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秋雲和雪盡

■忍星 這不是一篇探討氣候變遷的科普文。 這也不是描述風花雪月浪漫破表的抒情文,當然,更不是挖掘命運多舛身世離奇的海水的前世今生。 其實,這是一則「人名」特別詩意十足令我念念不忘的懷舊文。 「春和景明」是黃春明的父親想到的好景致,還是欣羨「春光明媚」的新氣象?「威嚇之後才有安寧」難道是田威寧小姐父親的初衷?以往前行代的文學創作者都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真名,而都用筆名發表,一方面省去人際尷尬、具名騷擾的窘況,一方面自謙自抑深怕自己文字、學問不佳暴露在眾人面前貽人笑柄。所以筆名反而比真名容易免除尷尬窘況讓人印象深刻,進而催人生發偶像情懷。近當代年輕一輩的臺灣文學創作者則不然,是因為父母取的名字就很響亮好記,或是典雅出眾、出類拔萃,不需要筆名遮掩;抑或是膽子夠大、臉面(顏值)有擔當,不需要費腦筋想筆名? 還記得2021年3月份壽司連鎖店「壽司郎」在臺灣搞的「名字有鮭魚」的美食促銷活動,轟動一時,據說截至活動結束為止,為了享受「免費」美食臺灣總共有331人以「鮭魚」兩字改名。此後衍生的有形無形成本包括:米食的浪費、人格的貶低、實際身份的確認、以及透過媒體散播所引起的商業效應等種種爭論。讓人不禁懷疑,「美食」與「名字」的商業親屬關係,竟也如此天然深厚? 然而「秋雲」和「雪盡」是兩個女孩子的芳名嗎?「雪盡」是,「秋雲」不是。「秋雲」是一個堂堂七呎男兒的名字哩。 「秋雲」是我在五專求學時期「國父思想研究社」社團裡認識的學弟。他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姓名時,我當場是很驚訝的!「秋雲」不應該是女孩子的芳名嗎?而在我眼前的社員竟是體態壯碩胸肌飽滿的男孩,不消說,這位學弟我一輩子忘不了。不是他的氣質出眾,才華洋溢,或是(國父)思想深刻,字體端整;以上都不是原因,如果說聲音嘛倒也可以算是另一個原因。他的聲音渾厚低沉,搭配他樸實忠厚的長相,這朵「秋雲」想自腦海放飛,非常難吧! 「雪盡」則是我五專畢業後繼續進修時認識的熟女同學。她稍微比我年長幾歲,頗有長姐精明幹練的風範。我們私底下閒聊時,她說出她名字的由來與深意。「『雪盡』之後,春天還會遠嗎?」雪盡的父親該是比雪萊更有智慧,更有浪漫情懷的一位詩人啊! 在這酷暑難耐的季節裡,突然想到求學生涯裡曾經出現、認識的這兩個人,頓時心情暢快涼爽許多;只是不知道「秋雲」飄到哪裡停居了! 「秋雲」弟「雪盡」姐,時光易逝容顏易老,但你們的笑容和神韻在我心裡,卻永遠不會融化呀!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三合夜市滾動的季節

■李黎茗 豢養一趟遊牧 巷弄聒噪在耳中掏肺箴言 月光總是把自己妝得蒼白 地表總是把自己亮成劍影 薄片螻蟻包紮出的多樣血型美食 租一方位販售起栩栩生相 從傳統中打造出的美學 意麵帶頭敲擊陽春又三月 大熱狗破肚含糊一闋草根犟詞 多國棉麻切搓各派拳法 果汁攤酢榨出的瓊漿。一一 舔食水流腳步簫聲 一張又一張夜色速讀的便利貼條 貼進雨裏,濕透的雙眼 風,輪翻吹皺夜市八面 玲瓏紋身的楚歌 在日月星辰間,蘯遊 三合夜市滾動的季節

Read More

〈中華副刊〉風雨之夜

■劉妍伶 徹夜無眠。身處華廈十六樓,風雨格外無情,發狠般的疾風驟雨打在玻璃窗上,沒有詩意,只有停不了的憂惱。我在屋內為窗台上的母子祈禱,盼願牠們能安然渡過今晚的凶險。 那年五月,待產的鴿子媽媽到我雜亂的窗台育雛成功,同年八月又在原處下了兩顆蛋,那一大圈閒置的電纜線權充她現成的巢窩,我隱身暗處,不做多餘的照拂或叨擾。鴿子為雌雄交替孵育,鴿爸爸負責白天孵蛋,鴿媽媽則是傍晚至次日上午,牠們日日交復輪流,直到雛鴿破卵。 無奈的是,此次孵化期間正巧碰上強颱,更甚的是記者以「地表最強颱風」形容。漸漸入夜,雨勢隨之加劇,野蠻的風無所忌憚四處逡巡,呼吼之聲如雪崩岩落般教人害怕,窗台上的廢鐵片在鴿媽媽面前劈劈啪啪不停拍打,彷彿叫囂示威,我深恐鐵片會對牠造成傷害,甚至增多一層心理的恐懼。 為母則強,母親的偉大令我詞窮,許多次,強風幾乎將她吹離原處,但鴿媽媽奮力翻了翻滾,不斷與風雨纏鬥,誓死不離。她緊挨著窗框,與我只隔了一片玻璃,豆大的雨點傾潑在她身上,那圓圓的黑眼珠悲淒不堪,充滿了濃濃的絕望。我內心多希望打開窗戶讓她進到屋內避險,但是更怕她不會我意而造成反效果。天知道,這是一個多麼沉重的牽掛,我的無助不亞於她,恰似我理應為她們母子的生死負責。 驟風暴雨帶給鴿媽媽的驚嚇,在與我四目交接時得到了暫時的撫慰,我猜想她應能懂我心焦如焚。開燈吧,讓光線趕走黑暗帶來的恐懼,給茫然無援的人一點勇氣,於是我點亮室內所有電燈,希望藉著明亮得到心靈的寬慰。 過去上班族的我,不免期待颱風假,此刻終於明白,人類有堅固的屋舍堡壘,因此生命無所憂懼,然而,是晚無情的風雨,卻讓無所依靠的動物們性命如草芥般,生存或死亡全在瞬息間。 好不容易風勢暫歇,天也濛濛微亮,鴿媽媽便迫不急待飛離,我能了解她爆表的恐懼,然而她一走,強風又立時毫不慈悲的狂吼起來,我心中暗叫不妙,颱風警報尚未解除,而周圍數十層高的大樓櫛比鱗次,她小小的身軀如何與大自然搏鬥? 終於風勢逐漸消隱,鴿爸爸照例來到窗台孵蛋,從他的動作很明顯的,納悶著妻子何以沒等交班竟擅自離開,因為他並不知曉妻子前一晚所經歷的奪命驚魂。傍晚,鴿爸爸耐心等待母鳥歸返,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天色暗了下來卻沒任何蹤跡,他猶豫了一會還是離開窩巢覓食去了。 晚上我看著兩顆逐漸失溫的鴿蛋,心中異常悲傷,想起清晨那陣殘酷追趕著鴿媽媽的強風,便已明白,今早一去,她再也無法回來了。 悲歌未央,死神無情拔起連理枝,斬斷了並蒂蓮。鴿子是一夫一妻的,第三天,鴿爸爸來到時,發覺妻子仍舊缺席,心中多少明白母鴿已凶多吉少,他不改其志繼續孵了一個白天。第四日,鴿爸爸看著那冷涼的鴿卵,傷痕在心,佇立窗台沉愣許久,彷彿在心中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轉過身,他展翅一去不返。 那兩顆孤棄的蛋,逐漸在電纜線圈裡由雪白轉為米色,它不斷提醒著,2015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在我眼前促使一個家庭的崩毀。萬物有靈,草木含情,雖是短暫交會,在我眼中牠們不是野禽,卻是一個生命的故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滑雪之道

■卓瓊鈺 我以前在美國念書時很喜歡滑雪,最近看到電視上益智節目提問觀眾哪一種運動是會讓人上癮的?我腦筋一閃就想到滑雪,果然就是正確答案。滑雪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難怪會上癮。 第一次滑雪是在美國波士頓念碩士的時候,學生會辦了一場滑雪的活動。我們搭著遊覽車到北方的白山,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滑雪有多困難,報名了初學者課程穿上雪橇就開始練習。初學者最重要的就是學轉彎、懂得煞車以及懂得跌倒如何爬起來。上完課看似好像學會了,我們便搭著纜車往山上走,殊不知真正滑下來速度很快,一跌倒可是很不容易爬不起來的。我努力練習不靠別人爬起來,第一次學會站起來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後來真的爬不起來就只好把雪橇拆下來站起來在再重新穿,這時我想到我的脊柱損傷病人,要站起來要花費上半身好大的力氣,真的好佩服他們。等我學會了各種技巧,從山坡上快速滑下來再猛然煞車揚起一片雪花,頓時覺得自己好厲害。 幾次滑雪之旅慢慢掌握技巧與節奏,同學開始找我週末一起上山滑雪。滑雪的軌道一般分為綠、藍、黑以及黑鑽石。初學者通常從綠軌道開始滑慢慢滑,變厲害就往藍色甚至黑色的軌道去滑。那時候年輕剛學會了藍軌道就被同學帶著往黑軌道走,沒想到往山坡下一看,天啊!簡直是像斷崖一樣,直接下滑速度太快可能會衝到樹林裡摔個鼻青臉腫,只好用技巧左右畫很多之字型來控制速度往下滑。所以後來我們還是回到藍色軌道比較安全。 那時有個鄰校的同學,在一起滑過幾次雪之後,放假就常打電話來找我去滑雪,即使天氣預報山上結冰還是一樣。我跟他說他這樣很危險,結果他只好自己去。搭了纜車上山一看太危險結果又下來,回家還打電話來跟我報告。我想他醉翁之意應該不只是滑雪,可惜我倆留學後來的目標不同,一位想留美工作,一位想回國任教,滑雪沒有促成我們的緣分。 滑雪真的會讓人上癮。我們每次穿好裝備上山,就從一早開始滑到下午四點纜車快要停駛才結束。回到雪屋才發現自己飢腸轆轆,趕緊吃東西補充熱量,但是心還在回想剛剛的軌道旅程。醫學教科書有講到運動可以舒壓,在美國的東北方唸書,夏天時我愛打網球,冬天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滑雪,這兩項運動陪我度過辛苦的求學生涯,到現在還念念不忘。 滑雪的軌道也有點像人生的道路,你可以選擇輕鬆的綠軌道去走,它可能不刺激,但一路上卻是安全平穩的。相反的,如果你選擇黑軌道去滑,你可能跌倒也可能會受傷,但是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風景。而這似乎也跟談戀愛有點類似。沒有走過的道路,不會知道哪一條是最好的,就是要去嘗試就對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又見葵花向日時

■古木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當第一縷秋風輕輕拂過大地,田野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變換了色彩。高粱漲紅了臉,稻穗沉甸甸地彎下了腰,而那向日葵,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開始,就懷揣著對陽光的嚮往。它在春天的泥土裡悄然萌芽,嫩綠色的芽尖頂破土壤,帶著新生的脆弱與頑強。 最初,它只是兩片小小的子葉,在微風中輕輕顫抖,像是在試探這個陌生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日葵的莖稈逐漸生長。它的莖如同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每天都在積蓄力量,變得筆直而粗壯。那莖稈上有著細密的絨毛,彷彿是它的一層保護衣。在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下,它的葉子一片片地展開。葉子寬大而厚實,脈絡清晰,如同一只只大手,在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向你招手,又像是在與秋風嬉戲。每一片葉子的生長都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從葉芽的捲曲到完全舒展,邊緣還帶著淡淡的鋸齒狀,綠中帶黃,彷彿是被秋天的畫筆隨意塗抹過,渲染出一種別樣的韻味。 而最讓人陶醉的,當屬那向日葵的花盤。每一個都像是一個金色的太陽,密密麻麻地鑲嵌著飽滿的葵花籽。向日葵的花盤在未完全綻放時,是一個青澀的綠色花苞。被層層疊疊的綠色萼片包裹著,像一個嬌羞的少女,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美麗。慢慢地,花瓣開始從花苞的邊緣探出頭來,先是一點點淡黃色的邊,如同破曉時分天邊的第一縷曙光。隨著花瓣的逐漸展開,金黃色的花瓣越來越多,如同用純金打造的薄片,細膩而有光澤。它們圍繞著花盤,一圈一圈地排列著,如同一個美麗的漩渦,吸引著你的目光,讓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站在向日葵田中,閉上眼睛,你能聽到秋風在耳邊低語,那是一種輕柔而舒緩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秋天的故事。風中夾雜著淡淡的花香,那是向日葵特有的芬芳,清新而醇厚,讓人心曠神怡。偶爾,還會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它們嗡嗡地飛舞著,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採集著花蜜,它們是這秋天裡最勤勞的勞動者,也是這向日葵田中的精靈。 在秋天的陽光下,向日葵始終追隨著太陽的方向,「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它們是那麼的執著。在秋天的陽光下,花瓣閃爍著金色光芒,每一道光都像是希望的信號。望著它們,我不禁想起杜甫的「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從清晨的東方,到正午的頭頂,再到傍晚的西方,它們一刻不停地追隨著太陽的腳步。演繹著生命的律動,詮釋著對陽光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這種無聲的力量,令人震撼。 秋天的天空格外湛藍,如同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清澈而透明。潔白的雲朵如同棉花糖一般,飄浮在空中,變幻著各種形狀。時而像駿馬奔騰,時而像巨龍盤旋,時而又像仙女散花。那藍天與白雲,成為了向日葵田的背景,襯托出向日葵的壯美。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在大地上,給向日葵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在陽光的照耀下,向日葵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像是在大地上繪製的一幅抽象畫,充滿了藝術感。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向日葵田上,整個世界都被染成了橙紅色。向日葵的花瓣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豔麗。此時的向日葵田,彷彿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每一筆都飽含著秋天的深情。晚霞的光芒透過向日葵的縫隙,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如同天使的羽毛,輕盈地飄落。那光線在地上形成了斑駁的光影,如同歲月的碎片,拼湊出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在向日葵田上,在月光的籠罩下,花兒們顯得有些神秘。它們靜靜地站立著,像是在思考著什麼。偶爾,會有幾顆星星閃爍在夜空中,如同鑽石般璀璨。在這寧靜的夜晚,向日葵在積蓄著力量,等待著新一天太陽的升起,繼續它們的向陽之旅。 又見葵花向日時,我看到了秋天的美,那是一種成熟的美,一種收穫的美,一種充滿希望的美。走出那片向日葵田,心中滿是對秋天的眷戀。在這個季節裡,我看到了生命的美麗和堅韌,那是關於秋天的故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淘書

■林安福 愛讀書的人熟悉的一句名言道:讀書好比挖山泉,挖得越深水越甜。見商品時代電腦、手機出現,紙質印刷品從寶座上跌落,我抱著彷彿搶救遺產的心態匯入淘書的人流。淘書的地方隔家不遠,每逢週末,賣舊貨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形成了大眾消費青睞的地攤,俗稱跳蚤市場。賣舊書的趕早來往地下一蹲,在街頭巷尾處將口袋中的書取出一一鋪開,由人自憐自愛,自挑自選。人稠密時,肩並肩,腳跟腳,如過江之鯽,來去自如。 人們淘書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逛」,一為「泡」,逛者大多走馬觀書,一目了然而去。泡者紮進書海,泅進泅出。如遇好書,淘書的人兩眼放光,拉直,似邂逅心儀已久的情人、知音,忙討價還價掏錢交付。   「多少錢?」 「彷彿少點。」 「你看!這是本老書。」 「……」 這倒應合了彷彿越老越走俏的說法。也倒是,讀書容易寫書難啊。於謙《詠石灰》詩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留世的書何嘗不是經過千錘萬鑿、烈火焚燒到今天呀? 與日俱進,陸陸續續,我還真淘到一些自己還算愜意的書。如淘到一本高檔次的書,李澤厚的《美學三書》;淘到一本奇書,《詩詠紅樓夢人物譜》;買到別人看不上眼的書,王昆侖的《紅樓夢人物論》、電視劇《紅樓夢》歌曲集…… 有時不為買到的書沉迷,倒是為原執書者深深打動,欽印彷彿德儀之書的人對《紅樓夢》歌曲集情有獨鐘,他在書的扉頁上留下他的墨蹟——「彷彿言情小說之楷模,無聲美妙之音樂。世界文化之珍珠,中華文學之瑰寶。」另一位稱為孫純來的前輩深情地記下他買到《紅樓夢人物論》時的感動。彷彿83年春訂於綿竹新華書店,84、4、5收到。「盼此書近22年,今始得,能不快哉!」見書如晤故人面。我的目光挑開天幕低垂的雲靄以及橫亙的山峰,似乎看到漸行漸遠的未曾蒙面的前輩溶入滾滾的人流而背影消失……於是我掏高價買了這本書,可說是別人買書,我買書上留下的火熱的字;別人愛書,我更看重前人滾蕩的情誼。 有時買書多,用一個大口袋打包,又逛入市場買菜,往往一手提書一手提菜,書重菜輕,悠悠然提回家。遇社區的人大為驚奇道:「嘖嘖,買那麼多(菜)?」彷彿:「菜」未出口,凝住在嘴。我忙介面到:「彷彿是書。」同行的人流露出驚異的神色,心裡在說,都什麼年代了,還那麼迷書!旁邊有話順風傳過來:「嗨!人家還是個作『枷(家)』呢!」 說歸說,豆腐韭菜,各有所愛。他哪裡知道書的用途?自已一如既往如行山陰道上,沉醉不知歸路。 書買回屋,當然少不了一道道包紮的工序,又作了一回精心細緻的護士。末了,泡一杯茶,書桌前釋然坐下泡書,說也怪,眼睛一行行貪婪看去,一行行文字下咽,原倒有幾分饑餓感覺不出,書中自有另一世界:綠柳拂岸,花香鳥語,觀看徜徉其中物我兩忘,書中上演世相百態,人生苦樂酸甜,升沉起浮,美醜善惡,粉墨登場,紛呈畢至,……這裡有哲人旳高語,前賢的睿智,超凡的思維,灼目的創舉,以及超邁時空的對話和傾訴,看著看著,偶一抬頭,見人喧車流,就覺得活生生剛從書中走出,有時人過車逝,又覺得是切入書中。最可笑的是,有時看書而出,雄視高步,彷彿迎晨風,沐朝露,乘一葉輕舟,觀飛閣流丹,山雨徐來,溪雲飄升,儼然書呆子一個! 其實,讀書也有讀得叫人聰明起來的時侯。那是讀書而未足信書。讀《論貴粟疏》,賈誼說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就想到有珠玉金銀,難道還愁買不到充饑之糧禦寒之衣?又讀到《醜陋的中國人》,就反思中國有醜陋之人,中國的人並不都醜陋之至!讀李宗吾《厚黑學》,獨自感喟道:厚黑大有人在,厚黑學不可學! 又一個星期日驟來,就想到舊書市場上有片綠洲,就忙著動身上書市淘書。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舊泰安車站

■王克崇 秋風吹落了楓葉撒在寂靜的鐵道上,雖說是退役的火車站,但這份寂寥感恰如其分。 坐在比車站本體還高約莫兩層樓的月台邊,雙腳懸掛在月台邊晃啊晃,越過了月台黃線也不會有站長鳴哨警示。 斑駁的鐵軌沿著月台兩邊無限延伸著,那曾經乘載多少旅人遊子往來於南北之間的列車卻不再會停靠,宛如變了心的情人,離開了就不再回頭。 隨風飄落的楓葉散佈在鵝卵石覆蓋的枕木間,低頭拾取一片楓葉置於掌心,細細地欣賞著葉片的脈絡並由衷的讚嘆著大自然帶來的美。 像孩子遊樂般一步併一步的走在鐵軌之上,不用擔心會被即將到來的火車追趕著。儘管車站已退役,但鐵道兩旁的花草樹木並沒有因此侵門踏戶的佔地稱王,表示有人維護著這退役的車站。 腳步在橫跨大安溪上已禁止通行的花樑鋼橋前暫了停,鋼橋的另一端是怎樣的世界我不得而知,但環顧一路走來的天地,靜謐而舒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生如歌

■綠蒂 有短調 也有長曲 有頓號 也有休止符 可以是 慷慨激昂的戰歌 可以是 讚美上帝的歌頌 有悠揚的慕情 也有孤寂的哀傷 是 春花璀燦的綻放 也是 微風細語的低吟 在逝水年華的演奏中 中低音的薩克斯風 回塑著青少年代的輕輕憂鬱 無關 喟嘆朝青絲暮白雪 無關 時間位移的快速或遲緩 疼惜就是擁有 珍藏就成經典 唯希望謝幕後 人生之歌繞樑 明亮之心依然光敞 人走 茶溫依舊

Read More

〈中華副刊〉嘉義款火雞肉飯

■邱寶福 台灣庶民美食多如繁星,有些品項早已和地名相結合,成為台灣美食地圖的五星級地標,去台南一定要品嘗牛肉湯,到岡山不吃羊肉爐等於白來,而嘉義的扛霸子非火雞肉飯莫屬。 放眼整個嘉南平原,至少有幾百家火雞肉飯,有的是口耳相傳的排隊名店、有的則是大馬路旁沒有顯目招牌的平凡店家,嘉義火雞肉飯門派眾多,從米飯、醬汁、肉、醃菜到湯品,所產生的諸多排列組合,讓人眼花撩亂,哪一間是最好吃的火雞肉飯是一道偽命題,沒有標準答案,你得自己吃過一輪,就好像老台南人是不會跟觀光客擠排隊名店一樣,巷口那一間往往最好吃,除了味道,用餐的氛圍、主客之間的噓寒問暖、兒時的記憶……等等,都列入評分標準。 真正的火雞肉飯,最低標準必須是鋪呈在熱氣氤氳的米飯上的肉絲或肉片必須是正港的火雞肉,而不是用雞肉絲冒充的雞肉絲飯,台灣各縣市皆有店家販售火雞肉飯,招牌往往打著嘉義兩字,在米飯上點綴少許雞肉絲,沒有油蔥跟雞油的提味,淋上類似肉燥飯的黑醬汁就端上桌,這何嘗不是一種詐騙。 所謂的嘉義款火雞肉飯,店家會在不遮不掩的地方處理剛川燙完成的一整隻火雞,那是一種宣示跟自信,好比高雄岡山的老羊肉店,你會在店門口看到老闆處理早市送過來的一整隻溫體羊,就像在門庭若市的日本壽司店看職人現場表演肢解黑鮪魚,以至於如何變成一整片入口即化的頂級生魚片,基本上在嘉義,你不用怕吃到用雞肉絲偽裝的火雞肉飯,因為這樣的店家在嘉義是生存不下去的。 嘉義火雞肉飯,必備的湯品主要有三,魚丸湯、味噌湯跟紫菜湯,湯底主要以雞湯煉製為主,不需要多餘的調味,味道甘醇。從早到晚以至於宵夜場,只要你想吃,在嘉義這個地方,不用怕吃不到火雞肉飯。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風景,一個老人趿著一雙拖鞋,慢條斯理地騎著摩托車停在巷口某間不知名的店門口,就像走進自家大門一樣的自然,老人和老闆一個眼神交會,幾句寒暄,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火雞肉飯,成為老嘉義人的生活日常。 嘉義人常說,火雞肉飯出了嘉義,感覺就是少一味,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一切講求效率,就連吃一碗火雞肉飯也跟吃速食一樣,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起身後繼續為三餐奔忙。規劃一趟慢旅行吧!嘉義有山有海,還有正宗的嘉義款火雞肉飯,等你來細細走踏與品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買菜

■石學翰 彎過住家附近的公園,對街盡頭是一間大型菜市場,傍晚出門跑課的路上,車流匯聚於此,帶著菜籃的腳踏車、載著放學孩子的機車、載著貨物的發財車,整條街上成了攤販們的專屬舞台。行經於此,無人會抱怨著交通問題,若有之者,勢必須檢討自己闖入了他們的地盤。 自幼以來,我鮮少踏足這片地盤,對於母親如何每日擺出一席佳餚,我是不曾去關心究竟自何而來。只知去完市場,便如出外狩獵的獵人,自然能供得全家食無虞,對於那些激烈如叢林生存的市場,全然無知。暑假的某個日子裡,跟著友人早起前往港口魚市,這才驚覺這其中,大有深奧學問,殺價我是不懂的,但這魚如何調味、煎煮炒炸,老闆都會細細告知,怎麼處理、保存,更像是手把手的烹飪教室。儘管當時全然不能理解,卻也暗自決定,平日裡該擇定一天,獨自進到菜市場中拚搏一番。 據友人給的指南,必先要繞過整圈市場,確定好該買的食材,不知道怎麼選擇時,就直接跟著步伐堅定、氣勢洶洶的阿姨們。我煞有其事的在菜攤翻找著,就如買水果般,不明所以卻要敲上兩下,又怕招來老闆娘的側目,又匆匆跑到下一攤去了。走完一遭,卻是連半袋菜都沒買上,偌大的市場中,買上菜竟要遠比超市困難。幸而亦有不少熟食的攤販,這讓我想起母親常從市場中,買到幾盤生魚片、壽司、烤鴨等。最後停在一間在炒牛肉的攤前,待老闆熟稔的裝進塑膠盒中,不由感嘆這趟旅程之不易。 當我接過牛肉,遞給老闆一張千元鈔票時,他神色略顯錯愕。「來,八百四十元。」我接過零錢,暗自感到抱歉。初窺門徑,才覺買菜之大不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