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違規轉運查核小組已查核輸美貨物逾1萬4千筆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防堵中國大陸及第三地出口貨品違規轉運(洗產地)規避美國加徵關稅,繞經我國偽冒臺灣製造後轉運至美國,海關採事前嚴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三嚴」措施因應,並於114年4月中,責成基隆關、臺北關、臺中關及高雄關成立強化違規轉運查核小組,每週至少查核一次,並由關務長親自帶隊指揮強查行動。 關務署進一步表示,經統計,海關成立強化違規轉運查核小組迄8月31日止,各關強查小組已查核輸美貨物共14,025筆,查獲168筆產地標示不實或未依規定標示之疑涉違規轉運案件,主要違規貨品包括電腦機殼、訊號線或轉換器、變壓器、通訊器具、塑膠製品、光阻剝離劑、燈具、無線門鈴、延長線、電子遊戲機零件、網通設備及風扇等,均移送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依貿易法進行裁處,該署目前已裁罰50筆。 關務署說明,各關違規轉運強查小組將持續運作,並加強與經濟部及美方合作,蒐集情資,精進風險分析,準確鎖定可疑廠商及貨物,嚴防違規轉運(洗產地)之違法行為,並予嚴查嚴罰,擦亮MIT招牌,維護我國產業整體利益及貿易秩序。

Read More

海關籲請正確申報再生纖維紡織品稅則 以加速貨物通關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隨著國際間環保意識提升,近來民眾常就「回收纖維(recycled fibres)」及「再生纖維(artificial fibres)」適用稅則提出詢問,兩者名稱雖相似,然而,其稅則稅率與輸入規定卻可能不同,該署提醒進口人留意貨物分類要點,正確申報貨物稅則號別以加速通關。 關務署說明,「回收纖維(recycled fibres)」多由回收塑膠(如廢棄之寶特瓶)製成,且依材質而有不同,該署舉例,倘以100%聚酯(PET)回收纖維製作之女用長褲,因聚酯纖維在稅則分類上視為「合成纖維」,應歸列第6204.63.10號「合成纖維製女用或女童用長褲、膝褲及短褲」,第1欄關稅稅率12%,無輸入規定;然而,「再生纖維」之材質係由天然木漿經化學改質而成,常見成分有縲縈及天絲(Tencel),以100%嫘縈纖維製作之女用長褲為例,應歸列第6204.69.21號「再生纖維製女用或女童用長褲、膝褲及短褲」,第1欄關稅稅率12%,輸入規定為MP1(大陸物品有條件准許輸入)。綜上,兩款女用長褲因材質不同,輸入規定亦有差異,提醒進口人留意。 關務署最後提醒,為加速通關,進口紡織品前,請進口人先確認貨品材質及正確申報稅則,並備妥相關資料供海關查核。倘業者有貨品分類疑義,可於進口前,依指定格式填具申請書,並提供貨品相關資訊,向進口地海關申辦稅則預先審核,相關資訊可至「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 https://portal.sw.nat.gov.tw/PPL/index,點選『稅則稅率』項下(GC433)稅則預審相關資料下載」。

Read More

新竹台大創新療程 救回60%燒燙傷男

患者(圖左1)感謝新竹台大分院醫師江卓衡(右3)及醫療團隊的守護,成功協助轉危為安,兩週內順利轉出加護病房。 (新竹台大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40歲男性因工作意外事件,造成超過60%體表面積深2度至3度燒燙傷,並合併吸入性灼傷,死亡風險高達7成,被送至新竹台大分院燒燙傷中心,醫療團隊在黃金治療期內積極進行創新療程,成功協助病人轉危為安,兩週內順利轉出加護病房。 由於病人受傷面積廣泛,新竹台大分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江卓衡在黃金治療期執行6次清創與植皮手術,過程中引進「人工真皮植皮」及「自體皮膚多次取皮法」,不僅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也降低取皮傷口的面積與疼痛。透過新技術與病人的堅強意志,將外觀與四肢功能的損害降到最低。 江卓衡指出,大面積燒燙傷的治療就像與死神拔河,人工真皮可在急性期快速穩定病人狀況,爭取寶貴時間。自體皮膚多次取皮法則能解決健康皮膚不足的困境,並減少術後換藥與疼痛,提升病人的耐受度與生活品質。   新竹台大分院醫師江卓衡表示,大面積燒燙傷除了急性期的搶救,更要重視後續復健與生活品質。(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江卓衡說,本次治療將「術後加速恢復療程(ERAS)」理念引進燒燙傷加護治療。透過多團隊合作,包含早期復健介入、術後止痛、呼吸支持、藥物與營養精準調整,協助病人迅速恢復體力,順利接受後續手術,並縮短加護病房住院時間,同時降低燒燙傷對關節活動與臉部外觀的影響。 江卓衡提醒,大面積燒燙傷除了急性期的搶救,更要重視後續復健與生活品質。病人、家屬與醫療團隊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Read More

長輩吃不下…可看吃播增加食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球有超過1/5的老年人患有老年性厭食症,董氏基金會引述研究指出,老年性厭食症的成因相當多元,觀賞吃播影片可透過視覺與聽覺刺激,以及陪伴感與社交連結,幫助促進長輩的進食意願。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老年性厭食症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進食障礙,特徵為食慾下降與食物攝取減少,是導致肌少症、衰弱、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的重要風險因子。 根據一項2021年發表於《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的研究指出,觀看吃播影片並同時進食的參與者,比獨自用餐者攝取更多食物,並感受較少孤獨感。 同年發表於《Appetite》的研究則指出,觀看他人料理,能有效提高個人進食的動機。最新2025年刊載於《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的研究亦發現,吃播有助於提升觀眾對食物風味的感知,使食物「嘗起來更好吃」。 吃播影片內容會影響飲食行為,許惠玉表示,吃播可透過視覺與聽覺刺激,激發食慾與味覺想像;對獨居者而言,吃播也可模擬共食情境,以陪伴感與社交連結,緩解孤單與寂寞。 不過,許惠玉提醒,2025年《Appetite》期刊研究指出,觀看健康食物影像,能提升對健康食物的偏好與攝取意願;相對地,頻繁觀看高糖、高脂或速食類影片,則會增加對不健康食物的渴望與攝取量。影片能否有效影響行為,取決於是否呈現健康內容、具吸引力,且能引起觀看者興趣。

Read More

夜半驚醒難眠 中醫調理睡飽飽

神門穴、內關穴有助於放鬆身心、幫助入眠。(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2歲王先生飽受失眠困擾長達10年,近3年雖持續服用安眠藥,仍常常半夜兩點驚醒、輾轉難眠,每晚都睡不到4小時,白天精神不濟。轉求助中醫針對個人體質進行中藥調理2個多月後,終於能夠連續入睡6小時以上,即使夜間醒來也能快速再入眠、夢境減少,王先生說,「已經很久沒睡得這麼安穩」。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江驊修指出,失眠常見症狀包括入睡困難、夜間頻繁醒來、多夢、清晨提早醒,以及白天疲倦無力。現代醫學治療失眠多仰賴安眠藥,但藥物易引起白天嗜睡、頭暈、步態不穩、認知功能下降等副作用,且具有依賴性,長期使用恐影響生活品質。中醫治療失眠透過「辨證論治」,從望聞問切診斷體質,運用清熱、滋陰、疏肝、化痰等方式調和陰陽,改善睡眠品質。常用藥材包括夜交藤、柴胡、熟地黃、黃連、黨參、茯神、蓮子等。臨床研究也證實,中藥治療失眠療效佳且副作用少。 他說,除了中藥,針灸對改善失眠亦有顯著效果,能促進入睡、延長睡眠時間,提升睡眠品質。常用穴位如神門、內關、百會、足三里等,有助放鬆身心、幫助入眠。 江驊修提醒,想要改善睡眠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中午過後避免咖啡、濃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而且白天避免過度午睡並規律運動;睡前少用3C產品、避免激烈運動及吃宵夜,並減少水分攝取以降低夜尿干擾,才能事半功倍,提升睡眠品質。

Read More

視茫茫 竟是破孔性視網膜剝離

  一名婦人視力模糊誤以為白內障復發,轉診到童醫院檢查竟是破孔性視網膜剝離,經手術後才逐漸恢復視力(受檢者非個案本人)。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4歲李姓婦人去年完成白內障手術,今年5月又出現視力模糊,親友以為是續發性白內障。1個月後婦人卻被評估出慢性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安排玻璃體切除併增生膜移除手術,術後才逐漸恢復視力。 童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楊啟蘭表示,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通常發生1至2週內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網膜貼合成功率超過9成,視力多能良好恢復。 楊啟蘭說,如果疾病發生超過2週,瀰漫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就會在視網膜前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生膜),使視網膜產生皺縮。此時僅做玻璃體切除手術,大多無法使視網膜完全貼回,需合併增生膜移除手術。 楊啟蘭指出,坊間謠傳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3個月,造成許多病患畏懼手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臨床上很多病患的破孔是在正上方或側邊,術後保持側臥或正立的效果更好。 他表示,醫療技術進步,也無需長期保持一定姿勢,可進行灌注矽油代替氣體,減少保持特定姿勢的時間。對於不容易長期保持特定姿勢的老年族群,或是無法請長假休養的上班族,都是最佳的治療選擇。

Read More

7天未新增個案 羅一鈞視察高市登革熱防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衛福部9日將舉行疾管署新卸任署長交接典禮,新任署長羅一鈞心繫高雄本土登革熱群聚疫情,8日以代理署長現職身分南下,實地視察環境整頓及登革熱防治作業情形,隨後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就登革熱疫情防治策略交換意見及提供建議,強調高雄雖已7天沒有新增個案,但目前仍為疫情控制關鍵期。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群聚維持累計12例,包含鼓山區10例、三民區2例,羅一鈞指出,目前已經連續7天沒有新增個案,且針對三民區擴大採檢約500人,也都是陰性,看起來疫情有收斂跡象,不過目前仍在疫情控制關鍵期,須持續監測至9月28日止。 羅一鈞此行先前往三民區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興建的「本和安居」社會住宅工地,實地視察環境整頓及登革熱防治作業情形,隨後,羅一鈞拜會陳其邁,就登革熱疫情防治策略交換意見及提供建議。 巡察發現,社宅工地還是有陽性孳生源,水桶裡有孑孓生長,顯示疫情風險仍存在,提醒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隨後,羅一鈞拜會陳其邁,就登革熱疫情防治策略交換意見及提供建議。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將持續協調中央部會督導轄管場域加強落實環境維護管理,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同仁也將持續加強高雄市疫情熱區巡察,中央及地方共同合作,控制登革熱疫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東坡筆端十花箋

■王金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筆下,四月之驚景躍然紙上,而東坡居士,則在這片絢爛之中,以筆為舟,心作舵手,探索著季節的更迭,將自然之聲,輕拂心弦,灑落於那無垠的思緒之海。 東坡居士筆下十花箋,並非簡單的自然鏡像,而是以其詩人的敏銳感知與禪者的深邃洞察,將塵世草木賦予了新的生命。桃花之熱烈、杏花之細雨、梨花之純淨、海棠之慵睡、牡丹之華貴、櫻花之落雪、菊花之傲霜、荷花之映月、桂花之馥鬱、梅花之傲雪,皆成詩行,皆入禪境。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嫣紅新翠間,三兩點疏影橫斜,春三月的生機在禽鳥戲水中悄然萌動;「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月夜的花間雅集,紛飛的花瓣如碎玉落雪,將最後幾縷春光揉碎在宴席之間,多情的銀蟾穿簾入戶,與友人共守這份暮春的繾綣;「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絕句以青白水墨暈染春末,當飛絮漫天之時,看似喧鬧的滿城花事,卻在冷色交織中氤氳出繁華將逝的淒清;「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獨樹一幟的海棠,以流動的夜色為宣紙,月光攜香霧在回廊間遊走,將花魂的溫潤光華定格。 在宦海浮沉的三十載春秋中,蘇軾衣襟上沾染的,不僅是江南桂雨的馥鬱與嶺南梅霜的清雅,更是他筆下詩句跌落於宣紙上的不朽印記,那是他與世界萬物的私密對話,是穿越時空的生命注腳。 在杭州通判的悠長歲月裡,他以詼諧而深邃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自我寫照的畫卷。其中,「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一句尤為傳神。此句不僅展現了蘇軾年歲漸長卻依然保持童真樂趣的生活態度,更與杭州百姓共賞牡丹之盛,醉後頭戴鮮花、踉蹌而歸的逸事相映成趣,引得路人哄笑連連。在這句中,詩人連用兩個「羞」字,人花相映,妙趣橫生,展現了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轉至揚州知府任上,蘇軾運用擬人化的筆觸,描繪了花事的繁盛:「芍藥櫻花兩鬥新,名園高會送芳辰。」點明了賞花之地的雅致環境,更暗含了詩人與民同樂、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而任杭州知州時,為勉勵友人劉景文,他寫下了「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表面上是描繪初冬的蕭瑟景象,實則深刻隱喻了劉景文雖已步入晚年,卻依然保持著風骨凜然、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杭州通判期間,蘇軾與張先同遊西湖,聞彈箏之聲而靈感湧現。彼時,他雖因政見不合王安石而自請外調,處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杭州的山水卻滋養出了他豁達的心境。他以「芙蕖盈盈」、「白鷺慕娉婷」等擬人手法,暗喻彈箏人風姿綽約;又以「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無屬桂堂仙」之句,與上司楊元素共賞桂花時讚歎道。時值深秋,月缺霜濃之際,桂花細蕊已乾涸,但蘇軾卻認為此花本應屬於「桂堂仙」,賦予了其超凡脫俗的氣質;被貶至嶺南惠州的艱難時刻,蘇軾悼念侍妾朝雲時作「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他以梅花為喻,高度讚揚了朝雲不懼嶺南瘴癘、毅然相隨的高潔風骨。 東坡居士筆下十花箋,不僅展現了蘇軾深厚的文學造詣和豐富的情感世界,更讓人看到了一個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達樂觀、超然物外的自我靈魂。

Read More

〈中華副刊〉西門遺蹤(中)

■希米 尼采說,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是一座橋。經歷不同,意會就不同,橋,是每個特殊經歷的獨特記憶。過去的記憶,如水般流來,現在的人,如風般飄去。因此真實面對獨特的記憶,才是唯一出路。尼采又說,所有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中產生的。現實生活,城門是一個過渡,逢山開的路,遇水架的橋,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始終都是自己要跨出第一步。如果城門不開,擋住去路,要麼毀牆另造它門,要麼撞破強行通過,這是人類生機的起滅,也是城牆存廢的根由。尼采更說,沒有人能為你建造一座橋,你必須自己跨過生命的溪流,沒有人,只有你自己。為了跨出去,你必須克服自己的恐懼弱點與缺陷,其中最關鍵的是,時時刻刻,都要為自己負責。作為一座城牆,一扇城門,也有自己的使命,歷史的,以及一己的。尼采堅稱,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因此在不可避免的轉變過程中,成為你最好的自己,便是橋的最終目的。城牆的去留,仍舊免不了地形風水的蝶翼鼓動。 何止南北向,大西門之所以惹禍,全在它明擺的是貫通東西要衝的一顆絆腳大石,暗地裡卻是過去所處位置的一種解仇似地清淤。建造城門之初,五條港區並未被包覆,大西門後來又往內陸遷徙,城裡城外益加疏離。舊仇疊上新恨,就在整治市容拓寬道路之際,便也毫無疑慮地劍指年久失修的大西門成府城第一座被拆除的城門。既然當年不護門,今日也別想成基,因此任其消失,淹沒於地底,說不定背地更踹上一腳灑上土砂。趁著日據初期古蹟保存法──〈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只及於內地,對台灣形同白紙之便,就在淤積陸浮成五條港遺跡之後,街區市鎮大幅擴增之時,拆除大西門就成為治理績效的第一道金牌。以至文化資產意識抬頭之後,30年代修復了「大東門」及「大南門」,是台灣府城垣最早被修繕的兩座城門,小西門也被以搬遷到成大之後保留了下來。獨獨大西門,絲毫殘跡都不給。大道尚未完工,城門早先一步遺忘了所有。這或許是歷史的偶然,卻未必不是人為的必然。 大西門,到底哪裡去了?我在南勢街(和平街)北勢街(神農街)前前後後找了幾回,又越過國華街到西門路民權路交口找了許久,之後穿過宮後街繞進水仙宮又回到風神廟接官亭,仍舊毫無所獲。西羅殿旁及風神廟前的修建石碑均未提及。這些可能的街廓,都沒找到大西門遺址標示處。神農街一間老屋前賣著該厝的古(78-105年)瓦,不是牆垣。仁愛街路口標示馬雅各醫館舊址,路旁老房山牆木框紅磚斑駁。在看向西邊的街道行醫,卻遭到浮陸漢醫排擠,之後滋事者造謠抹黑尋隙圍攻,馬雅各幾度進出府城。停車場旁老房,似乎刻意保存著不堪模樣,但仍舊看不出與大西門的關聯。南北勢街幾處正在開挖的工地,出土的多半也是土而不是牆。倒是民權路西門路口一家掛著老古石碗粿布簾,帶點「滿樓紅袖招」般妖嬈,引我過盡神農街,繞出藥王廟,穿越金華路,前往老古石街。 身處府城西外城的信義街,毋寧說是一條小小的步徑,兩旁有幾間美食特色店,但許多古屋日漸敗壞,鄰兌悅門民宿邊巷弄及集福宮前多處堆雜著破瓦廢材,看似無人居住看管。當我讀到:1963年范迪颱風過境,大南門中梁倒塌壓傷民眾;二戰後,大東門遭占用,城樓1952年被拆除,1955年9月艾瑞絲颱風造成城垣崩塌,壓垮民宅,多人當場被活埋時,突然意識到,城門不管被拆還是被留,必有其不可磨滅的原因。但這麼多年過去,大西門連個遺址牌柱都難立定的流水車陣裏,多少學子市民觀光客過盡千帆皆不是,少了認識這片土地歷史中很重要的這一塊,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補足深化這個區域特色,以及這座城市與世界的連結力度,更進一步強化臺灣(臺南)各族群對於城市文化特質的歷史記憶,免以遭受抹殺湮滅的厄運。

Read More

〈中華副刊〉苦楝花開

■許松華 老巷口的苦楝樹開花時,總像是誰把暮春的最後一盞燈芯浸在了紫水裡。細碎的花瓣被風捲著,飄過青磚牆上斑駁的苔痕,輕輕叩響了雕花木窗。我仰頭望著那團淡紫色的霧氣,恍惚看見二十年前的自己正踩著磚縫裡的野草,抱著書包往家跑。 那時外婆總在苦楝樹下納鞋底。她藏青色的斜襟衫沾滿碎花,針線笸籮裡躺著幾串晾乾的苦楝子。「囡囡看這花穗,」她摘下我的書包,枯瘦的手指撥開層層疊疊的嫩葉,「像不像仙人遺落的瓔珞?」樹影在她銀白的髮髻上搖晃,落下滿地細碎的紫色光斑。 花事最盛的日子,巷子裡終日浮動著若有若無的苦香。賣麥芽糖的老伯推車經過,叮叮噹噹的銅鈴聲驚起滿樹蜜蜂。外婆會用竹竿打下幾串花,和曬乾的橘皮一道縫進素絹荷包。「苦楝花能驅蚊蟲,」她將香囊繫在我腰間,「可別嫌味道澀,苦到盡頭自然甜。」 那個梅雨季來得格外早。雨水裹挾著未開的花苞砸在瓦簷上,我蹲在門檻邊,看紫色的小船順著水流漂向巷尾。外婆戴著斗笠冒雨採花,雨水順著蓑衣淌成溪流。「花落了就結籽,籽落了就生根,」她解開浸透的布帕,露出幾朵完整的苦楝花,「世間好物總不長久,記在心裡才不會化。」 蟬鳴聒噪的夏季,我攥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站在樹蔭裡。外婆把曬乾的苦楝子裝進鐵皮盒,連帶十二個繡著不同花色的香囊。「聽說那裡的冬天冷,」她低頭扯斷線頭,「要是想家了就聞聞這個。」鐵盒開啟時會有細沙般的聲響,彷彿儲存了整個雨季。 去年深秋回舊巷,苦楝樹正在落葉。金黃的扇形葉子打著旋兒,覆蓋了青石板上孩童新畫的跳房子。樹根處不知何時冒出了幾株幼苗,嫩綠的葉片怯生生地蜷著。風起時,我聽見乾枯的蒴果在枝頭沙沙作響,像是外婆壓箱底的綢緞衣裳在輕聲絮語。 昨夜暴雨突至。清晨推窗,見滿地紫色浮萍似的落花,竟比當年開得還要濃烈。水窪裡浸泡的香囊褪成了月白色,唯有絲線繡的「平安」二字,仍像新抽的芽尖般鮮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