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台灣 賴總統:生醫產業將成新護國神山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9日出席2025生策年會致詞表示,今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醫療照護需求日益迫切。政府未來將強化醫療與科技整合,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成新台幣兆元規模,希望成為半導體之後的下一座護國神山。他強調,如何打造健康台灣,讓國人活得久、活得健康,是政府重要責任,也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 賴清德指出,目前發展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產業,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也已納入擴大醫療投資,打造健康台灣的核心計畫。例如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NGS篩檢套組的研發,能讓醫材產業更加精進;透過NGS蒐集的生物數據,也能促進精準醫療與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賴清德說,生技產業關心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在去年6月三讀通過,為台灣再生醫療發展奠定更好基礎。除了政府要有完備法規制度和落實政策的決心,台灣更要有卓越醫療品質,加上國際級的科技實力,進行跨域整合,才能形成強大健康產業後盾,為台灣生醫產業提供更多商機,並為民眾提供更好醫療照護服務。 賴清德表示,台灣擁有完整健保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更是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的關鍵時刻,持續透過法規、環境調整、放寬募資和投資限制、完備生技園區聚落,強化人才培育與場域試驗,他相信生醫產業不僅可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還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意漸濃的菊島

■洪金鳳 夏末秋初的季節,我和家人搭機返澎,飛機抵達澎湖機場停穩後,乘客一出機門,第一時間感受到的是呼呼吹來開始發威的東北季風,讓人有招架不住的感覺,雖然我是成長在澎湖的故鄉人,也難以抵擋這種風的力量。 由於爸媽已逝,所以回家三天兩夜的時間,我們都在外走踏,也探訪許多景點,前面兩天的交通工具是汽車,因此對於秋天及東北季風的來到,沒有深刻的感受,只有下車到景點拍照時,頭髮被風吹得不受控制,以及看見風吹草動草變黃的景況,才感受到秋天的腳步已近。 第三天我和先生騎機車到處走逛,人在機車上對於季節的變化就會特別有感,風的強度非常明顯,尤其一車雙載,更有行車困難感。 我們還去造訪一些村里較為空曠之處,拍下不同季節的不同風貌,日子就在人類不經意之間,一日一日地向前推進,漸漸的,孩子長大,我們變老,我的父執輩都到天上做仙。 風起時,把菊島的植物都染上一片黃,溫度也逐日下降中,許多澎湖的店家已經開始在做打烊的準備,我在秋意漸濃的季節,感受到故鄉視覺綠衣換黃衣的景況,卻沒有感受到蕭颯,只存暖和的溫馨。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地下道

■周漢輝 積雨雲運移一座遠湖 哺育城市,地下道 於繁忙馬路下橫通破落老街 收容你遺下的家當── 寶特瓶,瓦楞紙皮和雨傘 守候你回來過活 像你還在天橋下留宿,一再 戒除海洛因,餵養的街貓 曉得時候,自來跟你分吃福音隊 分派的便當。飯後仍不讓你摸 只在你身邊徘徊,倒與牧師的狗 互咬相纏,依天性嬉戲 邊痛邊樂間追逐 你與牧師看著聊起彼此 皆有獨子,原來同齡 直到今年剛屆成年── 牧師來得及尋獲你,探訪地下道 說著怎樣轉任於多區教會 聽你訴說在各處邊緣與角落流徙 像遍尋那隻貓的去向 而那隻狗已老,隨牧師舉家移民 異國。積雨雲疊映湖水中 牧師已從神職退休,遛狗 和湖釣消遣,向足下的天空揮釣竿 魚線潛探天邊 暴雨淹浸地下道,鱒魚 游進來,避過所有漂浮物 瓦楞紙皮下浮出 一頁舊報紙,圖文並見天文發現 微塵和氣體成形,像花的蕊柱 足以支承虛空,更孕育恆星 那天道別前 你曾經讚歎著向牧師亮出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村莊的底色

■劉太義 村莊接納一些人,又送走一些人。她時刻張開大度、寬容的懷抱,像極了母親的性格和隱忍。村莊迎來一個季節,又送走一個季節,她不停地變換著村子的顏色,又像是母親的喜怒哀樂。然而,每一個村莊的早晨,都升起同樣的炊煙,這是一個村莊最樸素、最真實的底色。 樹葉和莊稼的模樣,就是一個村莊的模樣。儘管風吹舊了院牆,雲壓彎了枝稍,村莊依然扎根在大地的腹部,緊緊護衛著她懷抱裡的一切,包括我們。陽光越明亮,她就越清晰,風雨越肆虐,她就越堅韌。村莊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她就有了根。在村子裡,還有什麼東西沒有根呢?樹和莊稼的根,屋基和炊煙的根,人與牲畜的根…… 我們有時候也會離開相依為命的村莊,出去尋找各自的遠方。無論遠方的遊子是落寞還是風光,等他再回轉來的時候,村莊仍然靜靜地站在原地。她怕遊子找不到歸途,倦鳥找不到舊巢。村莊對每一個人都不厚此薄彼,不會因一個人富裕就多給他一縷風,一個人貧窮就少送他一滴雨。村裡的人和混跡於此的雞狗貓鴨,有序虔誠、一絲不苟地恪守著繁衍大任,接續著村莊的交錯悲欣。所有關乎愛恨和興衰的起初,都是村莊的骨骼和肌肉。 在眾多成員裡,人是被村莊寵溺的孩子。而那些植物和動物,那些流浪的風和沉默寡言的泥土,才是一個村莊的代言。村莊把一切零零碎碎都寫進一步屬於自己的編年史,人們認為的小事,村莊都當成大事,春綠夏榮,秋收冬藏,一樣也馬虎不得。村莊把一部編年史鐫刻在樹的紋理裡,於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槐樹、老榆樹、老柳樹,都以年輪的形式,小心翼翼地把村莊的舊事包起來。 人的皺紋,樹的紋理,土地的水脈緊緊相連,成為一個村莊的基本脈絡。與此相關的,還有螞蟻的軌跡、飛鳥的翅翼、牲畜的蹄印以及風的歸去來兮。從第一間房子建起,村莊就有了雛形,第一棵樹栽上,村莊就扎了根。第一縷炊煙升起的時候,村莊就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朵雲彩。 我們的祖先,從風那裡索取了種子,從小鳥那裡學會了耕種,以上天為父,土地為母,四季為兄弟,以家族的形式聚集於此,以血緣的形式捆綁於此。他們把那些賴以生存的籽粒稱之為「穀」,賴以為助的果實為「果」,賴以為充的根莖葉為「菜」,我們勤勞而智慧的祖先,統稱這些高貴的植物為「糧食」。 那些村莊的創始者,以及村莊的延續者,以最大的虔誠,最高的禮儀,對這些植物動力膜拜,以感激它們用自己的血肉養活著人類。為了表達足夠的感恩,每一個被村莊養活過的人,都稱她為「母親」。 一個村莊的根扎得越深,她的炊煙越穩健。每一個小孩,都能從飄在炊煙之上的呼喚聲,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聲音。每一縷炊煙的下面,必定是一個母親被灶火映紅了的臉龐。

Read More

5.9無酒日 戒1杯多1分健康

醫師陳以勳強調,食道癌、頭頸癌等消化道疾病並非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預防。(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5月9日「台灣無酒日」,由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發起,串聯全台200多個公私機構與醫療院所,共同推廣「無酒、減酒」的健康生活,台灣消化系統醫學界也發聲:酒精對胃腸健康傷害深遠,喝酒臉紅不是小事,而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由胃腸內科團隊發起這場活動,是因為醫師們在臨床中看到太多因為長期飲酒而導致的肝硬化、胰臟炎、食道癌、頭頸癌、牙周病的個案。這些疾病其實多數是可以預防的。而預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酒精無安全量」這個觀念,進而做到「能不喝,就不喝;有喝,就要減量」。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則有高度懷疑,準確率約有70%;高醫胃腸內科醫師陳以勳指出,特別是喝酒容易臉紅的民眾,代表可能帶有「酒精不耐症」的基因缺陷,體內缺乏分解乙醛的酵素,讓這個致癌物更難代謝、在體內停留更久。 台灣將近一半人口屬於酒精不耐症體質,為全球之冠,這也解釋了為何台灣因飲酒引起的癌症比例遠高於歐美。研究顯示,在歐美每25位癌症患者中有1位與飲酒有關,而在台灣及東亞國家,這個比例是每10人就有1人;陳以勳強調,這代表我們不僅不能用西方的飲酒建議來看待自己的健康,更要特別警覺。 根據WHO統計,酒精每年導致全球超過300萬人死亡,其中不只是癌症,還包括肝炎、肝硬化、胰臟炎、心血管疾病、失智、抑鬱症、自殺、酒駕、暴力等社會問題。 高醫胃腸內科陳以勳醫師再次強調,食道癌、頭頸癌等消化道疾病並非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預防。無酒、低酒,是守護腸胃的第一步。今年5月9日,讓我們一起從戒掉那1杯開始,為自己和家人多1分健康保障。

Read More

賭博成癮求助身心科 成功戒除

醫師蕭彣卉表示,如有賭博成癮行為,應及時就醫。(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30歲陳先生有穩定工作,平時也接觸短期炒股及加密貨幣投資,不料投資失利向銀行及信貸公司借貸,債務持續累積,陷入借貸、投資惡性循環,就醫才發現有賭博成癮現象合併憂鬱傾向,醫師透過藥物治療及安排心理諮商,半年後順利協助戒癮,目前已可控制高風險投資慾望,也逐漸修復與家人感情。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蕭彣卉表示,麻將、樂透、運動彩券以及股票短線及當沖、加密貨幣與電子遊戲課金抽獎等都是日常人們所會接觸的,但若是這些事物的重要性已經凌駕於個人生活,即使出現負面後果,仍然越賭越大、越賭越頻繁,嚴重影響日常情況時,就已經符合醫學上賭博成癮的診斷標準。 蕭彣卉說明,賭博成癮的機轉涉及大腦的獎勵系統與行為控制區域,前額葉中紋狀體與邊緣系統受影響,使個體更容易對賭博產生渴望,並因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導致衝動控制降低,其程度與酒癮、毒癮相似。在心理層面,成癮者常出現認知扭曲,如出現認為賭博結果有規律可循的「賭徒謬誤」;無法停止下注的「接近中獎效應」;以及高估自己影響勝負能力所導致的「控制錯覺」這些因素共同強化賭博行為,進而形成成癮。 針對賭博成癮的正式診斷方式以美國和歐洲系統為主,藉由量表檢測及醫師問診完成。第一線治療以單獨或團體心理治療,並引導患者封鎖相關社群、將短期內金流交由家屬協助共管,避免接觸引發成癮的源頭。另外,藥物可以在賭癮相關的迴路異常、神將傳導物質失衡等扮演輔助治療角色,常使用的藥物如鴉片類拮抗劑拿萃松、部分抗憂鬱劑、神經保護劑等等,能協助患者大腦恢復平衡,減少衝動行為與賭博渴望。 此外,患者支持系統亦是治療關鍵,包括家人、朋友及專業輔導團隊的陪伴與監督,能有效提升治療依從性,降低復發風險。透過綜合性治療與持續追蹤,患者能逐步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賭博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蕭彣卉建議,民眾遇到壓力時,可選擇有人際連結的紓壓方式,如和朋友一起運動、出遊等,且避免在心情或狀態不穩定的情況下接觸賭博行為,若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上述成癮相關行為,就要有所警戒,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Read More

守護兒童 新樓撒母耳病房啟用

新樓醫院是目前全市區域級醫院當中,唯一具有4名兒科急診專任醫師24小時診治的醫院。(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新樓醫院9日正式啟用「撒母耳」兒童病房,有3床專為小病人設計的單人病房,內部配置更符合兒童的需要,設有兒童主題房、舒適陪病床、衛浴冷暖房、兒童洗手台、兒童小馬桶等。新樓小兒病床目前共計達30床。 新樓院長劉啓擧說,新樓醫院致力於兒童的照護,深獲台南及鄰近縣市民眾的信賴。有鑑於兒童在住院期間,會有害怕、恐懼感受,家屬也會感到焦慮、不安,兒科團隊自去年11月起著手規劃完成。「撒母耳」一詞源自聖經,撒母耳是一位受上帝、人們喜愛的孩童,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無比珍貴,以此命名,也深含祝福之意。 新樓強調,是目前全市區域級醫院中唯一具有4位兒科急診專任醫師24小時診治的醫院,有舒適住院環境、完善醫療資源、充足加護病房設備,近年以「全方位高危險妊娠照護」及「用心守護新生命-全方位新生兒照護團隊」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更持續接受認證並通過2019、2025年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提供兒童完善照護。

Read More

仍未收到邀請函 21醫事團體呼籲WHA正視台灣貢獻

21個醫事團體向國際喊話,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威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必須通力合作,籲正視台灣貢獻。(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19日起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仍沒收到WHA邀請函。21個醫事團體9日向國際喊話,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須合作,籲正視台灣貢獻。 截至去年,台灣已連續8年未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且今年至今仍未收到邀請函。21大醫事團體9日舉行聯合國際記者會,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施金水會前表示,由衛福部長邱泰源帶領的行動團,預計下個週末、WHA大會前夕抵達當地,將利用各種場合與各大國際組織、重要國家會面,至少40國以上,應該不會少於去年。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率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是否會讓WHA失焦,施金水說,美國是WHO的194個會員國之一,離開確實造成很大影響,包括財務、人力、推動中計畫等,但WHA每年舉辦,仍會持續討論重要議題,特別是這次會期將通過大流行公約,經過2年半討論總算達成共識,相信會是今年最重要重點。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去年WHA通過WHO在2025到2028年施政方向規劃,希望世界各國提高健康照護覆蓋率,但「台灣很早完就已經達成各國才正要開始努力的目標」。 周慶明說,台灣推動健保制度至今邁入30年,覆蓋率已達到99.9%,整個民眾滿意度也在9成以上,徹底根除台灣過去因病而窮、因窮而死的困境,放諸世界都是重要成就;台灣從COVID-19疫情表現到國際人道救援,持續為全球健康做出貢獻。 他認為,「不能把台灣這麼優秀的學生排除在校園外,沒有辦法跟世界各國交流」,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威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必須通力合作、資訊透明,才能有效因應危機。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駐村作家生活公約

文/林宇軒 畫/簡昌達  春夏之交的早晨風光明媚。我手提行李,從文學基地的大門一路繞過幾棟日式建築,抵達未來三週要進駐的寓所。想起第一次申請駐村時,世界級的疫情讓日程不斷向後延期,真正進駐時也受制於防疫措施,幾乎什麼事都做不了。時隔四年,這次應該能好好運用這個空間了。 哈囉哈囉?我喊了幾聲。一位身穿服務背心的老爺爺隨即打開木製閘門,行動敏捷地遞給我一張白紙,然後逕自走回大門敞開的房裡。 「不好意思……」當我想進一步尋問時,他就直接人間蒸發,房裡到處都找不到,還以為剛剛眼花。但我的手上確實有一張白紙呀?除了白紙,上頭還突然多出了許多黑字,寫什麼「駐村作家生活公約」,明明剛剛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的白紙。放下行李後,我開始仔細審視:   一、文學基地全區禁止使用明火。木地板、榻榻米、紙質拉門均非防水材質,需時常保持乾燥。請特別留意它們的情緒,保護它們就是保護自己。 二、庭院偶爾會有人澆花。若是身穿服務背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安心提問;若對方身穿便服,請立即進入房內鎖好門窗,保持安靜直到他們離開。 三、進駐期間須維持環境安寧,活動音量需低於六十七分貝。如果吵雜聲不慎引來陌生臉孔聚集,請務必立即透過電話通知保全,否則後果自負。 ……   光是前三條就讓我覺得莫名其妙。想起第一次在文學基地的駐村,簡直就是不斷受傷的過程:在房內走動時,頭用力地撞到門框無數次;打開庭院木製閘門的鎖頭時,甚至還弄到流血。 從血光之災回過神來,我走向庭院,向一旁正在澆花的便服大叔詢問我應該去哪裡。他的眼神像是看穿我一樣,沒有回應,整個人站著不動。 「不好意思……」我還沒講完,他手上的花灑就匡噹一聲摔在地上。 我像是想起什麼,隨即衝進房裡把門窗關好。   (本專欄作者為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本次內容為虛構)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少年不識愁滋味 ——眷村小學話當年

■徐坤元 小時候,家中有了我,爸爸也分得眷舍,就住在海軍子弟學校側門眷舍。那原是一間日本軍官宿舍,兩戶共用一個玄關,地板全是檜木,窗戶紗網全是銅網。地板離地面有三尺高,地板與地板間,還有麻繩補縫隙。 客廳不大,與臥室用木板隔開。一家三口,終於有了安居住所,不再漂泊租屋。 後來弟妹相繼出生,前後院才加蓋。那時還沒有自家廁所。上廁所都要到學校公共廁所,上廁所,在幼小心靈上,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廁所木板有時會愰,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還有老鼠,蟑螂四處遊走,深怕一不小心,掉了下去。 晚上,大家更不敢上廁所,因為怕有「毛鬼」! 童年,入學考試題目,用數字連連看,我連出一隻兔子,喊了一聲兔子。校方說我作弊!沒有錄取。每天只好坐軍用大拖車,愰盪愰盪去讀明德國小。所幸,半年後就轉學回海軍子弟學校。 小學一,二,三年級,可能年齡小,對學習景況,幾乎沒有什麼印象!四年級時,有印象的,也只有嚴自勉同學。 因為嚴同學功課很好。特別是字寫得很漂亮工整。加上他家有半自動,手搖鉛筆機,因此我們都喜歡去他家做功課,順便削鉛筆。 小學四年級,唐文春老師教我們,沒有多久,老師就生病了。 我跟同學去她家看她,有人說是胃癌,有人說得了腦癌,唐老師長的很漂亮,喜歡穿旗袍。後來學校才換了陳樹英老師來教我們。唐老師何時去逝,我們也不知道,傻傻地。 五、六年級,換了陳勉齋老師來當我們導師,一頭油髮,凡是數學考不好,他拿起椅板,就狠狠的打下去,那真是恐怖!每個人手掌,都被打的紅腫腫的,骨頭關節被打後,有時是紫青色的,下了課,就跑到教室外洗手台。拿出那紅腫的手掌沖水,用手互相搓揉著,讓冰涼的冷水,刺透手掌,減少疼痛感! 可笑的是,同學還互相傳授經驗,用老薑,用大蒜,看那種方法有效能快速消紅腫。 如今,過了60個年頭,我還記憶尤新,膽戰心驚!小學五年級,認識的同學也越來越多,比較有記憶,特別是熊婷同學,龐昆玲同學,一下課,就會玩在一起,很可惜,熊婷在五下,因父親工作的關係,移民美國。現在兩位同學都失聯了。另外張育秀同學,留著長頭髮,我坐在她後面,經常捉弄她,把她辮子綁在椅子上,一下課,人站起來,椅子也站起來!五下,學校改為永清國小,歸屬高雄市教育局管轄,不再隸屬海軍總部。 我們這一屆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永清國小第一屆畢業生! 小學時,學校很多果樹,大都是土芒果樹,桂圓樹,學校都是外包給包商,賺點錢貼補學校教育經費。而我們住在學校附近的同學,鄰居,就經常是包商外的「免費吃」守護者! 另外,我常跟鄰居,沿著通往陸戰隊的大水溝,跑到海軍修船廠,用木瓜稈當呼吸器,潛水在修船廠下方,撈換修的螺絲。大都是黃銅,一兩可以賣到1.5元。也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外快!賣給舊貨商,再集體到舊果貿新村門口,買醃芭樂,打彈珠,過五關,比大小,贏香腸,黑輪。但是通常輸的機率最大,因為老板天天練打彈珠! 小學時,都是到小山上買早點,商家不多,但是民生需求的都有。 小學時同學幾乎都是軍人子弟,環境富裕的不多。那時還有眷糧,家家戶戶都省吃儉用,到了月底,錢不夠了,就去埤子頭菜市場,賣米條子。一張大口也只能賣26塊5毛。 所以那時,開車的偷賣汽油,柴油,家裡有打麻將的,就抽頭放賭,賺點錢,貼補家用。日子過的真是辛苦。                夏天晚上睡覺,還要掛蚊帳,沒有電扇,就用大王椰的葉片曬乾,割成扇子型,有點錢的就買雞毛做的扇子,再差點,就用竹子和紙糊成八蕉扇。直到大同電扇上市,電鍋上市,日子才慢慢改善。   小學時生活,讓我印象深刻,經常營養不夠,就去管理站,領美軍脫脂牛奶,包榖(玉米)饅頭。 左鄰右舍,媽媽來自各省都有。很會做麵食點心。也會互相傳授。 因為生活清苦,水果幾乎是奢侈品,土拔拉,番茄,甘蔗,洋地瓜。有院子的家裡,都有種木瓜,但是這些木瓜又瘦又小,常常就成為我們彈弓下的亡魂。那時,拖鞋也是木頭作的,我們都叫他為「擱拉板」,走起路來,擱拉!擱拉響,它是用一塊寬塑膠帶,釘在腳指上方,兩側用塑膠皮訂上釘子。 穿沒多久,塑膠皮破了,就只能穿一隻「擱拉板」,另一隻拎在手上走回家。 小時也沒有什麼玩具,只能自己做彈弓,竹筷槍,鐵絲槍,玩具除了圓牌,化學,彈珠,象皮筋外,就是做鍵子,萬花筒。風箏,折紙船。灌蟋蟀! 在學校,同學就是跳像皮筋,跳房,過五關,週末放假,分兩幫人馬,玩追蹤。 一0七年,我們第一屆畢業生,籌組了同學會,我榮任會長至今,前後有100多位同學有聯絡上,也辦了好幾次大型同學會,歡聚一堂。 今年,大夥都已七十歲,早已退休,到了含貽弄孫了,同學們有軍界,教育界,商界,警界。航空界…… 同學聚會時,個個都是才藝雙全,民間高手,歡樂如童年! 人生七十才開始,祈願這群可愛的小學同學,闔府吉祥如意,福泰安康,邁向八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