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前哨站 9超商上千人篩檢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攜手便利商店,18日在高雄市大社區舉行保肝篩檢活動,為年滿30歲以上民眾提供免費肝病抽血、癌篩與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基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加強國人肝病防治,肝基會推廣多元化在地醫療服務,攜手便利商店成為保肝衛教前哨站。18日在高雄大社區舉辦「今年超了沒」活動,提供免費肝病抽血、癌篩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逾千人。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近年來在全台灣各地推動「C肝微根除計畫」、「今年超了沒-免費保肝抽血癌篩腹超活動」,盼提升B、C肝篩檢涵蓋率。「今年超了沒」活動18日在高雄大社區舉行,年滿30歲以上民眾即可參加免費腹超等檢查服務。 肝基會表示,民眾勿忽略腹部超音波重要性,健保補助B、C型肝炎民眾每半年到1年接受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肝硬化者建議每3到6個月就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是早期發現肝癌最好檢查工具,同時可揪出腹部許多器官疾病,包括膽囊、腎臟、胰臟、脾臟等。 肝基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推動偏鄉免費肝病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歷年在全台各地7-ELEVEN門市已經服務超過2萬人次。 肝基會說,這次活動透過高雄大社區9家門市張貼海報宣傳,民眾在店裡看到海報就可掃描QR Code報名,讓門市成為推動重要據點。 此外,今年肝基會也將與各地衛生所合作,在全台灣7-ELEVEN指定門市推動多場免費肝病抽血、癌症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盼達到全台灣民眾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效果,以利全面響應消滅肝病。 肝基會指出,參加腹部超音波活動民眾,現場會由專業護理人員解說腹超檢查報告結果,如有需要進一步轉診民眾,由肝基會與衛生所協助轉診並提供就醫諮詢;針對經濟弱勢族群,肝基會將提供健保未給付相關醫療補助。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小針刀治療膝關節痛

■陳俊銘 膝關節痠痛困擾著許多人,農夫、運動員、舞蹈者、工人…等,除了關節腔內軟骨磨損,關節退化外,常見還有下列情況: 一、膝內側副韌帶損傷:位於膝關節內側。起於股骨內上髁,向下附於脛骨內側髁,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膝關節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損傷最常見。患者一般都有膝關節過度外翻拉傷的病史。急性損傷主要表現為膝部內側劇烈疼痛,膝內側腫脹,韌帶受傷處有壓痛,患側因疼痛劇烈而不能負重。輕度勞損則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不適,伸屈活動受限。 二、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又稱腓側副韌帶,為一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附於腓骨頭。主要病因為外力作用於膝關節外側或膝關節內翻時,外側副韌帶受到牽拉力造成損傷。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外側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由於疼痛使膝關節活動減少。 三、膝關節周圍滑囊炎:主要有髕上囊,髕前腱下囊,髕下深囊,髕下皮下囊,半腱肌囊,股二頭肌腱下囊和鵝足囊等,主要作用是在肌或肌腱與其深面的骨,筋膜和關節囊之間起圓適、柔墊、助動和潤滑作用。病因為膝關節的頻繁運動或肌肉的負重,臨床上常因肌肉活動,與骨面、關節囊或淺層皮膚組織之間的反覆摩擦,應力作用的長期刺激,或風寒濕邪的反覆侵襲而產生膝關節周圍滑膜囊的滲出和沾黏,導致滑膜囊無菌性炎症,引起膝關節周圍疼痛。 四、膕肌筋膜病:膕肌位於膝關節後方膕窩底,起於股骨外側髁的外側部分,止於脛骨比目魚肌線以上的骨面。其作用主要為屈膝關節,並使小腿內旋;脛骨固定時,膕肌處於靜力收縮狀態,起穩定股骨外側髁的作用。主要病因由於運動姿勢不當,造成膕肌損傷,引起膕肌筋膜病。主要症狀為下蹲時膕窩疼痛;從高處向下步行或跑步,或下樓梯時也會出現膕窩疼痛。 經由按壓理學檢查,找出膝關節周圍酸痛範圍存在的條索狀筋結或硬結點,就是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組織發炎沾黏處,透過小針刀剝離,鬆解的手法,可有效解決組織發炎沾黏的問題,改善痠痛、不能蹲下、上下樓梯吃力不便的痛苦。針對組織沾黏,小針刀是一大利器!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飛秒雷射57歲男白內障 術後3天上工

醫師李致名為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後的黃姓患者檢查,恢復進度相當理想。(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提升白內障及乾眼症患者的治療品質,光田綜合醫院近期同步引進飛秒雷射系統,與應用於乾眼症治療的脈衝光儀器,成為台中地區同時具備雙機型設備的區域醫院。此舉落實智慧醫療向下扎根,造福海線長者與眼疾患者,其中一位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的患者,術後3天就重返職場。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李致名說,57歲黃姓患者3週前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手術過程相當順利,術後恢復進度也相當理想。 光田綜合醫院引進非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設備與脈衝光儀器,成為台中地區擁有雙智慧眼科設備的區域醫院,造福海線患者。(記者陳金龍攝) 黃姓患者分享,手術當天與隔日短暫休息後,便恢復正常作息,「幾乎沒有不舒服,很快就能回去上班,對生活影響其實不大。」他認為,這樣的手術方式不僅恢復快,對於工作中壯年族群來說也更具彈性與接受度。 李致名指出,跟據國健署資料,白內障已成為台灣老年人第2大常見慢性病,僅次於高血壓,盛行率高達41.3%。全國白內障就醫人口超過110萬人,其中60歲以上長者有8成都患有白內障。 白內障不僅是自然老化的結果,更為台灣高齡人口中,最常見的視力退化問題之一。李致名表示,飛秒雷射可輔助執行白內障手術中最關鍵的兩大步驟,「前囊撕開」與「晶體核劈裂」,透過即時影像導航與電腦定位,讓這些原本極需手感與經驗掌握的細節更加穩定、精準,讓手術過程更加流暢,也間接縮短手術時間。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已從傳統「經驗導向」進化為「可視化流程」。透過即時影像導航,醫師能清楚掌握手術位置與深度。「這就像幫手術裝上導航地圖。」李致名表示,對於晶體硬化、視力模糊至0.5以下的過熟白內障患者,飛秒技術可預先分裂晶體、降低乳化能量,有助保護角膜、減少水腫,加快視力恢復。不過,患有嚴重青光眼、眼壓不穩或隅角狹窄者,仍須門診完整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適用。

Read More

〈中華副刊〉為爺爺著作「人情風流」寫跋

■張倉諺 這本《人情風流》,收錄了一百一十五篇文章,是爺爺的心血與寫照。除了部分篇章早已由屏東縣政府出版,其餘的文字,皆是他多年來對人生、對故鄉、對時代的觀察與感懷。今日有幸為爺爺這本書撰寫跋,既是對這些文字的敬意,也是對爺爺深厚情感的回應。 翻開書頁,屏東鹹濕的海風撲面而來,穿越百里嘉南平原,恆春的落山風從窗前的緬梔花間輕輕掠過,書頁微微作響,像爺爺娓娓道盡他的記憶。一字一句,不急不徐,滿是年華的燦爛與歲月的痕跡。輕輕闔上書本,彷彿為這些故事畫下句點,然而,爺爺的人生從未止息,仍然書寫新的回憶,創造不同的篇章,在回望與前行之間,織出一幅動人的篇章。 父親戀家,常帶著我和姊姊回恆春老家探望二老。爺爺總喜歡在散步時,隨著景物的觸動,向父親訴說從前,而小小的我則靜靜地坐在爺爺腿上,細細傾聽那些已然遠去,卻又從口中重回,不斷流轉的舊時光。 「幾十年的風,吹在身上,哪有不記得的道理?」 爺爺在恆春長大,十來歲時以台灣師範大學公費生資格赴台北求學,幾經拼搏,卻仍選擇回到家鄉,把根重新扎回來。他笑著說:「提著半老他鄉,再走年青故鄉。」恆春四季如春,人人稱羨,而他在這裡待了數十年,市場鼎沸的叫賣聲、沿著古城牆漫步的悠閒、每次潮水退去時裸露的礁岩、那一波波輕拍石上的浪濤,都牢牢刻印在腦中的船帆石。每每驚嘆於爺爺的記憶力,但自在抒寫、闡述的語調笑像是在告訴我:「幾十年的風,吹在身上,哪有不記得的道理?」,這些景色不是單純的風景,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吆喝家中唯一水牛趕路;在老爸的後面亦步亦趨,我不時輕拍牛屁股,既感受那堅實,和難言的情意,兀自吹著口哨回家」,爺爺的童年是在牛屁股後亦步亦趨地跟著曾祖父走過的,吹著口哨,踩著夕陽餘暉歸家,牛走一步,人也走一步,人生也就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下一餐的著落有沒有不知道,但時間仍然靜靜流淌,緩慢而安穩。他說,那時候的快樂很簡單,一碗白米配上滿滿金黃的番薯籤,一盤小菜,便是一家的日常,幼時的回憶。 入學 苗初長,年少 苞含香,成家 花苞放,得子 話倫常。 娶了奶奶後,爺爺生了兩男一女,像從前許多鄉下家庭一樣,將三個孩子送往外地求學。他的重心便放在孩子們的成長上,為了他們的前程,他選擇在恆春國中任職,默默地以知識為家族鋪路。父親不負爺爺的期望,最終成為教授,甚至名列世界名人錄,帶著爺爺奶奶遊歷世界。他們走過美國洛杉磯的聖莫尼卡(Santa Monica),漫步於金色沙灘,聆聽異鄉的海浪;在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看風車靜靜旋轉,嗅著鬱金香的芬芳;遊歷加拿大多倫多,目睹風雪蒼茫,體會異國的蒼涼之美。爺爺人年少在恆春埋下種子,年過耳順則隨著子女的腳步開拓視野,三零年代鄉村小孩的口吻,混合成年後的異國見聞,彷彿布匹的經緯兩線,相互交織成他獨特的詩賦與散文風格。 恆春的歷史,是爺爺的掌中物,信手拈來恆春的歷史,這座城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寸土地都刻在他心裡。他說:「為招撫事宜,以及防堵「日本人窺伺台灣」的雙重使命,清廷巡撫沈葆楨曾在「恆春保力行台」撰詩一首,末兩句為「飽聽怒濤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虬」,以「落山風終日怒吼」引喻居民渴望,奏請「琅嶠築城設官」,並易名為「恆春」……」。百餘年過去,城牆或許斑駁,歷史卻從未消逝。爺爺還記得五0年代的恆春,晚上十點後全鎮停電,整座小鎮沉入黑暗,街巷沉寂,只剩星星在夜空閃爍,他說那時候,日子清苦,但有實在的快樂。現在恆春燈火通明,旅人如織,他常懷念起那片靜謐的夜晚。 從年少讀書,到成家立業,再到子孫滿堂,也讓爺爺的文章,如詩一般,有開端、有過渡、有高潮,最後歸於平靜的餘韻。但他最愛的,始終是他的孩子、孫子們。不論何時、何地都對外吹噓自己孩子、孫子,是爺爺最令我們好氣又好笑的習慣,他自嘲:「猴已非,我已邁入『老猴期』,人間冷暖最引人夜長夢多。特別是對爸媽的期許未盡萬一,遺憾如補『泥巴』破洞,沒完沒了,說不出的懷念。」,因此看見爭氣的子孫們,爺爺邊向外人吹噓孩子們邊說:「能與兒孫共享榮光,驕而不縱,誰說不可以?」語氣裡滿是掩飾不住的驕傲與疼愛。「經過「提名、審核、投票」等幾道秘密關卡,他名登「二0一六世界名人——Who’s Who in the World 」榜,論文不下百篇,大多收錄於主辦單位「Marquis Publication Board」年刊,從美國「費城」寄來證書,表揚他對於「改善現代社會所做的貢獻」。欣喜之餘,將之裱框,懸先牌位前,未曾示人……」父親的「世界名人」是爺爺最驕傲的事,往往遇見陌生人便迫不及待地向對方介紹爸爸,而我也因此最受爺爺寵愛,常常走到哪裡爺爺都牽著我,坐車時也一定坐在爺爺腿上,甚至頭髮長了都是藉爺爺的「神手」一手打理,小時候往往只覺得不耐煩,但長大之後才明白這些通通滿懷爺爺的親情與疼愛,漸漸也懂得接受、珍惜,家人間的親情與依戀可以說是爺爺教會我的。 「醫我心者莫若子,夫復何求?」 如今,爺爺的頭髮已白,步履放慢,埋首進詩賦與散文,他說:「詩作善根開枝散葉,教人老少如一。」,依舊帶著年輕時的風骨。他的詩,不僅是文字,更是一種傳承,像落山風一般,吹拂過一代又一代。他曾感慨:「人生夕陽無限好,舉頭都是彩色。不說出來,有誰能懂?」語氣灑脫,卻掩不住眼底的柔情。對他而言,詩與賦無需太多修飾,但對人生的渴求,是萬萬不能停下腳步的。 今天,我以孫子的身分,為這本書寫下跋,也為爺爺的心境作一個註腳。他的故事,不僅是他的,更是恆春的,是這片土地與時代的縮影。當年吹拂著他少年的落山風,如今仍吹拂著我的臉龐,帶著他的詩,帶著他的記憶,輕輕地,緩緩地,持續向前……

Read More

園藝療育 2思覺失調患者返職場

台中農改場與台中榮總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在百坪花園內設計12週團體園藝療育活動,實行後證實綠色處方箋奏效,其中有2名患者順利重返職場。(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農業改良場園藝療育推出62項方案,其中與台中榮總醫院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百坪花園內設計12週的團體園藝療育活動後,24位患者在臨床症狀、角色功能、自我照顧能力、精細動作等都有顯著進步,其中還有2名患者順利重返職場。 台中農改場場長楊宏瑛指出,國內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千分之6,患者會出現妄想、幻覺、注意力與記憶力降低、情緒淡漠、缺乏自信、缺乏社交動機、細動作功能減退等症狀。 去年台中農改場與台中榮總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設計百坪療育花園與為期12週的團體療育活動方案,結果顯示,24名參與者在臨床症狀、角色功能、自我照顧能力及精細動作等都有顯著進步,其中2名患者重返職場,顯示園藝療育對健康促進具實質效益。 台中榮總精神部主任侯伯勳表示,患者除定期接受醫療藥物治療,仍需復健,園藝療育就是最好的復健治療方式之一,透過12週每週1次約90分鐘接觸植園藝療育課程,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日常生活功能等都大幅改善,也更願意互動並與他人溝通,甚至有8.33%患者經12週園藝療育後,願意跨出家門重返職場,認為這都是綠色處方箋園藝療育帶來的效果。 楊宏瑛表示,該場開發園藝療育課程活動,除和台中榮總合作,也在綠色照護站等推動,讓許多長者也透過園藝療育強化手部精細動作與肢體協調,提升認知功能,為提升安全性與互動趣味,還開發3類共10款園藝療育工具,包含將花盆改造為萬花筒,還有可以邊騎腳踏車邊賞花等工具,兼具趣味與療育。 楊宏瑛說,過去園藝療育遇到的瓶頸是環境維護不容易,因此該場也依在地性、多年生、易開花及強健耐候等條件,篩選出具強化視、聽、嗅、味及觸等5種感官體驗植物及療育花園套組,具多年生、易照顧及低維護成本特性,適用於社區、醫療機構等場域,如該場和台中榮家合作,重新布置榮家的花園,讓花園保持四季常綠,讓許多榮家長者更願意到花園走走、曬太陽。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美館看展 品嘗名畫滋味

配合南美館展覽,資策會和南美春室合作,以台灣前輩藝術家謝國鏞的〈荷花池之景〉畫作為靈感,感受藝術與味覺的跨界對話。(南美館提供) 品嘗名畫的滋味!配合正於台南市美術館展出的「福爾摩沙時代—台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覽,資策會和南美春室The POOL合作,推出展期限定套餐,取材畫家謝國鏞〈荷花池之景〉,創意發想,將作品的色彩、意象轉化為味覺創作,可以透過餐桌上的藝術DIY體驗,感受藝術與味覺的跨界對話。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文化科技中心組長蘇怡文表示,希望拉近民眾和藝術的距離,而最好的方式,即是透過民眾的生活日常,也就是美食,成為最佳媒介,配合此次的大展於南美館二館展出,特地和南美春室合作,推出「南美五感體驗」展期限定套餐,以台灣前輩藝術家謝國鏞的〈荷花池之景〉畫作為靈感,透過互動設計,創造全新的價值感受度。 南美春室推出五感體驗活動,將蛋糕當成畫布,提供不同食材為顏料,讓民眾可以自行創作一幅藝術蛋糕畫作。(記者林雪娟攝) 資策會推出文化科技體驗,讓民眾透過看畫的視覺,到品味蛋糕的嗅覺和味覺及動手創作的觸覺,將作品的色彩、意象轉化為味覺創作,讓觀賞者透過餐桌上的藝術DIY體驗,感受時代流轉中的文化沉澱。 南美館表示,這幅作品,畫面以大小面積不一的色塊構成背景,畫面中下,有一朵含苞的暗紅及粉色荷花,花旁的垂直黑線,加強畫面強度,畫面右中及左下,用與深藍色及黃土色背景的對比色橫線,表示水面波光粼粼,活潑色塊,將整個荷花池瀲灩景像,表達得淋漓盡致。構圖採用立體派切割手法,在當時畫壇,是少數以這樣的方式創作。 南美春室推出五感體驗活動,將蛋糕當成畫布,提供不同食材為顏料,讓民眾可以自行創作一幅藝術蛋糕畫作。(記者林雪娟攝) 南美春室運用蛋糕體上鋪設白色奶油,猶如一塊白色的畫布,以黑糖、鮮奶油、焙茶、抹茶等為顏料,搭配脆餅等,運用抹刀進行自由創作,就如謝國鏞創作該幅畫時所運用方式;前來欣賞大展之際,也可以化身為美食藝術家,創作專屬自己的藝術甜點作品。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德光前進勝利 英語說書精采

德光學生到勝利國小擔任英語說書志工。(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中學「台加雙聯學制」高一學生擔任英語說書志工,日前前往勝利國小為國小學童介紹英語繪本《The Missing Bridge》。志工們發揮創意,由多位學生分飾角色,手做道具,內容生動活潑,結合SDGs議題,在展現語言實力與自信的同時,落實社會參與。 德光中學表示,這次的活動是教育現場推動SDGs的實踐,學生於跨校合作中擔任志工,與國小學童互動,將語言能力化為實質貢獻。活動結合語言學習、戲劇與服務,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英語,並培養同理心與表達自信。 本次活動的志工學生是修讀德光「台加雙聯學制」的學生,於高一、高二在校期間同步修畢加拿大安大略省指定科目,不需出國即可取得加國高中文憑,高三準備學測的同時,可同步申請海外大學。學期間安排每週64小時,週間2小時的實體課程,採中外師協同教學並結合雅思訓練,強化英語實力。 德光英語說書志工為小朋友介紹的英語繪本,故事講述五隻森林小動物面對橋梁斷裂、無法過河的困境,發揮各自特長合作修橋,最終順利採摘莓果,傳遞「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具體展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7項「夥伴關係實現目標」的精神。 德光中學表示,近年來學校很樂於分享學習資源給小學端,鼓勵學生到小學當志工,除了這次到勝利國小英語說書外,五月份還有學生到復興國小、崇學國小參加歌仔戲表演活動,另外已經錄取大學的繁星學生則去崇學國小帶英語營隊、到東光國小帶科學營,透過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帶領國小學童進行學習。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學生社團評選 南台獲雙優等

南台國企系學會及崇青社等社團,在114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中,表現亮眼,榮獲雙優等獎及雙佳作獎。(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參加114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表現亮眼,崇德青年社與熾炎火舞社分別在技專校院服務性及康樂性學校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優等獎,武術社入圍大專校院前20名並獲得佳作,國企系學會亦獲自治性佳作,成績斐然。 南台崇青社秉持「熱情、活力、希望」宗旨,持續展現卓越實力與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技專校院服務性的24所學校中榮獲全國社團評鑑優等獎。這一殊榮不僅是對社團努力的肯定,更象徵著崇青社在各項活動中的傑出表現與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 崇青社除專注學校內部發展,也積極舉辦各類志工服務活動及寒暑假營隊,藉此機會培養學生的服務熱忱與社會責任感。 熾炎火舞社在校內外除表演之外,在行政資料、永續傳承也落實的很完整,社團在近幾年極力推廣台灣非主流的小眾文化,草創初期與學校研擬安全的明火環境,辦理具教育形式的火舞教學課程。現在社團已具有專業的表演量能,每學期均會舉辦規模盛大的成果展演。近幾年也與中南部的大專院校聯合辦理頗具規模的「南區小火」除登上全社評光榮舞台,希冀未來能有機會進軍國際舞台。 武術社則在52所大專校院中脫穎而出,進入全國前20強決選,雖未入選前10名的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獎,仍值得肯定。武術社以中華武術為基礎,結合套路與兵器相關訓練,以「武藝」藝文展演靜態展推廣武術文化,呈現一場文化與藝術的表演,現場評審及觀眾反應良好。 南台國企系學會秉持著不斷創新與勇敢接受新挑戰的精神,學長姊的傳承,使系學會不斷培育出優秀人才,連年榮獲校內評選自治性社團第1名,於113、114年全社評皆榮獲佳作。 南台學務長鄭淑真表示,南台學生社團發展正向,學生可以藉由參與社團擴展興趣、知識、磨練群育及提升民主法治素養,並培養出優秀領導人才。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產學交流 崑大空設訪建材業

崑大空設系師生參訪冠軍建材,展示中心人員說明厚磚固定工法,進行全方位現場學習與產學交流。(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持續深化教學與產業接軌,辦理建材創新應用參訪交流,由老師帶領30餘位學生,前往台南與高雄參訪兩家具有代表性的MIT建材製造企業,從新建材的材質特性、實務應用到施工細節,進行全方位的現場學習與產學交流。 此次參訪聚焦於台灣在地製造產業的實力與特色,讓學生從製程、應用、創新到設計轉譯的角度,完整認識台灣建材產業的專業價值與永續精神。師生首站來到台南鉅莊企業(多那彩),該企業為國內美耐板製造領導品牌,堅持選用FSC認證環保原料,並取得多項國內外環保標章認證,展現出MIT品牌對品質與永續的堅持。 學生實地觀摩美耐板製程流程,從板材壓合、飾面花色設計、功能性測試,到實際應用案例,全面了解高機能性表面建材,如何支援空間設計中的美感與技術整合需求。 師生再走訪高雄仁武冠軍建材展示中心,冠軍磁磚以環保節能製程技術與多元化產品線聞名。展示中心以實境模擬情境呈現建材在不同空間風格中的實際應用,學生除體驗磁磚鋪設細部工法與接縫控制技術,也理解設計概念如何藉由合適建材選擇與現場技術落實於空間。 透過企業實務分享,學生學會將設計圖說、材料樣本、節點詳圖等文件,有效轉化為施工現場可執行方案,也理解業界在材料選擇的實務考量。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東卯山 谷關最美步道

  文、圖/記者張淑娟   谷關七雄中最有人氣的東卯山步道,視野相當廣闊漂亮。 哇!好美的雪藤花,串串朵朵的紅高掛在樹枝上,傳送陣陣花香,盛開的細葉杜鵑,粉粉的靜靜的在林中綻放,怎一個美字了得,走,到谷關走訪美麗的東卯山步道。 「淡淡的春天裡,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一樹一樹的粉紅杜鵑花在往東卯山的步道上驚喜現身,讓山友們不斷驚呼,歡樂的唱起童年都會唱的「杜鵑花」,很應景也很歡欣,讓長長的步道多了一份閒情和放逸,不再感覺到要走七點五公里才能攻上三角點。 四月是紅葉杜鵑盛開季節,把東卯山點綴得繽紛美麗。 谷關七雄是愛好登山者挑戰訓練腳力的好地方,東卯山是老五,老大是八仙山,其次依序是馬崙山、屋我尾山、波津加山、東卯山、白毛山、唐麻丹山,都是中高難度的健行路線,常被當作百岳訓練場。 東卯山是谷關七雄最美的人氣步道,由谷關大道院標高七百九十一米的登山口起登,直攻標高一千六百九十二米的三角點,由於該步道原為台電的保線道路,可經過數座大電塔,沿線風景秀麗,生態資源更豐富多樣,步道是和緩的之字坡向上攀升,寬大好走,是座很容易親近的山。 東卯山的雪藤盛開,紅紅的花爬滿樹。 四月的東卯山正是雪藤花開季節,一走上步道沒多遠,就可聞到特殊的味道,落在步道上的雪藤花,透露著抬頭即可仰望那串串如紅叮噹的雪藤花爬滿樹,令人驚豔,除了可觀雪藤花外,愈往上走,更可看到在邊坡、在步道邊和垂在步道的細葉杜鵑,滿樹的粉紅,將嫩綠的山點綴得美不勝收。 東卯山吸引許多山友前往探幽取勝。 攻頂最後一里路考驗體耐力 前進東卯山三角點的路程很長,雖是緩上坡,但最後一公里山路是石頭道路,且比較陡,在體力即將耗盡時又逢艱困難走的在後段,真的是一種挑戰,也難免有新手想要在離三角點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想放棄登頂,東卯山是考驗體力和耐力的地方,特別的是可能之字坡有點長,腳力好的山友不免抄捷徑,這也讓沿途有不少被走出來的山徑,如此也破壞了山林,更可能因走出的捷徑,雨一來就讓水土受到破壞,可說是美麗的東卯山令人感到擔憂的事。 至於東卯山步道,沿途每五百米就有一木樁標示,車可停在大道院停車場,院中人事都很和善,還提供有公廁,由停車場到東卯山登山口約走半小時,隨即往上攀登不走就可連續遇上兩座大電塔,沿途還有涼亭可休憩,且許多展望點都非常廣闊,群山盡入眼中,三角點則是腹地相當大的場域,有長椅可供使用,可多待一些時間,盡情享受三角點上三百六十度的環景風光。 東卯山步道長,最後路段石頭聳立,美景天成。 在東卯山三角點若天氣好,可遠眺松鶴部落,以及鳶嘴、稍來、新山、馬崙山、八仙山稜脈、唐麻丹山等山巒美景盡收眼底,所以東卯山可說是谷關七雄裡面登頂視野展望最美,路線也很平易近人的人氣步道,平均一趟來回約六至七個小時,當然沿途沒水源,所以水一定要帶足夠,還有喜愛的零嘴也不可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