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婦染新冠類鼻疽 發病2週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日公布,新增5例類鼻疽及3例鉤端螺旋體病病例,不幸的是,先前公布的類鼻疽病例中新增2例死亡,分別為南部70多歲男性與90多歲女性,其中90多歲婦人有癌症病史,同時染新冠與類鼻疽,發病2週逝世。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公布,上週新增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為居住南部地區,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皆具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8月上旬至下旬。 個案多因發燒、頭痛、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就醫,經疫情調查發現,有2名個案因工作有汙水汙泥接觸史;5名個案均住院治療中,同住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 另上週新增2名類鼻疽死亡案例,均為上週已公布之個案,分別為南部70多歲男性與90多歲女性,均於8月中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皆無汙水汙泥接觸史,皆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其中婦人有癌症病史,就醫時新冠快篩陽性,治療期間又驗出類鼻疽,因病情持續惡化,於8月下旬死亡。 李佳琳表示,上週另有新增3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分別為居住於北部2例及中部1例,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上旬至下旬。其中8月下旬發病個案尚在疫調中;另2名個案因發燒、腹瀉等症狀就醫,於潛伏期間皆無國外旅遊史,均有高風險環境(老鼠出沒)或汙水汙泥接觸史,於治療後皆已出院,同住及職場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相關衛生教育。 李佳琳指出,今年國內累計5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7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24年(81例)及2005年(62例),以65歲以上(33例)和50-64歲(16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41例)為多,其次為台中市(7例)、台南市(3例)、屏東縣(3例)、宜蘭縣(1例)。 另今年累計37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以50-64歲(15例)、25-49歲(10例)及65歲以上(10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於13個縣市,以新北市及臺中市(各7例)為多,其次為高雄市(6例)及台南市(5例),其餘9個縣市介於1-3例。

Read More

早發現異常早介入 善用兒童篩檢 成長不漏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自113年7月起補助未滿7歲兒童6次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台北市已有3萬5941人次接受篩檢,其中6.4%疑似發展遲緩需轉介早療評估。醫師呼籲,新增的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可搭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同時進行,讓孩子的成長不漏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方麗容表示,兒童發展在3歲前為關鍵期,6歲前更是黃金治療期,新增的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可搭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同時進行,時程為出生後6個月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及5至7歲,由受訓合格之醫師執行,針對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完整評估兒童發展情形。 依據國健署針對疑似異常個案分析,語言認知問題最為常見占75.6%、其次為社會發展占29%,方麗容提醒,家長可透過日常與兒童多交談,並善用家中故事書、圖卡等教材,養成親子共讀習慣,刺激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同時藉由角色扮演與生活情境活動,增進日常生活體驗,引導兒童培養社交技巧與情緒理解能力。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提醒,家長平時可使用兒童健康手冊與台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在家中觀察與記錄孩子的發展情形。依照7次兒童預防保健時程進行生長評估、身體檢查及發展評估等服務及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時程。 若篩檢結果顯示疑似異常,醫師將開立轉診單,轉介至北市18家早期療育評估中心或醫院進行早期療育評估鑑定,並依據評估結果安排後續療育及追蹤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再穿透的光影

■周永忻 不知從何時開始,家家戶戶皆裝上了醜陋的鐵窗,不管公寓還是大樓。 去永和看中醫等太久,只好溜出去喝杯咖啡。維持一貫的習性想去探索,找一家看對眼的咖啡廳,隨意在巷子裏亂走。抬頭望,那一棟棟不高的樓房,像極層層疊疊堆擠的籠子,亦讓我憶起了景美時光。 童年時期的寒暑假,三姊妹隨著母親從高雄上來探望在台北上班的父親,住的地方便是他和叔叔合租的一個公寓三樓,於興隆路一段的巷弄裡,整間屋子共有客廳、廚房、三個房間與一個衛浴,進門前有個陽台,小小的空曠,彷彿小天地一般。彼時少有把陽台直接打掉以做室內空間,有人會在陽台晾曬所洗的衣服,那似乎也帶著一點私密;有的則是種植繁茂花草,鳥語聒碎,別有一番風景,抑或什麼都沒有,任憑它空蕩蒼涼。在那兒,我戴著隨身聽開演唱會,跟姊姊玩遊戲打球,與妹妹扮家家酒。間或悠然遠望模糊的山景,有時則什麼也不做,只看路人經過,觀察台北人的生活日常。我們三姊妹常趴在那兒俯瞰樓下來往的行人,那種置身高處的興奮是童年裡最單純的快樂。 偶而與人說再見,出門前在陽台上一次,人至樓下又依依不捨,抬頭低頭再一次,光光亮亮,看得清楚,即使彼時的台北總是多雨。回收舊報紙舊物品的人會騎著三輪車經過,或者賣東西的騎車叫賣。到了下午,整間屋子便溢滿著咖啡味。那是祖母在沖她專屬的甜咖啡,即溶咖啡再加上奶粉與方糖,剛燒好的一壺熱水沖進,老人家拿著筷子攪和白色瓷杯,騰騰熱氣中一張盈盈的笑臉。到了夜晚,一家人最大的嗜好就是散步。有時朝著仙跡岩的方向,有時則走向靜心小學,祖母總是走在最前方,個頭瘦小的身影讓我直追,而母親和妹妹於後面慢慢走,回家後再熬夜看棒球賽的實況轉播。 陽台是我們家和城市之間的橋梁,載著聲音、氣味與光影流動,也儲藏著許多平凡溫熱的日子,既保護我們,也讓我們向世界張望,是記憶中安靜、自由的邊界。 偶而,我們的目光也會落在那些裝上鐵窗的人家,彼時還未如今日這般的森嚴。那時多數人家裝的鐵窗都樣式簡單,有時也會帶著一點裝飾。多為黑色油漆,鐵條間距寬鬆不全是防盜作用,當陽光透過那些鐵欄落於牆上,留下一格格交錯的光影。 有天坐上捷運,原本要到公館,不意過站到了景美,趁著空檔下車走走。記憶中的街道老早變了,我已認不出來那裡,只見曾經熟悉的公車236與253,從眼前呼嘯而去,往站牌方向移動查看,連路線都變了。還有那帶給我美好回憶的陽台,也完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排整棟,難看刺眼不見天日的鐵窗。 不知不覺陷入回憶,竟然迷路了。 直到回到大馬路,才恍然記起原先是要去喝杯咖啡,忘了。

Read More

新型減重筆 精準記錄把關

新營醫院家醫科門診搭配最新型的「減重筆」,讓民眾體驗全新減重方式。(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為幫助更多民眾擺脫「減重路上的孤單與困境」,新營醫院家醫科特別推出「專業減重門診」,由專業醫師量身打造專屬的健康瘦身計畫,並搭配最新型的「減重筆」,讓減重不再只是空有決心,而是有科學數據與專業團隊共同陪伴。 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侯昂廷指出,新型減重筆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幫助民眾每日精準記錄體重與變化趨勢,讓醫師透過數據清楚掌握進度,不再只是依靠「感覺」或「猜測」。醫師可以根據數據,適時調整飲食、運動甚至藥物治療的方向,讓減重過程更安全、更有效率。民眾不需要再獨自摸索,而是有人在背後幫忙規劃、陪伴與提醒,減重之路自然不再孤單 侯昂廷表示,減重不是單純為了外觀,更重要的是健康。過重或肥胖往往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若能透過醫師專業諮詢與減重筆的數據化管理,就能一步步達到理想體態,同時也降低疾病威脅,擁有更自信、更輕盈的生活。 此外,這項服務特別適合平時忙碌、沒有太多時間規劃飲食運動的人。因為專業醫師會幫助將計畫拆解成簡單可行的步驟,再加上減重筆每日紀錄與提醒,讓減重就像多了一個「貼身小助理」隨時把關,讓努力成果看得見。 新營醫院誠摯邀請有體重管理需求的朋友,走進家醫科門診諮詢,體驗「專業+科技」雙管齊下的全新減重方式。

Read More

高雄秀傳護理長研發智能照護便盆

高雄秀傳醫院護理長李雁秋研發智能照護便盆輪椅,在2025第11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榮獲金牌獎。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榮獲第一面國際金牌獎肯定!護理部護理長李雁秋研發《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近日在2025第11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榮獲金牌獎;該項作品憑藉臨床需求等實證與實用功能,獲得國際評審肯定,展現高雄秀傳醫院在護理專業的臨床創新量能,以及在智慧照護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李雁秋護理長表示,臨床上常看到行動不便患者在如廁時不慎跌倒等情況發生,讓她開始思索如何改善臨床需求,花費幾個月時間反覆研究設計與改裝,終於研發出這款結合照明、除臭、沖洗、模組化多感測控制等9大模組的《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 這款《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可折疊、不受限場域,還有隱私圍簾可保護患者隱私,其中,還能偵測氣味,適時釋放香氛;經院內臨床實測,可顯著減輕護理工作負擔;李雁秋護理長說:「希望這項研發作品讓病人與照顧者都受惠,能更方便出門。」 李雁秋特別感謝護理部主任蔣昌玲長期帶領團隊深入臨床,精準觀察照護需求,鼓勵護理人員持續投入創新研發,「把創意化為臨床可行的解方」,具體展現秀傳體系「視病猶親」精神。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吳明和院長恭喜護理部替高雄秀傳拿下首面國際金牌,吳明和認為,護理部在國際舞台勇奪金牌,展現臨床專業結合創新研發的實力,高雄秀傳醫院將持續支持護理部與跨部門醫療人員研發創新輔具,讓更多來自臨床的創意走向國際,造福更多病人。

Read More

染伊科11型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中部2名未滿月男嬰,皆於8月中下旬發病,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目前腸病毒疫情持平緩升,但根據以往經驗開學後就診人次會上升,近期觀察到部分縣市已達到流行閾值的8成,後續可能出現一波流行。 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都是中部未滿月男嬰,於8月中下旬發病。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2例重症個案,其中一案出生2天時母親出現發燒症狀,就被轉到中重度病房觀察,觀察到第3天出現活動下降、發紺、缺氧等症狀,抽血檢驗發現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檢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同時有敗血症,確認併發重症。 該名男嬰後續病況治療穩定,住院2週之後,已在8月下旬出院,疫調顯示,個案母親的同住接觸者在母親生產前有上呼吸道症狀,不排除傳染給母親再傳給新生兒。 另一名男嬰則是因早產,收治加護病房,出生10天大出現發燒症狀,抽血檢驗肝指數上升,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活動力差,合併敗血症,後續檢驗確認是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迄今已住院治療3週仍在加護病房尚未出院,疫調顯示,雖個案母親跟同住家人皆無症狀,感染途徑還無法確認,但也不排除無症狀感染者傳給新生兒。 依照往年經驗,通常在9月開學過後會出現一小波疫情,其中,桃園、台東已經達到個別閾值的8成,要請家長跟學校特別注意腸病毒防治,降低重症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讀書與觀花

■李拴伍 那天下午,我正拿出書想讀,不料妻子卻說:「桃花節開幕了,走,去看桃花。」久未出門,我也有了「複得返自然」的想法。於是,便驅車前往一個叫後屯的地方看野桃花。 一路上,桃之夭夭的勝景不斷在我眼前閃現,一場與桃花的甜美相遇在心中升騰。 到達觀花地時,已是人潮湧動,以前只有幾家農戶、寂寞的小山村霎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我和妻從遊客及山脊荊棘的縫隙中穿過,爬上了最佳觀看點。攀枝細看,綠葉襯紅花,粉紅的花瓣擁著淡黃的花蕊,一串串、一簇簇、一朵朵,花朵在枝條上隨風搖曳,吐出絲絲清香。碧綠的、綠中帶著淡淡鵝黃的葉,在春日陽光下活躍靈動,如果將桃枝再拉近貼近耳際,彷彿就能聽到綠葉生長的輕響,桃花奔放的激情。 遠眺,東邊的山梁上,桃花一線天,像伸入遠端高高聳起的雲。西邊的山坡,桃花接天連理,轟然一色,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桃花海。 遊人如織,有穿唐裝的、有穿漢服的,古典的優雅,現代的靚麗,美女們個個笑靨如花,成了桃花仙子。桃林中萌萌的版面,書寫著《詩經》及李白、杜甫、蘇軾等歷代詩人的桃花詩句,借著休息,我釋懷地品讀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山桃紅花滿山頭」…… 妻子說:「怎麼樣,既看了桃花,又看了美女,還讀了桃花詩,比你在家讀書有趣吧?」 「是的。」我粲然一笑。 回家的路上,讀書與觀花在腦中對話。 站在桃花簇中,能感到詩詞裡的桃花復活了,靈動的文字嵌進了桃花的絢爛中,那些被書香浸潤的桃花,在記憶深處綻放出了春天的浪漫。 觀花是目之所見,是感受自然之美,讓心情愉悅;讀書是解讀文字,讓思想深邃。觀花能讓生活有詩意,讀書能讓人有詩意般的生活。讀書與觀花都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能對抗浮躁,調理心情,和諧生活工作。 接續思考,有了許多感想。 桃之夭夭與書聲琅琅。桃之夭夭,釋放著自然之美,賞目貽情,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而書聲琅琅則是學子們大聲讀書,表達思想,傳承文明,明瞭人性之美,習得生存發展能力。 默默成長與靜心讀書。當萬千桃花被風吹雨打,飄落而化為春泥後,繁花不在。但你會發現,在陽光普照和雨水的澆灌下,在桃葉的縫隙中,桃子由針尖大慢慢地成長著,在枝頭靜靜地觀望著燦爛的世界。一個人離開校園,開啟人生和事業後,若能守住孤獨,擋住外界誘惑,默默持久地地讀書,就能豐盈自己,成就自己,收穫燦爛。 桃之碩碩與滿腹經綸。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桃樹上掛滿了碩大豔鮮的桃子,在陽光下閃著光芒,那是桃子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經歷了陽光的沐浴,抗住了蟲害,修成的正果。而熱愛讀書的人,經過長久學習,不斷積聚著知識,儲存力量,終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實現人生價值。 書讀多了,就明白人生就像一顆不斷成熟的桃子,有繁花時的熱鬧,有落花後的寂寞,有汲取知識、豐盈成長、迎戰風雨的艱苦階段,有成熟豔鮮時的輝煌時刻,更要感恩孕育它生命,在雪霜嚴寒冬中迎風傲立的枝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未買之書

■艾虔 忍不住取笑家人,未買之書成了他心口上的硃砂痣。他偶爾回味反芻,念念不忘。畢竟在馬來西亞堅持不網購,買書就不太方便。 駱以軍早期的短篇小說集《我們自闇夜的酒館離開》,便是之一。昔日皇冠出版社列為三色堇系列,收錄多篇駱以軍獲得文學獎的作品,比如「降生十二星座」,如今被視為名作。涉及星座、電玩、酒吧、都會戀情等等,天馬行空、駁雜跳躍地記錄九零年代的台北風情,繁華光鮮的都會生活,映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獨,形式和內容都有獨到之處。家人與它曾於書店多次相遇,後來越來越多人談論這本書,甚至開啟書寫書都會生活的風氣。可是家人想買時,書不見了。錯失因緣頗有遺憾。 此書日後以《降生十二星座》再版,卻再也不是家人熟悉的開本。無視於內容,反而執著於書籍品項,箇中心情或許外人難以理解,卻是不少書蟲共同的執念。 多年前小姑一家至臺灣旅遊,我們相約同行。順道逛臺北舊書店,外甥選了《歐赫貝奇幻地志學》,家人也想要,惟不好意思跟外甥搶。明明那次我們買了一些書,刻在他心底的卻是沒買的那一本,至今耿耿。我覺得這一點心事太無聊。家人早該私下告訴我,待小姑離台後,我們明明可以再去其他舊書店找找《歐赫貝奇幻地志學》。他悶在心底不說,徒然為自己製造遺憾,然後在心底一再發酵,實在不值。 不過家人後來釋懷。外甥向來喜歡少數民族、奇幻故事的各式造型,他讀《歐赫貝奇幻地志學》,說不定會有很多啟發,寶劍本該贈英雄。但對家人而言,就只是一本書罷了。可是家人仍期待,日後在舊書店與《歐赫貝奇幻地志學》相遇。 五十步笑百步有點不厚道,其實也有一本沒買的書在我心底。將近二十年了,曾於舊書店見到推理小說《馬來鐵道之謎》,沒買,當時已決定婚後至馬來西亞定居。沒買的理由很簡單,此書不出名,或許不精采。可是至今我有時忍不住猜想,作者到底寫了些什麼?由於並非名著,幾乎不可能再出新版,可能我今生今世沒機會再度看見《馬來鐵道之謎》。 家人與書友先後為我找到電子版,終能一睹內容,很開心。當然日後假使在舊書店發現《馬來鐵道之謎》,這次必定買下。然而無須刻意尋覓,生活多的是比找這一本書更重要的事。 日前至吉隆坡小旅行,我們再次至某大樓閒逛,家人提及昨日猶豫未買的馮內果《神槍手迪克》,我立刻催促,去買吧,一本書沒多少錢,別再造成更多遺憾。我們已屆中年,日後未必再次見到這書。 未買之書平添許多遺憾。可是這遺憾卻也使得我們對人間多了一點眷戀和渴望,沒什麼不好。但不要太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