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常見的內分泌問題

甲狀腺疾病: 亢進與低下的雙面刃   甲狀腺是調控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內分泌器官,對心跳、體溫、體重、情緒與消化皆有深遠影響。高齡者最常見的內分泌失調即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其典型的症狀為心悸、手抖、怕熱、體重減輕,蔡克嵩教授指出約每50人就有1名甲狀腺機能亢進者,而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相關症狀在高齡者不易察覺,因高齡者常合併呆滯或類失智、精神不濟、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需要進一步鑑別診斷。蔡教授提醒,若心跳過快合併體重減輕或眼球凸出,應懷疑是否為葛瑞夫茲氏症(Graves’disease),其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而診斷主要靠抽血檢查 TSH、T4 及相關抗體,必要時輔以甲狀腺超音波與放射碘131掃描檢查確立診斷。 治療方面,初期多數病患以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為主,療程通常一年以上。若無效則考慮放射碘摧毀甲狀腺組織或甲狀腺切除手術,而飲食上則應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帶與昆布,避免刺激甲狀腺進一步活化。 另甲狀腺機能低下在老年族群亦不容忽視,其成因主要為自體免疫疾病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或醫源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如接受放射線碘治療或甲狀腺切除術後等。 常見症狀包括怕冷、便秘、嗜睡、記憶力衰退、情緒低落等。 治療則以每日口補充服左旋甲狀腺素為主,蔡教授特別提醒服用此類藥物需從低劑量補充且漸進調整,避免誘發冠心病,並定期追蹤 TSH,以防骨質疏鬆或心律不整等副作用。 副甲狀腺與血鈣調控   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後方分泌PTH,是控制血鈣與排磷的關鍵器官。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導致骨質大量流失、腎結石與高血鈣,表現為骨頭痠痛、腸胃蠕動遲緩、便秘、認知改變或思緒模糊等症狀。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若確認為單一腺瘤,建議以手術切除為治本之道,若為慢性腎臟疾病或缺乏維生素D所導致的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則以磷酸鹽控制與維他命D補充為主。部分患者可服用擬鈣劑如cinacalcet或針劑藥物etelcalcetide抑制PTH分泌。   腎上腺與類固醇的雙重挑戰   腎上腺疾病雖不常見於老年人,但與之相關的「類固醇使用」卻是常見議題。 許多自體免疫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皆仰賴類固醇控制發炎反應。然而長期使用會抑制自身腎上腺功能,可能造成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糖、感染風險升高,甚至在停藥後引發腎上腺危象。故需嚴密的監測並即時就醫。   總結與建議   蔡教授呼籲65歲以上長者應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血鈣與PTH,尤其在有心跳異常、體重劇變或失智傾向時更應警覺。內分泌問題源頭雖廣泛,但可透過抽血檢查與早期介入,有效預防長期併發症,維持高齡者的行動自立與生活品質。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

憂鬱症/中風TMS應用 國際醫療交流

Dr. Claus(右2)示範TMS治療定位與操作技巧,與精神科主任張俊鴻(左2)進行臨床交流。 (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經顱磁刺激TMS」是近年發展迅速的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初期應用於治療對藥物無效的重度憂鬱症,其後研究亦拓展至慢性疼痛、焦慮障礙、強迫症、物質成癮、中風後神經重建與腦傷復健等神經精神疾病。安南醫院邀來自丹麥醫學專家作專題演講,並示範操作,進行國際醫療學術交流。 丹麥MagVenture公司醫學應用科學家Dr. Claus長期致力於TMS技術發展與全球臨床訓練,安南醫院多位精神科醫師與研究人員參與,現場互動熱烈。 Dr. Claus分享TMS於慢性疼痛、憂鬱症等領域的最新國際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實證,也親自示範包括新型的Deep探頭應用、儀器定位技術與操作流程等核心臨床技巧。他與安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就TMS臨床應用中的挑戰與困境進行深入交流,探討現階段治療成效、病人接受度及新技術對傳統治療的補足性與突破性。例如,面對部分憂鬱症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副作用困擾,TMS提供一個更安全、具個別化潛力的治療選項。現場也進行實作展示,讓參與人員透過實地觀摩操作與體驗,更直觀了解TMS技術的實際運作流程。 安南醫院說,TMS治療多採用重複性磁刺激(rTMS),目標腦區通常為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此區域與情緒、注意力及執行功能密切相關。一般治療方式為每日1次、每週5次、為期4-6週,每次約20-40分鐘。TMS相較於藥物治療,具有副作用少、不造成肝腎代謝負擔等優勢,已逐漸成為臨床上替代選項。然而,目前台灣在TMS臨床應用的普及率及操作者訓練仍屬發展階段,未來仍需加強專業培訓與實證研究推廣。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他在我背後種下一座森林

詩‧攝影/葉莎 若一座森林成了孤掌 一切難鳴的,是似夢的往昔 還是初覺的今日呢 一隻漸飛漸遠的黃鶯 誰還記得牠 曾經是我們春天的眼睛 直到今日 我還記得小鏟子的早晨 堅硬泥土的翻身 和一個提著信念 走入荒地撒下自己身影的人 獨自穿越茂密枝葉的那一天 扼殺心智的愛和悲傷 扶著搖搖晃晃的無數舊日 終於像白樺樹的皮膚 沿途分層脫落 無論是為了被吞沒 走入更深更濃的遠方,或是 為了再開墾一座盎然的起點 最終 我會活成堅果 小而扁,擁著自己的寬翅 在某個秋天安靜成熟

Read More

打鼾不等於睡眠呼吸中止 需評估

  醫師蔡明劭(右2)表示,打鼾不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需檢查評估。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A君長期有打呼的問題,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想請問。長庚體系教授級主治醫師蔡明劭表示,很多人會以為「打鼾」就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單純的打鼾雖然會影響旁人的睡眠,但不一定會造成血氧下降或全身性的健康問題;而 OSA 則代表睡眠中呼吸真的暫停,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風險,需要仔細評估。 因此,蔡明劭建議A先生接受完整的問診與檢查,包括必要時的睡眠檢測,才能確認患者的「打鼾」是否就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或者是單純的打鼾。 至於治療方式,蔡明劭說,也不一定是開刀解決。臨床上有多種選項: 1.生活調整與保守治療:例如減重、規律運動、改善睡眠姿勢、避免酒精或安眠藥。 2.儀器治療:對許多 OSA 病人而言,持續正壓呼吸器(CPAP)是非常有效且安全的選擇。 3.外科手術:針對解剖結構問題,例如鼻腔阻塞、扁桃腺肥大、舌根後退等,可考慮不同程度的手術治療。 但,最重要的是,每位病人的情況都不同,治療計畫必須量身打造。 蔡明劭指出,醫師的角色,就是在評估之後,與患者充分討論各種可能的選擇,並協助找到最適合、最安心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高市本土登革熱+1 累計4家庭群聚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攀升,跨局處防疫團隊持續於警戒範圍內徹底清除髒亂點、孳生源檢查等防疫工作。(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今年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攀升,31日再新增一例確診,個案為鼓山區寶樹里70餘歲男性,無症狀,為前天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經擴大採檢確診,同屬此波社區群聚疫情;衛生局指出,今年累計10例本土確診個案,造成4個家庭群聚感染。 同時,由於新增個案於可傳染期曾在鹽埕區多處活動,防疫團隊已立即針對其住處與活動地周邊警戒範圍執行緊急防治,並針對鹽埕市場、攤集場擴大清消及環境整頓,今日跨局處防疫團隊亦持續於警戒範圍內徹底清除髒亂點、孳生源檢查及擴大採檢等防疫工作,全力防堵疫情擴散。 衛生局表示,昨日雖然是週日假期,但市府跨局處團隊仍持續在警戒區內執行防疫工作,包括區公所稽查小組針對列管13處髒亂點要求權管人24小時內完成清除,清潔隊則配合廢棄物及積水容器清除,衛生所執行擴採、高效補蚊燈掛燈及噴藥滅蚊,此外經發、教育、觀光、捷運及公園等局處亦針對權管範圍巡檢。鼓山區級指揮中心並預計1日上午跨局處動員擴大執行寶樹等4里環境大掃蕩。 針對本次鼓山區家庭及社區群聚疫情,衛生局擴大採檢,截至昨日已完成檢驗444人;此外,防疫團隊查獲共1,079個積水容器,其中343個孳生病媒蚊幼蟲。衛生局提醒,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各公私場所的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平時應落實環境管理及善盡維護之責,如經查獲孳生病媒蚊立即開單告發,最高處新台幣1萬5,000元。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朝聖 南應美西動漫畫見學之旅

南應大多動系老師帶領16位學生踏上橫跨加州的夢幻動畫朝聖之旅,參觀聖地牙哥動漫展於會場合影。(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大多媒體動畫系暑假期間舉辦「美西動漫畫海外見學活動」,由老師帶領16名學生踏上橫跨加州的夢幻動畫朝聖之旅。行程集結全球動畫迷心中的聖地—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矽谷原創聯展、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等,讓學生沉浸式體驗美國動畫產業與文化脈絡。 為期9天的海外見學活動。旨在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動畫專業素養,由鄧偉炘老師精心規劃、劉怡君老師隨行帶領,首站來到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由動畫、燈光、特效與技術研發等4大部門TD主任聯合接待,並安排導覽與座談。學生得以觀摩工作環境、了解專業分工,並受邀與TD共進午餐對談,獲得寶貴職涯經驗分享。 團隊隨後前往美國矽谷聖荷西市,舉辦以「天使(Angel)」為主題的原創AI藝術聯展,展出台南應大學生結合AI技術與電繪和動畫元素的原創作品。展出期間,師生逐一上台介紹創作理念與製作過程,獲得當地藝術界觀眾熱烈回應。聯展後進行「創作力座談會」,由指導老師們與美國當地藝術、設計領域人士進行跨文化交流,探討AI在藝術與動畫創作中的應用趨勢。 另亦安排團隊參觀北加州舊金山著名地標金門大橋,在市區生們搭乘經典叮噹車穿梭於高低起伏的街道間,實地體驗市區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與交通文化。及南下加州海岸走訪17哩海岸線與藝術小鎮Carmel,觀察當地建築、地景與色彩構成。 團隊並親臨全球最大動漫文化盛事—San Diego Comic-Con,近距離感受角色扮演者的創意與熱情,也參訪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勝利之吻雕像。並在古色古香的墨西哥文化街區品嘗道地Burrito,體驗美國歷史交融的文化現場。 此次活動橫跨整個加州,不僅實踐多媒體動畫系「專業、國際、多元、創新」的教學理念,更為學生們留下難忘而豐收的學習旅程。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書訊

書名:穿上人字拖 作者:林佳樺 出版日期:2025/08/22 定價:400元   《穿上人字拖》以不遮掩腳趾、不附庸時尚的日常物件「人字拖」出發,描繪個體在各種不適中前行的姿態:要夾緊但不能太緊、要放鬆卻不能鬆脫。從說不出的童年、走不穩的青春、停不下的遷徙到擋不住衰老……林佳樺以漫步者的姿態,記錄生活中那些不能選擇而只能前行的片刻,不刻意柔化傷口、渲染疼痛,而是溫柔真實地將路上的碎石與落花一一拾起。 全書以三輯「夾縫處」、「啪噠啪噠地行走」、「裸露的趾肉」漸進鋪陳,談及語言學習與口說障礙的記憶與陰影、城鄉遷徙的疲憊與選擇,以及隱匿於日常縫隙的親情傳遞。她將生活中看似瑣碎卻深具重量的碎片,於書頁間緊緊拼湊,寫下一位女性從女兒、教師到母親角色的換位思索。她的每一段行走不僅是地理位移,更是心靈的漂泊與重新定位。

Read More

〈中華副刊〉霧日

■王信文 漫長的一覺醒來,彷若冬眠,整個霧季像是從我的喉嚨間孳生出來的。濕冷,細密的霧被用力咳出。蜷縮在毯子裡我願意就此成為穴居的冬眠動物,熊一般,睜著半睡半醒的眼睛,看水氣爬滿我的窗戶。 半睡半醒。一切處於一種曖昧不清的氛圍,界限被濕氣濡溼、漫漶,我喜歡有霧的日子。 大人們說,有霧的清晨代表一整天都會是晴朗的日子,是不是真的,我也從未觀察過。畢竟比起考究,我會更喜歡在清晨的時候出門;有時霧很稀薄,一眼就能看到街口,路燈還沒熄滅時,霧裡的光暈看起來就像蒲公英。有時候霧稠密得像是一首晦澀難解的詩,走在路上,近乎看不清前方來者是誰。小心行駛的車輛,車燈的光穿透霧幕,柏油路上的狗噠噠噠的走過我的身旁。這種時刻我便感覺到安全感,不會被認出,不會有所交集,被霧氣包裹住時誰也都看不到我。 誰也看不到。誰都看不到我的面貌。 譬若身處夢境,在分不清楚是現實還是虛構的時間裡跋涉。國中時搭校車,在起點站上車,車內空盪盪的,我習慣坐在靠後的座位,有霧的日子便拉開窗戶讓霧河湧入,讓我的手臂生出透明的鱗。 我甚至懷疑霧裡面是不是有摻雜迷幻劑,每當起霧的日子我總是異樣的快樂。頭髮被沾溼,座椅也是。可那些霧氣在我沒搭校車以後就像是天亮以後,消失得無影無蹤,像是被永遠蒸發掉了。 有霧的夜晚更難見到。但大學來到中部之後,霾害像是家常便飯,髒掉的空氣充溢海線。有時候經過操場,大燈底下,霧霾近乎成形為一種蛇類,攀爬、在每一次的移位都隨著風向擺動。而我會走進操場刻意陷入一種迷幻的錯覺,分不清是霧還是霾,錯誤的也好,假的也好,我快樂得如此不切實際。 噠噠噠。水滴在冰箱的聲音。彷彿聽到黑狗再一次我身邊經過。像是有些夢境一樣來了又走,會折返的那些都是未完待續的篇章,有霧的那些日子像是一句又一句離散而未成形的詩,等待著自己,把自己與日子拼湊起來,在天亮以前。

Read More

中老年糖尿病 後天行為導火線

  天氣熱,市售飲料銷售佳,醫師提醒,糖尿病並非單純的遺傳,而是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才會引發疾病,提醒民眾少喝含糖飲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糖尿病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許多人在驗出糖尿病後,第一句話常是「因為我爸媽有糖尿病,這是遺傳」。台中市小兒內科醫師林玉彪則指出,糖尿病並非單純的遺傳,而是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才會引發疾病。 根據臨床觀察,若父母一方患有第2型糖尿病,子女的發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至3倍;若雙親都有,風險更高。但基因不是宿命,只要控制體重、均衡飲食、保持運動,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也可能一輩子不發病。 為何多數人小時沒被檢查發現,到中年甚至年長才被檢查出糖尿病?林玉彪指出,後天因素最為關鍵,包括飲食過量、缺乏運動、肥胖、壓力大,甚至睡眠不足,皆會加速胰島素功能退化。年齡本身也是高危險因子,隨著胰島功能逐漸下降,更容易觸發糖尿病。 林玉彪提醒,許多人習慣把病因歸咎於遺傳,卻忽略自己在生活中的影響,這是一種心理安慰,實際上,後天行為往往才是最終發病的導火線。中秋節將到,吃月餅、烤肉或聚餐大魚大肉都要有所節制。

Read More

中醫抒壓改善磨牙

■陳俊銘 磨牙通常發生在睡眠中,白天亦可能發生神經質磨牙習慣。磨牙的病因理論很多,常見如周邊牙齒咬合問題、人格型態、個人在精神社交環境中適應生活壓力的能力,還有腦部神經生化的異常及睡眠中維持機轉中自主及運動神經系統中活動的恆定。 磨牙乃指在睡眠中,特別是睡眠第二期,重覆的磨動牙齒,產生令人不舒服的聲音,而干擾到枕邊人或室友的睡眠。磨牙的特徵為間歇性出現下顎肌肉等張性的收縮,併伴有規律性咀嚼似的動作。在孩童或年輕人常見。一項根據父母的調查報告研究,在11歲以下的孩童有14-20%發生磨牙的情形;18-29歲的成人中是13%;而在大於60歲的成人中只有3%;整體平均的盛行率為8%,而且沒有性別的差異。 磨牙如果找不到原因就稱為「原發性」或「特發性」磨牙;如果伴隨內科疾病就稱為「繼發性」磨牙;假如磨牙是發生在使用藥物或戒斷藥物後,就稱「醫源性繼磨牙。 磨牙的臨床症狀包括:在睡眠中被其枕邊人或家人發現有牙齒磨動或輕敲的聲音,白天抱怨下顎肌肉不舒服,疲勞或僵硬,甚至頭痛,出現牙齒磨損,牙齒對冷熱過於敏感,咀嚼肌肉肥厚,顳顎關節有聲音或下顎鎖住及舌頭有壓痕。另外據統計,抽菸者發生磨牙機率是非吸菸者的1.9倍。 壓力是磨牙最常見的因素,再來是牙齒或下顎的問題。 中醫認為造成磨牙主要的肝氣不順,肝鬱氣滯,脾濕造成。成人以壓力為主,小孩亦有他的世界裏的壓力,一點小事,都可能是小孩壓力的來源,壓力易造成肝氣不順,形成不自主磨牙,因此臨床治療上,治以疏肝理氣,方以加味逍遙散合芍藥甘草湯,加減葛根、木瓜、赤芍等。 若是生冷、冰涼食物飲料吃太多,易造成胃濕濁,形成不自主磨牙,臨床治以健脾淡滲利濕,方以參苓自朮散加減益智仁、藿香、佩蘭等。 若是口腔顏面疼痛,顳顎關節鎖住造成磨牙,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效果更好。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