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論質計酬 明年上路

台灣地區平均每天有8.1位婦女死於乳癌,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乳房醫學會等團體強調,只降低乳癌死亡率才能達到2030年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的目標。(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衛福部預計明年開始推乳癌論質計酬方案,將以醫院之藥品與治療遵從率、5年存活率作為獎勵指標,盼提升乳癌醫療品質,希望能再降低乳癌患者死亡率。 乳房醫學會、乳癌病友協會等9日舉行乳癌倡議活動,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台灣乳癌死亡率遲遲未降,平均每天有8.1位婦女死於乳癌,依據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萬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10大癌症第2,已成婦女健康的嚴峻警訊。 陳芳銘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了兩倍成為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為逐步達成目標,台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全球乳癌倡議,設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總目標。 會中並提出3大具體行動目標包括,提升健康意識與篩檢成效,篩檢率從現行40%提升至60%;確保早期診斷與完整治: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藥物治療;落實醫療平權與癌友支持,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統,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優質照護。 石崇良表示,為提高乳癌的治療品質,未來擬推動論質計酬,首先是設定可執行的指標,並參照國際訂出乳癌治療指引,醫院執行就會有獎勵;目前已可算出各醫院各期乳癌5年存活率,未來會以患者之藥品的遵從率,治療過程也應該搭配指引進行。 石崇良透露,醫院總額部門已就乳癌論質計酬開過一次會,初步討論結果是要建立登錄系統,否則無法收集指標,衛福部過去雖然有癌症登記資料,但資料缺乏即時性,目前登錄系統已建立起來,開放醫療院所登錄,作為後續長期政策評估的依據,預計明年內推動實施。

Read More

食安監測明年擴大 將查小型食品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食安事件頻傳,現行僅3000萬以上資本額的食品業者需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自主檢驗。為加強把關,食藥署近期公告,明年起至2028年間,將從資本額2000萬以上未達3000萬,陸續擴及1000萬以下的業者,內容包括製程危害分析、標準作業程序、內部稽核、供應商管理、教育訓練等4大面向,預計影響逾3000家業者。 食藥署8日公告,修正「應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與應辦理檢驗之食品業者、最低檢驗週期及其他相關事項」,擴大應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辦理自主檢驗的食品業者範圍,並自即日生效。 食藥署食品組長許朝凱表示,食安監測計畫的內容包括製造流程危害分析、標準作業程序、內部稽核與管理、教育訓練等面向,目前僅資本額新台幣3000萬以上業者適用。 然而,許朝凱說,為加強食安把關,希望更多業者能把品保制度納入製程中,因此從明年開始分3階段擴大食安監測計畫範圍,第1年先針對資本額2000萬元以上未達3000萬元,且從業人員5人以上的食品工廠。 許朝凱說明,食安監測計畫的內容包括製造流程危害分析、標準作業程序、內部稽核、供應商管理、教育訓練等4大面向,目前僅資本額3000萬以上業者適用。明年開始,製造業者只要有5名以上作業員,且資本額2000萬以上未達3000萬的業者都適用;後年起,則擴及5名以上作業員、資本額1000萬以上未達2000萬的業者;2028年起,則擴及5名以上作業員、資本額1000萬以下的業者。 此外,初級加工廠若有商業登記、公司登記、稅籍登記者,且資本額3000萬以上,也同步在明年元旦實施食安監測;至於輸入業者,若輸入殼蛋、花生及其製品、同貨品分類號列的食品及食品添加物,經邊境檢驗不合格次數達2次,也必須在明年起訂定食安監測計畫。 許朝凱指出,除了食安監測計畫,製造業者只要一年被抓包2次、殼蛋、花生及其製品的輸入業者邊境檢驗不合格2次,明年起就必須實施自主檢驗。相關草案2月預告,10月8日公告,根據食藥署試算,明年至2028年間,預計將新增新增3107家製造業者、151家輸入業者適用。

Read More

越南探親 南市增1境外移入登革熱

台南市10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登革熱防治人員進行社區環境病媒蚊巡查。(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10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個案為麻豆區40多歲本國籍女性,9月16日至越南探親,之後出現發燒及嘔吐症狀,自行服藥後緩解,10月9日搭機返國仍有不適,就醫診治為陽性確診。 這起個案為南市登革熱境外移入第13例確定病例,登革熱防治中心立即通知並動員衛生單位及區公所針對個案居住地進行緊急噴霧罐防治、環境孳生源清除及病蚊媒密度調查,並規劃化學防治作業。 國際間登革熱疫情嚴峻且正值登革熱病媒蚊孳生高原期。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統計,截至10日,登革熱本土病例累計21例,境外移入病例累計196例,境外感染國家來源以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居多。 登革熱防治中心提醒,民眾規劃出國旅遊、工作或返鄉探親,出發之前應徹底清除住家環境的孳生源。旅途中請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外露部位塗抹經政府核可的防蚊產品,同時選擇設有紗窗、紗門的住所。返國後14天內,請持續觀察自身健康狀況,若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早就醫,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

Read More

95歲骨髓炎 門診點滴控制感染

醫師林武甫指出,抗生素治療並非一定要住院,透過門診點滴的方式也能改善病情。(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95歲的汪爺爺去年因泌尿道感染短暫住院,因無法適應病房環境而嚴重失眠、情緒失控,提前出院;近日他因反覆背痛就醫診斷為「腰椎骨髓炎」,傳統抗生素療程需住院6至8週,讓他非常抗拒。經衛福部台北醫院透過新上路的「門診點滴」,讓汪爺爺在家休養,每日定時回診打點滴,2週後成功控制感染,順利轉為口服抗生素接續療程。 台北醫院感染科主任林武甫指出,骨髓炎治療一般需住院連續打針2至4週,病況改善後再評估轉為口服藥物,整體療程約需6至8週,住院超過一個月者相當常見。但並非每名病患都適合長期住院,就像汪爺爺因高齡、睡眠障礙與住院環境排斥,就非常希望能在門診接受治療。 林武甫表示,汪爺爺初期嘗試口服抗生素2週未見改善,經評估其身體穩定、自理能力與家庭支持充足後,決定採用「門診點滴」即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計畫(OPAT),汪爺爺每天由家人陪同到醫院接受約1小時的點滴注射,療程順利、安穩且無副作用,2週後症狀明顯緩解並轉為口服抗生素治療。 林武甫表示,「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計畫」是今年新上路的健保計畫,適用於病況穩定、無需住院,但需使用針劑抗生素的病人,病症例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與關節炎等。 他指出,過去這些病人沒有選擇,需住院幾週,每天只為打1、2次點滴,其餘時間都待在病房;如今多了一項選擇,每天定期回診接受1小時的注射抗生素,即可返家休養,不用請看護或家人陪住院,甚至有人能在治療期間,仍每天返回公司上班。此計畫不僅減輕病人與家屬身心與經濟負擔,對高齡者、慢性病或有住院焦慮恐懼者,是一項貼心的新解方。

Read More

〈中華副刊〉巷陌間的城市

■何儒育 人到中年,最喜歡的臺南市區交通方式是步行。 小時候,總覺得在古廟旁長出來的水泥建築十分醜陋,群樓群房切割出的瀝青街道,割裂了廟宇與石板磚路,機車竄行其上,基本上就是一具宛若屍身的城市。 這幾年,隨著老城區地景的重修與復原,走過巷陌,竟生發出纏綿的依戀之感。此地廟宇與樓房共生,香煙裊裊處,形成特殊的心靈空間,再嘈雜的巷弄,都藏有一方安靜的廟宇,神明所居,再沿著廟宇往更深的巷弄裡鑽去,機車止步,人煙稀少,幸運一點,可以更完整地見到宛若晚清時期的聚落面貌。 仲夏早晨,從鴨母寮市集往天公廟走,三步一寺,五步一壇,在吳園喝了一杯手沖咖啡,再沿著國華街左右兩側的日影遮蔽處,穿梭而返。獨行時,目不暇給地看著正整修的古宅,被鋼架或木柱切分為方塊、直線或渾圓的幾何宇宙;若與摯友同行,再歡愉的暢聊話題,都會因迷戀眼前的景物而暫時擱置。比方在傾頹破落的屋宇中,竟有植栽扶疏,花木亭亭;運氣好的時候,會遇見蔓草叢生的庭院裡,長著一棵巨碩而精巧的香楓,由一樓貫串至三樓;那天,光影正盛,每片楓葉都晶晶亮亮,一樹碧綠清甜。 走倦了,隨處鑽入巷弄間的小小咖啡館或茶館中。仰頭看去,是幽深而一線天際的敞亮。那些小店常是舊屋改造的,與車流轟轉的大街一隅之隔。臺南這類喫茶店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店主人總是不緊不慢地煮著茶、磨著咖啡豆,做著水磨的營生,不時和來客搭上幾句話。店裡桌椅,雖是木質,卻毫不擁擠厚重,反而散著安閒清爽的氣息,把毒辣日頭的火宅之苦留在門外。 有時,正需要那扇門,那盞冰滴咖啡,安頓汗流浹背的狼狽模樣。 若不想吃喝,或遇雨後新涼,在車水馬龍的大街旁,見到兩側陌頭的牌樓上,有廟宇的招牌或標示,便可信步轉入小廟前。廟頂的燕尾與身前的照壁斑駁而井然有序,氤氳著雍容富貴的姿度──紅磚地或石板地鋪成方型廣場,小而疏朗,別有洞天。香爐旁總會放置布施眾生的長椅,落座,小龍從牆緣伸爪吐舌,在陽光下與菩薩玩耍。立香或盤香總是那種聞慣的,帶著檀木與融化的錫箔的氣味,嗆辣,繚繞。遛孫的老人們下象棋,孩童常騎著矮矮的腳踏車轉圈圈追逐。 從永樂市場向普濟殿的方向前行,會遇見一簇簇燈籠,點著點著就天黑了──那一幅隱形的地圖,由零星散落的小酒館與小食店所組成,總在落日熔金時分現身,宜於步天而行。 過去我常把府城的小酒館,想像成昔年在巴黎的酒館初體驗。左岸,那些帶著肉桂香的熱紅酒使靈魂甦醒,自風雪中。後來發現,府城的小酒館,於我而言,無可取代。我不再想像他們隸屬於任何地域,而是根植於府城,也僅屬於府城。這些隱沒在窄仄的巷弄的小酒館,周身都是石板地,旁邊往往佇立一間燈火琳琅,清煙裊裊的公廟。 百年,每間廟都約莫百年。 這樣的酒館,諸神也會願意來圍坐在一燈如月的吧檯,喝上一盅著松菸氣味的琴酒,通常帶著桂花、烏龍、果子的氣味,宛若章回小說裡的蟠桃酒,一飲可成仙。有一日,天氣熱極了,我工作未完,帶著煩躁闖入離家最近的小酒館,店主人推薦精釀荔枝啤酒,不多詢問,便體貼地額外附了一桶冰,入口凜冽,馥郁清酸,頓時忘憂,東坡先生若飲此酒,想來亦是「不辭長作府城人」。 小酒館不遠處,總有一攤賣到半夜的小食店,賣著浮水魚羹或熱騰騰的湯麵,是上好的夜宵。從酒館出來,總要點一碗質地細密緊實的魚羹,湯甜,滾燙,有薑與高麗菜葉;麵店兼賣著各色丸子,一碗湯羹置著虱目魚丸、蝦丸和肉丸,灑上脆甜的芹菜珠子,酒意瞬然清醒,溫溫軟軟,有助於酣眠。 由日至夜,藏身在巷陌裡的小城裡靜好而富庶,世道紛繁流轉如彼,窄仄的巷陌人家安居於此,島嶼南方的人們以尋常的煙火構築一座看不見的城市,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是憑之。

Read More

國慶寶寶冷清 醫:今年出生數恐低於11萬

  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分析,生養小孩經濟壓力大,少子化加遽,預測今年新生兒數恐低於11萬人,降幅較去年更大。(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0日雙十國慶,在出生率逐年下降之際,搶生國慶寶寶的情景已不復見,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預測,今年出生人數恐低於11萬人,比去年13.5萬人還少。他分析說,房價和物價高漲、生養小孩經濟壓力大,均是少子化主因。 台中市童綜合醫院截至上午已迎接4名國慶寶寶,其中1位37歲樊姓產婦在清晨5時22分自然產下3222公克的男嬰,是媽媽的第2胎,特別的是樊媽媽8年前也是自然產下國慶女寶寶,8年後的昨日又再自然產下了國慶男寶寶,不僅湊成了一個好字,而且連兩胎都是國慶寶寶,並且還是自然產下,機率幾乎微乎其微,讓醫護人員驚呼連連。 樊姓媽媽8年前產下1名女國慶寶寶,昨日再產下男國慶寶寶,接連產下2名國慶寶寶,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姊弟倆昨日相見歡。(記者陳金龍攝) 童綜合醫院表示,清晨5時12分由21歲宋姓媽媽剖腹生下2818公克重的小公主,由婦產部醫師許俊正接生,是童綜合的第1個國慶寶寶。 截至上午,台中市童綜合醫院有4位國慶寶寶誕生,尚有4位產婦待產中。醫護團隊也特別贈送嬰兒包巾禮盒與紀念禮品,祝福所有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 另外,台中茂盛醫院誕生3名國慶寶寶,搶頭香是昨日凌晨0時6分出生的女寶寶,第3名出生的寶寶更是在10時10分出生的小壯丁,是媽媽準備做試管嬰兒植入胚胎前竟然意外自然懷孕,沒想到又是10月10日10時10分出的雙重雙十國慶寶寶,讓她喜出望外。 不過台灣少子化問題持續加重,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指出,生養小孩經濟壓力大,台灣今年1到8月出生新生兒數僅7.1萬人,估計今年出生數可能不到11萬,比去年13.5萬人還少,出生率持續下探。 李茂盛說,年輕人不婚、不生,原因可能是物價高漲、買房不易等經濟問題,加上年輕人結婚成家概念薄弱,也還沒準備未來老年生活,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將增加社會負擔,政府應加速完善托育體系與社會住宅規劃,打造讓年輕人敢結婚、生子的環境,目前試管嬰兒補助也有助生育改善。

Read More

〈中華副刊〉像喬治.吉辛這樣愛讀書的人我們很難忘

文/陳蒼多 畫/劉白 在這個讀書風氣低落的時代,愛書人不免會想起英國作家喬治.吉辛的經典名著《四季隨筆》。當然,這部作品不是全都寫到書,例如他在書中說,「對於身體健全和心智安詳的人而言,並沒有所謂的壞天氣,每個日子都有它的美?」,就是很好的人生哲學。有這樣人生觀,再加上愛讀書,這種人的精神生命之充實是不言而喻的。 吉辛不買他不讀的書,所以他不是愛藏書的人,但他卻是十足的愛讀書的人。 吉辛在信中和日記(札記)中的任何地方都會寫下他所讀過的書,描述和評論它們及其作者。札記性質的《工作中的吉辛》(下文會提及)是一個顯例。 吉辛在精神健全的四十年的時光中讀了好幾千本書,被稱為「貪婪」(voracious)的讀者。 他不僅廣讀當代和古典的英文小說,也旁及廣泛的非小說題材。他在就讀學校的時候就學習過希臘文和拉丁文,從很早的時候就能夠閱讀以及因此喜愛古典文學。他也能閱讀法文、德文和義大利文原典,晚年時甚至能閱讀西班牙文作品,《唐吉訶德》就是一個例子。 尤其是,他閱讀的速度很快,短短的時間就能讀很多頁,讓人覺得他在早期就學過速讀術。 難怪,這樣一位不尋常的愛讀書的人會說,「有時我在闔起一本好書的時候會說,『我怕我有一天將永遠不會再讀書了。』」他對於讀好書應該是抱持「有花堪折直須折」的態度吧。 那麼,他都讀那些作家的作品呢?我沒有發現明確的書單。據資料顯示,吉辛所嗜讀的作家,英國方面有艾薩克.華爾頓(IzaakWalton)。艾薩克喜歡釣魚,以寫《釣魚大全》出名,又寫了一些傳記,包括也是喜歡釣魚的鄧約翰、亨利.渥頓和喬治.赫伯特三人的傳記,這些都是吉辛所喜歡的作品。論者認為吉辛真正喜歡的三樣事情是,隱密的生活、沉思以及閒適的閱讀,而艾薩克.華爾頓的有關釣魚的作品正是「閒適的閱讀」的對象。 吉辛喜歡的另一位英國作家是狄更斯,在很年輕時就閱讀他的《古董店》,晚年時在義大利的西恩那寫了《查爾斯.狄更斯:批評性的研究》一書,分析狄更斯作品的角色,以及早期的小說大師對狄更斯在風格方面的影響。 吉辛喜歡的第三位英國作家是《簡愛》的作者布朗蒂。吉辛似乎在1880年就讀完了布朗蒂的所有作品。吉辛的父親的藏書中一直有布郎蒂的1867年版的《教授》這本小說以及布朗蒂的一本傳記,吉辛的孫子阿佛德在1971年仍然擁有這兩本書。在寫給妹妹瑪格麗持的信中,吉辛說,整體而言,布朗蒂的另一本小說《雪莉》(Shirley)確實是她的最佳小說。什麼啊?布朗蒂的最佳小說不是《簡愛》嗎?我說,聰明的讀者啊,且相信吉辛的眼光吧!吉辛在《工作中的吉辛》的一則札記中引用了布朗特的另一本小說《維萊特》中的一句話:「憐憫之情救贖世界——不止如此,也赧免了牧師的權威所犯的罪。」吉辛並在寫給另一個妹妹愛倫的信中說,《維萊特》是一本高貴的書,充滿了美妙的性格研究。 英國作家狄昆西的《吸食鴉片者的自白》一書是吉辛終身喜歡的作品,他曾在《工作中的吉辛》的札記中引用狄昆西此書中的文字:「例如,花的美是那麼令人憐憫,像雲那麼脆弱,而它們的彩色像天堂那麼華麗,好幾千年來都是孩童的遺產?」當他生病臥床、遵醫囑服用奎寧而出現幻象時,他自然想到狄昆西的《吸食鴉片者的自白》,可見他多麼熟讀此書。 吉辛讀過喜歡大自然的美國作家梭羅的名著《湖濱散記》,在《工作中的吉辛》中,他引用梭羅在此書的兩句名言,其中一句是:「商業交易為它所處理的每種事物帶來禍害。雖然你與天堂交易訊息,整個商業交易的禍害卻傷害到正經事。」吉辛閱讀《湖濱散記》就像他閱讀華爾頓的《釣魚大全》一樣,是他喜歡的三樣事情之一——「閒適的閱讀」。 在法國作家方面,吉辛顯然受到左拉的作品的影響,尤其是他接納自然主義,專注於市郊生活的貧苦以及社會問題。吉辛把左拉的自然主義應用在他的女性角色上,探討她們所受到的社會束縛和悲劇性命運。 吉辛所喜歡的另一位法國作家是喬治桑。他在《工作中的吉辛》中的一則札記中引用了喬治桑的作品《康素愛蘿》中的一段文字:「很值得可憐的人,必有很值得原諒之處,值得原諒的人必有讓人愛他之處。」他把喬治桑的那種違悖維多利亞時代傳統的浪漫主義,視為一種解放力量。他曾寫信給弟弟阿傑農說,「我會永遠遺憾你在面對世界最偉大作家巴爾札克和喬治桑時的猶疑不決。」他也寫信給妹妹愛倫,強調喬治桑的《康素愛蘿》是多麼棒的作品。尤其是,他在英國布里克斯頓地方住家的客廳中掛著一幅喬治桑的畫像,並從他的嬰兒時代的兒子認識這位法國作家。 就俄國作家的作家而言,他最喜歡杜思妥也夫斯基。莫雷.羅伯茲在所寫的一本吉辛的傳記中曾說,杜思妥也夫斯基多年來都是吉辛的「神」。吉辛喜歡杜氏的《被侮辱的以及被傷害的》和《罪與罰》,尤其是後者,所以他先讀《罪與罰》的法文譯本,再讀英譯本,之所以如此鄭重其事,只因這是他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就像愛書人安伯托.艾可和伊塔羅.卡爾維諾一樣,吉辛也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愛書人。 首先是短篇小說〈沉迷〉。這篇小說敘述主角沉迷於一間公立圖書館的閱報與閱書室,結果出現很激烈的結果。吉辛也在書中指出有些當代公立圖書館強調嗅覺的面向,並討論到吉辛自己大量使用各種圖書館的情事、提出自己對於公立圖書館的態度,及各階層的人使用公立圖書館的情況。 另一個短篇小說〈克利斯多菲遜〉則描寫一個愛書人擁有兩萬四千七百十八本書,後來事業失敗,被迫賣掉藏書,雖然日後面對重重困難,卻仍不減愛書熱情。他的愛妻承擔家計,收入微博,他如何度過難關呢?有心的讀者就親自閱讀揭曉吧。 吉辛描述愛書人的最有名作品當然是《四季隨筆》,而此書很有名的一段是:「有很多次,我佇立於書攤前,或書鋪窗前……有時在飢腸轆轆,就要吃飯的時刻,我看到一部渴求已久的書……我愛不釋手……然而買了它,就意味著要餓肚皮……」 如果你認為這段太傷感,那就試試這段如何:「我知道有些人說,他們寧可去讀圖書館中的一本書,而不去讀他們自己書架上的一本。我認為這是不可理解的。首先,我是藉由每本書的氣味而認識它們的。我只要把鼻子湊近書頁之間,就會想起各種事情。例如我的吉朋的《羅馬興亡史》三十年多年之間,我不斷一讀再讀——只要一打開它,高貴的書頁的香氣就會重新喚回我獲得這部書做為獎品的那個時刻的所有狂喜之情……」 像喬治.吉辛這樣愛讀書又愛書的人,我們很難忘記。

Read More

Rh陰性生Rh陽 母嬰平安

衛福部豐原醫院產房傳來喜訊,產婦陳媽媽的「國慶寶寶」平安誕生,母嬰皆安。(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舉國同慶的日子,衛福部豐原醫院產房傳來喜訊,產婦陳媽媽「國慶寶寶」平安誕生,為節日增添喜樂,格外受到關注是因為母親屬於「Rh陰性血型」,醫療團隊的專業照護,母嬰皆安。 豐原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崑敏指出,常見的ABO血型系統外,還有Rh血型系統,台灣Rh陰性人口比例不到千分之3,極為罕見,Rh陰性血型孕婦懷有Rh陽性胎兒時,若胎兒紅血球進入母體,可能刺激母體產生抗Rh抗體,造成下一次懷孕時出現新生兒溶血、胎兒水腫,甚至胎死腹中的嚴重狀況。醫療依指引建議Rh陰性產婦應於產後7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Anti-D),以預防併發症。 國慶日出生的寶寶,檢測為Rh陽性,院方依照指引,替產婦完成免疫球蛋白注射,確保未來再次懷孕的安全性,新生兒也接受嚴密觀察。 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Rh陰性母親所生的Rh陽性新生兒,出生後容易出現新生兒黃疸與溶血性疾病,必須在24小時內密切監測膽紅素指數與活動力,鼓勵媽媽盡早進行母乳哺餵外,必要時會採取照光治療,幫助寶寶代謝,避免病情惡化。 陳媽媽說,這是她的第2個孩子,醫師原先預估可能在國慶連假前後生產,結果趕上國慶日,全家人覺得特別有紀念價值,孩子的生日將與全國同慶,大寶是哥哥已經1歲多,很期待妹妹出生,兩胎都在豐原醫院生產。

Read More

慢性代謝問題 增心梗中風危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引發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問題,長期下來也增加了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醫師指出,新型的GIP/GLP-1藥物,除了有效控制血糖,還能明顯減重,甚至進一步減少重大心血管事件,成為心臟健康保護的一大利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凌旺業表示,過去人們認為這類藥物僅適合糖尿病患者,但近期國際大型臨床研究,如2023年公布的SELECT研究,以及SURPASS-CVOT試驗,紛紛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根據試驗結果,接受每週施打一次semaglutide(GLP-1類藥物)的患者,不僅平均體重成功減輕超過10%,更顯著降低了2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心肌梗塞和中風。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項研究的病患甚至多數沒有糖尿病,代表GIP/GLP-1藥物能帶來超越控糖的保護效果。 另一款備受矚目的雙重機制新藥tirzepatide(GIP/GLP-1雙效藥物),則在大型SURPASS-CVOT試驗中展現卓越的保護能力,並成功達成非劣性目標,證明其心血管保護效果與已證實有效的GLP-1藥物相比不遜色,更具雙重控糖、減重及改善代謝優勢。 凌旺業說,GIP/GLP-1藥物之所以能帶來心臟保護效果,主要原因在於這類藥物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以穩定血糖,還可透過減少身體脂肪、改善血脂與降低血管發炎,進而達到心血管保護的綜合效果。目前這些藥物已逐漸納入多國心血管治療指引,未來可能進一步造福更多病患。 雖然GIP/GLP-1藥物在心血管保護與減重的成效令人振奮,但凌旺業提醒,使用這些藥物仍須經醫師評估適應症及副作用,如少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現胃腸道不適或食慾降低等症狀,因此應由專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與需求訂定治療計畫,才能安全有效守護健康。

Read More

投縣推偏鄉眼科門診 手機不離手 小二童近視增100度

眼科醫師為偏遠區長輩檢查眼睛。(南投縣政府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縣一名國小二年級學童,每天放學後就手機不離手,週末假日更是一路從電腦螢幕看到電視螢幕,媽媽雖常提醒別再用眼過度,但他依舊長時間滑手機、看電視,結果,一學期後的視力檢查,近視度數竟然暴增了100度,母親趕緊帶著孩子至魚池鄉衛生所眼科門診矯正治療。 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愛眼日,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注意眼眼保健,也提醒家長,應該從孩子3、4歲開始,每年定期1至2次由眼科醫師進行視力及散瞳驗光檢查,以掌握孩子視力變化,小學低年級及幼兒園遠視至少應有100度以上、小學中高年級至少50度以上遠視儲備,較能抵抗近視發生。 眼睛是靈魂之窗,南投縣衛生局為免除偏遠地區鄉親眼科就醫舟車勞頓之苦,於中寮鄉、國姓鄉、魚池鄉、鹿谷及集集等鄉鎮衛生所,每週五辦理眼科專科門診服務,至今累計已服務鄉親1萬3600餘人次,讓在地民眾能就近完成眼科診療及追蹤,省去長途奔波之苦。 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老年人口比例逾20%,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且民眾生活型態改變,低頭滑手機平板等科技生活帶來的用眼過度問題日益嚴重,呼籲良好護眼生活習慣從3010原則做起,即「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120分鐘以上」。另外,戶外曝曬陽光可促使人體生成維生素D,強化免疫力,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量抑制眼軸伸長,戶外看遠方也能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