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腳踏車被偷了!別擔心 金山警速破找回」

高中生、媽媽與金山所警員梁凱益合照。 (金山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金山警分局金山派出所於8月19日接獲一起竊案,報案人蔡姓高中生指稱與友人在金山區中山路一帶用餐,要離開時卻發現愛車不翼而飛,此輛腳踏車是蔡男心愛的代步工具,每天靠它上下學,如今失竊讓他焦急不已,經過兩天自行尋找未果後,他便前往派出所報案,尋求員警的協助。 金山警分局指出,金山所員警受理後不敢大意,雖然只是輛腳踏車,承辦員警仍全力以赴展開調查,警員梁凱益縝密調閱案發地點周邊監視器,終於鎖定一名44歲羅姓男子,經追查確認,羅嫌因自用腳踏車故障,見報案人車輛未上鎖而心生貪念,將車竊取佔為己有,經金山警鍥而不捨追緝,於8月27日順利查獲羅嫌,並依竊盜罪嫌函送偵辦。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6114029/B2CA30750D13B80339DF156D3DCEB1BD8DE189B6.mp4 金山警分局長楊力強表示,對於任何違法行為,均秉持「零容忍」立場,不因失竊物品價值大小而有所差別對待,每一位民眾的權益都一樣重要,當有犯罪發生,金山警都是全力以赴,絕對要及時守護萬金石所有地方民眾,不容宵小得逞。

Read More

《廟會杯》限量上市藝術加持 喝茶祈安有喝有保佑

《祈福》:廟埕前焚香祈禱,香煙裊裊、燈籠高掛,傳達對神明與祖先的敬意。(統一企業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知名在地飲品品牌 吳家紅茶冰,今年中元節首度推出 《廟會杯》,結合台灣藝術家的創作,推出節慶限定設計。以「祈福庇佑」為核心,將傳統信仰、藝術設計與飲品文化融於兩款限定杯身,讓一杯茶不僅解渴,更承載祝福,陪伴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台灣節慶文化的溫度。 這次企劃由統一集團旗下藝文品牌 玲廊滿藝扮演橋接角色,讓台灣優秀的藝術家作品被更多人看見。藝術不再僅掛在牆上被欣賞,而是透過日常茶飲融入生活,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國泰民安》:融合宮廟建築、香爐與節慶元素,以傳統色彩象徵全民祈願、闔家平安。(統一企業提供) 藝術家 曾啟文以水彩細膩描繪廟宇參拜、祈求平安的場景,巧妙結合東方工筆的精緻筆觸與西方繪畫的鮮明色彩,開創獨特藝術語彙。自疫情以來,曾啟文聚焦「親情」主題,透過動物母子、父子互動象徵人類情感的延續,作品鮮活生動又具厚度。此次為《廟會杯》設計,他將祈安氛圍融入手繪風格,讓信仰與日常生活展開全新對話。 「喝茶不只是日常消費,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品牌表示,透過與玲廊滿藝的合作,希望更多人能在手中的一杯茶裡,感受到中元節文化所承載的凝聚力與祝福。 《廟會杯》將於中元節期間限定推出,數量有限。 無論是參與普渡儀式,或只是想喝一杯冰涼茶飲,都能在這個夏天帶回一份祝福與庇佑。

Read More

前列腺炎之中醫療法

一名69歲男性患者,解尿困難又常存急尿感已反覆多月,且有腰痠痛,下腹悶脹,夜尿4次,西醫診斷為前列腺炎,服用西藥後症狀反覆,經親友介紹來到診間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胖,面蒼白,眼皮浮腫;聞診:講話聲音低弱且焦慮感;問診:解尿困難且急尿感已反覆多月、怕冷、下腹膀胱處脹痛感、腰痠痛、沒食慾且欲吐;舌診:『舌淡紅苔白膩(舌下絡脈多)』;脈診:『右:關濡弱、左關尺滑』。中醫證型:『脾腎陽虛、肝失疏泄、膀胱濕熱』。處方思維:『益脾強腎,疏肝,清熱利濕』。內服中藥配合針灸治療2個月後,上述諸症痊癒,西醫回診檢查一切正常,定期追蹤。 依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前列腺炎有四大類:一、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二、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三、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四、無症狀性前列腺炎。其中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更是占了90-95%。前列腺炎在男性一生中的盛行率約10%,通常發生於年輕及中年男性,症狀包含:疼痛(下腹部、會陰部、睪丸、陰莖及射精)、膀胱刺激症候(頻尿、尿急、排尿疼痛)、膀胱出口阻塞症候(排尿遲疑、排尿中斷、用力解尿及尿液排空不完全),有時候甚至出現精液中帶血,以及陽痿等症狀。 前列腺炎治療方面,西醫現況並無有效治療之藥物或方法,皆以緩解症狀為主,一般會使用抗生素合併止痛藥之治療。而前列腺炎,隸屬中醫「熱淋」範疇,《諸病源候論》:「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於腎,流入於胞而成淋也,其狀小便赤澀」。多因恣食辛熱、肥甘厚味,或酗酒太過,釀成濕熱,或感受暑邪未及時清解,而導致濕熱注於下焦,或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下焦,釀成濕熱,或風熱風寒之邪乘虛襲表,太陽經氣先病,引動膀胱濕熱之邪,邪氣充斥於足太陽經和腑,或因心火亢盛,下移小腸。以上諸因皆可導致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發生熱淋。 前列腺炎之患者本身需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與、多飲水與不憋尿的習慣外,飲食上更應避免太甜(奶茶、拿鐵)、過油、辛香料(生的蔥薑蒜、辣椒、黑白胡椒、薑黃)食物、咖啡與酒精飲料不過量,加上適度運動加強心肺狀態,並藉由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獨特性,抽絲剝繭地探病之源,以期達到治癒目的。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台中21天新生兒咳嗽到吐 染RSV

出生僅21天新生女嬰出現嚴重咳嗽到吐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1名出生21天的新生兒,出現嚴重咳嗽到吐、鼻塞、痰多且食慾不振,就醫檢查後發現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醫師提醒,免疫力較弱的寶寶,一旦感染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家長不可輕忽。 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醫師賴永清指出,RSV具有高度傳播力,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1次可傳染給3人,由於症狀與感冒類似常常疏忽,導致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以往好發在冬季,但現在幾乎1年4季都有可能發生。 女嬰經醫療團隊支持療法照護2週後,終於康復出院。(記者陳金龍攝) 賴永清提到,RSV是5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源,約有68%的嬰幼兒在1歲前曾經感染RSV,2歲前多達97%都曾感染過RSV。 賴永清說,多數嬰幼兒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咳嗽、流鼻涕、發燒等,但從感染到重症往往只需3到5天,其中高達30%至40%會惡化至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50%至80%因細支氣管炎住院的病童,合併呼吸窘迫、喘鳴聲,不可不慎。 賴永清表示,目前沒有專門治療RSV的特效藥,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幫助緩解症狀。孕婦可透過接種RSV疫苗,或在嬰幼兒出生後施打RSV單株抗體,及早預防避免重症發生。 這名女嬰經醫療團隊給予適當支持療法後,2週後順利出院。剛好女嬰的母親正在坐月子也有感冒症狀,不排除可能是媽媽傳染給女嬰。 賴永清提醒,RSV高風險族群為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以及免疫力較弱的寶寶,一旦感染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家長仍不可掉以輕心,務必隨時注意自身健康狀況,避免將病毒傳染給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

Read More

腸道菌影響記憶力 抗失智契機

研究團隊模擬果蠅(左)遇到頭號天敵寄生蜂(右)的生存威脅環境,證實腸道菌對記憶維持至關重要。(恩主公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主任范守仁及台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長王培育,共同指導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息息相關,並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證實,當腸道菌消失時,記憶力也會隨之中斷,而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功能能夠恢復,顯示腸道菌在大腦與記憶維持上扮演關鍵角色。此成果不僅深化了腸道與大腦的科學理解,更為失智症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契機。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指出,在自然界中,寄生蜂是果蠅幼蟲的頭號天敵,研究團隊模擬這種生存威脅,發現當母果蠅目睹寄生蜂時,會產生「痛苦記憶」,接下來數天大幅減少產卵,以尋找更安全的環境,保護下一代。這種「因恐懼而停止產卵」的行為,正是果蠅長期趨避記憶的展現。 當研究人員利用抗生素或無菌培養方式,清除果蠅腸道中的共生菌後,果蠅在當下仍會因寄生蜂出現而短暫受到驚嚇,但隔天就恢復正常產卵,無法維持長期記憶。台大腦心所所長王培育指出,「它明確指出了腸道菌對於宿主形成特定記憶的必要性,這就像一支軍隊,腸道菌就是後勤補給官,一旦補給斷了,前線大腦的記憶部隊就無法持續作戰。」 為找出哪些腸道菌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團隊移植菌群,證實當無菌果蠅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力得以恢復;特別是「植物乳桿菌」(LP菌),能讓果蠅的記憶重啟;若再搭配「果實醋酸桿菌」(AP菌),效果更顯著且持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菌株之間的協同作用,能為大腦記憶功能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研究團隊發現,腸道菌其實會透過「養分」來和大腦對話;當果蠅失去腸道菌後,體液中的胺基酸濃度大幅下降,而胺基酸正是大腦維持運作與記憶不可或缺的養分。范守仁主任形容,腸道菌就像一座「營養工廠」,持續將食物轉換成大腦所需的原料,一旦工廠停工,大腦因缺乏養分就難以維持記憶功能。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在「沒有腸道菌的果蠅」飼料中直接添加支鏈胺基酸(BCAAs),結果成功讓牠們恢復記憶力;證明胺基酸正是腸道菌和大腦之間的關鍵「信使」,揭示了腸道健康對腦部功能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也描繪出完整的「腸道菌–胺基酸–TOR訊息通路–記憶」鏈結,而TOR路徑一旦出現異常,就可能影響大腦與記憶功能。 范守仁指出,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疾病皆與腸道菌失衡及TOR路徑異常有關,這項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未來或許能透過調整腸道菌組成或補充特定營養素,作為延緩或改善認知衰退的輔助策略。研究也提醒人們,照顧腸道健康,不只是保護腸胃,更可能是守護記憶與大腦的第一道防線。

Read More

〈中華副刊〉儒佛拮抗:白靈〈山寺〉的有無之間

文/余境熹  畫/江金榮  鐘   因謙虛而被敲響     青苔因疑惑   而美如絲綢     心似木魚,暗暗遭禱念聲   洗劫一空     霧久據不去   寺尖隱隱約約     這荒涼   如小小的睡眠     ——白靈〈山寺〉,2025公車捷運  詩文   我從西門步行至中山站,旅途總愛漫步,然後乘捷運,朝淡水一路前進。那裡有我想見的人,但不一定見到。 「正讀」〈山寺〉首節,「謙虛」是擬人式的筆法,主要表達「有」形的鐘因內部的「無」,才能在被「敲」擊時發出巨「響」,若然鐘是實心的,鐘聲便會暗啞且傳之不遠。按佛家哲理,萬事萬物有其存在、有其現象、有其形相,但非有本體、非有自性、非有獨立自存不變的存在,陳沛然(1957- )為「空」定音:「『空』是個『非有非無』的雙遣概念,以明萬法無體有相」,白靈(莊祖煌,1951-)亦藉「鐘」內外之「非有非無」,調和「有」、「無」兩端,隱隱道出佛家的「空」。 次節,「青苔」滋生喻指時光流逝,累月經年,可是修行之人仍有「疑惑」,未能大徹大悟。但何妨?漸修有漸修的「美」妙,就如起初佛經東來,一步一步踏過絲綢之路,這過程本就「美如絲綢」。《佛家哲理通析》且斷言:「若已對準目標修行前進,循序漸進,必定可以成佛……佛家視時間無始無終,由此而有現在世、未來世及過去世之三世觀,三世觀亦即無窮世觀……假若能夠一世昇進一點,逐漸逐漸,最終於某一世必能到達法雲之佛地。」 第三節,敲著法器「木魚」來誦經的修行者持續發出「禱念聲」,由漸修進入漸悟,所謂「洗劫一空」並非壞事,實是指內心照見佛家之「空」,摒除了煩惱時的執著我見。 第四節以具象的「霧」和「寺尖」作喻,深化主題。「霧」看似虛「無」、易散,卻詩中偏能「久據不去」,屏蔽住部分視野;「寺尖」明明實「有」、堅固,但又「隱隱約約」,匿而不露,彷彿並未存在。白靈以「霧」為「無」,說「無」不妨色相暫存;以「寺尖」為「有」,而此「有」亦不過因緣聚合、受限外物的「假有」。呼應首節兼具「有」、「無」的「鐘」,〈山寺〉再一次為讀者指認「空」的真義。 第五節收結,「荒涼」是修行者了悟「空」後、「本來無一物」的「佛性常清淨」,猶如「小小的睡眠」,透著安祥、諧和,無牽亦無掛。 到達淡水,這裡有我想見的人,結果沒見到。陪我北來的小帥哥與我在烈日下汗漫海邊,未幾還是打退堂鼓,轉回車站,又乘捷運,朝中山而南。 「誤讀」〈山寺〉首節,白靈以「鐘」喻君子。《墨子》引儒者言:「君子共己以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說的是君子「謙虛」,抱手待問,不急於出風頭。也許正因如此,「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的君子更能獲得信任並引來有疑者的提問,而當他們積極回應、為世解紛時,那就如同「鐘」被「敲響」了。 次節,「青苔」亦喻君子,此據楊炯(650-約693)〈青苔賦〉:「夫其為讓也,每違燥而居濕;其為謙也,常背陽而即陰。重扃秘宇兮不以為顯,幽山窮水兮不以為沉。有達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韓愈(768-824)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君子雖替人解惑,其自身亦不能全無「疑惑」。只不過,《論語》稱「君子有九思」,其一即為「疑思問」。君子有「疑」,復向聖賢請益,則「疑惑」可去,續有進境,朝向韓愈所云「聖益聖」而行,能臻於文質彬彬、「美如絲綢」的新域。 奈何,〈山寺〉第三節筆意一轉,唐代因佛教盛行,許多人沉湎在出世之思,但言清淨入滅,在敲著「木魚」,聲聲「禱念」之中,漸漸把入世的典範拋棄,君子的理想儼如遭「洗劫一空」——「空」的玄理,「洗劫」了、攪擾了儒家之「道」。 如是者,第四節的「霧」便是「誤」,「霧」之「久據不去」說的是中唐時期,世人普遍陷入了「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的迷惘中,失去真能「解惑」的儒家正道,倒退到「愚益愚」的泥沼裡。不是嗎?若有深契釋家智慧者,大抵也會覺得那些只知形式化地唸佛敲磬、潛身遁隱之人,僅僅是對佛理有「隱隱約約」的知解,徒見「寺尖」,窺豹於管,到頭來終難曉悟。 第五節收結,「這荒涼 / 如小小的睡眠」,前句暗指中唐士大夫知識分子的沉淪、道業的「荒涼」,而「小小的睡眠」乃用《論語》故典:「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聖人曾指責「小小的睡眠」,此因鬆懈怠惰,實有礙追求賢聖之道。所以,「這荒涼 / 如小小的睡眠」亦屬一種入世哲學對出世思想的針砭。 鄭愁予(鄭文韜,1933-2025)的〈水巷〉,題目二字合起來是為「港」,有言主旨是寫詩為他提供了「避風港」;白靈的〈山寺〉,題目二字合起來是為「峙」,儒佛互峙,到了歷史長河的這個拐彎,似乎不再那麼風雲激湧了。〈山寺〉發思古之幽情,不是歸人,純是過客…… 臨時起意,與小帥哥在臺北車站洗個澡,換一身衣裳,我們將南下高雄,敲敲鐘。

Read More

全國首創 雲12校設牙科診療椅 偏鄉牙醫據點

全國首創,雲縣府於偏鄉學校設置牙科診療椅,守護學童口腔健康。(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創全國先例,自籌逾1200萬元於口湖、元長等9鄉鎮12所學校各設置2座牙科診療椅,並與雲林縣牙醫師公會合作診療,照顧偏鄉學童牙齒健康與保健,開啟偏鄉牙科醫療新里程。 縣長張麗善說,偏鄉學童牙齒問題多,主因偏鄉醫療資源普遍不足,多個鄉鎮沒有牙醫診所,學童牙齒就診不便,造成蛀牙等問題。透過偏鄉學校設置牙科診療椅,雲林縣衛生局、牙醫師公會合作提高檢查與治療頻率,協助學生即時解決口腔問題。未來將擴展成社區牙醫診療據點,讓每張診療椅都能發揮最大效能,造福更多民眾與學生。 教育處長邱孝文說,牙科診療椅設置據點有林內鄉、口湖鄉、二崙鄉、土庫鎮、褒忠鄉、元長鄉、古坑鄉、四湖鄉、水林鄉等鄉鎮、12所學校,服務範圍涵蓋61所學校學童,未來將擴及麥寮鄉、崙背鄉、台西鄉、東勢鄉、莿桐鄉等,預計嘉惠14個鄉鎮學生。 衛生局長曾春美說,「衛星式偏鄉學校巡迴醫療服務」計畫,目前有18位牙醫師加入,雲林縣牙醫師公會持續招募中,牙醫公會全聯會也將號召全國牙醫師加入計畫,相信可讓偏鄉學童能獲得充分診療,不再被視為牙科沙漠。 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世岳稱許,縣府購置的牙科診療椅等級堪比高級牙科診所設備,全聯會將協助招募全國牙醫師支援,讓醫療資源進入偏鄉,為小朋友、社區居民服務。

Read More

日亢奮夜失眠 自律神經卡檔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5歲的威翔(化名)是科技公司專案經理,白天會議滿檔、訊息轟炸,晚上卻輾轉難眠,試過冥想、精油、甚至改裝隔音窗,仍舊難以入眠。接受檢測後才發現,問題是自律神經長期處於交感亢奮、無法順利把夜晚交棒給副交感去進行修復。 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指出,交感神經負責「加速、備戰」,副交感神經負責「緩和、修復」日常必須「一放一收」才能維持生理韻律。 當交感長期被工作簡報、訊息提示音與咖啡因推向高檔,「煞車」即副交感無法及時介入,入睡程序自然卡關。夜間多夢、易醒,甚至醒來依舊心跳偏快,都是交感遺留下的戰鬥殘響。腦幹的睡眠中樞因此接收雜訊,將深層睡眠切割成片段式的「淺層輪播」。 尤冠棠分享,許多人把「睡不好」視為心理壓力的直接反射,卻忽略了自律神經的「卡住」才是幕後黑手。打翻咖啡後的急促心跳,比真正喝下一大杯更令人清醒,正是交感神經緊急啟動「戰鬥─逃跑」模式的現場示範。同理,半夜驚醒好比電腦記憶體過載卻硬撐不關機,只能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外表暗下來,內部仍在高速運轉。 根據臨床經驗,尤冠棠統整幾招方式,有效協助「降交感、升副交感」: 1、呼吸覺察、漸進式肌肉放鬆:能在短時間內拉抑交感、提升副交感張力。 2、週期性有氧運動+核心伸展:可重新校正日間交感所需的「高峰」與夜間副交感的「谷底」落差。 3、心理諮商與正念訓練:能替交感「降噪」,讓副交感有空間接手夜間修復,減少焦慮或情緒困擾。 尤冠棠強調,調整睡眠節奏不是「拚命放鬆」就好,而是讓神經系統重新掌握白天與夜晚的節拍切換。睡眠品質就像大腦貼出的警示燈號,若長期忽視,代表硬體正在過熱卻不散熱。透過自律神經檢測掌握交感與副交感的交接時間表,才能真正按下「關機」鍵,讓身體在夜裡完成深度維修,而非停留在永不熄燈的待機模式。

Read More

兒童牙膏/漱口水 重金屬抽驗全合格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5日公布兒童牙膏、漱口水檢測,25件抽樣的市售商品中,鉛、鎘、砷及汞均未達檢出量(定量極限為1ppm),符合規定。(消基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5日公布兒童牙膏、漱口水檢測,有關重金屬含量的檢測結果,25件抽樣的市售商品全部合格。 消基會表示,目前市售兒童專用牙膏及漱口水品牌眾多,且是許多兒童每天使用的商品,品質攸關消費者口腔健康及使用安全,值得重視;衛福部亦於2021年起將牙膏及漱口水納入化粧品管理範圍。 在今年6月,消基會於台北市、新北市連鎖賣場、生活用品店、福利中心及網路購物平台購買檢測樣品,其中兒童專用牙膏19件、兒童漱口水6件,產地包括台灣、日本、義大利、中國大陸、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德國及斯洛伐克。 消基會指出,此次測試25件兒童專用牙膏及漱口水中的鉛、鎘、砷及汞,結果均未達檢出量(定量極限為1ppm),符合規定。 消基會表示,國外調查發現的牙膏重金屬殘留,主要來自配方中礦物研磨劑,若在開採與製程中未嚴格管控,就會夾帶殘留,建議主管機關強化針對天然礦物背景研究與抽驗頻率;另建議業者對含天然礦物或萃取物商品,主動檢測是否含重金屬,提高通路信賴與消費者安心度。

Read More

孩子一頭撞上來 媽媽鼻骨骨折

員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提醒,顏面骨折治療有「黃金期」,應善加把握。 (員榮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一名30多歲母親陪孩子玩耍時,沒想到孩子頭部向前一撞,狠狠撞上她的鼻子。當下只覺得鼻梁一陣劇痛,鼻部出現瘀青,她覺得鼻子「怪怪的」,前往就醫檢查與X光片確認,她的鼻骨前端竟然骨折,所幸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手術,才順利康復,恢復外貌。 員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指出,顏面骨骨折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但因骨頭隱藏在皮肉下,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擦傷或腫脹,忽略骨頭可能斷裂的風險。等到瘀腫逐漸消退,外觀上顯現變形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另一名20多歲外籍移工阿福,在工地作業時,遭鋼筋反彈擊中下巴。下巴只有一個約0.4公分細小撕裂傷,看似並不嚴重,但患者發現嘴巴張合困難,咬合也受到影響。做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確診為下頷骨骨折,必須手術。 陳宏銘說,案例顯示,顏面骨折在外觀上不一定嚴重,卻可能隱藏深層危機。顏面骨折手術的重要性,不僅關乎外觀,更影響器官功能。例如鼻骨骨折若未手術矯正復位,鼻樑歪斜會壓迫鼻腔,造成長期呼吸困難;下頷骨骨折同樣關鍵,因其關乎進食與咀嚼,若未復位固定除無法正常咬合進食外,神經受壓迫,可能導致下唇感覺無法恢復。 他強調,顏面骨折治療是有「黃金期」的,大約在受傷後的第5至第7天。原因在於受傷後24小時內組織會腫脹,難以判斷骨折位置,也不適合立即手術。約3至5天後腫脹開始消退,到5至7天時外觀恢復,醫師能更準確評估與手術復位。 他說,若拖延至10至14天,年輕患者的骨骼癒合速度快,骨折處已開始形成牢固的骨痂,骨折處就固定在錯誤的位置。屆時若要矯正,就必須「重新打斷」骨頭進行大手術,風險與難度都大幅提高,甚至可能需要剝離大面積頭皮才能完成且復位程度不佳。若超過3週以上,手術不僅複雜,也會嚴重影響術後恢復與外觀。 陳宏銘提醒呼籲,不要僅憑表面瘀青或擦傷判斷傷勢,即使外觀不嚴重,也應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骨折的可能。若能把握黃金期接受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不僅外觀恢復自然,功能上也能避免永久損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