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增3嬰 最小才8天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上週疫情。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6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百日咳本土病例,都是未滿3個月嬰兒,其中一例女嬰甚至是在出生後8天就有症狀,前後3度就醫、2次住院,目前還在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累積14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其中還有4起家庭群聚,疫情創6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百日咳上週增本土3例,均為年齡未滿3個月大的嬰兒,北部和南部個案為年齡2個月大男嬰曾接種1劑五合一疫苗,東部個案為未滿月的新生兒(未達接種年齡)。經疫調發現,3嬰的家庭接觸者中,都有人有症狀,不排除家戶感染。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百日咳新增個案年紀最小的東部女嬰,出生第8天就出現咳嗽、有痰,到醫院就醫後發現急性支氣管炎,返家休養後症狀持續,再度就醫住院,給予抗生素治療5天出院,但出院後咳嗽加重,第三度就醫,收治新生兒加護病房,上週已轉出加護病房,繼續住院治療中,匡列同住及醫院接觸者共27人,經評估19人已投藥,並已採檢同住家人4人(檢驗中)。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其中包括有4起家庭群聚,皆為本土病例,寫下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評估與國際疫情嚴重,包括日本案例數也創8年同期新高,出現抗藥性病毒有關。 羅一鈞表示,百日咳罹病風險以6個月以下嬰兒最高,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罹患百日咳致死率約1-3%。另尚未達可接種相關疫苗年齡的嬰幼兒,一旦感染百日咳,病情通常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重症。 羅一鈞提醒,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籲請民眾提高警覺,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咳嗽後臉潮紅或嘔吐等),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

Read More

童醫病房送愛 感謝媽媽奉獻

童綜合小兒心臟科醫師高崇智到病房送康乃馨,媽媽們感到非常驚喜。(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提前慶祝母親節,童綜合醫院與中華民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合作辦理「母親節門診暨病房關懷」活動,由童綜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黃碧桃、小兒心臟科醫師高崇智與協會志工分送愛心氣球與康乃馨,向辛苦的媽媽們致意,感謝他們無私奉獻地照顧著孩子。 童綜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黃碧桃(後排左四)、小兒心臟科高崇智醫師(後排左三)與協會志工送祝福到病房。(記者陳金龍攝) 兒科診間與病房的媽媽們從醫師手中拿到康乃馨,都感到非常驚喜與高興,因為孩子生病都忘記母親節將至,只希望孩子能夠早點康復痊癒,這就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了。 黃碧桃表示,童綜合醫院多年來與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共同舉辦節慶活動,一起關懷照顧病童與家屬的身心靈,並推動大眾對於心臟病童的認識與重視,心臟疾病只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正常上學、工作、結婚生子都是沒有問題的。當家中寶貝生病時,家長總是勞心又勞力,因應母親節的到來,向照顧病童的家長們應援,也祝福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Read More

腸病毒反常緩升 估下月進入流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6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反常呈現緩升趨勢,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3762人次,較前一週增7.8%,評估今年6月才會流行,9月到達高峰。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隨著時序進入夏季,國內腸病毒疫情呈現緩升趨勢,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病毒主要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占29.8%,其次為克沙奇A6型(21.3%)及伊科病毒11型(19.1%),亦檢出其他型別腸病毒。 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籲請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傳統上5-6月為國內腸病毒流行季,但今年疫情反常仍處於低點,距離流行期1萬1000人次尚有一段距離,可能與去年秋冬腸病毒疫情跨年,持續較久,且今年春季氣溫低於平均值有關,評估今年6月才會流行,9月到達高峰。天氣漸熱仍有利於腸病毒活躍度,請家長和校園仍須注意防範腸病毒,提醒小朋友勤洗手,並注意環境消毒。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尤以家庭手足間、人與人密切接觸與互動頻繁的場所如校園、托嬰中心及安親班等最容易傳播。 此外,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Read More

莫名頭痛恐是腦癌 留意4症狀

廖家麟醫師表示,如有長期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四肢無力、視力模糊等情況,務必就醫。(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根據媒體報導大陸知名抖音網紅「小楊哥」,日前因罹患膠質母細胞瘤病逝,享年33歲。醫師指出,膠質母細胞瘤是腦部最惡性的腫瘤,如有長期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四肢無力、視力模糊等情況,務必就醫。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廖家麟表示,小楊哥從前年4月起便一直出現頭暈症狀,就醫多次都沒查出具體病因,3個月後被診斷出是膠質母細胞瘤4級,即俗稱的「腦癌」。 廖家麟表示,膠質母細胞瘤是腦部最惡性的腫瘤,腫瘤源自於膠質細胞,病變後會如植物根系般深入腦神經,和正常組織交錯,想完全切乾淨,等於要把正常組織一併割除,病人術後可能無法清醒、癱瘓。 廖家麟表示,除非腫瘤發現早、體積小,且位於非功能區域,才有機會完全切除,過去曾有長在前額葉的患者,因不影響語言和運動等重大神經功能,在完整切除後,很幸運長期存活。近幾年醫藥發展,讓病患從平均只有半年存活期拉長到2年。 廖家麟指出,膠質母細胞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病患一開始可能只有頭暈、頭痛、惡心、視力模糊,或偶爾癲癇發作等情況,容易被誤認是壓力、疲勞或偏頭痛。目前無法找出明確的致病因子,不過,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年齡超過50歲、有家族病史者罹病風險較高,男性也比女性略多。若有長期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視力模糊或行為改變以及肢體無力,務必就醫。

Read More

〈中華副刊〉創作的偶發因素

文/簡政珍 畫/簡世哲 創作時,偶發狀況的介入可略分為兩種狀況,一種是作品內意象或文字的並置,另一種是意象或文字和作品外突發性的情景並置。 作品內偶發性的並置也是造成詩行發展次序的重要因素。事實上不論人生或文學作品,突發性狀況的介入不時啟發新的語意。 偶發性因素(chance)正是文學掙脫結構學駕馭最有力的利器。 作品本身有其次序或紋理,但這個紋理除其內在統籌的秩序外,有時還含蓋外在介入的偶發因素,而不是純粹放諸四海,歷盡歲月永不變的法則或結構。

Read More

花粉症來襲! 過敏兒少待室外

侯思任醫師提醒,過敏體質者應避免直接接觸花粉等過敏原,同時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每年3月至5月是台灣春季花粉症的高峰期,隨著樹木花卉、草地和野草持續釋放花粉,過敏體質者容易出現眼睛癢、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甚至可能引發蕁麻疹或眼睛紅腫等不適。醫師提醒,過敏體質者應避免直接接觸花粉等過敏原,同時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侯思任醫師說,花粉的傳播主要可分為風媒和蟲媒。藉由風吹散花粉的傳播方式,稱為風媒,而藉由昆蟲進行花粉採蜜的傳播,如蜜蜂、蝴蝶等,稱為蟲媒。台灣的花粉主要是藉由蟲媒進行傳播,而美國、澳洲或日本等地則多為風媒,因此在這些地區,過敏性鼻炎或花粉症的情況通常較為嚴重。 國外把花粉熱跟過敏性鼻炎畫上等號,因免疫系統對花粉等過敏原產生過度反應所引起。其典型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眼睛癢、紅腫、流淚、喉嚨痛或咳嗽等。 侯思任醫師指出,花粉熱本身並不會引起發燒,主要是由於吸入「過敏原」。臨床上,治療方法經常以外用類固醇鼻噴劑、口服抗組織胺、肥大細胞穩定劑或白三烯素調節劑藥物,並可以透過消炎藥水或抗發炎藥物來舒緩症狀。雖然過敏體質有可能具遺傳傾向,但並非絕對。 侯醫師建議,降低過敏反應最佳方式是遠離過敏原。當花粉量升高或氣溫變化季節盡量待在室內,關上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來降低花粉濃度。此外,加強免疫力也是重要措施。對於全年性的過敏,須避免接觸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的皮毛等。建議配戴口罩,避免在花粉季節外出,並在外出回家後使用生理食鹽水清除鼻腔或口腔等潛在的過敏原。

Read More

北榮洗手日 幼童大跳洗手操

台北榮總聯合五家醫院、六家診所協力參與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並共同呼籲民眾正確洗手以預防感染。 (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響應年度世界手部衛生日6日舉辦「齊心築防線、聯手護健康」活動。疾管署長莊人祥指出,正確清潔雙手對於感染管制、抗藥性管理與病人安全至關重要,呼籲民眾都能正確洗手步驟,並輔以適時手套使用,才能真正防範抗藥性微生物擴散,減少醫療廢棄物對環境的負荷。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202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活動主題為「It might be gloves—but it’s always hand hygiene」(你也許戴手套,最終洗手不可少),強調正確適時使用手套與貫徹手部衛生,呼籲全院員工與來賓落實手部衛生好習慣,共同營造安全且環保永續的醫療文化。 榮光幼兒園小朋友在現場跳起「小手拍拍 健康來」可愛洗手操,透過「內、外、交、扣、轉、指尖」的口訣示範,化身最佳洗手代言人。

Read More

自行買藥吸一口 氣喘男險死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左2)提醒,短效緩解型吸入劑的治療應為急救使用,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真正控喘仍須以抗發炎為核心。(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時值季節交替,也是各類呼吸道疾病好發時期,一名有氣喘家族病史的50歲男患者,出現症狀時僅靠藥局買氣喘藥急性發作「吸一下」短效緩解型吸入劑緩解,不料卻突然惡化送急診,最後插管、裝上葉克膜搶救;醫師提醒,控制氣喘關鍵是控制發炎,並非像「電視劇」吸一口就會好。 專家指出,短效緩解型吸入劑的治療應為急救使用,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真正控喘仍須以抗發炎為核心,從源頭控制疾病。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統整國內10家醫院數據,針對中重度氣喘患者進行普查。結果顯示,若合併使用緩解型吸入劑的病人,在口服類固醇、急診及住院的使用與發生率,皆明顯高於接受抗發炎治療的患者。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表示,短效緩解型吸入劑的治療應為急救使用,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真正控喘仍須以抗發炎為核心,從源頭控制,才能降低急診與住院等醫療負擔。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秘書長劉景隆則提到,根據國際嚴重氣喘登錄計畫(ISAR)統計,台灣嚴重型氣喘病人每年平均急性發作次數高達1.41次,有21.86%病人長期依賴口服類固醇,皆高於亞洲其他國家,而生物製劑使用率為34.11%,低於全球平均的48.76%。 劉景隆說,傳統口服類固醇若長期使用,可能有骨質疏鬆、胃潰瘍甚至感染病菌的健康風險,應評估降低使用。依國際指引建議,嚴重型氣喘應考慮加上生物製劑治療,可針對發炎因子進行精準控制。 陳育民指出,以嚴重氣喘盛行率約占整體氣喘5%來推估,國內嚴重氣喘患者約近10萬人 ,這群患者控制困難、惡化與住院機率高,耗用大量醫療資源。建議透過強化病人用藥依從性與精準治療,才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改善肺功能,並防止中度患者進展為重症。

Read More

〈中華副刊〉身之宮

■林佳儀 原子彈落地那刻,跟著死亡一起降下的黑雨夾帶著灰燼和劇毒放射性物質,落在被夷為平地的殘破廢墟上,生命走到盡頭時原來不是哭嚎呼喊,而是荒蕪死寂。 我的身體亦有核爆,以月為週期固定於子宮進行核彈投放。 那是一種既重且悶的沉墜感,彷若子宮是獨立於身體之外的怪奇生物,它狂暴且不受控,決絕地朝自身揮擊千萬枚直拳。 人生首次遭遇經痛核爆是在師大女一宿,窩坐電腦前的我猝然倒地,肚腹劇痛至我糾結成一人形肉球完全喪失語言能力。救護車飆進宿舍,和驚慌失措的室友一起,急急將我送進台大醫院急診室。白色病床、白色牆壁,觸目所及是大片的白,白色床單覆蓋身軀,連同我的臉一齊刷成死白顏色。 當晚我股間突然熱流奔騰,才恍悟原來大洪降至,我得預先造好延續生命的方舟。 為了孕育生命而造的神聖宮殿,每月內膜自動膨脹為彈潤肉床,隨時準備獻上四十週的殷勤招待。若無精子著床,那麼不被需要的子宮內膜便脫落成深紅經血,為己身之無用垂下血淚。子宮美其名為宮,卻是將女體作為容器盛裝生命,卻從不曾詢問身體的主人們是否願意與疼痛、血液,污穢以及髒名標籤,共渡這漫長此生?雙眼有淚,下身滲血,這多汁多水多災難的日子裡,最水逆的是身著白褲時洶湧來潮,我狼狽逃入公廁。死白日光燈、潮濕洗手台,馬桶邊緣永遠一圈尿,垃圾桶內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便當盒咖啡杯利樂包手搖飲,滿溢而出的黃褐衛生紙團旁候選人露齒微笑懇請賜票。悶濕經血與腥臊氣味緊緊纏繞,散發出不潔氣息。 異男們能夠理解這些不適與不悅嗎?在棉條、月亮杯、月亮褲、月亮碟片等生理用品尚未發明之前的洪荒時代,衛生棉甚至還沒長出雙翼溫柔守護,草本、涼感、抑菌、超薄等選擇尚未醞釀。女孩們面對經期,特別是初經,那種驚慌怖懼的心情。彷彿世界罰女人以每月的血與痛,罰以對性的誤解與害怕,延伸而出對生育的不安與恐懼,世界一而再、再而三殘酷打擊,只因為她們沒有陽具。 十三歲那年某個午後,正在上課的女孩一邊跟黑板滿滿化學公式搏鬥,上身奮力疾書時,另一邊生理期猝然來訪。她可以感受經血一點一點地從身體裡爬出來,沿著大腿往下,液體獨有的冰涼感讓肌膚不由自主站滿雞皮疙瘩,她當時並不知道那不純然只是生理反應,而是包含了難以啟齒的羞恥。下課後老師叫她上前來有事交代。她呆坐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老師催促,瘦小中年男子薄唇抿起一條銳利的線。她想起老師各式各樣嚴厲的打,藤條、熱熔膠、愛的小手(但反過來用粗手柄打),最讓她感到羞辱的是叫穿百褶裙的女學生站講臺,背對全班同學翹起屁股讓他用力地揮擊臀部。制服裙掀起陣陣布浪,偶爾裙布翻飛中可窺見少女潔白的大腿根部。她坐立難安,即使隱身於不需被處罰的「好學生」之間,仍然緊張到手心冒汗,心靈腫脹起疼痛的瘀痕。她努力唸書,努力逼近滿分,她現在是班長了而老師還在等她上前。她慌亂間扯起椅背上的外套,繞過身體,兩袖在肚前交叉。 「妳這樣穿衣服不奇怪嗎?」老師皺眉。女孩呵呵傻笑帶過。幾日後老師對全班訓話:女生齁要潔身自愛要注意乾淨,不要生理期來了還不知道,那個味道都飄到旁人都能聞到,實在是不像樣。 她知道他在講她。她將表情熨成一張平坦的紙,任誰寫字塗鴉都可以,真正的心情藏在那張紙後面再後面。 四十三歲那年某日她上寫作課,寫〈初經〉,分享時一位男同學說她在寫初經這主題前應該要搞清楚初經在寫作市場上的價值,二零零二年湯舒雯已經寫過初經何況她的文字有點過時。她想他說得對,初經確實每個女人都有,也許經過眾人反覆書寫,文學價值已趨近於零。但趨近零並不是真正的零,她知道那些疼痛真實存在,只是她文字不夠精準到能捕捉經期這頭奸詐小獸。她以文字構築而成的邀請卡訊息失準,不足以讓不流血的人理解那些痛。她甚至羨慕起那些沒有陰道的人,因為他們並不需要踏上這條陰暗迂迴的道路。 那個女孩和中年婦人都是我。 跟我一樣嚴重生理痛的大學好友說阿媽告訴她,女人結了婚以後就不痛了。怎麼可能?我驚呼出聲。真的啦,我阿媽說她結婚以後真的就不痛。猶記得兩個十八歲的大女孩妳一言我一語地交換彼此對愛情與婚姻的想像,前方十字路口小綠人閃爍倒數,說笑間倉促跑過馬路,驀然回首才赫然發現二十年時光已成為身後的一條長影。 無從驗證同學阿媽的話在她身上是否為真,但至少不適用於我。生理期來依然痛,依然沉重且悶。我厭棄子宮,深感身為女人之麻煩簡直如雪花般飛來,而山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經期間莫名暴躁時,丈夫往往是首位被怒火殃及之人。我去買紅豆湯給妳喝好不好?不好。那買豆花?不要。那妳想吃什麼我去買?接連被拒絕的丈夫顯然被逼急。我要吃剉冰。生理期來了不能吃冰啦。我要吃剉冰。不可以啦我買紅豆湯給妳!生理期間始終吃不到剉冰的我,嘗到了婚姻的滋味。 懷孕之後,子宮成為承裝胚胎之器皿,生命的根脈牢牢扎進身體。日漸膨脹隆起的肚腹儼然是顆異星球,實際展示時間之遞嬗確實可以進行人類演化,讓一顆比砂粒更微渺的受精卵不斷細胞分裂,眼睛、器官、四肢依序出現。第五週起心臟開始跳動,十八週後胎動,二十四週發育出味蕾,胎兒可以嘗到羊水的味道。三十週時器官發育幾近完全,胎兒可聽到聲音,甚至對光線有反應。丈夫擎著手電筒貼緊我肚皮探照:寶寶你有聽到嗎我是爸爸噢。不知道他是否感覺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那夾雜期待與緊張的複雜感受? 產兆出現時是深夜,先是如鼓點一般越來越緊密的陣痛,接著破水,進醫院時開三指,護理師說妳這是頭胎離生產還要很久。打完自脊椎插入的無痛分娩針後仍舊劇烈陣痛的我多麼絕望,而丈夫在旁不斷重複自產前教室習來的拉梅茲呼吸法:吸吸呼、吸吸呼……我不能原諒他的天真但我痛至連叫他住嘴都無法。但奇特的是,疼痛指數最高的陣痛因帶著新生命即將降臨的喜悅,使我產後瞬間將這一切血腥、汙穢連同巨痛拋諸腦後。 我抱起這塊有手有腳會哭會笑的肉,心底湧生海量母愛,自眼底流瀉、乳房噴發。哺乳期間兩三個小時就要擠奶、親餵,否則乳腺炎發作,胸部將硬化成石塊。她不適夜哭、吐奶、拍嗝,夜間無法安睡的狀況反覆循環。 產後那幾年我難以專心工作遑論寫作,深覺母職果然陷阱,但聽聞朋友因巧克力囊腫難以受孕,我的阿媽也因多子而子宮脫垂必須手術。子宮彷彿摺疊進女體內的異次元空間,可以盛裝生命亦能召喚疾病以及死亡。誰子宮頸癌誰又卵巢癌,誰誰開刀取出肌瘤、切除子宮甚至天生沒有子宮時,又矛盾地感覺自己並非全然不幸。 且四十歲過後,經痛漸趨溫和,彷彿來到世故中年,狡猾老獸髮毛稀疏之後亦不再暴戾。生理期間雖仍然有痛,但那痛沉進子宮裡結為鬆軟土塊,隨著時間流逝日漸風化崩解,最後消失不見的同時,經期也一齊結束。我漸漸可以原諒女體帶來的種種不便,它雖給我苦,也賜予我生,倘若真要在疼痛與能否生產之間二選一,我明確知曉內心天秤傾斜的方向。 我以為妳要死了。一路從宿舍陪我進急診室的室友在踏出醫院院門時這麼說,神情餘悸猶存。尚未從疼痛完全回復過來的我回以虛弱一笑。 我也以為我要死了。 維納斯自泡沫中浮生而出,我站在洶湧經血裡,以肉身為母貝,懷著劇痛,每個月皆要死去而又復活,如此反覆循環到我不再能夠生殖為止。在時間停止之前,尚有更巨大的破壞將要到來,肉身崩壞之際,請容我隨這破敗宮殿一起傾頹衰老。疼痛與生命、毀壞與重建,一齊在女身之肚腹同生共存。 核彈降落,末日倒數計時,這裡仍舊是我女兒最初的家,也是所有生命之始。一聲啼哭劃破寂靜,遠方有人啄破世界的殼,我知道將有更多嶄新的雙眼即將睜開,照亮這陰寒的黑雨之地。

Read More

越黑胡椒陸花椒 農藥超標

  食藥署6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知名品牌「小磨坊」從越南進口黑胡椒原粒,被檢出殘留農藥磷化氫超標,共1批、重達2萬公斤產品需在邊境銷毀或退運,未流入市面。(食藥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6日公布本週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自越南進口的2萬公斤黑胡椒原粒,及自大陸進口的1萬4115公斤花椒粒都被驗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自印尼進口的脆皮花生則被驗出黃麴毒素B1超標達155倍,這批76公斤貨品已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 小磨坊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自越南進口的黑胡椒原粒被檢出殘留農藥磷化氫0.02ppm,超過容許量標準所定之農藥磷化氫容許量0.01ppm,該批2萬公斤已要求業者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指出,將對小磨坊國際貿易從同產地、同號列進口產品維持監視查驗。食藥署統計近半年自越南進口的黑胡椒共41批,不合格批數3批,不合格率7.3%,不合格原因為蘇丹色素、磷化氫不合格等。 久芳生物科技公司自大陸進口的花椒粒被檢出殘留農藥陶斯松0.04ppm,超過法定容許標準,這1批、1萬4115公斤花胡椒粒已要求業者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明進貿易有限公司自印尼進口的脆皮花生,則檢出黃麴毒素B1每公斤310微克及總黃麴毒素每公斤312微克超標,這1批、76公斤貨品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食藥署表示,依相關標準,供直接食用的去殼花生,及其加工產品,黃麴毒素B1限量為每公斤2微克、總黃麴毒素限量為每公斤4微克;這名進口業者將由加強抽批查驗調整為逐批查驗。 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在邊境受理印尼報驗的調製花生111批,不合格批數6批,即日起至6月5日,將採取20%至50%加強查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