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蠻荒的邊境——忍園日記

■陳竹奇 退休返回老家竹崎,長照九十歲老母,並且經營樹園至今,時時抱著蠻荒的心情。因為人在土地上,試圖掌控土地的一切,卻發現力有未逮。 種樹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荒謬的現象。 譬如我非常努力種植茄冬樹,緣起於陳明章的一首歌——海邊的茄冬樹。最近,在清理樹園與鄰居的邊界時,才發現,邊界有不少野生的茄冬樹,有的甚至比我種的還高。 發現之際,有一種深刻的荒謬感。 最近,清理邊界時還不小心鋸掉了一棵茄冬樹。 誤殺了一棵茄冬樹之後,我對於是否清除一些野生的樹種,開始變得格外小心翼翼。 萬一這是一棵有用的樹呢? 我利用google的以圖搜圖來確認樹種,而網路的「以圖搜圖」卻無法解決我的疑惑。甚至增加更多的困擾。 譬如一張照片搜圖結果,出現許多不同的答案,無法辨認,答案仍是一片模糊,如同春日的晨霧一般。 蠻荒的邊境,文明在此頹廢傾倒。 只有擁抱自然,包容一切,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才能夠體悟「名可名、非常名」的境界。拋開符號意指的偏執與迷霧,用本心來認識、理解這個大千世界,其實是一種原始蠻荒的心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自珍集/〈五言律詩〉.蜻蜓

■子寧 薄翼分煙渚 纖軀立晚汀 掠波搖碎璧 點水散圓青 款款迴風舞 泠泠漱雨聽 顧慚荷影定 清露透雙翎

Read More

〈中華副刊〉迷人臺灣黃金雨四季繽紛畫

■吳吉田 我家住在綠葉成蔭,風景宜人公園旁邊。公園裡種了鱗次櫛比百棵臺灣欒樹,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三十年了。天天相看兩不厭,現在已經枝葉茂盛,長到我家四樓觸手可及窗櫺邊。春花秋月冬暖夏涼季節更迭下來,臺灣欒樹一直是個多情又浪漫色彩豐富藝術家,彩繪出四季不同迷人風情畫版。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春暖花開時,素淨光亮的枝椏上,靜悄悄地繫上一串串粉撲嫩葉,顏色漸次轉綠可愛模樣,好像要我們停下匆忙腳步,佇足流連樹下抬頭目不轉睛地張大雙眼,仔細觀察他們成長茁壯細微變化。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千呼萬喚來到了夏天窗外一片繁華墨綠,婆娑搖曳生姿樹影逐漸濃厚,蛻變成一把把蔭密遮日,蓋在公園裡綠意盎然大涼亭。街頭巷尾好鄰居、情侶、親子間到處情深款款擺好美姿儀態留影,凝神動筆寫生繪畫,映入眼簾畫下最感動人心,一幅幅天時地利色彩容貌;更有人喜歡運動、跑步心臟氣喘如牛揮汗如雨下紛紛。在石桌、木椅上泡茶、下棋、聊天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儼然成為大家最愛避暑勝地,人人賞花後花園。大綠傘下濃郁香甜氣息,也早已吸引成雙成對、雙宿雙飛的斑鳩、白頭翁、綠繡眼,開心且幸福在枝椏間,築起巧奪天工美麗溫暖愛巢,恩愛勤勞養育新生命呱呱墜地到生生不息展翅高飛。 「高雄一片月,萬戶擣衣聲;西風吹不盡,總是思鄉情。」秋天是臺灣欒樹最嫵媚多姿時節了。走近一看那攲斜如女子般婀娜多姿樹身上,卻是一塊塊結實且呈現不規則形狀皸裂皮膚又乾又皺,有如拼圖般拼在堅硬的主幹上,輕輕一剝就掉落。順著樹幹上密密麻麻的枝椏探看,如無數細長的纖手,手臂是長的手掌是長的,連手指和指甲都是細細長長的,像是要向天空討些什麼。耀眼的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篩落下來,有如點點閃閃爍爍的金箔,真是人間仙境漂亮極了! 點綴在枝椏間小黃花有五片花瓣,還有數根細長花蕊。甫長出來花朵只有透明雨滴一般大小,像串串金色風鈴隨秋風起舞;又像陣陣「黃金雨」灑落大地。花朵凋謝果實成熟後,變成一串串紅色小燈籠,迎風招展一片綠海婆娑鮮得喜氣洋洋。摘下一粒果實剝開一看,圓滾滾小種子包裹在三片柔軟薄膜裡,宛若襁褓中的小嬰兒,煞是可愛討人喜歡。感恩季節大家流汗出錢出力,在里長帶領下隨手種下,鬆土施肥灌溉殷殷期盼幼苗,幾經「夏來秋去」綿延流長,長成一片城市花木扶疏社區五彩繽紛香格里拉。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欒葉夜窗虛。」到了冬天欒樹更是體貼入微無微不至,連忙脫去身上黃懋葉衣。熱熱鬧鬧繁榮繽紛穿了一年,終將功成身退成為土壤的沃土,沃土餵養樹木,樹木衍生枝葉落葉形成營養土壤。新舊輪替迭變綿延不絕。欒樹們好整以暇養精蓄銳於北風中,等待明年春天東風降臨迎接又一個全新生命的開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臺灣欒樹像一幅風景畫,綠意盎然花枝招展掛在我家窗口。晚上靜靜的站在旁邊,看我們坐在窗邊津津有味讀書;白天陪伴全家人閒話家常,或是悠閒自在做著自己喜歡事情,放空跟人一樣自由自在生活。不藏私不埋怨更不會去探問關於生死之意義,隨性聽從四季自然變換一切妥善安排,只做好本分該做的事情,讓自動願意接近他們好朋友更幸福快樂如魚得水。所以我們家因有了欒樹陪伴而充滿藝術氣息,心心相印接近紅色蒴果像一串串小燈籠,火樹銀花掛在樹梢又稱「燈籠樹」。一棵樹能有「綠、黃、紅、褐」四種顏色四季成長改變,也稱得上站在舞台上最美、最亮眼動人服裝設計師。 歲月似乎沒有在你們身上留下痕跡,你們沒有老態龍鍾白髮皤皤,而且還不斷長高碩壯頂天立地。「春去東來」娟細柔弱綠葉片迎風招展,發出天光雲影「黃金雨」般天籟樂曲,聲聲入耳讓人不禁引吭高歌,旖旎飄揚美不勝收,不禁讚不絕口,如家中一幅栩栩如生「臺灣黃金四季繽紛畫」。

Read More

〈中華副刊〉裱層現象

■汪啟疆 ●家園地圖 家國美好地圖 遽然扯裂為兩片翼與身軀的蝴蝶 拼圖板的殘賸 扎住自己心裏仍顫抖的侖廓 ……侖廓裏頭的血肉,裹貼共生的皮層 不知該再怎麼言述 一個蕃薯煨熱滾燙的肉身,囫圇吞的 被塞進口腔 忍受不了這侖廓內的滾燙 火的咬嚙……自胃裏沸騰 極多事物焚殘,怎麼看到地圖就聽及 一處遠方烏克蘭婦女們的淒哭 當美麗地圖家國遭戰爭扯裂 拚命、拚命作吞嚥的掙扎 每經過十全路古玩市集 日美「台灣民政府」店面牌摺 侖廓已久久在意識內裏熟成 (蝴蝶的標本亦然存在) 渾身扯裂的黏合自己時,我 不自覺的低問一聲 中華民國你在哪裡? ●火災餘燼 火焚殘留的 半截鳥籠 仍被風追逐奔跑 一團甩動的紅肝臟 瀝血氾濫的留置在 整條火所漫染的電影街。 消防員被濃煙薰沸,大片大片 梵風,尖銳撕殺競合 老街曾有的愛憎悲楚。逼出 窗口探出招喊的「愛染桂」放映師 酒瓶淋澆全身 仿似日本武士切腹的介錯人。 銀幕突然斷片,整個火焚自放映間 點燃到此時此刻 我還記住那場火 高雄大舞台電影院裏的我 是唯一的劫灰。 ●時間裱層 烘乾了的物件 都老得好快。 皮膚旱出時間紋身的斑剝 裂現出身軀已有的蜘蛛網罟。 每個人身體都被網黏住了 水分已膚層蒸散 夢縮小,失去佔有力。頹廢成 肉身最易燃點的皺紋 年日深刻的木頭刨片 已沒有季節,沒有夢來猥褻。 時間裱層色澤乾顯了出來 剩生活的抓搔,不堪用力扯裂 扯裂時間蜘蛛的網罟。啊,我們 掛懸一具具青春枯竭的繭囊 所有的美呈現哀傷。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古卷新開天地心

■谷永建 當今,很多家庭都把書櫥作為不可或缺的傢俱之一,裡面琳琅滿目地擺滿了中外名家作品,很有書香門第的氛圍。 我家搬新家時,就特意買了一個書櫥,並且新添了《黃帝內經》等一部分聖賢之書充實在裏面。說來不好意思,自從買來這些書以後,它們就一直被我束之高閣,日復一日地躺在書櫥裏。如果不是因為生病在醫院躺了幾天,如果不是因為我的主治醫生向我推薦《黃帝內經》這本書,恐怕我此生極有可能與這本聖賢之書失之交臂,我想那將是我終生的遺憾。 住院期間,有一天趁著王醫生值夜班,我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一番寒暄過後,話題自然落到了我的身體健康上來。我長歎一聲,開始歷數自己的患病歷程。 「您說我以後應該怎麼辦呢?」我把苦水倒完,眼巴巴地看著王醫生,等著他為我矯正人生,指點迷津。 王醫生是個爽快人,微微一笑,直言不諱道:「根據你的檢查結果再結合你的敘述,我判斷你身體並無大礙。就你而言,你的所思所想天馬行空,不尊重客觀規律,脫離現實生活,把自己的思想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不得病才怪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用書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正能量把你腦子裡的負能量擠走,逐漸讓自己的心靈安寧。」 我點點頭,很贊同王醫生的觀點,並請求他給我推薦一本合適的書,他脫口而出:「讀《黃帝內經》啊!」 接著王醫生就《黃帝內經》這本書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他說,《黃帝內經》是華夏醫學的源頭活水,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僅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生活習性,什麼是壞的生活習性,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怎麼健康生活,怎麼順應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 出院以後,裝幀精美的《黃帝內經》被我從書櫥裡翻了出來。捧著這部古老、璀璨的醫學巨著,想到這麼長時間我竟然一直對它置若罔聞,我的內心頓時升騰起深深的自責與內疚。《黃帝內經》開宗明義:「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細細品讀之後,方知其蘊含的豐富知識,其所提倡的人生智慧和哲學理念,確實讓人受益無窮,使我從中讀到了生命應有的從容姿態,領悟到了心靈寧靜的奧秘。 古卷新開天地心,這場與《黃帝內經》的邂逅,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念。它不僅是醫學典籍,更像是一位人生導師,用兩千年前的智慧解答現代人的困惑。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調理身體,更是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時刻保持樂觀從容的積極心態,那些「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的教誨,早已超越了醫學的範疇,成為滋養生命的清泉。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藝文再連線 臺大中文系與中華副刊展開合作

當學術重鎮與文化媒體相遇,深度對話於焉展開。 2025年,擁有堅實學術根基與國際視野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將與歷史悠久、讀者群廣泛的《中華日報》副刊攜手連線,合作推動社區藝文風氣,以兼具人文深度與社會關懷的文化平臺,激盪出跨領域的思辨與對話。 甫完成修復的臺靜農人文會館,一方面承載臺大中文系的人文精神,也為校園和社區的連結提供了理想空間。未來臺大中文與中華副刊將定期於此合作舉辦藝文講座,除了提前發布相關資訊,活動精華也將由《中華日報》副刊專文記錄,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感受現場氛圍,共享藝文連線的成果。 早在1980年至1981年,時任系主任的葉慶炳教授即有與《中華日報》副刊合作製作「台大文學週」專輯的先例,雙方早在上世紀就已累積深厚情誼。此次的「藝文再連線」,不僅延續了這段傳統,更為其注入嶄新的時代意義。 雙方的首波合作由「文的間距與渡越:臺灣——捷克近世文學與思想」、「『世界中』的東亞古典學」等跨國計畫領銜登場,後續亦將推出關注國際人文視野與當代議題的系列活動,廣邀藝文愛好者共襄盛舉,一同見證這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化對話。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上阿里山找冬天

■過敏人 聽說冬天來了,聽說冬天還沒來,不然十二月怎麼還20度呢?我決定上到海拔2,216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找冬天,聽說冬天在那作客,帶來6度C的氣溫。為此我準備了厚羽絨外套、毛帽,又在背包中塞滿暖暖包。 已經分不清是我與媽媽同行,還是媽媽加入我的尋冬之旅,總之,我的行程從去看望山上的弟弟,搖身一變成為「去看媽媽山上的兒子」。瞧!媽媽的兒子不正站在阿里山轉運站等著我們?喔!他不是冬天,他是我的弟弟,也是此行的專業導覽員。 弟弟在山上工作五年了,這是我第一次上山看他。遞上四種口味組合的台酒泡麵當見面禮,希望暖暖他的心。健不健康就……先不考慮。園區處處是景點,皎潔盛開的海芋、在日本櫻花品系(粉紅色花)重磅登場前先撐住場面的山櫻花、砍了又種的大片柳杉林、很厲害有十大功勞的植物名字就叫十大功勞,雖然它看起來樸實無華。好啦!在這打結,剩下的讓專業導覽員繼續。 經過三小時的遊園,舅舅對導覽員有問必答的專業解說十分滿意。疑?那來舅舅? 我穿著中筒登山鞋,肩背登山包,手握登山杖,打扮成登山人士。舅舅神清氣爽的背著精緻的日本品牌後背包,拉著一個銀光閃閃、嶄新的、附雙密碼鎖的登機箱,乍看之下,像前往機場的商務人士。不知道老媽怎麼把舅舅拉上阿里山的,難道是傳說中的情緒勒索?一定不是!一定是親情攻勢。於是,舅舅不僅從家裡陽台看到落日餘暉,更在小笠原山景觀平台目睹了從雲後倏忽跳出的太陽。儘管初升起的冬日陽光如此溫暖,她仍然艷麗的令人無法直視。 在海拔2,216公尺的阿里山,我遇見了冬天,她送給我好舒服的冬日陽光,華麗、閃耀而舒暢;媽媽見到他久違的兒子;舅舅的阿里山經驗值與知識量雙雙飛漲,正方興未艾得規劃下次的一日遊。至於導覽員弟弟呢?他得到台酒泡麵組合禮包呢! 在山上,我寄了張明信片給阿嬤,認得一些字的阿嬤可以慢慢看。帶著台灣山林奇遇,我們搭上台灣好行,重新投入都市的塵囂。此行尋冬之旅,美景在握,不留遺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歲末的黃昏在超市自動門前融化

■陳科傑 落地窗把黃昏對折三次 塞進空罐頭 洋蔥的切片 複製出每一年的除夕 煮水機吐著雲朵 白氣爬上陶瓷杯壁 結出冰花 存摺在火焰裏蜷縮成蝶 藥盒裏的船隊駛向功德箱 噴泉吞下所有成績單 成為不會哭的 漩渦 我們的眼睛正在下雪 鹽粒結晶成 透明電梯 在無數個晨昏之間 反復失重 河水長出便利超市的塑膠袋 金屬魚鰓開合時 冬天碎成自動販賣機裏 賣不出去的星星 寒流正在練習遷徙 母親六十秒的語音條 在微波爐裏解凍成糖漿 父親的手勢卡在陽臺的防盜窗 成為最後一片 拒絕融化的霜

Read More

〈中華副刊〉破案

■江惠 我今年七十二歲。那已是五十九年前的往事了。十三歲的我,協助警方成功破案,抓到誘拐兒童的歹徒。當了一陣子神探少女福爾摩斯。 那時,我就讀台南巿立女中(現今的中山國中)初中一年級,每天從保安火車站坐一站火車到台南,再從台南火車站走路十五分鐘到學校。 保安火車站的對面就是保安派出所,家父是派出所的警察。警察宿舍離保安火車站很近。 有一天學校考試,中午提早放學。我和同學走到台南火車站時,竟然看到我鄰居三歲的王小弟跟著一位中年人從出口處走出來。 我告訴身旁同學,這小弟住我家附近。但我心裡卻咕噥著:那大人是誰?我怎麼從沒見過?當我回到了家,發現整個派出所人聲沸騰,騷動不安,因為鄰居農夫王先生的兒子不見了!這在當時純樸的台南仁德鄉下,是何等不得了的事情! 純樸的農民鄰居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處呼喊協尋。我氣急敗壞地大聲說:我剛剛才在台南火車站出口處看到他跟一位大人走著呢!老爸和我以及好多大人,立馬又搭火車,急往台南火車站。 警察老爸問我:「妳真的有看清楚嗎?」 因為他們家就這麼一個兒子,我肯定地回答:我看得很清楚,我還告訴我同行的同學那是我鄰居小弟弟呢。 一群大人趕到台南火車站,一下火車,我一眼就看到王小弟和歹徒正在月台等火車要前往嘉義。 村民有的直接抓住歹徒,有的去通報鐵路警察。不懂事的三歲小弟弟被找回來,歹徒被鐵路警察抓走了。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歹徒是嘉義人,在保安火車站下車閒逛,看到王小弟單獨在田邊玩,就以去台南買糖果吃誘拐他。 王小弟上當了,和那人坐上火車,一齊在台南火車站下車快樂地去買糖果,就這麼碰巧地被我看到。王爸爸、王媽媽喜極而泣,再三向我道謝,又送我一枝鋼筆。 我永遠記得他們淚流滿面地說:小孩要是被帶到嘉義,就找不回來了! 我很開心能為大人們盡一點心力,找回王小弟。 心裡卻想著,這一定是天意,那天如果不是因為考試,提早放學,我也救不回王小弟啊! 王小弟也已經六十多歲了,願他長命健康,一生無災無難。

Read More

〈中華副刊〉孤室

■陳冠良 櫃子旁豎挺的虎尾蘭軟弱頹腰 水泥牆與圓凳,馬蒂斯與手工地毯 鏡子對面 貓在黑白照片裡偏頭瞅你 鍵盤上駝背 晴天如此健朗,無燈的屋隅 算不算病兆 在爐上的壺沸過 清洗濾網的紅色警示亮了好一陣子 陷入思考之時 所有具重量的物事 都一一被拋擲上外太空 落塵的碗盤,琴葉榕葉片 正午少女的祈禱 驚動你出走的現實 而跋過木身的紋回返 整段時間噴了霧 你卻沒忘了自己悲觀主義 備份鑰匙,被人滯留在原地 若無其事地安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