藥處方來治療頑固的異位性皮膚炎。 蔡宗璟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皮膚表現上會有紅斑、乾燥、搔癢,急性期會有丘疹及水泡,慢性期會有結痂及脫屑。異位性皮膚炎合併有氣喘的患者約40%,合併有鼻敏性鼻炎的約70%,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3者均屬過敏性疾病,在醫學上是密切相關的,統稱為異位性體質,蔡宗璟表示只要針對患者不同的體質開立中藥且患者耐心配合治療,異位性體質是可以治好的,而非只能用西藥控制。

Read More

〈生活休閒〉海安美術館 訴說府城故事

《海安開港》作品呼應五條港,更有台語諧音「開講」之意,從這裡開始,開啟台南四百年歷史的復興之旅。 文、圖/記者林雪娟 台南悠久的歷史中,海安路中央軸帶,是府城繁盛故事起點,其中五條港流域是最迷人的故事軸線,海安街道美術館」以河港為元素,經由帆影、船笛、水紋,從巷弄、古井,引領所有人踏入台南的慢活時間流,再從陸化的海安路延伸至運河水岸,無論是黑夜或白天,透過日間裝置藝術和夜間聲光藝術,加入新媒體和互動元素,讓人和台南,美好相遇。 海安路、府前路二段,有《人客來坐》作品,造型猶如以往碼頭繫船的柱造型,坐下後,透過氣壓發出聲響,猶如氣笛聲;並和另一件作品《海安開港》相呼應,除呼應五條港,更有台語諧音的「開講」之意,從這裡開始,開啟台南四百年歷史的復興之旅。 《匯河》以流動的光,將海流、河流和人流、車流等意象,結合在環形裝置藝術,成為召喚水的想像。 走至尊王路、友愛街段,夾在通風塔中間的是作品《匯河》,藝術家以流動的光,將海流、河流和人流、車流等意象,結合在環形裝置藝術,運用漸進比手法,創造空間景深,也召喚水的想像,並搭配《紛流》、《原色時代—光柵》作品。 友愛街、中正路段,映入眼簾的是《厚禮SO》,和早期的《厚禮》作品相呼應,新版更有台語諧音「厚禮數」之意,以謝籃造型,並以「囍」字呈現不同世代的文定之禮,從早期的嫁妝一牛車到如今E世代的婚嫁演變。 《記憶的重量》是以電線捲成五層同心球體,是街道美術館上,深受網美喜愛的作品。 在中正路至民生路二段間,今年再加入《Verse U—窗》,隱喻曾為府城入口五條港區的海安路,就是台灣與世界連結的窗,LED螢幕如兩扇窗,虛擬城市鏡像景觀,還可透過掃瞄QR code,由手機創建虛擬角色,和城市內的其他角色互動;另一處的《Verse U—井》,將相傳赤嵌樓古井有密道通往安平,而南勢港海安宮前的半月井,更是民眾端午取午時水,以避疫祈福,取其意象,成為街道家具,猶如古今共存,也是連通未知、現實和虛擬間的出入口,同樣為互動裝置。 再走至民權路三段區塊,除原先的《亮亮雲&亮亮海安》作品,燈泡人和復古髮廊霓虹燈造型燈塔,搭配雲和海,引領人們;在通風塔處,則有《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透過抽象化的動畫角色色彩同心圓,以日系角色,騎乘掃帚,和台江黑面琵鷺一起自由飛行,以故事中她面對生命勇氣,傳遞台南古都四百年來不斷蛻變的生命力量。旁邊則有《濕地水文》作品,環繞花台的座椅,以漣漪意象呈現,勾勒台南的濕地水文,黑琵和魔女從濕地出發,穿越時空,飛向未來。 《Verse U—窗》運用LED螢幕,如同兩扇窗,讓民眾可變身為虛擬人物進行互動。 海安街道美術館盡頭,抬頭往上看,可以看見一隻雞,昂首站在塔上,作品名稱為《喉光普照》,以往公雞在破曉十分肩負報時角色,透過長喇叭,長鳴成為普照時空象徵;新增作品《閃閃海安》,以水波紋路與疊上不同時期天際線剪影組合的圖樣,以金屬隔柵組成錯視效果,呼應早先台江內海,曾經陸路和水路交織的五條港,如今為人車交織的海安路。 你以為這樣就沒有了嗎?回到中正路、海安路口,往西走至河樂廣場盡頭的環河街,有「街道美術館+」,跟運河匯集處,《時空—瀑布》,展現猶如唐代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之感,台南歷經四個世紀,水,連貫古今、穿越時空,內海變陸,陸鑿港、港成街道,曾是中國城的大樓成廣場,又將水引回,橫空出現的巨大瀑布,是都市奇蹟,如同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展現時空奇幻。 《海安帆城》作品,代表啟航,也代表歸帆,是出發,也是回家。 越過金華橋至星鑽街,在大涼生態公園內的《海安帆城》,基地旁原是日治時期造船廠遺址,以實木構張錯落帆船,起伏交疊,登船揚帆,迎風向海,既是出航,也是歸帆,是出發,也是回家之路。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成大單車節 科系博覽會熱鬧

成大舉辦一年一度的單車節活動,師長們騎著單車進場。 (成大提供) 成功大學日前舉辦科系博覽會「成大單車節」,吸引很多高中生及家長參與,現場人潮滿滿。成大表示,單車節不僅展現成大的學習資源、師資設備與產學合作,還有溫馨有感的展演、對話等活動,呈現校園豐厚的內涵與人文關懷。 成大單車節活動是由成大學生主導,因為騎單車是許多成大學生的共同記憶,遂以單車節為活動名稱,串起與成大的連結,今年已邁入第18屆。今年的活動持續與鄉育教育基金會公益合作,為縮短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成大學生赴基金會合作之偏遠地區高中介紹單車節、協助基金會於成大招募培訓科系輔導員等,幫助當地高中生認識大學。鄉育基金會也提供交通工具,方便這些高中生參與單車節。 在科系博覽會上,各科系都賣力展示自家特色,部分科系還舉辦系館導覽、科系體驗坊。單車節主辦單位另外規劃了多元活動,「升學指南」系列有「成大人『成』實說」、「教授面試技巧大公開演講」、「申請入學經驗談」以及「學習歷程攻略靜態展」等。 為讓高中生更了解大學、自我審視,還有業師與在學學長姐經驗分享的「校園論壇」、「情境解謎」、「大學生大膽說」、「人生叉路口」等。特別的是,今年更與成大藝術中心合作「渡光蝕憂」展,在藝術中心內設置了心情留言板、歌曲聆聽、文字療癒等區塊,希望引發觀者內心深刻對話、消蝕過往的憂慮。 成大系聯會會長陳志嘉說,自己在高中時就曾參加成大單車節,單車節的各項規劃讓他對大學科系有深入的認識,也為當時還是高中生的自己解惑許多。學生會會長吳宸宏、單車節籌備會總召方文廷,則期許參加單車節的高中學子盡情探索自我與了解成大資源。 參加活動的學生與家長逛科系博覽會,了解大學科系資訊外也積極參加「升學指南」系列活動。來自中部文華高中8名學生不約而同地說,聽完教授演講,才知面試時要盡量表現出自己特色、勇於提出想法。來自新營區的家長表示,雖然孩子才高一,但先帶孩子來認識大學科系,這樣才會有更多探索與準備時間。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