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賢發威!智異山首播開紅盤

全智賢新劇《智異山》首播就衝出亮眼好成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愛奇藝原創韓劇《智異山》於23日獨家首播,男主角朱智勛飾演的新人護林員姜賢祖登場不到1分鐘就被指派出任務,生死交關之際,全智賢飛身登場,首集結尾男女主角驚人遭遇,吊足劇迷胃口。 由韓國名編劇金銀姬和王牌導演李應福攜手打造的愛奇藝原創韓劇《智異山》,找來國民女神全智賢、男神朱智勛和實力派演員成東鎰、吳正世、趙漢哲等人同台演出,「護林員」的新穎題材結合金銀姬擅長營造的懸疑氛圍,編導演的黃金陣容加上引人入勝的劇情,首播就衝出亮眼好成績(韓國首播平均收視9.1%) 。 《智異山》以森林守護者的護林員和山林中發生的一切為主軸,首集由成東鎰飾演的所長曹大震帶領海東分所的護林員必須在黃金時間內找到失蹤的14歲學生,隨著颱風來襲搜索被迫中斷,堅信失聯學生仍生存的全智賢瞞著隊員隻身前往,獨自面對暴雨、山洪等險峻氣候,沒想到朱智勛默默跟隨,順利完成救援任務後,兩人瞬間癱軟在懸崖巨石上,一同迎接智異山的日出,另類浪漫的畫面相當有趣。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龍崗新校舍 海洋意象綠建築

崑大旅遊系校友紀京佑(左四)在日本任職,工作時協助辦理多文化料理體驗活動,促進南越前町與台灣的觀光交流,獲得當地雜誌《町報》報導。(崑大提供) 龍崗國小新校舍獲獎不斷,繼獲得「台南市第二屆公共工程優質獎」特優後,今年度再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特別獎,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獲悉喜訊後,為四鯤鯓地區能擁有國家級認證之地標型美學建築同感興奮。 龍崗國小校長陳彥良表示,新校舍建築意象融合在地環境文化特色,以單伸手形式來圍塑中央廣場,讓中央廣場成為學生能運動、玩耍的樂活草坡。外型充滿海洋意象,藍白色系外牆、以自由曲線構成浪花陽台,並以帆船造型戶外梯為呼應,凸顯海洋學校的風格特色;此外校方亦將四鯤鯓的文化、地景及自然生態如照壁、古井、鯨魚、燈塔、台灣俚語等製成公共藝術並融入新校舍,讓師生及民眾能感受到社區文化之美。 龍崗國小創建迄今,今年正好滿一百週年,家長會和地方仕紳共同爭取新校舍原址重建,新建校舍包含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地下室等共十六間,由陳文祥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升富營造有限公司得標施工,總工程經費約六千六百萬元整,於一0九年八月領照使用。 陳彥良表示,新校舍為四鯤鯓打造一個安全耐震、具綠建築指標及海洋意象的校園空間,讓學生能在嶄新安全的教學場域裡面快樂學習,校方並將新校舍空間開放給社區使用,透過社區營造,已將四鯤鯓里民的社區情感緊緊凝聚在一起。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生活休閒〉廖盛芳樹石盆景創作 禪意十足

廖盛芳的樹石盆景有些不到巴掌大。 (記者林偉民攝) 研發智慧食材有成的「挑大師」廖盛芳,在研究美食之餘也用心栽培,花了廿年時間照顧、創作百餘盆「一石一樹一景」的樹石盆景,將大自然景色濃縮為「手中樹、掌中山」,時而蒼勁,時而茂密,展現無窮的生命力,禪意十足。他認為,照顧這種迷你盆栽需要決心、細心和耐心,用以修身養性最適合不過。 廖盛芳最近應雲林榮民興安農場吳長興之邀,前往參與奇石奇樹奇景展,同為榮民身分的廖盛芳,以退輔會《八大農場》為主題,提供八盆精心照顧的樹石盆景參展,每盆對映一座農場,加上廖盛芳自己創作的詩句和盆景相對映,他稱之為「文人盆栽」,讓參觀者對作品有更深入的認識,頗獲好評。 廖盛芳的東河農場盆景。 (廖盛芳提供) 廖盛芳表示,從小喜歡接觸泥土,也喜歡種植花草樹木,但真正接觸樹石盆景在廿四年前受台灣樹石老人馬景壽的影響,發現只要有心,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可能成為創作的材料,有些或許平凡無奇,但只要靈感一來,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再搭配石頭形狀種植不同植物,就能創作一件盆景,由於石頭體積不大,小樹更是迷你,每件作品都要花不少時間構思和照顧,像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十年以上時間培育而成,有如大自然的縮影。 他表示,每個人都可以創作樹石盆景,但也要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石頭上的樹種迷你,生長期慢,而且水分、養分都要恰到好處,又不能過度日曬,就像照顧小孩子一樣,因此每次出門或遇颱風天,都會擔心樹石的狀況,目前他擁有逾百盆的作品,花費的精神難以計算。 研發美食「一口兩吃」的廖盛芳認為,美食和創作是相通的,美食除了傳統也要創新,而具有禪意的樹石盆景也是獨一無二的,這考驗個人的創作力與想像力,還要有十足的耐力,卻也正適合讓人修身養性。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公益月動起來!救國團義工關懷五甲教養院

台南市團友會與關廟區團委會專程至五甲教養院關懷院內師生,並清理環境。(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歸仁報導 十月是救國團全國義工公益月,台南市團友會與關廟區團委會廿四日專程至五甲教養院關懷院內師生,並由關廟區團委會帶動大家一起團康舞蹈,改善長久以來院生們防疫隔離的心情。 救國團台南市團友會與關廟區團委會義工,結合救國團台南市之友會、上智關廟麵廠及歸仁寶島豆花等,各單位大力贊助物資,齊心送愛到歸仁五甲教養院,由會長林易煌代表致贈院方,並由關廟區團委會總幹事陳月惠帶動大家一起團康舞蹈,廿多名義工幫忙清掃環境。 關廟區會長吳忠桀表示,救國團長期以來都為地方做公益,深耕多年早已深獲社會大眾的肯定,所以需要贊助物資時,很多企業廠商都慷慨相挺,如上週在山西宮辦理捐血,上智關廟麵廠、皂籽瓏香皂、南瀛基金會、還有很多單位都來贊助,一天內更募得三百六十四袋血,解決醫院血荒。 十月是救國團的公益月,各縣市救國團義工都規劃辦理各項公益活動,經費來源大多是靠義工籌募,只要有利他利人計畫,不管是煎可麗餅送偏鄉學童,還是輔導學童的聚光計畫等,都是傳愛服務。台南市團委會總幹事梁明峰也表示,今年是救國團成立六十九週年慶,也是他進入救國團服務的第三十六年,在團裡學習很多,看到那這麼多區隊單位義工在自己的鄉里,為地方做公益,有人辦捐血,有人送物資,有人美化環境,有人關懷弱勢,可見唯有幸福健康學習才是人生努力的目標。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線上新生英語營 導覽校園

南大運用3D模型以全英語方式向新生介紹校園。(記者施春瑛翻攝) 台南大學國際事務處為協助大一新生融入大學生活及了解校園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特結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舉辦了「線上新生英語營」,共計四十五名新生參加。為讓新生有身歷其境的體驗,校方還特別建置南大校園與府城著名景點的三百六十度全景線上虛擬地圖,由外籍學生和專業講師運用3D路線模型,以全英語方式介紹校園和台南在地生活,讓新生快速融入大學生活並為增進英語學習興趣與能力。 為期兩天的「南大線上新生英語營」,第一天由南大外籍學生利用3D模型介紹台南大學校園景觀,讓新生對未來大學生活有初步的了解,並特別邀請曾任ICRT、環宇廣播主持人的知名YouTuber網紅JR Lee(李卓威),針對「英語學習及英語能力對職場和國際觀之重要關聯」進行線上演講,帶領同學理解英語能力在現今社會的重要性。 第二天由專業講師透過線上介紹台南知名景點與在地美食,包含正興街地方創生、國華街美食及府城中西區熱門景點介紹等,外籍學生也分享及推薦台南超夯景點,激發新生對大學生活的憧憬與期待。 南大國際事務處語文中心主任黃彥彰表示,新生英語營是大一新生參與學校的正式活動之一,希望讓本地新生即早融入國際化校園的英語學習環境,在大學階段精進英語能力,累積自身的職場競爭力,也能讓外籍新生先以3D虛擬地圖熟悉校園環境,促進本地與外籍學生的文化交流,順利接軌大學生活。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地震影響 台鐵部分列車延誤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宜蘭廿四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六點五地震,多處震度達四級,造成部分台鐵列車延誤。中橫便道近梨山路段也因落石不斷,暫停通行,公路總局今日上午六時將巡檢確認安全無虞後,再開放時段通行。 台鐵表示,震度四級地區,包括蘇新|鳳林間、蘇新|竹南間、田中|民雄間,依四級震度辦理,也就是第一趟列車以時速卅公里,第二趟列車起以時速六十公里慢行至前方站,另需由工務、電務單位派員巡查路線,確定無礙後,才恢復原速度。 台鐵竹南|彰化、民雄|嘉義間則依三級震度辦理,也就是第一趟列車以時速六十公里開至前方站,並檢視路(線),如無異狀,第二趟列車起恢復原速度。 台鐵說,下午五時二十四分全部路線、電車線巡查完畢恢復正常行駛,共影響六十七列次、一萬六九三一名旅客。 台八臨卅七線中橫便道昨下午在地震發生後,七十七公里處靈甫橋前靠近梨山路段,不斷有落石墜下,且路面散落不少落石。 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段長呂正安表示,已派駐機具待命,今日上午六時人力巡檢後,確認安全無虞再開放通行時段。

Read More

中醫治慢性蕁麻疹 兼調理體質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的三大症狀為膨疹、搔癢、血管性水腫。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現代醫學擅長治療「急性蕁麻疹」;中醫則是擅長治療「慢性蕁麻疹」這類「本虛標實」反覆發作的疾病。 臨床上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大部分屬於急性,病灶發作時間從數小時到數日不等,很少超過6週,通常是由於食物、藥物、感染、輸血或其他因子引起過敏性反應所導致;而症狀反覆發作且超過6週者則屬於慢性,大多數發病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認為與壓力、自體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藥物食品添加物有關。 中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皮疹的表現加上兼夾的症狀,來辨證論治進行治療,臨床常見證型有以下幾種: 「風寒型」:風疹塊色淡紅或蒼白,常在受風著涼之後發病,可用桂枝湯或麻黃湯加減。「風熱型」:風疹塊偏紅且有灼熱感,遇熱、流汗則加重,可用消風散加減。 「脾胃積熱型」:常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胃腸症狀,特別是飲酒或吃了魚蝦等食物後造成的,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血瘀型」:常反覆發作,疹色暗紅,或隱或現,皮疹常出現於下肢居多,入夜後症狀更為明顯,可用活血祛風湯加減。 「氣血兩虛型」:常見於體質虛弱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稍微勞累蕁麻疹就復發,皮疹顏色偏淡,可用當歸飲子、八珍湯加減。 許益彰說,現代醫學擅長治療急性蕁麻疹,能夠在短時間內就控制住發作的病情;中醫則是擅長治療慢性蕁麻疹這類「本虛標實」反覆發作的疾病,既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Read More

〈宗教〉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開鑼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昨天下午舉行請水(請王)儀式後正式開鑼。(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3年1科辛丑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24日在祭典委員會恭請天河宮代天巡狩千歲爺蒞臨後正式開鑼,展開為期8天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歷史悠久,聞名全台,辛丑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因新冠疫情影響縮小祭典規模,昨天下午僅由七角頭及東港鎮內各神轎陣頭,齊聚東港鎮鎮海公園恭迎天河宮代天巡狩千歲爺蒞境巡視,整個祭典科儀都遵循古禮進行。 東隆宮祭典委員會主任委員潘慶士表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在民國99年由文化部列入重要民俗無形文化資產,是全國所矚目的宗教盛事,儀式中既保留傳統又富有神秘感,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於昨天下午正式登場,先由請水儀式恭請代天巡狩 千歲爺蒞臨後,隊伍沿延平路七角頭的宮廟行進後,晚上回到東隆宮代天府前過火,再恭請千歲爺入宮安座,最後再由各宮廟陣頭於代天府前參拜千歲爺。整個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將進行至31日,展開8天7夜的遶境與相關科儀活動。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因受因疫情影響縮小祭典規模,祭典委員會呼籲參與的陣頭及民眾,務必遵照指揮中心規定,全程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

Read More

疑似氣爆 基隆母子受傷送醫

中央社∕基隆廿四日電 八十七歲黃姓婦人今天下午五時許疑在自家基隆市平一路煮飯時不慎引發氣爆,臉部和手腳受有燒燙傷,另黃婦五十五歲兒子黃男則手腳受有燒燙傷,二人意識清楚送醫救治。 基隆市消防局下午五時廿七分接獲通報,平一路廿七巷一間民宅一樓發生火警,立即派遣中正、信義和信二分隊前往搶救,警消抵達後,現場已無煙火,經詢問現場人員發現疑似發生氣爆。 氣爆現場一片凌亂,屋內櫃子等物品被炸飛到屋外散落四處,不僅窗戶玻璃被震破,門框和窗框也應聲斷裂,就連牆面也被震垮,隔壁鄰居也受波及,造成玻璃破裂,一名老奶奶疑受驚嚇撞到頭部,所幸無大礙並未送醫。 八十七歲屋主黃婦和兒子黃男則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救治,黃婦到院時意識清楚,臉部和手腳約十二%面積受有二至三度燒燙傷,院方將預防性送往加護病房治療;黃婦的五十五歲兒子黃男則雙手和雙腳有約十%面積受有二至三度燒燙傷。 警消已在現場拉起封鎖線,經初步調查,黃婦在廚房烹煮時,疑似操作不慎引發氣爆,不過確切事故發生原因,仍有待消防局調查釐清。

Read More

〈生活休閒〉擁抱青山綠水 享受露營趣

市府秘書處秘書吳樹南說,做好防疫準備,後疫情時代不妨露營去,放鬆身心。(吳樹南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改變生活休閒方式與旅遊習慣,疫情趨緩後的後疫情時代,兼具健康與樂活的戶外露營活動,近來成為很夯的休閒活動。 受疫情影響,不少民眾只好取消出國旅遊計畫,疫情降級解封後,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走進山林中,山林裡富含芬多精與負離子,露營的營地間至少間隔三公尺以上,人群接觸機會小,符合安全社交距離;是良好的防疫新生活運動。 喜愛露營活動的市府秘書處秘書吳樹南說,如何在疫情解封後的露營活動,做好防疫保護自己與他人,又能兼顧生活休閒,除配合營地管理防疫指引與措施,建議露營者除配戴防疫口罩外,也要自備噴灑式酒精、簡易型隨身酒精筆、防疫用乾式洗手劑,以便使用公共浴廁前後消毒,保護自己也愛護別人,讓露營成為讓人安心與安全的休閒活動。 他說,露營可說是生活旅行,與家人自備帳篷到大自然林中露營,享受親情與簡單美食。過程裡在山林漫行向大自然學習,讓生活學習放下、放慢、放空,感受身心靈的幸福;露營擁抱青山綠水,更可以讓人的五種感官「視、聽、嗅、味、觸」,透過露營紮營、舖帳、簡食、漫步、談心,感受五感的美好與簡約時光。 他感性的說,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身體健康,就是幸福」,「活著,就是幸運」:家永遠最溫暖,家人永遠最重要,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心就不會害怕,人就不會孤單;露營活動讓家成為溫馨、感性的移動城堡,更成為情感凝聚的再創造。 後疫情時代想要與家人小旅行,不妨安排一場露營,既能親近的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時光,又能兼顧生活休閒與健康。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