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幸福的連結

 台南市永福國小五年級  ◎賴盷澄  夏日的午後,電鋸機馬達沉悶的響聲,和遠方積雨雲的悶雷互相唱和著。手起刀落,阿公家院子中那顆最挺拔的楊桃樹,應聲倒下。隨著它的倒下,我的心好像也少了那麼一塊,我和阿公的記憶連結也好像被切斷了。  阿公的家位在嘉南平原上,一個無人看守的小火車站旁,有一個偌大的院子,院子中栽了許多的花草和果樹,有釋迦、芒果、芭樂、龍眼,還有一棵超過三層樓高的楊桃樹。自我有記憶以來,最期待的就是和父親搭著每一站都停的區間車,聽著火車規律的節奏聲,沿路背著縱貫線上那些小車站的名字,在週末時去探望阿公。一出火車站,我總是以最快的速度飛奔而去,嘴裡大喊著:「阿公!阿公!我來看你了!」我知道阿公最疼我這個小孫子,每次撲到阿公的懷中,阿公總是會笑得合不攏嘴,用他結實而溫暖的手,牽著我去院子裡,對我說:「乖孫,今天想要吃什麼水果啊?阿公摘給你!」  我喜歡看著阿公拿著前端綁著一隻鐮刀和網子的竹竿,去摘那高掛在枝頭、肥嫩欲滴的楊桃。每次成功的接住那刀子勾落的楊桃時,我都會拍手大聲叫好,然後央求阿公扶著我的手,也讓我試試看。我也會要求阿公幫我挑出那些被鳥兒認證過、最香甜多汁的楊桃,然後迫不及待地將其洗淨,就在樹下吃了起來,滿滿的幸福與稚嫩的笑聲,就這樣迴盪在院子裡的每個角落。  隨著阿公生病、去世,父親也因為工作忙碌,無暇回去整理老家的事物,而那院子裡的樹木仍舊兀自生長著,愈發的蔥鬱。相安無事的幾年過去,日前父親接到環保局的要求,要我們把老家的院子整理以免孳生病媒蚊,經過了一番的掙扎,才下定決心將院子中六十年的花草樹木都清除掉。我堅持要父親帶我去見證老家楊桃樹的最後一刻,希望能夠在最後的最後,將曾經幸福的一切,都收存在我記憶裡的最深處。

Read More

扁要搬回台南住 黃偉哲:歡迎

前總統陳水扁表示將搬回台南居住,市長黃偉哲十一日受訪表示歡迎。(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透過臉書表示,要搬回故鄉台南居住,「因抗拒不了故鄉台南親情呼喚」,將定居於台南東區。台南市長黃偉哲十一日受訪表示「歡迎」、「這是好事」,因陳水扁為卸任總統,必要維安及生活便利,市政府會依法處理。  陳水扁透過臉書宣布自己將落葉歸根,就近照顧母親。「住過五都的阿扁要搬家了,終於回到新的台南古都,落葉歸根,又可以就近照顧家母,但就醫在高雄長庚,仍會南高兩頭跑。」  他在臉書表示「放眼台灣,要像阿扁一生住過六都的不會太多;阿扁在台南出生長大,北漂台北就讀大學成家立業,再到新北土城、桃園龜山、台中南屯進修,最後南漂高雄鼓山,由於抗拒不了黃昏故鄉台南親情的呼喚,最後遷到台南市東區」。  他也在臉書分享新家藝術收藏,三幅畫作分別是:陳錦芳教授的《520我愛你 載歌載舞》、張振宇館長的《禁忌的年代》和陳嬋娟老師的《來自阿扁的請安問好》。  據了解,陳水扁並非返回官田老家,而是將入住和女兒陳幸妤同社區東區林森路的另一住家,也可就近照顧母親。陳水扁目前仍在高雄長庚就醫,未來將會南、高兩頭跑。  對於陳水扁將返鄉居住,黃偉哲十一日受訪時直說「歡迎」、「這是好事」,歡迎陳水扁回鄉,其女兒女婿都在台南執業,以家庭和樂觀點或落葉歸根,回台南住是好事情。  至於陳水扁為卸任總統身分,黃偉哲表示,必要的維安及生活便利,市府依法處理。市警局也指出,其住家設有巡邏箱,維安勤務依法辦理,警員也會正常巡邏。

Read More

拗不到試吃竟砸翁偷芒果 男送辦

 記者盧萍珊/善化報導  臉書社團PO出善化有位阿伯賣芒果時遇奧客,要求試吃遭拒,竟拿芒果砸他,離開時還偷走一袋芒果。經善化分局調閱監視器畫面找到這名男子,羅嫌坦承確實有拿芒果砸阿伯,但沒偷走芒果。警方以竊盜、社維法罪名函送。  七十多歲住在官田區的胡阿伯因老伴車禍,十日下午來到善化黃昏市場賣芒果,遇到騎腳踏車經過的五十多歲羅姓男子經過,羅男嗆說,自己也曾在此擺攤,要求阿伯要付租金五百元,否則對老人家不利。阿伯不想理會,收拾東西前往另一處販售,但羅男不放過老人家,尾隨在後,再度以試吃芒果為由騷擾老人家。  阿伯向羅男表示,因為還沒開張,所以沒辦法提供試吃,羅男竟惱羞成怒,拿起芒果往阿伯身上砸過去,讓阿伯全身沾滿芒果渣,現場一片狼藉,阿伯整理東西時發現一袋芒果不翼而飛。  被砸的阿伯並未提告,但過程被網友PO在臉書,引來數千人的關心,紛紛留言羅男實在太可惡,還有熱心民眾打電話到善化分局,要捐錢幫阿伯度難關。善化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昨天下午找到羅男,他坦承以芒果丟擲阿伯,但沒偷走一袋芒果。

Read More

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 開幕

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十一日在北區西門路舉行開幕,這也是南市第一個以東南亞文化為主的商圈。(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東南亞來台新住民愈來愈多,位於北區西門路四段的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十一日成立,這也是南市第一個以東南亞文化為主的商圈。市長黃偉哲出席開幕式致詞,希望藉由商圈能促進台灣及東南亞間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占地約二千六百坪,可提供各項休閒、美食、親子、各國文化體驗、百貨交流、美容SPA等,市長黃偉哲參加十一日開幕式並了解現場提供的東南亞美食。  黃偉哲表示,台灣的東南亞新住民愈來愈多,這樣的異國文化商圈有存在必要,希望可以藉此和東南亞文化進行交流外,一般民眾也歡迎到商圈,不僅可以吃到商圈平價美食,還能體驗異國風情,未來市府也將找機會與商圈合作舉辦活動。  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協會理事長阮錦麗表示,商圈除提供各項休閒等之外,還有新住民第二代子女教育養成各項設施,讓新住民能在台灣展現自己國家的各項美食、休閒特色,同時,國人與觀光客不用出國,也可以體驗到東南亞各國的異國風情,享受充滿文化特色美食。微沙雅東南亞文化商圈目前固定店位約有五十個商家,預計可提供約二百五十個就業機會。

Read More

社區衛教 指導長者操作復健輔具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國際外科學會11日在台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舉辦「健康有理嘸」衛教活動,從基礎量測聽覺視力、辨識再加熱食物是否變質,也指導膝關節退化銀髮族操作各項復健輔具,同時結合社工地圖,教導長輩運用當地醫療社福資源,獲得熱烈回響。  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監事、亞大醫院外科部長林志隆表示,霧峰老化指數相較10年前已增加逾47%,為此邀集學生志工、社工師及營養師等組成醫療團隊,策劃一系列衛教活動。其中,「生理健康」藉由量測血壓、音叉、色盲圖及牙齒模型,使受測者了解各項檢查項目的正常範圍,以判斷自身的身體狀況;「飲食運動」檢測民眾對食物的認知,讓長者清楚了解食物加熱原理,以降低食物中毒風險。運動方面則指導長者進行各項運動時的姿勢,預防運動傷害。  林志隆表示,年長者普遍都有關節退化的症狀,嚴重者得接受關節相關手術,但每個人復原的情形不同;如何正確使用輔具,攸關術後復原的進度。因此指導民眾藉由「輔具知識」關卡實際穿戴輔具,了解自身穿著輔具適當的角度及施力點,達到最佳復原效果。  社工師評估霧峰中老齡與獨居人口偏高,透過「社工地圖」結合附近資源,讓該族群了解各項醫療輔助管道。現場並安排戲劇演出,結合有獎徵答活動與摸彩,宣導病識感與疾病特徵。

Read More

日連3天破200例 韓增35例

 中央社/東京11日專電   日本東京都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今天單日確診病例新增206例,首度連續3天破200例。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東京確診病例今天新添206例,昨天單日添243例創新高,前天單日添224例。  疫情發生以來,東京至今累計確診病例為7721例。  中央社/首爾11日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今天凌晨零時,確診感染武漢肺炎新增35例,主要為先前發生的群聚感染持續出現相關案例。  韓聯社報導,韓國至今累計確診1萬3373例,單日新增確診數本週雖出現下降趨勢,但首都圈、光州、大田等地區發生的群聚感染仍有相關案例出現,加上境外感染移入案例持續增加,疫情可能再次擴散。  新增確診案例包括20例社區感染及15例境外感染,社區感染來自光州9例、首爾6例、京畿道及大田各2例、仁川1例。  境外感染有8例在入境檢疫確診,其餘包括首爾、京畿道、全羅北道各2例,忠清南道1例。

Read More

下藥性侵鄰居友人 男判七年四月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蘇姓男子在鄰居介紹下認識女子小蘋(化名),蘇男兩年前將FM2摻入瓶裝柳橙汁內,再拿給小蘋飲用,趁意識昏迷無法抵抗時性侵得逞,經被害人提起告訴,蘇男辯稱經她同意發生性行為,法官不採信,台中地院依強制性交罪將他判刑七年四月,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蘇男經鄰居介紹認識小蘋,二0一八年九月二十日晚間,蘇原邀約鄰居共同前往小蘋住處聊天,但鄰居要照顧小孩無法共同前往,由鄰居致電小蘋告知蘇男會前往。 蘇男預先在自己住處將FM2摻入瓶裝柳橙汁內,再攜帶二瓶至小蘋住處,蘇男抵達小蘋住處後,二人即在客廳聊天,蘇並將摻有FM二柳橙汁拿給小蘋飲用。 待小蘋將柳橙汁飲畢,毒品發揮作用時,蘇男即趁她意識不清無法抗拒之際,將她攙扶進入房間性侵得逞。小蘋甦醒後,察覺有異並觀看監視器畫面後報警。

Read More

短短十天 7月熱傷害比去年同期增1.6倍

衛福部統計,7月1~10日全台熱傷害人數達190人次,創近4年同期新高。圖為台北自來水園區小朋友戲水消暑。(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健署11日指出,據統計,7月1~10日全台熱傷害人數已達19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1.6倍。提醒民眾天熱期間務必做好熱傷害防護,尤其家中有老人、兒童等高風險族更要留意。  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最近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35度以上,甚至高達37度,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  國健署指出,1~10日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已高達190人次,較去年同期116人次,上升1.6倍。  然而,這些個案並非全部都發生在大太陽底下,也有在室內發生熱傷害的情形。國健署表示,造成室內熱傷害的最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  由於老人和兒童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更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  國健署提醒民眾注意重要防護方式,包括定時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盡量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另外,天熱經常進出冷氣房,身體會難以適應高頻率的瞬間溫差,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感。建議室內冷氣設定在26~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在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避免悶熱的環境,散熱速度下降。  此外,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領、袖、褲腿等開口處最好敞開些,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在天氣炎熱期間,也要隨時關心家中長輩及孩童的狀況,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Read More

好發老人!常跌倒尿失禁 竟是常壓性水腦作祟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旬婦人在家常跌倒,甚至一度跌倒致左臂骨折,差不多同一時間也開始發現她的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而最近更因趕不及上廁所,常出現在客廳小便的情況。就醫檢查診斷為常壓性水腦症,經作腦脊液引流改善。  郭綜合醫院指出,「常壓性水腦」是一個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水腦即是腦部異常積液;腦脊液存在著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內外,總量大約150毫升,具有緩衝保護和代謝循環等功能。異常積液是腦脊液循環出了問題,包括生成、流動和吸收三個部分,腦脊液主要在腦室內生成,每天腦脊液的產生大約500毫升,所以一天腦脊液大概可以完整循環三次;這些腦脊液會在腦室之間流動,進入腦部和脊髓外側的蜘蛛網膜下腔,最後回到腦的表面經由腦膜上的顆粒吸收,循環的破壞主要來自感染、出血、腫瘤等各種原因。  常壓性水腦最早在1965年被描述,症狀一般緩慢進行,指顱內壓力正常或曾經升高再回到正常,自發性的常壓性水腦其確切的成因依然不明,是一種交通型水腦,即是腦脊液的流動正常,但是生成和吸收無法平衡而堆積。  郭綜合表示,自發性常壓性水腦的典型症狀,步態不穩、認知功能受損和尿失禁;其中步態不穩是最常見的初期症狀,會有步伐變小、轉身困難而病人的感覺像是「腳黏在地上」;這些症狀都是緩慢發生且逐漸惡化,所以很常被家人忽略或當成老化現象。其影像和症狀與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等非常難區分,有些病人症狀上完全無法區分。  常壓性水腦目前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主要還是靠腦脊液引流管的置放,提供一個長期的體內引流系統,將堆積多餘的腦脊液帶到其他地方吸收而達到平衡;最常見的是腦室腹腔引流管,利用腹膜吸收多餘的腦脊液,而管子放入腦室時必須做腦的穿刺,出血機會不大且多半不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另外,還有腰椎腹腔引流管是將腦脊液從腰椎帶到腹腔吸收,可達到一樣好的預後,避免腦部手術,但是也有其特殊限制在。

Read More

<彩繪人生>三明治女孩陳虹容 想換跑道當老師

自崑大幼保系進修部畢業的陳虹容,感謝家人的鼓勵進修取得幼保專長,她表示,畢業第一個目標是擔任專任老師發揮所學。(記者汪惠松攝) 許多女孩成為母親後經常放棄夢想,全心投入在孩子的養育上,但也有許多人在職場與家庭中兩頭奮戰,非常不容易。今年自崑山科大幼兒保育系進修部畢業的陳虹容,感謝家人的鼓勵進修取得幼保專長,她表示,畢業第一個目標是擔任專任老師發揮所學。  今年35歲的陳虹容,高中時期就讀應用外語科,大學則是會計系畢業,因喜愛小孩而進入幼兒園負責行政工作,由於園方也鼓勵員工積極進修,在家人的支持下,她選擇了最喜愛的幼保系,攻讀第二個學士學位。  陳虹容育有兩個小孩,分別就讀國小一、五年級,在家庭、職場與課業的時間安排相當緊湊,她平日每天會空出一個小時閱讀相關書籍,假日則拉長到兩個小時,無論複習課業還是延伸閱讀,盡力把握能利用的時間,把事情規律地處理好,也讓她維持系上第一名的好成績。106學年度因系上老師申請了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也讓陳虹容積極爭取海外實習機會,前往印尼泗水台灣學校實習一個月。  陳虹容說,實習期間在校內都是講華語,不過只要離開學校,包括到外面購買用品時,便需要基本的英文對話。此外,該校的幼兒教育課程規畫及幼兒環境布置,讓她發現印尼與台灣的幼保觀念大不同,這段實習旅程讓她拓展眼界、提升外語能力,也學習到不同的幼兒教育方式。  陳虹容在重返校園後與同學們相處融洽,溝通上也少有世代差異,她提到與年輕人相處時均先觀察他們喜愛的或流行的事物,並與他們一同討論學習,做報告時也是當面溝通,直接說出彼此的想法。陳虹容說,與同學們相處讓她了解到年輕人不同的思維,課程中也看到不一樣的創意。  陳虹容畢業後的第一個目標是擔任專任老師,因過去工作的關係曾指導過國小、國中生,未來也想要往高中,甚至大學教育邁進,讓自己熱愛的教育專長能夠好好發揮。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