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股骨幹骨折警示錄 –疏忽代價一年才復原

■黃建榮 一個普通的週三早晨,38歲的李先生像往常一樣準備開車上班。鬧鐘響了3次他才勉強睜開眼睛,發現已經比平時晚了15分鐘;匆忙洗漱後,幾乎是小跑到停車場,心中盤算著如何才能不遲到。「只要開快一點,應該還來得及…」,李先生踩下油門,車子超速前進,不料在一個彎道處,一輛機車突然從側道切入,李先生本能地猛打方向盤,失控撞上路邊護欄,劇烈的撞擊聲後,他發現自己無法動彈,左腿傳來撕裂般的劇痛。 醫院檢查結果為「左側股骨幹粉碎性骨折」。骨科醫師解釋道,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骨折類型,股骨是人體最長、最堅固的骨頭,要造成這種程度的損傷,撞擊力必定非常大。當天下午,李先生就接受緊急手術,醫師使用髓內釘將破碎的骨頭固定起來。手術很成功,但這僅僅是復原路程的開始;術後第2天,李先生就因劇烈疼痛而輾轉難眠。「那種痛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即使是最輕微的翻身,都像有人在骨頭裡拿刀割一樣…」,他形容當時的痛。 出院後,李先生開始長達半年復健治療,過程比想像的要艱難得多,前面2個月他必須靠輪椅和家人幫助才能完成基本日常活動。李先生最難熬的是感覺自己成了家庭的負擔,妻子要照顧他,還要上班養家,兩個孩子也因為其傷勢狀況變得不安。 第3個月開始,李先生能夠使用助行器短距離移動,但每走幾步就需要休息,配合物理治療師要求,每天堅持特定的肌肉強化訓練,這些訓練帶來額外的疼痛,讓他一度想放棄訓練,但一想到可能因此終生跛行,只能咬牙堅持下來。經濟壓力也很沉重,3次手術和後續治療費用雖有保險報銷,但自付額仍接近20萬;更糟的是,因長期無法工作,公司不得不找人替代他的職位,一場意外不僅傷了身體,還差點毀了李先生的職業生涯。 半年後,李先生終於能夠扔掉拐杖正常行走,但仍無法久站、跑步或蹲下;整整1年後,他恢復了大部分功能,卻落下天氣變化時隱隱作痛的後遺症,更有可能會伴隨其一生。如今,李先生已經完全改變駕駛習慣,寧可遲到,也不要冒險,深刻體悟沒有什麼會議或約會重要到值得拿生命冒險。 李先生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大眾,行車安全無小事,瞬間的疏忽可能帶來長久的痛苦;遵守交通規則、保持安全車速、專注駕駛,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和社會的責任。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房間裡的一方失土

■雲之 四面牆,空蕩蕩 看不見有任何想法裱框在上面 每天你看著自己散落一地 每天陽光俯身而下用鋒芒把你撿起來 一屋子的愛意已被刪除 衣櫃裡掛滿了失去人形的衣架 一支支像極了問號 它們所處的位置是世界的疑點嗎 打開窗,大寫的一座山站在眼前 沒有烏雲靠近 它們害怕成為墨水寫了一半的遺物 而你是房間裡小寫的三點水 撲簌簌的像浪花時常被拿出來修剪 只為了鏡子喜歡你破碎之前的一張臉 房間裡的一株仙人掌科植物 經常和花瓶裡的玫瑰互相拔掉身上的刺 不讓尖叫成為掌心的爆裂物 那些刺分泌的疼 不是被動語態 而是傷口裡會自己游來游去的鰓 不被邀請就來臨的黃昏 在天空恣意揮灑瑰麗的筆劃,寫下 房間復活的一頁證詞: 「霞光在牆上的造句都沒有錯字 一輪落日擦紅了房間蒼白垂死的心思 你是在其中走動的一枚慾望 想要在夜裡撥響 下弦月那根單弦裡的高山流水」 餘輝裡,被暮色吶喊過的房間 終於把你這一方失土收復了

Read More

光田搶才 首屆護理公費專班額滿

光田綜合醫院與仁德醫專透過制度保障、臨床實習與學涯銜接,建構一個讓年輕人願意留下的臨床環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護理人力日益吃緊,如何讓年輕一代願意投入並安心留下,是各大醫療院所重要課題。光田綜合醫院與仁德醫專成立「護理公費專班」,透過制度保障、臨床實習與學涯銜接3大支柱,建構年輕世代願意留下,也值得留下的臨床環境。 光田去年起與仁德醫專簽訂合作意向書,並陸續攜手新生醫專與崇仁醫專啟動「人才共育計畫」。首屆「護理公費專班」原預定招收20位學生,最終吸引58人報名;實際報到學生分別來自仁德醫專38位、新生醫專11位及崇仁醫專9位,全數納入第1屆專班。 仁德醫專特別開設「護理資訊系統」課程,導入AI與ChatGPT應用訓練,培養數位能力。(記者陳金龍攝) 光田綜合醫院指出,這群學生從專一即納入臨床培育體系,不僅每人每月可獲1萬元獎學金、5年累計60萬元,所有名額皆採公費制度。部分學生在第1學期未立即加入,實際參訪向上院區、深入了解醫院環境與福利制度後,於第2學期申請參與。 在臨床實務面上,醫院提供完整的年度實習規劃,學生可於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與社區等單位輪流實習,根據興趣逐步選擇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領域。 光田護理部主任于素珍指出,為回應護理師對生活品質的期待,向上院區定位為智慧型醫院,提供明亮、設備現代的臨床工作環境,並導入語音生成紀錄系統,期望縮短交班時間、改善延遲下班的狀況,打造符合年輕世代職涯期待的職場。

Read More

良好睡眠習慣 有助好眠

手機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睡前避免滑手機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是現今常見的「文明病」,而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保障。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泰潤表示,許多民眾忽略「睡眠衛生」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是邁向改善睡眠品質的第一步。 盧泰潤指出,睡眠衛生涵蓋睡眠時間、睡眠環境與睡前習慣3大面向。睡眠時間首重養成固定作息時間,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假日也不應過度熬夜或補眠。午休也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避免影響晚上的睡眠節奏。 臥室應該維持安靜、涼爽及黑暗的環境,避免在臥室內進行滑手機、看電視等,以免藍光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延遲入睡時間,造成睡眠障礙。至於睡前習慣,盧泰潤建議可建立「放鬆儀式」能幫助入眠,如泡熱水澡、靜坐冥想或聽柔和音樂等;另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均屬影響睡眠的物質,睡前6小時應盡量遠離,確保身體進入深層休息。 一般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入睡速度較快、深層睡眠時間也較長。盧泰潤也提醒,若遵守睡眠衛生仍有睡眠困擾,要留意是否有潛在健康問題,如晚上頻尿、夜咳、胃食道逆流、打呼、呼吸中止等,應尋求相關治療;若入睡困難與情緒相關,包括深夜EMO、胡思亂想、擔憂焦慮,或長期心情低落、提不起勁,也要警覺是否有焦慮症或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Read More

擺脫仰賴進口 邱泰源:盼發展本土中藥種植

本報綜合報導 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掀議論。部長邱泰源3日表示,台灣環境適合種植藥物,盼發展中藥種植廊道,改變仰賴進口現況,過程需要相關人才;將找不同意見團體共商,有信心解決爭議。 衛福部日前公告,新增核釋《藥事法》「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規定。其中,包括開放具中藥或生藥相關背景,並完成1年以上實務歷練者,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也明定申請者須修習35學分的專業課程。此事掀起中醫藥界與藥師團體論戰。 邱泰源表示,衛福部首要任務是要思考怎麼樣讓人民更健康、國家更發展;若在此原則上討論,有信心可以解決相關爭議跟困難。 他指出,日前已公布相關辦法保護西藥產業鏈本土化,就是盼西藥生產在台生根;中藥過去多依靠從國外或從大陸進口,但其實台灣是種植藥物相當好的環境,未來盼能發展出中醫藥種植廊道,讓不同縣市都可以種植不同藥用植物,讓中藥留在台灣生產,讓國家更有韌性。 邱泰源表示,若要往此方向發展,過程中將非常需要中醫藥人才的投入,因此怎麼樣讓中藥人才利用重要的傳統智慧繼續照顧國人,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 邱泰源指出,在醫療發展中,各個醫事團體的發展與專業,衛福部都非常支持;過去若彼此專業上互相無法結合得很好,也會用心誠懇解決。衛福部將請相關不同意見團體共同坐下來,站在人民健康照顧角度,研議解決方案,「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

Read More

〈中華副刊〉冬雨

■水晶 雖然,並不屬多麼耐寒的體質;雖然一年四時,各有風華;但我極眷愛冬。 近幾年台灣冬天越來越短,15度C以下的日子已經很少,凜冬,似乎就快消逝不見。據氣象專家研判,至2060年,台灣的夏,恐長達九個月。 少了冬,我心裡總覺空落落的。四季之美麗流轉,缺陷性地坍了一角,不再平衡。冬,難道就像北極圈的海冰,將持續消隱,持續陷落? 大約二十至三十歲,十年之間,我居住陽明山。彼時陽明山之冬,刺骨寒冽,那體感溫度的記憶,還鮮明地浸留於肌膚底層。蕭邦曾寫有鋼琴練習曲《冬風》,標題雖非來自蕭邦,可「冬風」此名,生動傳神。細碎繁切的節奏,速度陣陣緊逼,狂飆之姿呼嘯而至,宛若北風橫捲翠葉已然凋盡的空枝。 不過隆冬當時,常陪伴我的,倒不是蕭邦練習曲,而是舒伯特的聯篇歌集《冬之旅》( Winterreise)。飛雪似寒花,冰結了眼角熱淚,也讓青絲瞬成華髮。無望的思慕,百般摧折的心。 舒伯特譜繆勒的詩,也譜自己的心緒。詞境及音律是非凡的美,引人悲歎;可我與歌中男主角究竟不同。我擁有暖暖被呵護的愛。 幽澹冬色裏,雨是頻見的。我們住在倚山坳處一間小套房,十二月以後,就怎麼也離不開暖爐了。插電的小小暖爐,僅在三尺方圓內始能感受熱意,只得環爐而坐。琥珀光溶溶漾漾,映照在彼此眼瞳,而我總喜歡想像,那是燭光。 「好餓喔!真想吃花枝羹冬粉。」我說。可此時,窗外冷雨瀟瀟,時鐘已指向午夜。 「走啊,就去吃嘛!」他立刻拉著我站起來。披上雨衣,他騎摩托車,載我穿過雨幕風帷。 有點瘋狂,但我們經常如此。文化大學外的羹麵店,裝設樸素,總是營業到很晚(或者說很早),嘉惠了我們這些吃夜宵的客人。冬粉湯面酌綴九層塔,點些許陳醋和沙茶。冬粉如雨絲,九層塔香氛隨熱煙,氤氳蒸上鼻尖,心與胃,都暖了。 他穿澎澎空氣感的白色羽絨外套,是我為他挑選。白,之於他,特別耀眼神采,素衣行於雨中,如一抹冬之光。 舒伯特最後人生,病與苦交迫,他所跨涉的《冬之旅》,旅程多麼鬱寂。然他猶冀盼,灼熱之心,滾燙的淚,能不能以此,融化寒冰?歌者吟詠時的鋼琴伴奏,彷若冰川下深邃脈動的河湧,低訴情衷。短促三十一載生命,欲,而不能得;舒伯特的冬之光,是鑄雪為火的夢與愛,卻也是深深的失落與傷痕…… 我的十二月,則滿是喜樂。 熱可可為常備飲品,添牛奶,絲滑般好喝。也可擠一圈鮮奶油,奶油砌作雪色小丘,灑肉桂粉。芳香而濃密。 秋天過後,柿樹轉紅。山間小巴士候車站旁的高大柿樹,果實澀苦,無人摘食;也虧得如此,能保留住滿樹懸垂的節慶燈籠。暝雲下,熱鬧鬧像一盞提燈夜訪的快樂小伙伴,樹梢喧嚷「事事如意」的祝禱。 每日裏我繫上不同花色圍巾,若遇晴晝,陽光也薄醺似酒,挾裹霜凍刺膚的冰涼觸感。此時節,最愛往台北城區去。西門町看場電影,老天祿買滷味,買傳統的古早茶食,或懷舊點心。 我喜靜,他愛人群。走在熙攘長街,他一路亂哼自己即興編出的無名曲調,滿臉歡悅,步履如少年。我把手擱他外衣口袋,他緊緊握住,很感動地說:「冬天是豐饒的。我們倆好富足。」 街市冬意濃,但有十二月限定的專屬溫馨。自寒山下至繁綺紅塵的我,全身毛絨絨,一副泰迪熊模樣,似乎與西門町周遭的場景很搭——銀鈴,麋鹿,與藍星。耶誕音樂叮噹響,糕點屋飄出薑餅香。 這般的時空跳躍,十分魔幻。我的魂神彷彿還淹留於山間,與那些凍雨相連——食畢夜宵,倆人共撐一把傘漫步大學校區,往創辦人張其昀的墓所「曉園」,看迷離燈火。有時繞遠些,走音樂系大仁館外環道路,陌旁的紗帽山默然守護,安篤,平靜。有時循捷徑,走過籃球場側,逕行大忠館邊的曉園。 子夜華崗,闃寂無人,霧雨織就一襲淺灰簾櫳,將眼下的萬家燈火,輕輕覆蓋。多像舒伯特的冷和熱,雪和火啊!鑲點於淡水河畔的街燈,曲線悠悠,蜿蜒流去。隔著冬雨,煙濛濛的朵朵光束,忽漾忽明。那是台北城冰浸的瑰美彩影,寒暖共交疊。 而此刻,我竟身置如星如雨的萬重燈海間。 我偎靠他肩膀,貓咪樣的磨蹭幾下,羽絨衣擦出微弱窸窣聲;他側臉看向我,綻放欣悅笑顏。如夢的幸福感,讓我心與身都簌簌顫慄了——我覺得無比感激,卻也害怕。害怕幸福的轉瞬即碎…… * 村上春樹近期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子易先生說:「曾擁有過愛的靈魂,即使死後,那靈魂也會不一樣。」 對仍活著的我來說,確確如此——霖雨冬夜,何其豐饒,何等富足!日後每當掉墮黑暗裂口,我便時時歸返此間;聽雨,拾取烘暖潮濕之心的柴薪,靜待當年爐光,重新映入我眼眸。可,對已在另個空間,他,是不是也同樣? 我沒有答案。 「不能失去相信的心。若能堅定地相信,前進的道路,會清晰可見。」「相信,可以防止將到來的劇烈墜落,並大幅減緩那衝擊。」子易先生這麼說。深信。 我是如此啟步前行的,懷中兜著雨與暖的回憶——而縱使冬風,縱使冬雨,當時的我們,是多麼快樂。

Read More

婆婆腰痛 揪髖關節骨折

醫師江晏昇表示,髖關節骨折會因骨折錯位造成長短腳問題。(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位88歲的婆婆因腰部疼痛,初步X光片僅顯示脊椎退化與骨刺等常見老化現象;進一步影像檢查發現髖關節骨折,且因骨折錯位造成左右腿長度差距約3公分的「長短腳」問題。經手術進行半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行走,甚至連原本的腰痛也一併緩解。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江晏昇指出,婆婆在家中曬穀時曾經跌倒,但因年長者常常輕忽傷勢,婆婆僅表示「走路沒問題」,仍勉強日常行動。直到第2次跌倒後無法站立,女兒才警覺狀況嚴重,帶母親就醫。「診間擠滿家人,大家急著描述阿嬤長期腰痛的困擾」,婆婆的女兒回憶當時內心的不安,「原本只是想確認她的腰是不是出了問題,沒想到最後竟是髖關節骨折,而且還需要手術」。 江晏昇在門診中透過病史詢問與力學檢查發現異常,「阿嬤說是腰痛,但看她連站都站不穩」,初步的X光片意外掃到髖關節邊角,察覺可能有骨折。安排重新拍攝骨盆X光,證實婆婆的右側髖關節骨折,並出現長短腳現象,骨折已明顯錯位,無法自行癒合。 江晏昇立即安排緊急手術,為婆婆進行半套人工髖關節置換,僅更換受損部位,保留原本健康的骨盆,降低手術風險,同時一併矯正長短腳的問題。手術過程順利,術後隔天婆婆就能下床行走,甚至連原本的腰痛也一併緩解,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台大×北醫大 精準對抗肝癌

台大醫院與北醫大團隊透過多體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3日共同發表多項具臨床轉譯潛力的重大研究成果。(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精準醫療成為現代醫學趨勢。台大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透過整合DNA、RNA與酵素的「多體學」研究,以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找到影響肝腫瘤細胞轉移能力的基因,3日共同發表多項具臨床轉譯潛力的重大研究成果,未來可望發展相關藥物。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蔡丰喬表示,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高盛行地區,曾有近1/5的民眾為帶原者。即便疫苗與篩檢有效減少病毒性肝癌,但由於代謝疾病與脂肪肝盛行,肝病依然為國人健康的重要威脅。 蔡丰喬指出,台大醫院與北醫大團隊利用台灣精準醫療計畫資料庫,蒐集患者完整基因體資料,透過DNA、RNA、酵素間交互作用整合研究,即為所謂的「多體學」分析技術,了解肝癌患者「體質」,進而探索病毒性肝癌的遺傳因子差異,並探索腫瘤週邊的血流循環、免疫系統等微環境。 研究團隊進一步結合高通量實驗與人工智慧分析,建立「基因干擾加藥物抑制」平台。結果發現,STK40與SLK這2個基因,可直接控制YAP基因活性,會影響腫瘤細胞侵犯與轉移能力;同時也在患者身上觀察到,在晚期患者肝癌細胞上多能找到此3個基因的高表現,此3基因表現量與患者存活率密切相關。 蔡丰喬說,過去研究早已發現YAP對癌症惡化的重要性,卻因為YAP基因對正常細胞也相當重要,而無法藉由攻擊YAP來抗癌。此研究找到癌症惡化時YAP失調的原因,將可望進一步發展相關藥物,透過攻擊STK40與SLK抑制肝癌,而不傷害正常人體組織。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先進科學》。

Read More

兒童便秘 醫:留意3成長時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兒童功能性便秘常出現在3個階段,包含嬰兒期開始吃副食品時、幼兒期如廁訓練階段以及學齡兒童期,建議家長在上述時期多觀察孩童排便頻率、糞便的外觀與排便時的表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韋廷表示,兒童便祕臨床表現包括1週排便次數小於3次以下、排出硬大便、排便困難等;另外,若發現孩童在排便時異常用力或疼痛、糞便呈現堅硬粒狀、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也可能是便秘的表現。 此外,硬便本身或是硬便造成的肛裂,可能會加劇排便時的疼痛,讓孩童對排便產生畏懼,反而出現憋大便的動作。累積在腸道的硬便內的水分因此被腸道再次吸收,使得這些大便更加乾硬難以排出,形成惡性循環。 陳韋廷指出,大部分便秘的原因為功能性便秘,在兒童有3個好發時期,第1個時期是嬰兒期開始增加副食品,飲食中的母奶或配方奶量逐漸減少時;第2個時期為幼兒期,在進行如廁訓練時;第3個時期則是學齡兒童期,有些孩童會排斥在學校如廁,因為憋大便造成便秘。建議家長在上述這些時期,多觀察孩童排便頻率、大便的外觀與排便時的表現。 少部分便秘可能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或其他問題造成,建議先經由醫師評估是否有危險症狀,是否需安排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少見的器質性問題。 在便秘的治療上,包括飲食習慣調整、排便行為調整與藥物。陳韋廷說,飲食調整的部分為攝取足夠的水分與膳食纖維,一般健康孩童每日所需水分依體重調整,通常10公斤的孩童會需要每天1000毫升的水份;而膳食纖維部分,幼兒需要每天2~3份蔬菜與2份水果,學齡孩童需要每天3~4份蔬菜與3份水果。 每天規律的如廁時間,建議安排在三餐飯後。此時因為正常的胃結腸反射,腸道蠕動會增加,容易出現便意,可以鼓勵孩童坐在馬桶上至少5分鐘;如果馬桶的高度較高,可以另外幫孩童準備小板凳,踩上之後膝蓋高度會高於肛門,更好出力讓大便排出。 陳韋廷也提醒,有部分長期便秘的孩童,會需要一段時間的軟便藥輔助,特別是直腸有硬糞便嵌塞的病童,需要塞劑或口服軟便藥先協助這段硬便排出,再接續維持期的口服藥,以達成更好的療效。

Read More

〈中華副刊〉無邊落木蕭蕭下

■曹宏安 冬天的早晨,我獨自漫步在校園的小徑,腳下的樹葉如柔軟的地毯,踩上去發出「嘩嘩」的聲響。兩排高大的楊樹,靜靜地佇立在道路兩旁。昨夜,颳了一夜的寒風,大部分樹葉的葉子已經飄落,校園道路上鋪滿了一層金黃。樹上剩下的一部分葉子,在冬天的冷風中,瑟瑟發抖,彷彿在與生命做最後的抗爭。那絲絲寒意的風,如同無情的催促著,迫使著葉子們結束這一季的旅程。 無邊落木蕭蕭下,落葉讓我思緒跌宕起伏。我停下腳步,仰頭望去,一片枯黃的樹葉掙脫了樹枝的束縛,飛快地落下。它在空中翻轉、飛舞,宛如一位輕盈的仙子。那細微的「簌簌」聲,彷彿是它與風的竊竊私語,又像是它對這世界做最後的告別。落葉觸碰到地面的瞬間,如同一聲輕歎,帶著無盡的眷戀與不舍。 我蹲下身子,拾起一片落葉。它的葉脈清晰可見,像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我輕輕摩挲著它的表面,感受著那粗糙的質感。它就靠近我的窗臺,我還沒有來得及同它告別,不想它已殞落。我昨夜就聽見了北風來襲的吼聲,夾雜著一種極其細微的聲響,若有若無,那是窗臺旁邊楊樹葉子落地的聲昔。宛若片片輕羽飄然落下,又似春蠶在咀嚼桑葉。這聲音裡,蘊含著生命的密碼,在訴說著時光的故事。 那輕盈飄落的葉子,發出的聲音如同細風吟唱。它們在風中歡快地旋轉、舞蹈,毫無畏懼地迎接生命的終點。它們枯黃的身軀,見證了一季的繁華與滄桑。如今,它們帶著滿足與欣慰,輕輕地與大地相擁。而一些沉重落下的葉子,還帶著些末褪盡的綠意。它們似乎心有不甘,帶著一絲幽怨,不情願地墜向地面。那「啪嗒」一聲,彷彿是它們對命運的抗訴,對時光匆匆的無奈歎息。 我閉上眼睛,沉浸在這樹葉落下的聲音裡。這聲音,是歲月流逝的腳步聲,是季節更替的交響曲。它訴說著生命的輪迴,春的生機,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沉寂。每一片樹葉都曾在枝頭綻放過自己的光芒,它們經歷過陽光的撫慰,雨露的滋潤,如今,它們完成了使命,以優雅的姿態謝幕。 夏日炎炎時,它們為我們送來涼爽,師生們在其蔭庇下悠然走過;秋雨連綿時,它們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而現在,它們帶著一季的風華,緩緩地、從容地離開了枝頭。那輕微的聲響,雖輕如鴻毛,卻重重地落在我的心坎,泛起層層漣漪。 我聽見了那「沙沙」的聲音,在冬夜格外清晰。每一片樹葉的落下,都帶著它獨有的經歷,或許是關於生長的掙扎,或許是關於陽光的愛戀,或許是關於風雨的堅強。這些故事,隨著樹葉的飄落,一定會被所有人所遺忘。 在這樹葉落下的聲音裡,我彷彿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沒有塵世的紛擾,沒有喧囂的雜音,只有我與這一片片樹葉,傾聽著彼此的心聲。我感受著生命的韻律,領悟著自然的真諦。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文學大師對梅花的讚美,而同樣化作塵的楊葉卻少了這種極致與殊榮。 我沉寂的心在這獵獵的寒風中得以洗禮,思緒變得澄澈透明。 無邊落木蕭蕭下,是落葉與冬的不相容,我企盼著冬天能夠打開這禁錮的胸懷與格局,學會接納、寬容。這個冬天也會變得更加陽光與明媚!聽聽吧,樹葉落下的聲音,裡面含著生活的不易,人生的悲催,更是一首生命之律的戀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