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區性平模範父親表揚大會 爸氣登場溫暖滿席

(萬里區公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表彰父親在家庭中的堅持與付出,萬里區公所今(12)日於行政大樓5樓禮堂舉辦「114年性平模範父親表揚大會」,約110人參與,包含7組模範父親及其親友外,另有40位貴賓蒞臨,共同見證這場充滿感恩與溫情的年度盛事。 (萬里區公所提供) 活動由司儀熱情開場後揭開序幕,緊接著隆重介紹蒞臨現場的貴賓,現場氣氛熱絡。萬里區長黃雱勉致詞時表示,父親總以沉穩與行動守護著家庭,雖然話語不多,卻用一生詮釋責任與擔當。透過此次表揚活動,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父親在家庭中的深遠影響與默默奉獻,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父親,獻上最誠摯的感謝與敬意。 (萬里區公所提供) 表揚儀式中,模範父親逐一上台接受表揚,現場氣氛感人至深,接著由家屬親自奉茶,感謝父親的多年照顧與付出,眾人無不動容。活動尾聲則由身心障礙街頭藝人帶來自彈自唱的演出,在溫暖歌聲中為表揚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Read More

「NEW BAG!」新北市環保兩用袋換新裝 7月上市

設計師陳振銘的作品「NEW BAG!」設計以簡約線條與幾何圖形打造錯視效果,展現活潑現代感,最終在「環保兩用袋設計比賽」奪得首獎。(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環保局自114年7月起推出全新設計的環保兩用袋!本次全新白色版本「NEW BAG!」正式上市,並與舊版粉紅色袋款一樣,只要貼有防偽標籤,皆可作為新北市專用垃圾袋使用。 114年7月起推出全新設計的環保兩用袋!本次全新白色版本「NEW BAG!」正式上市。(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局指出,為提升環保兩用袋設計美感與延長袋體使用壽命,新北市環保局於去(113)年8月舉辦「環保兩用袋設計比賽」,歷經重重評選後,最終由設計師陳振銘的作品「NEW BAG!」奪得首獎。設計以簡約線條與幾何圖形打造錯視效果,展現活潑現代感,並於今(114)年6月通過環境部環保標章認證,隨後正式投入生產與鋪貨。 設計師陳振銘指出,袋子不是平面,而是在使用中變為凹凸曲面。線條在不規則曲面上的光影交錯,將產生有趣的視覺互動。」他也強調:「環保的核心是珍惜,如果一個袋子能讓人捨不得丟,它就真正發揮了環保價值。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新版的環保兩用袋也具備購物與專用垃圾袋雙重功能,7月起陸續於市內3,058家量販店、超市與連鎖便利商店鋪貨販售。該袋款主要供民眾臨時購物未自備環保袋時使用,環保局也持續呼籲民眾養成自備購物袋或重複使用兩用袋的習慣,共同實踐減塑生活。 環保局提到,新北市於113年開始將垃圾袋標籤貼附方式逐步改為自動化製程,辨識圖案從新北市地圖更換為更具代表性的「女王頭」圖樣,提升辨識度與在地特色。同時,垃圾袋新增「新北樂圾車」網站QR Code,民眾可掃碼查詢垃圾收運時間地點、防偽標籤樣式等資訊,提升便利性。 環保局提醒,自108年5月1日起,雙北垃圾袋互相通用,凡使用新北市或台北市貼有防偽標籤的專用垃圾袋或環保兩用袋,皆可交由清潔隊清運。這項措施考量雙北生活圈密切交流,進一步提升市民的使用彈性與生活便利性。 新北市自102年底領先全國推出環保兩用袋政策,至今已減少超過2.3億個塑膠袋使用,等同節省2,819公噸塑膠原料與6,231公噸碳排放。111年底更進一步推出「再生料環保兩用袋」,使用超過50%回收塑膠製成,並獲得環保標章認證,展現新北市在減塑政策上的創新與實踐。 新北市於113年開始將垃圾袋標籤貼附方式逐步改為自動化製程,辨識圖案從新北市地圖更換為更具代表性的「女王頭」圖樣,提升辨識度與在地特色。(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強調,為擴大環保兩用袋的應用場域,新北市也開放商家自行申請設計與製作「商品萬用袋」,只要符合環保材質與規格規範,即可納入專用垃圾袋系統,兼具企業形象與環保責任,歡迎各界踴躍參與。

Read More

鎖定暑期熱點攔檢改裝噪音車輛 中和警宣示還靜於民

(中和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暑期期間,夜間屢有改裝車輛於大街小巷中流竄橫行,不僅製造噪音影響人民居住生活安寧,更危害往來用路人安全。為防制危險駕車及改裝噪音車擾民等情事,中和警分局分析民眾反映改裝車輛出沒路段,選定興南路2段399巷口往烘爐地方向執行本項專案,並於11日運用中和警分局擴大臨檢警力,會同環保局、監理機關共同執行聯合稽查勤務,共同打擊不法改裝車輛、排氣管噪音擾鄰及各項交通違規等多面向民怨所在,展現強勢執法作為,以淨化暑假期間交通環境及安寧秩序。 中和警分局表示,新北市政府已公告深夜22時至翌日上午6時,禁止使用非經主管機關噪音審驗或檢驗的非法排氣管,倘有違反上開規定者,將由環保局按噪音管制法第23條規定予以告發,處新臺幣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並可按次處罰。本次結合擴大臨檢執勤員警,並商請監理機關派員協助改裝車輛違規認定,以強化攔查取締及執法作為,勤務時段共計舉發非法改裝(如變更頭燈、車身顏色、改裝HID、LED燈泡等)計17件、無照駕駛3件及相關交通違規14件,依法告發將處新臺幣900元至2萬4,000元罰鍰,總罰鍰金額以最高罰計算,超過新臺幣10萬元。另責令其檢驗與改善,俾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遏止不當駕駛及改裝車輛等歪風,達到杜絕噪音改裝車輛夜間頻仍擾寧之效果。 中和警分局呼籲,隨著暑期到來,請青少年朋友切勿擅自改裝車輛排氣管製造噪音,執法沒有假期,本分局將賡續不定時、不定點執行稽查取締,藉由警察勤務作為強化取締量能,以回應民意需求,嚇阻非法改裝噪音車輛橫行,還給民眾寧靜生活環境。

Read More

扮假身分也沒用!林口警一夜攔下雙通緝犯與毒煙彈!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12104652/03.mp4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警分局林口派出所員警於10日凌晨0時執行巡邏勤務,行經林口區中山路,發現一輛可疑自小客車遂上前盤查,車內2名男子應對支吾,引起警方警覺。駕駛余男(56歲),先稱未帶身分證,並報出一組身分證號,雖對生日、住址、生肖等資料倒背如流,卻讓員警起疑。副駕陶男(54歲),則遲遲無法說出證號,警方察覺有異立即請求支援。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指出,林口警方支援警力到場後,陶男見情勢不妙,神色慌張並企圖丟棄身上針筒,遭員警即時制止。警方查證其身分後發現,陶嫌為新北地檢發布之詐欺通緝犯,當場逮捕並實施附帶搜索,於其身上起獲二級毒品依託咪酯菸彈1顆。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到,當時駕駛余嫌堅拒透露真實身分,最終被帶返分局按壓指紋確認身分。經查,余男身背6案通緝,包括新北地檢發布之詐欺與偽造證券通緝、新北地方法院、台北地檢、基隆地檢及彰化地院發布之詐欺及加重詐欺通緝,範圍橫跨多地。全案訊後,陶嫌依毒品與詐欺通緝罪嫌移送新北地檢;余嫌則依多項通緝併案送辦,另其是否毒駕,將俟尿檢結果續行偵辦。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強調,警方巡邏勤務即時發現異狀,成功攔查毒品與多案通緝犯,展現高度警覺與查緝專業。警方將持續強化夜間巡邏與主動查緝作為,全面淨化治安,守護民眾安全。

Read More

海風 × 音樂 × 冰品祭 「微光馬祖」嗨翻仲夏夜!

馬管處主辦的「2025微光音樂會」,7月11日晚間在南竿遊客中心大漢觀景平台盛大登場。(馬管處提供) 記者蔣謙正/馬祖報導 海風輕拂、星空閃耀,馬祖最chill的夏夜派對正式開唱!由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2025微光音樂會」,於7月11日晚間在南竿遊客中心大漢觀景平台盛大登場,現場人潮洶湧,人氣表演輪番開唱,配上特色冰品、市集、美食與摸彩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不斷升溫,徹底點亮夏季馬祖的夜空!交通部觀光署黃勢芳副署長、連江縣政府王忠銘縣長、連江縣議會張永江議長、立法委員陳雪生辦公室游恆毅特助、連江縣議會陳書建議員、連江縣交通旅遊局陳如嵐局長、連江縣南竿鄉林志東鄉長、法務部調查局馬祖調查站歸國光主任、華信航空鄭如荃主任、立榮航空鄭衆特副主任、采盟股份有限公司王聖燁營業副理、鐵仁休閒育樂有限公司林家君董事長、馬祖地質公園協會莊順福理事長、馬祖藝文協會李若梅理事長等與會貴賓共襄盛舉,共同感受馬祖在地文化與觀光融合的動人時刻。 馬管處主辦的「2025微光音樂會」,7月11日晚間在南竿遊客中心大漢觀景平台盛大登場。(馬管處提供) 本次活動為「微光馬祖」五週年系列的第二道主題光「奇光」,以音樂為核心、結合文創、美食與島嶼文化,打造一場屬於馬祖的沉浸式感官盛宴。從一開場就毫不冷場,融合Cosplay與街舞的《Masker瑪克斯表演藝術團》一登場即掀起驚呼連連,超級英雄角色接力現身,動感十足、吸睛滿點;隨後由人氣創作歌手魏如昀接棒登台,以渾厚嗓音唱出動人旋律,全場手機燈光齊舉、搖擺跟唱,瞬間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壓軸的《鳳鳴齋國樂團》則以古箏、琵琶與笛聲交織的國樂演出,帶領觀眾進入悠遠寧靜的島嶼夜晚,完美詮釋「奇光」的浪漫與張力。不少民眾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馬祖參加音樂活動,能夠親眼欣賞現場演出與海景交織的畫面,感動之情溢於言表,更有旅客表示會為了這樣的活動再次造訪馬祖。 不只有音樂high翻天,現場還有滿滿好康等著大家!「阿冰哥大集合」推出馬祖限定冰沙,免費送給非連江縣籍遊客清涼消暑;微光市集集結在地文創與特色小吃,香氣四溢、人潮滿滿,熱鬧不輸主舞台;活動尾聲的摸彩時刻再掀一波高潮,民眾揮舞號碼牌、歡笑聲此起彼落,熱情指數破表。今年活動適逢「微光馬祖」五週年及馬管處成立25週年,特別推出「身分證有5或25就送好禮」趣味加碼,讓現場掌聲與驚喜聲不斷,氣氛high到最高點! 馬管處主辦的「2025微光音樂會」,7月11日晚間在南竿遊客中心大漢觀景平台盛大登場。(馬管處提供) 馬管處表示,感謝所有到場旅客與在地民眾的熱情參與,讓今夏首場音樂會成功點亮馬祖夜空。今年活動規模與內容再升級,自7月11日起至8月31日每週末於四鄉五島陸續展開的「青春島嶼嘉年華」,將串連音樂、創作與表演,為遊客帶來更多驚喜;緊接著9月13日至26日壓軸登場的「鐳光」更推出全台唯一實境鐳戰挑戰,邀請大家在山海之間展開一場熱血冒險。馬管處誠摯邀請民眾今夏持續「追光、探光、享光」,深度體驗馬祖的文化底蘊與青春活力,一起迎接最閃亮的島嶼盛典!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臺灣食字

 編按     民以食為天。飲食自是必需,然也是一種文化,且朝文明的方向前進。臺灣民豐物阜,對食的鑽研講究,極其誠懇與認真,乃有了獨一無二的「臺灣味道」。味道的煉就,在食材、在烹調、在爐具,而歸於心法。一種味道出來,廚師捧著菜盤,露出滿意的神色,尤有甚者,在完成一道菜餚時,手舞足蹈。可見食雖是人之所欲,卻也是一件深刻的生活藝術。島國日臻繁華,黃昏時萬家炊煙、百鳥回巢的景象,已不復見。然炊煙,是歸家的訊息、是柴火的溫馨、是宴客的心意,古人有「屋上炊煙屋下燈,客來汲井具瓶繩。雖然此是尋常物,一是承平見不能。」的吟詠。今日六都百市,華廈處處,現代化廚房的油煙機消滅了所有的炊煙。然老百姓心頭裏的炊煙,一直縈迴。這即我們常說的「人情味」的一種蘊藉。炊煙渺渺而古早味仍在。作家筆下,文字叢中,常有炊煙瀰漫其間。據知臺灣炊煙,已吹到世界上所有的華人區,同聲同味,這是寶島強韌的軟實力。 七月駐站作家:潘家欣、陳威宏、小令(由左至右)。 飲食文章為現時流行的文學品類。臺灣「食」字成了時髦的大寫。浸淫飲食文化,是知識,也是養生。作家必學有專精,親身品嘗,方才寫出優秀的飲食文章來。好的飲食文章,常始於色香味之美,而終於人情之善與真。西洋文論裏有非常專精的「食物詩學」(Food Poetics),食物在詩人眼裏或有不同的意象,並指向某些族群與傳統節慶來。文章一樣,常越過食慾的紅綠燈,而成為一種文化的書寫。食物納於胃,文字藏於心,其質雖異,其實一也。

Read More

藥師:日常飲食補鈣 優於額外補充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不少民眾存有疑問,鈣是透過飲食攝取還是額外補充比較好?台南市立醫院藥師表示,一般而言,藉由日常飲食攝取高鈣食物是較好的鈣來源,主要是取得容易且來源廣泛。 南市醫藥劑科藥師許杏如表示,女性19-50歲、男性19-70歲,飲食建議鈣的攝取量為每日1千毫克;女性年齡超過50歲、男性超過70歲,則建議每日飲食攝取1千2百毫克。也要避免過量攝取鈣,每日不建議超過2千5百毫克。日常飲食攝取高鈣食物是較好的鈣來源,主要是乳製品,包括牛奶(每240cc含約240-300毫克的鈣)、起司及優格等。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鈣且「草酸」及「植酸」含量較低者,包括羽衣甘藍、小白菜、綠色花椰菜等;草酸及植酸會與鈣結合,使鈣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攝取高鈣食物,也要將草酸及植酸的含量納入考量。小型魚類整隻吃或帶骨的魚罐頭也是高鈣飲食來源。 過去有觀察性研究建議,每日鈣的攝取量若少於700-800毫克,有可能增加骨質流失和骨折的風險。相對地,不缺鈣的人,再額外補充鈣,對骨質流失的預防並不明確,可能效果微乎其微。再者,針對更年期或年齡相關的骨質流失,後續伴隨骨折風險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骨頭重塑的失衡(蝕骨大於造骨),導致骨頭鈣的淨流失。這部分並非單純能藉由補充鈣以改善,必需配合骨質疏鬆藥物的治療。 在飲食攝取鈣明顯不足的情形下服用鈣補充產品,需了解每日攝取了多少量的元素鈣,避免過量,若一日的量超過500毫克,則建議分次服用,以增加吸收並降低腸胃道的副作用。

Read More

健保撥補三讀 我藥品供應韌性優先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對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的特別條例明定健保基金撥補預算不得低於各期特別預算總數之12%,並附帶決議將健保基金優先用於增進我國藥品供應韌性案,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晚間表達高度支持與由衷感謝。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當前全球政經局勢不穩、美中科技與關稅角力升溫,美國川普總統推動最惠國藥價政策,台灣健保制度又面臨沉重壓力,若不及時強化健保基金的財務體質與藥品供應韌性,將難以因應多重挑戰。 洪子仁表示,台灣每年自美進口藥品超過250億元,面對原料藥成本高漲、供應鏈中斷風險加劇,將健保撥補資源優先用於強化在地製藥、原料藥自主、必需藥品儲備及新藥臨床等,正是確保國家健康安全的前瞻關鍵。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特別肯定立法院國民黨團推動此附帶決議,反映民意、關懷民生,也落實從源頭穩定藥品供應的政策理性。此外,本次條例亦明定各期特別預算對健保基金之挹注比例不得低於12%,對於當前健保總額不足、醫療體系人力吃緊、病床壅塞情形,將提供關鍵緩衝與支撐資源。這不僅有助於強化全民健康保障,更能推動智慧醫療、長照整合與照護體系轉型升級,回應高齡社會與多元健康需求。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亦呼籲行政部門儘速啟動相關規劃,落實藥品韌性指標、擬定預算分配機制,並與產官學研攜手,厚植本土製藥產業能量,打造自主、安全的用藥及優化醫護人員執業環境。

Read More

化療後口腔黏膜炎 營養醫學來救

奇美醫院麻醉部長陳貞吟表示,病人化療後嘴破別硬撐,精準補充微營養素調理,可緩解口腔黏膜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56歲男子罹患第3期大腸癌手術後預計進行6至8次化療,前2次化療後均出現口腔黏膜炎且無食慾,醫師評估與微量營養素檢測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C和鋅,安排靜脈點滴補充並搭配口服微營養素,順利完成化療療程,總體重減少約10公斤,無其他併發症。 奇美醫院麻醉部長陳貞吟指出,不少癌友化療、放療後會出現口腔潰瘍、破皮痛到吃不下,影響營養吸收、體重直直落,甚至撐不到療程結束。其實這些併發症不只是「撐過去」或「忍耐」那麼簡單,除基本的口腔護理,也可透過營養醫學的微營養素補充,有機會縮短恢復時間、維持體力,順利走完療程。 有鑑於此,奇美醫114年7月起開設「營養醫學自費門診」,經由醫師對病人的營養狀況評估,並透過抽血檢驗確認病人微營養素情況,給予精準且適當的營養補充,改善整體的營養狀態,協助病人擺脫營養不良惡性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的恢復。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一種化療或化學放療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的紅腫、水腫和潰瘍,常見於接受頭頸部放療、化療或化學放療的病人。某些化療藥物,例如抗代謝和其他細胞毒藥物,會增加口腔黏膜炎的風險,而頭頸部的放療則會直接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細胞發炎和死亡。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看似是嘴破、吃不下的小問題,但其實是歷經五個階段的「連鎖反應」由於癒合過程需要時間,若營養補給不足會讓潰瘍惡化、癒合變慢,甚至反覆發作。因此,越早透過營養醫學補充正確微量元素,就越有機會阻斷惡性循環。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多種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D、鋅、鐵、胺基酸等與傷口癒合相關。其中維生素C不僅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

Read More

北投國中女壘隊食物中毒 初判非病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台北市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多人陸續出現嘴唇發癢等過敏症狀及身體不適。台北市衛生局指出,11日已勒令業者停業;疾管署昨天表示,初步研判不像病毒或細菌性中毒,比較像天然毒或化學性中毒。 北投國中女壘隊將在月底赴美參加國際賽事,10日在集訓過程中卻陸續有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症狀,還有人發生嘴唇發癢、手腳發麻等過敏症狀,校方為慎重起見,安排17名學生全數就醫。 北市教育局11日說明,就醫學生除1人仍在留院觀察,其餘皆已返回宿舍休息。北市衛生局表示,經調查,北投國中女壘隊共食內容為午餐(茄子、滷肉、飯、蔥蛋)及晚餐(茄子、滷肉、飯)、下午點心(菠蘿麵包或西多士、凍奶茶),午晚餐由愛心媽媽烹煮,下午點心則由外籍老師自行帶來。 北市衛生局已命點心業者暫停作業,派員前往稽查,同步採集食品、食材、人員手部與環境檢體送驗。 衛生局表示,由於此案涉及多餐共食,且為進一步釐清可能的病因物質與原因食品,將向疾管署申請流行病學調查支援,以利後續判定,若確認為食物中毒將開罰原因食品供應者新台幣6萬元至2億元。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昨下午說明最新進度,他指出,目前單從症狀看起來,個案症狀以發癢最多,其他還有手腳麻、胸悶、嘔吐、寒顫等,初步研判不像細菌性或病毒性的食品中毒,因為沒有腹瀉、腹痛等典型症狀。 羅一鈞表示,比較懷疑是天然毒或化學性食品中毒,疾管署已回覆衛生局,不會支援啟動流行病學調查,建議衛生局應諮詢毒物專家意見。 根據CNEWS匯流新聞網、ETtoday等媒體報導,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林冠蓁曾表示,初步懷疑可能是午餐、晚餐的茄子,因茄子中的茄鹼,與馬鈴薯中的龍葵鹼是同一種天然存在的植物毒素。 對於茄子被點名,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部主任楊振昌則認為,一般來說,茄子煮熟後並沒什麼特別的問題,且茄鹼、龍葵鹼只有在沒有成熟的茄子才有可能,國內過去沒有因此中毒案例,不能排除可能是其他食物保存不佳,畢竟大家都有症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