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忘憂之旅

■劉治萍 你能率性拋開所有枷鎖,縱放自己一下,恣意徜徉青山綠水間嗎?你可以靜坐一隅,不思不想,就只是觀星賞雲、聽風聲雨聲,放空自己,暫時發呆一會兒嗎?你有多久,沒去度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假期了?快節奏的生活步調拖拉著我們,一切身不由己停不下腳步來。生活,怎那麼難如己願啊! 藍皮「老」火車,雖已上了年紀,卻越跑越帶勁兒,載著一群忘年老朋友,一起去解解煩憂啦!我們,就這麼說走就走地出發了。 解憂之旅,當然不該只有「枋寮到臺東」這段不到三個小時途程的。愛玩的我們,難得從臺北南下,第一天先趕去高雄碼頭大港橋,觀賞十五分鐘的「九十度旋轉開合秀」。這座亞洲最長的水平旋轉跨海大橋,呈白色貝殼和圓弧海豚流線造型,於2022年2月始開放通行。 北漂三十餘年,再回到故鄉高雄,心湖竟盪出異樣漣漪。我偷偷拭去快滑落下來的熱淚,因為我要睜大雙眼,登上「棧貳庫」新航遊船,仔細瀏覽環繞港區的貳棧庫、香蕉碼頭、港都轉運中心作業日常,和「屏風」似的旗津離島。我還要見證從前敢愛卻不敢嗅聞的「愛河」,看她如何巧著新裝,快樂奔流入海。高雄這國際大港埠,每天吞吐貨櫃和船艦無數,那數量和體積之「大」,那港灣海水之「深」,和那轆轆聲不間歇的軸轉速度之「快」,即使親臨現場感受,怕也超越你有限的想像力。此刻,突然有股想向人大聲宣告:「我來自高雄」的衝動。 高雄港的駁二特區很有文青氣息,如織遊人興味盎然漫步其中,你絕無法想像這裡原是一大片倉庫堆放區。南臺灣的驕陽實在太熱情,令人招架不住,同伴紛紛躲進冷房商場找剉冰,有人驚呼:「暴龍和米老鼠造型的冰淇淋,好可愛喔!」眾人蜂擁而上,甘願排隊等候。 腦海中還存留高雄港的壯麗身影,第二天坐進藍皮解憂號,向上推開車窗遠眺,南迴線海天一色的無敵美景,立刻讓我們躁動不安,紛紛起身搶拍窗外鏡頭,深怕有所遺漏。太平洋,竟那麼壯闊無邊,令人咋舌!從未想過「藍色」的家族近親眾多,我仔細數算了這世界第一大洋的「藍色調」有:近於黑色的黛藍、藏青和靛藍;似藍寶石晶瑩透亮的紺青、靛青和群青;近海親人的湖藍和碧藍;以及湧浪掀起白裙的蔚藍與水藍。那麼多有個性的藍,平行編織在海平面上,或漸層,或對比,或溶入,或攜手並行,「寧靜、和諧」果真是神秘藍色家族的通關密語。 火車一站站快速碾過,忽而衝進鑿穿中央山脈的山洞,忽而鑽出隧道,乍見藍天碧海。人們常無法忘情物質享受,兩地往返總愛搭乘最快速的交通工具,旅行中可貴的「驚奇」和「體驗」,可能因此錯失。藍皮普快列車不疾不徐,不夠冷,卻有清涼山風、海風吹拂。福爾摩沙醉人的山海交融美景迤邐不絕,這份悠閒和從容,彷彿向天商借那般珍貴!用罷「鐵路便當」和小盒水果後,同伴們耐不住沉悶,就逛去隔壁車廂特設的小小福利社。有人眼尖發現車廂裡有支不銹鋼柱,便打賭誰敢去秀「鋼管舞」以娛大眾,熱鬧鼓舞的聲浪,蓋過了電動列車單調睏乏的鏘鏘行進聲。 「滋──」火車一長聲煞停,唯二短暫停留了兩個特色小站:加祿和太麻里,我們抓緊玩樂時間,如雀鳥出籠衝下去走走。太麻里常是臺灣第一道晨曦曙光昇起之地,陽光、沙灘、青山、白浪、椰影錯落,還有樂天派的原民朋友熱情笑迎,這樣的度假天堂,誰不嚮往? 走出臺東火車站,就近的卑南溪畔「小黃山」,是造山運動形成的斷崖礫岩層地,沿溪綿延數公里長,奇岩聳立,與礫石溪床惡地相接。人說這兒是「臺東赤壁」,天成的粗獷麗質,倒十分切合這次「與山海有約」的旅遊主題。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俯仰自然山水之間,個人生命中的小小波瀾,實渺小如一粟,何需執著? 解憂之道,何妨先設法跳出漩渦,然後,呼朋引伴共遊,相忘於胸壑山水間。當你學會放下,「快樂」便會來敲門啦!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感動

■子青 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粉紅跑車」起駕,後頭緊隨香燈腳信徒將近十八萬人,浩浩蕩蕩向北港朝天宮前進,頓時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動。尤其白沙屯媽祖和山邊媽祖連袂造訪大甲媽祖的這一幕,所造成的轟動更是令人景仰。睽違十八年三媽再此一會,就如同人間好友畢業幾多年之後再相逢,豈不快哉! 宗教信仰的事情我涉獵並不多,只有粗淺的認識與了解。但是,世事人情生活幾十年下來,倒是還有一些心得。人間貴在有情有義,美在關心和體貼,成就於付出與行動。宗教宣揚良義、行善助人,早已是台灣宗教界的標誌。無論是在寺修行,抑或在外弘揚人間佛法,出家人和入世弟子們共構世間扶持相助、不畏艱難的精神,早已深植於四方。 一件事、一首歌、一幅畫、一個場景……等等,都足以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影響,進而產生感動。感動無價,因為它不是物質面的滿足,而是精神上受到的激勵。 多年前,曾經有一名學生在作文簿上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當年,她的父親遠赴大陸經商,滿懷希望也努力打拚,期能在內地開創自己的一番事業,甚至功成名就地榮歸故里。可惜天不從人願,非但沒有成功,還身背債務無數。就讀私立學校的他,能夠幫助家裡的就是提出休學。但是,堅韌的母親為了成就孩子的未來,堅持要他完成高中最後一年的學業,好好地努力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和科系。在母親的堅持之下,同時也接受了老師的勸勉及鼓勵,這名學生繼續認真地完成高三的學習和考試準備。 他曾在作文簿上記錄了一段親身經歷。有一晚,北風凜凜地吹拂,天空毫無星月,在他晚自習回家的途中,特地繞路去媽媽今夜幫忙洗碗盤的地方,那是一場外燴喜宴的廣場。遠遠就望見母親那雙極其粗糙的雙手,在冰冷的泡沫水裡進出。而他的眼淚也在寒風中,不聽使喚撲簌簌地飄飛。 批閱至此,我的筆頓時停歇,心裡頭直想著:生命的難處為何要磨鍊著這個孩子呢?不公平呀!孩子沒有做錯什麼事,卻必須承受這般的痛苦。然而,腦筋一轉也豁然了,也許上蒼是要給這孩子人生的鍛鍊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因此要「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啊!果不其然,因為自己的努力,也受到母親的激勵,他如願考上了頂大選讀自己的志趣。 感動就是力量,力量可以改變人生。生命總有挫折的時候,選擇正面迎戰它,或是消極地避開它,雖然都是解決的方式。假使我們不畏懼打擊,勇敢地面對問題,我深深地相信,老天爺絕對不會放棄你的。就如同那位學生一樣,抬頭挺胸昂首向前,成功將在不遠處等候你的到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客家記憶

■陳桐 踏上故鄉的土地時,這片田野給我的感覺與記憶中並無二致。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映照在小路旁的泥土上,微風吹拂著,我的臉頰上掠過一絲熟悉的涼意。走在小徑上,我感覺自己彷彿又回到了兒時的時光,回到了那個曾經被祖父祖母的愛包裹的世界。 祖父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卻總是用行動教會我做事的道理。他每天早上都會在太陽升起之前起床,走進田野裡耕作。那時候的我,總會跟在他身後,腳步輕輕,生怕打擾到他那份對大自然的專注。祖母則是熱情開朗,總是在廚房裡忙碌,不停地把菜刀在砧板上快速敲擊,發出節奏分明的聲音。她做的客家小炒是全村出了名的好味道,每逢村裡有什麼大日子,鄰居們總是搶著邀請她去幫忙。 在這片土地上,我的童年是平靜而幸福的。然而,隨著我長大,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一批批地離開了這裡,去城市尋找更好的生活。那時的我也有著相同的夢想,於是,我離開了這片土地,踏上了城市的旅途。我以為自己能夠適應新的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發現自己與這片土地的聯繫開始變得模糊。 如今,我再次回到這裡,已經是二十年後的事情。走進祖父母的老屋,我感覺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滯了一般。擂茶缸依然擺在廚房的角落,桌上還有幾個斑駁的碗碟,似乎是祖母最後一次使用它們時留下的。我輕輕走進祖父曾經待過的房間,牆上掛著那把他耕作時常用的鐮刀,已經生了些許鏽。我伸手摸了摸那把鐮刀,冰冷的金屬讓我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力量——那是屬於祖父的力量,也是屬於這片土地的力量。 這次回來,我特意去拜訪了村裡的鄰居阿福伯。阿福伯的家就在老屋不遠處,他是村裡最年長的長者之一,從小看著我長大,總是樂呵呵地對我說:「小佳啊,出去闖闖也好,但記得家在這裡。」他的一番話,像是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一段忠告,直到今天,才真正開始顯現它的深意。當我走進阿福伯的院子時,他正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手裡握著一根竹杖,面對著田野默默凝視。看到我,他的臉上露出了熟悉的笑容:「啊,你回來啦。」他那雙皺紋密布的手輕輕拍了拍竹杖,然後示意我坐下。我在他身旁坐下,聞到空氣中混合著泥土和青草的氣味,彷彿這片土地正在用它的呼吸與我們對話。 「阿福伯,這裡好像變了不少啊,」我說道,眼睛掃過那些明顯變得稀疏的房屋。 阿福伯笑了笑,眼中卻帶著一絲滄桑。「是啊,變了,年輕人都走了,只剩下我們這些老傢伙了。人是會變的,村子也一樣。但這片土地不會,它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們回來。」 我點了點頭,心裡有些酸澀。這片土地是那麼熟悉,卻也因為時間的推移變得有些陌生。我告訴阿福伯,自己曾經在城市裡忙碌的生活,漸漸忘記了這裡的氣息,甚至忘記了客家話。但他笑著安慰我:「小佳啊,不用擔心,這裡的東西,你隨時都可以找回來,只要你願意回頭。」 說著,阿福伯起身走進屋內,片刻後捧出一個木盒,打開來,裡面是一塊黑乎乎的石頭。我愣住了,阿福伯看出了我的疑惑,笑著解釋:「這是你祖父留給你的。他說這是你們家祖傳的磨刀石,千萬不要丟了。這石頭啊,不只是磨刀的,它還能磨心呢。你以後遇到什麼難題,摸摸這塊石頭,它會提醒你,什麼該留下,什麼該放下。」 我雙手捧著那塊磨刀石,感覺它沉甸甸的,彷彿承載著祖輩們的智慧與生命的重量。那一刻,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感動,似乎祖父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我眼前,提醒我不忘根本,不忘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Read More

〈中華副刊〉看護的自尊

■柯漣漪 (一) 西元二0一二年夏天的一天早上十時,我坐在A市W公園的一棵水黃皮樹下的鐵椅滑手機,年約三十出頭的珍妮走了過來,坐在我身旁。 「方老師,我來向你辭行。明天我就要回到家鄉。」珍妮的表情愉悅,兩道劍眉下的眼睛發出燦爛的光芒。 「劉老師離世才不久,你就要離開,不找新的雇主嗎?」我露出關懷的笑容。 「不多說了。」珍妮說變就變,語氣突然有些哽咽,「我還是離開這個鬼地方好了。我不喜歡劉老師兒子的糾纏。」南風呼呼的吹過來,朴樹的葉子發出一陣陣彷彿海浪的聲音。   (二) 會認識珍妮,跟劉廣智老師有關係。 劉老師是以前學校的同事,他的夫人也是老師。 西元一九八一年代,補習班和安親班不多,有些老師趁著黃金十五年,利用放學後開補習班兼安親班,如果加上教作文和繪畫,每年賺得盆滿缽滿。 劉老師夫妻因緣際會,短短十五年間,在房價低迷時,陸續買了多間房子,其中有三間多年後劃為蛋黃區店面。 西元一九九六年後,家長學聰明了,學生放學後找正統的安親班補習,除了復習學校功課外,還照顧學生提供晚餐,收費公道便宜,學校老師想利用放學後教學生的機會少了。 不過上天垂憐劉老師夫妻,短短十五年間,他們累積的財富竟然因為房價的暴漲,晉升為富翁階級。 不過賺錢也要有享福的命運,西元二000年間,劉老師夫妻屆齡退休後,先是劉師母罹癌過世,接著是劉老師中風,淪為慘坐輪椅族的一員。 好在劉老師有的是錢,請了一位外勞看護照顧生活起居,那位看護就是年輕貌美的越南看護珍妮。   (三) 西元二00二年暑假,那時我提前退休,沒事就往W公園跑。公園有圍著石桌子下象棋的一群老人,還有人拉單槓引體向上二十下,炫耀手臂肌肉的悍將,我拚不過他們,只能在樹下跳個三百次的跳繩活動筋骨。 那天剛跳完繩子,突然有人親切的叫我,「方老弟,好久不見了。」 我朝著發聲的方向一瞧,原來是坐著輪椅的劉廣智老師。劉老師的旁邊站著一位皮膚皙白,濃眉大眼的年輕女孩子,我的判斷是花錢請的看護。 我猜對了,劉老師很大方地介紹旁邊的看護,「她是阮珍妮,越南人。」 我朝珍妮點頭,幫劉老師說好話,「珍妮,你的運氣真好,劉老師為人大方慷慨,心地善良,在學校期間就懂得照顧我們。我想,你們一定會相處得很愉快。」 「劉東家真的很照顧我。」想不到珍妮說的國語很道地,讓我嚇了一跳。 我為劉老師高興,他的運氣真不錯,找到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看護分憂解勞。   (四) 劉老師很相信我的為人,每當珍妮推他坐輪椅出來兜風時,會吩咐她:「我在這裡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就好了,你去跟方老師聊天。」 公園多的是外傭推著坐輪椅的老人出來透透氣,那些外傭將老人置放在樹蔭底下,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閒話家常。 有一回大雨將來襲,兩位外傭匆匆忙忙推著坐輪椅的老人打道回府,竟然推錯了人,鬧了好大的笑話。 外傭大都是印尼籍和菲律賓籍,越南籍的少之又少,因此珍妮幾乎無法融入她們的團體。 劉老師要珍妮跟我聊天,純粹是為她著想。譬如我可以教珍妮講台灣話,還順便教她認識小學的國語課文。珍妮很聰明,不到一年的時間,台灣話說得呱呱叫,簡單的中文文字也看得懂。 珍妮有一次還滑著手機給我看她家鄉拍攝的原野風光。 那是美麗的鄉村,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流,旁邊植滿了木瓜樹。小河旁邊有人在垂釣黃鱔和小魚,很像一九六0年台灣的嘉南平原景色。 珍妮告訴我,哪一天回越南時,要找一個喜歡她,老實誠懇的男人結婚,她想養育兩個以上的兒女,過著平靜的小婦人生活。 「祝你心想事成。」我由衷的祝福珍妮。   (五) 西元二0一一年秋天的K日早晨,金風颯颯的公園,幾株青楓已經黃了葉子。 珍妮推著坐輪椅的劉老師到朴樹旁邊曬太陽,這時劉老師支開珍妮,說有要緊的話要跟我商量。 珍妮很識相,走到遠方的菩提樹下,獨自一個人滑手機。 「方老弟,我的時日不多了,有一件事要拜託你。」劉老師表情凝重,兩眼暗淡無光。 「是什麼事?」我很疑惑,到底是哪樁戲碼,讓劉老師這麼神秘兮兮。 「是這樣子的,小犬四十多歲仍然未婚,我知道他喜歡珍妮。我想請你撮合他們,看她喜不喜歡小犬?」劉老師說著,似乎有難言的苦衷,「我是雇主,這麼敏感的事對珍妮開不了口,這種事由你說最恰當了。」 劉老師的兒子至善是國立大學歷史系畢業,十多年前曾在貿易公司工作兩年,有一回因工作理念不同,跟專科學校畢業的經理發生衝突,以英文怒罵經理十分鐘甩茶杯辭職不幹。 劉老師的兒子仗著老爸有錢,樂的當啃老族。 劉老師的兒子缺乏運動,食量超大,十多年的宅男生活,成為超大噸位的河馬家族成員,因此無法找合適的女人結婚。 「劉老大,這種事交給我來處理,恐怕不恰當吧。」我囁嚅地回答。 「珍妮相信你的人品,你就試看看吧。」劉老師露出悲戚的笑容,再三央求我。   (六) 劉老師都這麼說了,我姑且一試,找站在菩提樹下滑手機的珍妮,委婉的轉達來意。 想不到珍妮聽了我的話後,露出銀鈴似的笑聲說:「這個可不行的啦。」 珍妮的說法是劉老師的兒子至善是大學畢業,大她十多歲,年紀有代溝。再說劉至善是大學畢業,她只有國中學歷,學歷懸殊太大,談話無法交集。還有劉至善太胖了,不到五十歲時三高就會找上門,她不想嫁給身心健康隨時會出狀況的男人。 「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至善沒有工作,整天著迷手游和喝酒,我不喜歡。」珍妮說出致命的一擊。 「如果你嫁給她,你們可以開越南餐館。」我幫劉至善說好話,「至善心地OK,眼界太高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和你結婚後可以減肥,身心健康能獲得改善,你是活菩薩,應該可以改變他的。」 我的好話說了一籮筐,還說到利害關係,嫁給劉至善後半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也能夠接濟越南家人的經濟。 我的話說完後,珍妮還是碰我軟釘子,「對不起,結婚要看緣分,我對劉老師的兒子沒興趣。」 珍妮都這麼說了,我碰了一鼻子灰,再也不閒扯淡了。   (七) 「珍妮,你回越南後,還會回來這個城市找雇主嗎?」我關心的問旁邊身材苗條的漂亮看護。 「不,我當十年看護已經累積了不少金錢,回鄉後可以過著光輝的日子。我的願望是找一個老實可靠的本國男人結婚。」珍妮說完話,不忘記向我道謝,「方老師,你是好人,上天會保佑你。」 珍妮說走就走,隔天以後,我在W公園再也見不到她的倩影。

Read More

〈中華副刊〉老派生活

■紀小樣 是這樣子的柴薪 在後院已被暴雨淋濕 爆裂的年輪裡更得了些 無用的滋潤…… 譬如倦鳥空巢、蛙鳴鼎盛 弦月繳械,而星光沸騰 有竈,已無火氣,爐口虛張 仍懷想著曾經燃燒過的,多少青春 當然也曾就著微弱的火光讀詩── 說落霞夕色絕美,分明騙人 是啊!那人 肯定不挨餓……不知道 記憶像動物性脂肪沾黏 油灰老刮不乾淨 空留一隻鏽鐵大鍋 盛不滿炊煙

Read More

〈中華副刊〉消失的畢業舞會

■度睿 我戴上老花眼鏡,數張娟秀筆跡滑落,是彼時多愁善感的大學好友思屏寫來的。老來開始認真寫作,有時從數十年前朋友來信,探微不同座標軸向景深幽邈的故事。看見那通訊軟體不發達時代,她的真實奇異巧遇。 時間的沙漏倒轉。五月天,上弦月躲進夜晚雲層,忽然下起細雨,前院一棵柳樹,兀自飄拂自己裂變的訊息。思屏未入境內,已隱約看見他,多年未見的容貌,讓她猶疑。室內暈黃燈影,藍衣人在門邊築塊黑暗緘默祭壇,神祇般靜止不動。 藏匿的記憶盒子,突然開啟。思屏慌亂轉頭緊踩舞步,牆上一幅後現代主義繪畫,那精神肖像空洞眼神女人,誇張大嘴,彷彿嘲弄著今夜虛無。但那時她不就常在夢裡游走,探尋這種情境的可能? 華爾滋旋繞過角落時,思屏感覺有道細光定定向她投射。學生鼓掌聲裡謝舞,班代特意起鬨:「謝謝老師和未來師丈。」交往一年半的男友,有些困惑眼神問她:「妳忙看著門邊,是擔心下大雨我們沒帶傘?」 三年流逝,為何又碰見他?酣暢激越探戈聲響曲畢,思屏退回座位,側身窗外,心情輾轉迢遙。請男友去拿一杯雞尾酒,滴答雨聲和音響共同唱和流動。思屏想起分手時常沉吟的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更漏聲從遠方悠長傳遞,孤寂女子心境徘迴起伏,深綿相思。 熱戀時期,他們愛去樹林踏青,藍衣人穿著輕便服裝下來,在東海大學牧場,倆人不斷走著,或去鬼洞的清水斷崖,他說走路是最好的運動。她總是落後,遠遠癡情喊著;「等我……」有時在黝暗的鬼洞裡,轉個彎,看不見他了。她微弱揮舞的聲音,飄忽在黑暗裡。 相識在暑期救國團營隊、報到借宿的基隆海洋大學,第二天傍晚幾個人搭客運到基隆八斗子,下起微雨。那細眼帶著捉狹笑意,穿著藍色寬大T恤,自信聲音在海風裡迴盪:「我都忙社團的,我不用當兵,畢業後就出國。」且說等下去買把傘,問她參加健行怎可不帶傘?明早出發北海岸記得帶走。 海面遼闊,海浪以一種虛實共振的頻率來回起伏,互相追逐著彼此青春幻夢。而青春的豐饒與裂解,又為何總是漸層交疊,窘遁於時光之外?藍衣人說每年學校宿舍讓不少營隊借住兩天,有人窮極無聊,過後會去看看女孩們是否留下些甚麼?她仰頭微笑望著他,猜想他們幾個死黨會在下一梯次、隊員晚上自由活動時,又去搭訕?不就暑期留校打工的? 多年來,他在最北端,她在台中,從最初密集南下,漸漸減少,隨性來去成一個謎團。快兩年時,藍衣人說要忙出國留美再無暇南下,隨即蒸發。好友們陪她丟棄那把定情傘。她將時間填滿,咬牙讀書,考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她們女校當助教。 曾經錯置凝結的記憶,早已飛浮成時光碎片。也許她們不是太黏稠的情人,再度巧遇,生疏隔離。藍衣人竟一整個晚上沒起身,尊嚴無聲,避免眼神照會。學生們喚她:「老師!」聲裡,他該明白。但她早不恨他,今夜更無復仇快意的。 黑暗裡,班代宣布畢業燭光舞會開跑,「啪!」一聲斷電,年輕的生命歡騰浪漫。燭影搖曳裡,她記得班代只說將邀請風城某校碩一生來當男伴,請她帶男友來開舞。 她有些憐憫,但不想淌淚。不就說自己絕對能申請上常春藤名校?他的臉龐看起來比其它同學滄桑老態。喧鬧熱舞裡,忽然間,眼角餘光的神祇寶座不知何時瓦解,藍衣人再度從她國度消失,座位上徒留孤零邀請卡。思屏垂下頭去,幽微記憶再度流動。兩位旁邊閒聊的女生,轉頭有點不解望著她。 男友臉部尷尬,半晌說:「妳……身體不舒服?」思屏崩潰煩躁地只想奔逃,再遣他去拿杯雞尾酒。剎時,雞尾酒凝結,時間停滯,迷惘,悠長,過了一世紀。 終於,透過冰冷酒杯,一雙熱燙的手緊緊握住了她。思屏將冰沁酒杯碰觸臉頰,心中濁亂危急的土石流劇烈崩塌,她努力重置心思。喝著琴酒,停頓,涓滴品味灼熱餘韻。而窗外淅瀝下著的梅雨,忽地慢慢變小,停了。 我寫完後,拿給周圍的人看,人們卻有些笑謔。剛和男友分手、感情空窗的好友女兒說,這樣的時代已過,現代年輕人生活籠罩大量通訊軟體,即便分手,臉書、instagram關係並未解除。平常看得到對方訊息,多見不怪。在某些場合巧遇,或許無感,談何波動。 絕非從前昔日男女兩造分手,各自遁入世界盡頭荒原,死生無期,半生懸念。 我有些哭笑不得,收起思屏信件和文章。不驚不擾地,讓過往記憶重新召喚、想像、釋放再組構,並獨自思索見證這些新舊時代的立命。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閑聽鳥鳴

■張承斌 無事愛去林中蹓躂。踏石板,踩著一地幽光,一路向前,至目光不能及處。林深,有涼風拂面,微微的,不甚有力,似妙齡村姑的扶柳纖手,兼有暗香盈袖。那些偷偷探出腦袋的小機靈,使著眼色,抿不住樂開花的嘴巴,在枝頭上跳躍,閃轉騰挪,啼落一地春光。這些細長的綿柔無骨的、似清湯灌腸般的婉囀,脫去我一身的疲憊,拂盡兩袖風塵,迎來一身輕鬆。 忽然,耳中暫態塞滿了許多清脆嘹亮的歌聲,如百花齊放,爭奇鬥豔;似百舸爭流,追波逐浪。剎那間,整片樹林活力四射、生動起來,像著了一團火,照亮整座林子,彷彿林子穿上金碧輝煌的錦衣,煞是奪人眼目。你恍惚而不知所以,誤以為闖入禁區,侵犯了他人的領空,正當茫然四顧時,一只鳥倏忽間出現在你眼前,朝你不住地點頭,像是打招呼所行的點頭之禮。繼而,又送出一串好聽的笛音,彷彿恭致熱情的歡迎辭。此刻,你的心尖焉能不為之顫動? 這些小精靈,真是自由的天使,快樂的仙子。它們形態各異,顏色有別,各棲其枝,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嬉戲,在這裡打情罵俏插科打諢,儼然與世隔絕不爭利名的雅士,只專注於同自然相融、性靈相應,放飛身心,絕不與流俗為伍。 我的心胸頓覺開闊起來,彷彿被掏去了平日裡塞滿的那些臃腫而又無用的東西,此刻只留下清純與坦然,來面對世間的人與事。你若似我一樣不能免俗,那麼就請你仔細聽聽這些朝吟暮誦的歌聲吧。 有時在自家的陽臺上,會看到一只斑鳩不請自來,在晾衣架上來回走動,喉嚨裡不時發出陣陣的咕咕聲。你輕輕走近,它並沒有感到害怕,依舊淡然地踱著小步,哼著小曲,閒適於細圓的金屬杆子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喜歡這咕咕叫的聲音。儘管無法破譯,也無從知曉它具體說了些什麼,但我能由此獲得一種提醒或者心靈的暗示:它是快樂的,自由的。此刻,它無需設防,因為站在眼前,和它面對之人,是多麼渴望與之親近啊。 最難忘的,有那麼些年,我住在校園的宿舍裡,常常晚上爬格子至深夜,早上不能按時醒來。每當此時,就有陣陣鳥鳴在窗外枝頭上響起,極富節奏,彷彿上課的鈴聲。是黃鶯還是百靈,抑或其他什麼鳥,不知道,但內心委實很感激,感激它善意的提醒,感激在孤獨時刻的相伴。 公園裡,清晨常會看到成群的市民提籠遛鳥。他們習慣將鳥籠分散掛在樹枝上,然後坐一起海闊天空地閒談。而此時鳥們便開始了呼朋引伴,開始隔空喊話,遙相呼應。鳴叫聲此起彼伏,長的,短的,細的,粗的,激越高昂的,婉囀悠揚的,不一而足。各種鳴叫聲混在一起,林中熱鬧非凡,彷彿在召開一場別樣的盛大的交響音樂會。喜歡靠近它們,聽它們迥而有趣的叫聲,但同時,凝視籠中蹦來跳去的它們,我心中又湧現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鳥類是自由的,它本屬於廣闊的天地,生來就該自由。然而人類卻因自己的私好,將它們囚禁於一籠,不知是愛還是害。 難怪古往今來有那麼多的文人墨客喜鳥愛鳥,吟鳥誦鳥,寫鳥畫鳥,傾情於筆端呢。原來,他們心中早就駐著一只鳥。他們的精神世界裡,時刻飛翔著一只會鳴叫的鳥。 我願來世做回鳥,哪怕一只喜鵲,不以色誘於人世的灰喜鵲,民間謂之報喜鳥,也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把年味留在人間煙火裡

■楊亞爽 過完臘八就是年。蠟梅盛開的時節,年又如約而至。時常聽到有人感慨現在的年味淡了,過年沒意思。我不以為然,只要用心,年味依然濃烈。 「爆竹聲中一歲除」,過年燃放煙花爆竹是多少年來的保留節目。去年除夕,我提議正月初一全家玩踩氣球遊戲。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用氣筒吹氣球。淘氣的孩子們會故意吹爆一只氣球,不曾想沒嚇到大人反倒把自己嚇了一跳,那狼狽的樣子惹得大人哈哈大笑。第二天早上,我們把一大堆氣球放在院子裡,一家三代人玩得不亦樂乎。氣球的爆炸聲和家人的歡笑聲一起飛向遠方。 過年要貼春聯,表達咱老百姓迎新納福的美好願望。早些年,每年臘月二十七,我都會把抄錄的十幾副對聯拿出來讓家人挑選。母親喜歡「八方財寶進家門,一年四季行好運」之類的祈福招財為內容的對聯,常常惹得父親說她俗。而我們則會意見一致地選擇「東風送暖千家樂,旭日融合萬戶春」之類的對聯。 近年來,我也開始嘗試給家裡寫對聯,往往引來家人的一番熱議。今年我早早寫下了「盛世年華圓好夢,小康歲月唱歡歌」的對聯,等到放假回家,讓家人再做點評。我已迫不及待地嚮往著團聚時的場景:除夕的下午,父親和我一起貼春聯,母親和妻子指揮著讓對聯貼端正,孩子們則一遍遍地讀著對聯的內容…… 除夕,母親會親自下廚滷豬蹄、炸肉丸子、炸花生米,蒸上幾碗八寶米飯。親戚朋友勸她,超市裡什麼都有,想吃了買回來就可以了。這幾樣好吃的做起來費時費力,還不見得能做得色香味俱全。她感覺超市裡買來的東西,終究少了家的味道。廚房裡,孩子們著急地等著炸肉丸子。剛一出鍋,孩子們急不可耐地伸手就抓,被燙得直喊叫。放進嘴裡,一邊嚼著肉丸子,一邊含混不清地說著不知是「燙」還是「香」話語,那樣子真讓人忍俊不禁。 年味是什麼?年味就是一家人的團圓,年味就是家人歡聚時的快樂。年來了,用心和家人做一些值得的事情,年味就留在了我們熟悉的人間煙火裡。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過年了,也給書安個家

■周堯萌 「一個廚師還一天天的書買之不歇的,念書的時候要是也這麼自覺,又何至於現在天天握鍋鏟子。」妻繼續埋怨著:「快過年了,書丟之到處都是,你要是不整理好我就就撿之當垃圾賣掉。」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快過年了,眼看著出門在外的遊子候鳥般的一群一群的往家趕,我是該給我的書兒安過家了。 記得這樣一句話:「家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這些年都住在學校食堂裡,可那不是家。一年前我為自己安置了一個家,如果這些書也有感覺的話,看到我這樣散亂的對待它們想必也是很不高興的,是該給它們也安個家了。便也趁週末空閒我決定把這些散亂的書整理出來搬到我的新居裡。雖說是在整理這些書籍,其實也是一次對自我心靈的整理與重新出發。看著這些陪伴了我多年的書籍,它們承載著我的回憶、我的思考以及我的夢想。 我把書一本一本地擺在地上,分類打包。我輕輕地撫摸著每一本書的封面,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些書,有的還是我在外打工的時候偷閒買的,不忍丟掉不遠千里帶回來。說偷閒是假,偷著看書倒是真的。廚師中下班後找個大排檔喝喝酒或者是找個網吧打打遊戲倒是正常,如果下班後還手捧著書那是一定會被看著另類的。 多數書都是我近幾年買的,它們陪伴著我神遊過無數的山川湖海,閱歷過數不清的人世冷暖。 還有的是文友贈送的,承載著我們之間的情誼與祝福。感謝文友的贈書,如同冬日暖陽,溫暖我心。書中的智慧,如同好友的陪伴,給我力量。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書買回來後竟然沒有打開來看,甚至有幾本書連包裝都沒拆。看來古人說的「書非借不能讀」誠不欺也。想想自己好像已經很久都沒有好好地讀過書了,以假忙為藉口,卻總是一打開視頻就捨不得放手,漸漸忘記了閱讀的樂趣,忘記了那些文字帶給我的感動與啟迪。這一刻我暗自決定,在新家的書架上,要重新規劃我的閱讀計畫。我要讓這些書重新煥發生機,讓它們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給書安家的過程,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閱讀興趣與方向。看著自己的這些書可謂五花八門,名目龐雜。可見我那些年讀書就像是一葉沒有舵手的扁舟,只是在知識的海洋裡隨波逐流。於是對於那些現在已不能提起我興趣的書在給它們安家的時候我就把他們放在最裡面。而那些我現在感興趣或者認為有意義的書,則會被我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成為我今後閱讀的重點。 在給這些書安排新家的時候,我精心地擺放著它們。在我心裡它們不只是簡單的物品,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心靈的寄託。每當我看到它們,心中便充滿了溫暖與力量。我知道,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們會繼續陪伴著我,見證我的變化和變老。 搬書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給書安家卻讓我收穫了意外的驚喜與感動。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也讓我更加珍惜那些陪伴在我身邊的書籍。在新的環境中,我期待著與這些書再次相遇,期待著它們帶給我新的啟示與感悟。 給書安個家,給心靈一個棲息地。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 〈相見歡〉.離愁

■子寧 感傷失去溫柔 恍如鷗 意冷心煩無語 怯登樓 紅葉暗 柳絲淡 是離愁 千水萬崖滋味 幾時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