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徵高額關稅巴西八月份對美出口大幅下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受美國加徵高額關稅影響,巴西上(八)月份對美出口大幅下降。 巴西發展、工業、貿易和服務部公佈數據顯示,受美國加征高額關稅影響,巴西對美八月份出口比去(2024)年同月下滑18.5%。當月巴西出口額為299億美元,比去年同月增長3.9%;進口額為237億美元減少2%。其中巴西對美出口鐵礦石、糖和飛機等產品減少,拖累巴西對美出口額從去年同月的33.9億美元降至27.6億美元。與此同時,巴西對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出口分別增長31%、58%、43.8%、40.4%。 統計指出,今年前八個月巴西出口總額為22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微幅增長0.5%;進出口總額達41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美國係自八月起對巴西輸美產品加徵40%從價關稅,目前大部分巴西輸美產品面臨的關稅稅率高達50%。

Read More

臺中關教師節連假持續提供通關便捷服務措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為維持114年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連續假期期間(9月27日至9月29日)旅客、進出口貨物、郵包及運輸工具通關順暢,秉持為民服務之精神,將採取通關便捷服務措施。 9月26日(連續假期前一天)之一般進出口(含保稅)通關,除特殊案件外,均於當日處理完畢。 連續假期期間如需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者,免事先提出申請,該關於每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主動派員辦理。該期間視同正常辦公時間,免徵收特別驗貨費及特別監視費。儀檢作業:配合櫃場作業日期,該關派員值勤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止。郵包作業:配合郵局作業時間,該關於9月29日全日派員值勤。入出境旅客行李、船舶及飛機維持24小時通關。 臺中關各通關單位服務電話: (一)業務一組:進口一課(04)26565101分機225~248、驗貨課(04)26565101分機203~211、臺中郵務股(04)23015110分機588~589。 (二)業務二組:出口業務課(04)26565101分機114~117、麥寮業務課(05)6812061分機116。(三)保稅組:保稅業務課(04)26565101分機370、中科業務課(04)25602706分機51。(四)稽查組:巡緝課(04)26565101分機149、檢查課(04)26155172。(五)機動儀檢組:儀器檢查課(04)26571721、機動巡查課(04)26582500分機110、120、130。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連續假期期間處理緊急業務及聯繫單一窗口電話號碼:(04)26573089。

Read More

中秋節將至 海關呼籲全民防堵非洲豬瘟入侵勿輸入含肉製品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節前常發生民眾跨境網購或海外親友寄送含肉月餅來臺遭處罰之案例,財政部關務署提醒,跨境網購應謹慎留意,切勿購買含肉製品,也要告知海外親友不可寄送含肉食品來臺,以免違反規定受罰。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含肉食品可能帶有傳播非洲豬瘟等動物傳染病風險,染疫物品一旦進入臺灣將嚴重影響國內畜牧業及其相關產業,為保障國內畜牧產業,海關均加強查核。關務署強調,常見含肉製品,如:乾燥或醃製肉製品(肉鬆、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及內餡含肉製品(月餅、肉粽、肉鬆蛋捲等) 均屬應施檢疫物,倘經海關查獲相關貨物未取得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檢疫許可文件而擅自輸入者,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移請該署裁處,依違章情節處以高額罰鍰或移送刑事偵查。 關務署呼籲,民眾倘收到親友寄送之月餅,務必確認是否含肉,如含肉應主動送請檢疫單位銷毀。對進口產品有疑問時,可至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網站查詢(網址:https://www.aphia.gov.tw/ws.php?id=19955)或撥打諮詢專線(0800-761590)。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當代詩話/「當代詩話」兩則

文╲簡政珍 攝影╲羅文華 一、詩的前衛意涵 任何有創意的詩都有前衛的意涵。所謂的前衛不在於外表可見的形式。 優秀詩人能以一般常見的形式展現讓人讚嘆的創意與想像力。想像力窒礙時,詩人才會做形式的戲耍。反諷的是,這樣的詩,常常讓一些只看表象的學者趨之若鶩,以為是前衛,以為是超凡的想像力。   二、詩人無法寫歌功頌德的詩 詩人由於太關愛這個世界,所以無法寫歌功頌德的詩。 詩人在悲憫的語調裡展望一個歡笑的時代,但當那個時代一到來,他又讓世人注意到在紅綠燈之間徘徊的一條三腳狗。

Read More

〈中華副刊〉西門遺蹤(下)

■希米 「兌悅門」建於清朝道光16年(西元1836年),屬於西外城的大西門,南北尚有「奠坤門」、「拱乾門」兩座小城門。「兌悅門」是台灣府城垣殘存下來的4座城門之一,也是台灣府城垣唯一的國定古蹟。把守城外文賢路進入城內信義街的「兌悅門」,自古以來都不起眼,日治時期討論台灣府城垣時的文獻記載幾乎忽略它的存在,二戰後更乏人問津其價值,年久失修導致牆面坍塌磚塊破損城門被植栽附生更遭民宅占用至今依舊存在。上半部紅磚下半部咾咕石的兌悅門,被稱為「咾咕石門」,當地居民以「甕城腳」稱呼。進門後的信義街古稱「咾咕石街」。雖是台南僅存人車可通行的台灣府城垣城門,雖有著像府城諸多古廟老街的傳說,但右邊民房冷氣機腳架直接釘進牆垣,左邊房舍鐵皮鋼釘直接打進牆面,早已減損門洞看來像「弓」巷道石板路像「箭」的「弓箭」煞氣。不知城門旁建廟供奉「石獅公」坐鎮,是要保衛附近居民,還是護持無力動彈的城牆? 附近高樓環伺,我登上「兌悅門」,已無法眺望安平。弓箭射垮後二三十年出生的洋行,這樣的傳說被人們淡忘也是邏輯上的時間問題,或者說,造物者的先知角色,預告了往後一連串事件的因果。比如說,「兌悅門」成為當地地標和景點,卻無法窺見當年登高望眼的景象;一探究竟的遊客隨興走進特色小店、咖啡廳、民宿及宮廟,但就是無法通過每一條彎彎曲曲的巷弄;取代大西門城外城的兌悅門,卻依舊留有像當年沒受到保護的荒廢棄置般自生自滅的外城心情。 我走入這條玄機四伏的城門內側巷弄,隱約聞到一股散發出如迷宮般的詭譎頹味,房舍新舊外觀並列酷似生鏽鐵管的剖面圖。橫掛巷弄兩旁屋簷的一根木頭被時間剝去了原貌,陽光耀眼地照出牆角的一汪陰影。忽見一女子杵在屋前,像在自拍。 沒有怡然自得模樣,只有劍拔弩張態勢,她不在自拍。屋簷下,她順著陽光方向舉起手機,守株待兔的對著無意間闖入的遊客,在取得良好的視覺效果後,開啟了她驚訝的詢問模式:你是哪裡來的?你到這裡做甚麼?你為什麼到這巷子來?你究竟要去哪裡?巷子不深,文賢路集福宮金安宮都在附近,一眼看得到穿得透,但她與她的手機攔在前頭,卻怎麼就是讓我寸步難行。環河街古蹟兌悅門巷弄大馬路老舊建築等熟悉詞句對不上她的眼眸,無視我的汗滴,縱使愈發坦白愈像一架高速工業用扇發出的颯颯風聲,期待能消去她心中的低頻噪音,但早已烙印的小偷影像太過清晰,淡化了我再三表示只是遊客只想通過這裡的請求,她的小腦袋不時自動重建起原本被抑制的音聲:這裡許多住家財物遭到多次偷竊,所有來者皆帶有偷竊嫌疑,你不要來,來了就會被當成小偷。我本以為府城巷弄都愛遊客,畢竟古蹟是駛向商機的直達車。好比潘元石《歲月凝視》裡描繪的古牆:「油尾巷……是一條狹窄的巷子,兩邊儘是古屋。夏天傍晚,居民會搬涼椅坐在屋前納涼。行人走過,不管熟不熟,總會喊一句『來坐唷,吃飽沒!』……正對面……是……一道古牆,……保持古樸和歲月的原貌。」沒想到只是換個方位,戍守在西邊一隅的住民,在我面前搬演著區域聯境宗廟聯防的情節,一下子讓我回到五條港尚未淤積的風情。但這場獨角戲,如這座單單被歷史遺留下來的城門發出的聲聲哀鳴。試想當年自己被排除在城牆之外,尤其在王公貴族並不為盜匪所困之時,城外防衛殺戮的連鎖反應帶出的厄運糾纏,至今仍舊無法免以宵小騷擾的心情日常,眼下看見遊客驚悸面容不免帶些慰藉,慶幸亙古的憤恨並不孤單,更不難轉換,於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抱憾瞬間便成絕響。 對遺跡抱有天然悲憫,我向來樂於關注那些被人遺棄的物件,更常以嬉鬧言語與長者對應。不經意的無聲,更深潛的默然,往往不止於所見所感。《我是遺物整理師》對我來說並不單單是浪漫主義者的解套方案,我更相信臻於幻境的意在言表重於直接地深情告白,它將因別人有所察覺及試圖解開而張力全開。很久以前,我也曾如李帝勳對患有自閉症侄兒發狠般自顧自地說著話:「這裡不是我的家,我也不是你的親人,所以就算我走了,你也別來找我。」卻又半信自己很能落地為安,自豪如東坡般釋然:「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卻又不肯真的放下身形融入人群。就在不甘自外於所處環境的渾噩疏離,卻又不游於社眾人群的繁糾瑣結,結果便是一任憤懣日益滋長,實質是怯懦到不敢捍衛自己的信念與主張。李帝勳的憤恨,多少帶有迫害情結演繹而出的膽怯臆妄。 時序幡動已過風起雲湧,隨之而來的化明為暗有助於我穩定波瀾擺脫糾纏,在每一個極致的轉折中,我意識到自命清高不是劃清界線而是故步自封,讓自己瑟縮在牆角徒增更大隔閡無助改變現狀。如果我不轉向自己,外界永遠都不如意。如果察覺不到環境的變化,我永遠無法迎向新生。而不改變念頭,如何改變心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得跨出去,告別原地踏步的怯生。好比我踩在被遺忘的牆角,踏入被遺棄的巷弄,那雙冰冷的眼睛,被歷史深埋得如此厚重,那張急切的嘴唇,聲嘶力竭都難以撼動,憑什麼特許我要她和顏悅色地謙讓友善? 陽光似乎總在隔牆的另一頭的不遠處的一棟洋樓上溫存。這般的破敗,這般的傾圮,如果沒有她的沉浸,我不會意識到,張燈結綵的入口巷道,原來才是古城內外的分界,而不是古牆的一個小小的門洞。我無法持續與她聒絮,在她無意冤我為竊取那搖搖欲墜的看似橫陳的僅存的木頭之時,我彷彿得到了施捨般封住了從憐憫中發出的聲聲喟嘆。於是我就當作是世上僅存的一個角頭,被層層拒絕後依然迂迴前行,尋找那條讓自己過來的路徑。我走近里長辦公室,打進市政熱線,不讓「冠蓋滿京華」的金身吸盡一個蹲守在重重難關下的小小巷弄的一絲希望。從累累的廢墟中起身,她要讓這個世界知道,百年來,始終沒有放棄戍守傳承。而我,也要讓自己記得,曾經來過這裡,看見過她,更試圖做些甚麼來回應。 我只能想像,在民權路西門路交會處東北向騎樓下看見大西門城門遺址立柱,並在西門路北向分隔島上撇間大西門牆垣遺址立牌。而當我沿著西門路一路北去,過民族路圓環後仍見到相同的分隔島立牌,卻在成功路後消失,又在對向不遠處的人行道上出現。離城門愈來愈遠,也愈來愈近,一所小學的綠意拉開與來處的距離。立牌在派出所旁轉入45巷後,再轉入47巷,先出現在一棟米黃二丁掛大樓旁步道,再越過公園南路,又接上47巷,之後回到西門路分隔道上。至此,街道錯落承載城垣轉折,也接近尋跡告終的時刻。越過分隔島後,立牌在加油站前232巷及長北街出現,而不遠處,另一座城門──小北門遺址立柱以張開雙手迎接。

Read More

〈中華副刊〉記憶裡的夏日詩篇

■周俊傑 七歲那年暑假,我在鄉下外婆家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完整的夏天,也由此開啟了我對夏日的最初記憶。「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老人們口中反復念叨的這句話,彷彿是對夏日酷熱最生動的注解。發燙的竹席緊緊貼著後背,烈日下,香樟樹的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晃,那如煮沸水般咕嘟咕嘟漫過午後的蟬鳴聲,宛如夏日的背景音,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夏天已然到來。 直到那個悶熱的傍晚,天空中墨綠的雲層開始翻湧,外婆那句「東閃日頭西閃雨」的呼喊,瞬間打破了院子裡的寧靜。我像一陣風似的沖進院子收衣服,藍布衫在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暴雨奏響前奏。天邊沉悶的雷聲似擂鼓,一聲接著一聲,震得人心驚膽戰。第一滴雨砸在額頭,緊接著豆大的雨點鋪天蓋地而來,青石板瞬間騰起白煙,塵土氣息混著雨水,一股腦兒地鑽進鼻腔。外婆拽著我往屋裡跑,潮濕的風掀起她鬢角的白髮,那一刻,夏日的雨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從天而降,也讓我初識了 「夏雨隔牛背,十裡不同天」的奇妙景象。 後來的每個夏天,似乎都在雷雨與蟬鳴的交替中悄然流逝。而我,也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漸漸讀懂了自然的韻律。蟬,這種神奇的生物,蟄伏七年才破土而出,卻僅能在陽光下歌唱一夏。它們用盡生命的嘶鳴,竟也成了「知了叫,割早稻」的農時報信者。在公園涼亭避雨時,我曾撞見過麻雀抖落水珠、爭論不休的場景,雨滴順著瓦當連成珠簾,遠處的荷花在風雨中倔強挺立,粉白花瓣翻飛卻昂頭不屈,那一刻,我彷彿明白了「六月不熱,五穀不結」的道理。原來,酷熱與風雨,都是夏日對生命的獨特饋贈。 夏天的熱,是濃烈而毫不掩飾的。柏油馬路在陽光下變得軟綿綿的,踩上去彷彿能留下深深的腳印。空氣裡浮動著柏油與青草的混合味道,彌漫在每一個角落。老人們搖著蒲扇在樹蔭下下棋,汗水浸透後背,卻依舊笑談「心靜自然涼」;賣冰棒的三輪車叮鈴作響,鐵皮箱裡白霧嫋嫋升起,引得孩子們追著跑過巷子,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這熱,讓人想起少年時的衝動,想起烈日下奔跑球賽的酣暢淋漓,滿是人間煙火的熱烈氣息。 夏天最動人之處,在於它教會我們接受生命的不同形態。暴雨傾盆時,不必抱怨,因為「一場夏雨一場熱,一場秋雨一場涼」,雨後或許會有彩虹橫跨天際;烈日當空時,也不必煩躁,因為蟬鳴與綠蔭,都是夏日獨有的美好。正如外婆所說:「三伏天再熱,也有乘涼的地方;雷陣雨再急,總會有停的時候。」 這是夏日給予我們的生命哲學,簡單卻深刻。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我,夏天被空調割裂成一個個冰冷的方塊,人們行色匆匆,漸漸忘卻了與自然共處的那份寧靜與美好。但每當聽見蟬鳴、看見天邊烏雲,記憶深處的夏天便瞬間甦醒。外婆家青石板上赤腳追逐雨珠的身影、搖著蒲扇講述?●「夏雨隔田坎」故事的外婆、被雨水沖刷得發亮的香樟樹葉,這些畫面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折射著童年最純粹的光芒。原來,夏天從未走遠,它藏在汗水浸濕的黃昏、暴雨初歇的泥土芬芳裡,藏在與自然坦誠相見的每一個瞬間。生命的美好,往往在這些看似尋常的極端體驗中——酷熱正午總有樹蔭棲身,狂暴雷雨終將迎來雲開月明。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如四季般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段,生命的故事都不再完整。

Read More

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10/1開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秋冬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將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表示,全面採用三價疫苗,並啟用疫苗接種行政電子化系統,方便家長依校方通知線上簽署接種意願書。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因世衛組織於2023年9月指出,自2020年3月以來,全球已未再監測到自然發生之B型山形(Yamagata)病毒株,建議將該病毒株盡速自流感疫苗成分中移除。 經去年1月24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及預防接種組聯席會議決議,疾管署依循WHO建議辦理流感疫苗採購作業,並經評估國內外三價流感疫苗許可證取得及廠商供貨情形,今年全面採購3價流感疫苗。 疾管署指出,今年共計採購686萬4910劑三價流感疫苗(包含114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實施對象所需疫苗量647萬9080劑、中央及地方委託代購量18萬5830劑,以及可視實際需求再額外下訂20萬劑),總預算為15.7億元。 至於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部分,曾淑慧表示,將統一於校園集中接種疫苗,並透過「疫苗接種行政電子化系統」,讓家長線上填寫或修改相關資料與簽署意願。 疾管署長羅一鈞說明,今年規劃「左流右新」同時開打,新冠疫苗接種對象調整為10類高風險對象,不再包含6至49歲無高風險年輕人,呼籲9月30日前把握最後機會。10月下季開打後,也將與莫德納協調自費提供年輕民眾接種。

Read More

不菸男咳嗽喘 竟罹晚期肺腺癌

奇美醫呼吸治療科主任鄭舒帆表示,國人肺癌晚期確診比例偏高,健保署擴大第一線健保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讓病人有藥可用、有效能治。(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5歲許姓男子不抽菸保持運動,因持續咳嗽走路喘不過氣,CT檢查切片確診晚期肺腺癌。因癌細胞已擴散肝臟,且基因檢測無特定的EGFR或ALK突變,無法使用標靶藥物,經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和血管新生製劑,腫瘤縮小改善咳嗽等症狀,目前配合治療中。 衛生福利部公布113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43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其中肺癌多年蟬聯癌症榜首,死亡人數也超過1萬人。且根據衛福部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肺癌發生人數已突破1.7萬例,穩坐國人癌症發生率與死亡人數的雙冠王。 奇美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舒帆指出,國人肺癌晚期確診比例偏高,為補足過去無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等基因突變病人的用藥缺口,健保署自114年6月1日起擴大第一線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與「化學治療合併免疫與血管新生抑制劑」,估計每年將有1600名病人受惠,每人可望年省約200萬元藥費。 鄭舒帆說,肺癌是一個變化快速、治療需要精準判斷的疾病。過去有基因突變的病人能用標靶藥物,若缺乏EGFR、ALK等基因突變病人選擇相對少,往往只能單靠化療;而肺癌治療中單用免疫治療藥物提供病人新的治療選擇,但合併其他藥物的治療證實能進一步加強治療的效果。 免疫治療就像是喚醒體內的「抗癌部隊」,讓免疫系統能辨識並攻擊癌細胞。而當它與化學治療結合使用時,更是展現出強大的協同作用。多項大型國際試驗證實能延長存活期、提升疾病控制率。而結合血管新生抑制劑對臨床上部分病人族群,例如肝轉移或臨床預後較差者,可讓腫瘤惡化機會減少。 鄭舒帆表示,奇美醫院多年來投入肺癌臨床治療照護,累積豐富經驗,也持續參與國際研究,見證免疫治療的進步與轉變。

Read More

疾管署長上任/羅一鈞:擬派防疫醫師赴非歷練

新上任疾管署長羅一鈞9日接受媒體聯訪。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9日辦理卸任、新任署長交接暨宣誓典禮,由衛福部長石崇良親自監交,新任署長由該署現任副署長羅一鈞升任。 石崇良感謝莊人祥次長自112年就任疾管署署長以來,督導疾管署推動多項前瞻且具體的防疫政策,包括興建國家級防疫中心、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推動健康台灣國家疫苗產業政策、強化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策略等各項防治作為,展現防疫工作的高度整合與全面性。 石崇良也指出,羅一鈞學經歷俱佳,十年磨一劍,升任署長實至名歸,期許在羅一鈞的領導下,疾管署除落實並精進防疫工作外,更可與大眾及媒體建立強大的溝通與信賴關係。 羅一鈞則表示,感謝國家對他的栽培,一路養成讓他「像小雞一般長成母雞」,他也體會到人才培育對於公衛重要,需要留住更多人才,因此規畫讓3位防疫醫師至非洲歷練、脫胎換骨。 羅一鈞也感謝爸媽到場觀禮,打趣表示,在艱困防疫期間「三過家門而不入」,還沒時間洗衣服,爸爸買了洗脫烘洗衣機,就不需要拜託媽媽了。現在他47歲,離退休還有17年,未來的路還長,會秉持「人才為防疫根本」的信念,持續精進努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南韓疾管廳近期宣布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對此,新任疾管署長羅一鈞9日表示,雖然目前立百病毒在台灣的感染風險低,但若後續觀察到國際疫情有所變化,也不排除列為法定傳染病。 關於立百病毒部分,羅一鈞表示,立百病毒已經算是熟知的病毒,國際疫情目前仍集中在印度、孟加拉一帶,雖然有零星出現在馬來西亞的病例,但整體評估來講,國際疫情和流行病學表現並沒有明顯改變,會持續觀察國際疫情的變化。

Read More

南區11院所領袖交流在宅醫療

南區11間核心醫療院所領袖暢談數位創新、在宅急症照護、偏鄉醫療平權三大面向,討論醫療與居家照護轉型,展現台灣醫療體系在國際趨勢下的決心與能量。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高醫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邀請南區11間核心醫療院所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剖析在宅醫療的未來藍圖,從數位創新、在宅急症照護、偏鄉醫療平權3大面向切入,展現台灣醫療體系在國際趨勢下的決心與能量。 高醫王照元院長分享,高醫近年積極推動在宅醫療,醫療團隊至病人家中執行抗生素注射治療與症狀緩解等照護,並結合虛擬健保卡推動遠距視訊醫療;透過床邊生命徵象監測設備,病人數據即時傳送至高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讓居家照護的品質與安全都大幅提升,今年更投入居家靜脈營養照護,為需長期靜脈營養支持的患者設計個別化照護方案,協助他們在醫療團隊的守護下安全返家。 王照元強調,這些努力不僅展現了高醫在跨域的整合,更凸顯在宅醫療的最大價值─讓病人能留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仍獲得完整且連續的醫療照護,真正實現「跨域攜手、共善照護、在宅醫療新未來」的核心精神。 高雄榮總陳金順院長指出,台灣正面臨快速高齡化與複合式疾病挑戰,未來醫院必須以智慧醫療為核心,建構全方位照護網;高榮成立研創暨智慧醫療中心,導入多項數位應用,包括急診早期警示系統、胸部X光智慧判讀、智能排班系統及免疫療法導航平台。 他強調,這些創新都以病患為中心,最終目標是打造全人整合照護平台,讓醫療不只是治病,更能預防與陪伴。 奇美醫院率先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採用穿戴式裝置與遠距監控技術,使輕症感染病人在家中安全接受治療,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同時緩解醫院住院壓力;林宏榮院長分享,奇美團隊積極赴日、新加坡交流,汲取在宅醫療及智慧醫療轉型經驗,並結合健保署、衛福部政策,持續推動社區整合型長照與醫療聯繫。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強調,智慧醫療讓偏鄉也能享有醫學中心級高品質照護,真正落實醫療平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指出,偏鄉醫療不能僅靠提升考照率解決人力問題,真正關鍵在於「在地共學共好」;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李偉強理事長指出,醫療進展並非僅仰賴醫學中心,而是必須結合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及政府支持,共同確保病人與醫護人員的安全福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