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航運2月營收88.64億元 增21.24%

(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2024年2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88.64億元,月減4.19 %,年增21.24%;累計營收181.17億元,年增7.79%。 受到二月份工作天數及假期因素影響,貨量較上個月減少致使2月份營收略減。但觀察到農曆春節假期後,各地需求已逐步增加,將有助於公司營運穩健增長。

Read More

風訓公司日本子公司設立完成 日本東京舉行開幕發表會

開幕式上舉辦鏡開儀式,由左至右分別為秋印株式會社代表三浦直人、日本風能協會代表足立慎一、風訓公司董事長盧展猷、風訓日本子公司負責人蔡明格及FOM ACADEMY代表菅野辰典。(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港務公司)轉投資事業臺灣風能訓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風訓公司, TIWTC)為臺灣第一家取得國際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 GWO)認證的訓練機構,近年來積極協助亞太地區風電產業人才培育,並在日本屢獲成績,為能更深度耕耘日本市場且更緊密與日本客戶以及當地的機構合作,風訓公司從2023年開始著手規劃設置日本子公司,並於2024年2月5日完成日本子公司的設立。 風訓公司於2024年2月28日至3月1日與關係企業國際海洋集團及股東臺英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參與在日本東京舉辦的World Smart Energy Week,今年共吸引近1,500家公司參展,近7萬人次造訪,主題包含風能、太陽能、可充電電池、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等。風訓公司藉此次主題WIND EXPO參展機會,於2024年2月29日舉辦日本子公司(TIWTC Training Corporation Ltd.)開幕發表會,並邀請港務公司等股東及合作夥伴一同見證風訓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的新里程碑。 風訓公司總經理蔡明格同時也是日本子公司TIWTC Training Corporation Ltd.負責人,感謝所有參與開幕發表會的貴賓,分享風訓的過去以及未來的展望,並邀請風訓公司董事長盧展猷、FOM ACADEMY、秋田在地協力廠商-秋印株式會社以及日本風能協會等貴賓致詞,及進行慶祝祈福的鏡開儀式。鏡開儀式是一項源自日本的傳統儀式,主要特點為使用木槌打破一個特殊的酒樽,然後分享酒水給參與者,通常用於慶祝特殊場合。此外,也安排風訓公司2位講師示範GWO課程「進階急救訓練」(Enhanced First Aid),使用教具展演如何替大型創傷進行止血,並在會後開放體驗活動,讓現場來賓更有參與感。 風訓公司日本子公司的設立是以建立日本、臺灣為核心之亞洲GWO訓練中心聯盟,為拓展其他亞洲市場奠定基礎。風訓公司將逐步發展韓國、越南等亞太市場,將透過參展、顧問服務、移動訓練專案、發展中長期策略夥伴等方式,拓展更多合作機會和可能性。

Read More

產發署4月9日舉辦淨零CEO半日講習班 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應用分享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執行,將於4月9日舉辦淨零CEO半日講習班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應用分享,報名至 4月1日15:00前。 本次活動主要是為協助業者掌握國內外產業淨零趨勢,以持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獲得業務合作,爰藉由本活動講授國內外淨零趨勢、產業淨零案例及政府輔導資源,加速引導各產業之高階主管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建立企業由上而下的碳盤查及減碳能力,掌握低碳化或智慧化減碳作法與效益,並即刻投入淨零作業,讓「零碳」成為台灣產業的新優勢。 時間:113年4月9日 (二) 13:00-16:30,地點:紡拓大樓17樓第一會議室 (台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22號),聯絡資訊:電話:02-2336-7599 #10 簡小姐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盞武寧野山茶 的浮生

李黎茗 浪了千年,在他鄉 某年的月圓之夜 天空總是飛出夢遊的翅膀 大海總是淚灑月色詩行 風,秋了白白的清露   走。去革命根據地 ,去瞧戰爭與和平 去沙田,去西海,去隨山盤的 四A的心靈景區 把自己浸濕在山水城中 借題,發揮一手無邊框的畫卷   讓她醉在月牙泉邊 讓她成為光圈裏的一朵小花 讓她,木魚 木魚 梳粧著那滿頭白的老厝 今夜,就這樣醉吧 時光罅隙裏瘦瘦的影子。倒出 一盞武寧野山茶的浮生

Read More

斥資18億 台大醫院新建醫護大樓

晚期肺癌雙標靶藥納入健保,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醫師王金洲(左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醫師陳育民、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醫師廖唯昱、雙標靶用藥病友黃女士鼓勵病友積極治療。(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11日舉行仁愛醫護大樓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將興建為地下3層、地上15層之建物,設置732床醫護輪值宿舍及幼兒園,提供員工更好的住宿以及托育環境,希望解決醫護人員生活需求,留住醫護人員並降低流動率。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致表示,台北市中正區是「蛋黃中的蛋黃」,在這一區蓋醫護宿舍,「不敢說絕後,但一定空前」,在這麼好的地點提供員工住宿有象徵性,意味台大醫院非常重視醫護人員福祉,安居才能樂業,對留才有很大加分效果。 台大醫院在博愛特區舉建仁愛醫護大樓,提供醫護人員住宿及托育設施,新大樓預定2027年完工。(台大醫院提供) 吳明賢指出,台大醫院醫護人員肩負照護急重難罕病人重責大任,輪值後必須充分休息,才能確保醫療照護品質;人才是醫院最大資產,台大醫院大多數是年輕醫護,家有學齡前幼兒須照顧,未來宿舍附有幼兒園,準備好托育環境,「希望年輕醫護盡量生子」。 吳明賢指出,台大醫院打造幸福職場責無旁貸,期待未來藉由此棟現代化建築之落成,營造溫暖氛圍,締造吸引與留住優秀人才的環境,凝聚同仁向心力,達成醫療永續經營且基業長青之目標。 台大醫院指出,新大樓歷經土地淨空、規劃及申請興建審查等程序,且受新冠肺炎疫情、營造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使得建築成本大幅增加,總計畫經費成長到18億元,這一樓醫護宿舍有員工運動空間及幼兒園,預計2027年5月完工。

Read More

死亡率激增 卵巢癌年輕化 與不孕未育有關

醫師李佩蓁指出,近年卵巢癌年輕患者變多,推測與女性不孕或未生育的比例越來越高有關。(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健署於2023年底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其中「卵巢癌」是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第10位、女性10大癌症死亡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更高達近1成,為10大癌症之最。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李佩蓁指出,卵巢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病人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因此一直是3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近年來更觀察到罹患卵巢癌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她的病人當中,最年輕的卵巢癌患者僅34歲。 「女性未懷孕期間,卵巢每月固定排卵,但排卵濾泡液其實可視為一種有基因毒性的致癌物質,有可能導致卵巢或輸卵管的癌變風險增加。」醫師李佩蓁指出,過去卵巢癌較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患者,而近年卵巢癌的年輕患者變多,推測與現在女性不孕或未生育的比例越來越高有關。因卵巢癌初期較難被發現,往往患者感覺不舒服,就醫檢查後被診斷出來,病程可能已進展到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25%以下,是相當凶險的癌症。 李佩蓁表示,「讓卵巢休息一下,就能夠預防卵巢癌。」懷孕、哺乳是最天然能夠讓排卵暫停、卵巢休息的方法,而使用口服避孕藥,也能降低約3至5成的卵巢癌風險。雖然卵巢癌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手段,也沒有直接的篩檢方式,但仍然可以至婦產科透過超音波、內診,或抽血檢測卵巢腫瘤標誌數值是否正常,可及早發現卵巢癌、提早診斷治療。

Read More

一週3次豬腳食補 她變泡芙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4歲王太太正在經歷更年期,除了每日補鈣預防骨質流失,及適量荷爾蒙補充舒緩停經症候群不適症狀外,日常飲食中,也特別為了保持皮膚彈潤,一週會吃3-4次豬腳,沒想到卻吃成了泡芙人。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陳詩昀表示,一般對於肥胖定義會聯想到觀看外表體態或是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但也不能忽視體脂肪率(體脂肪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當體脂肪儲存過量時,就算BMI正常,也成了典型的「泡芙人」。 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 陳詩昀表示,王太太近期健檢結果出爐,赫然發現外表看起來不胖的她竟是泡芙人,不但體脂率超出正常值,來到40%(男性體脂肪率正常值約為15~25%,女生約為20~30%);血脂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都超出理想標準值。醫師警告她,須立即改變飲食錯誤觀念,否則發生心血管病變的機率都在默默增加。 陳詩昀說明,像是豬腳、豬皮、牛蹄等確實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因為分子結構太大、很難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這些食材除了有熱量高問題,還含有高脂肪、高飽和脂肪酸,偶爾淺嘗即可。 若想拿來當作養顏美容食補,長久下來可能毫無幫助,反而會造成肥胖問題;更嚴重的是倘若血脂中的三酸甘油酯不盡快控制改善,長久下來容易造成動脈硬化,使血管變窄,更進一步影響血壓問題,增加心臟病風險。 陳詩昀提醒所有熟齡女性,若想安全有效率的維持肌膚健康,日常還是應注重均衡飲食加上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天然蔬果,提供肌膚足夠的抗氧化能力;或是不妨可利用含有專利小分子膠原蛋白及添加維生素C的保健食品並依照每日建議食用方式補充,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

Read More

112年健保結餘344億 8年來新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健保署11日指出,112年健保未見赤字,結餘達344億元,創8年來的新高,分析主要原因是政府112年挹注公務預算240億元至健保基金,再加上去年景氣較好、股市活絡,補充保費挹注達718億元。 健保署表示,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84年起實施,初期常入不敷出,直到99年起揮別赤字,甚至曾在104年結餘達上千億元,但105年政府調降健保費率、提高部分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等,當年結餘驟降至185億元,106年起再度出現赤字,直到111年才終結連續5年赤字,由負轉正。 健保署財務組長陳美杏指出,112年健保結餘344億元,不只比111年的結餘更多,還創下了8年新高。去年健保結餘大幅度增加,主要與公務預算240億元挹注健保有關,「幫了很大的忙」,再加上去年景氣佳、股市活絡,補充保費也比過去幾年更好,達718億元。 補充保費開徵對象包含投保單位與保險對象,保險對象主要課徵股利、獎金、租金、兼職、利息、執行業務收入等6類收入,現階段費率2.11%,陳美杏表示,補充保費以投保單位負擔365億元,股利收取156億元為主,其次獎金115億元、租金35億元、兼職24億元、利息13億元、執行業務收入10億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水丰尚書 城:現實冷、 文字熱 ── 序《坐看流年度》

遠眺 文/秀實 圖/盧博瑛 這裏收錄了我的散文共十五篇,都與地域有關。但不能算作旅遊散文,因為當中並無突顯敍事與描寫的部分,而滲雜了不少相關的文化述說。我參照「地誌詩」的說法,稱之為「地誌散文」。旅遊散文與地誌散文是不同的,前者是旅途所見的紀錄,述說軌跡配合旅程安排;後者是定焦書寫,旁及相關的資料,或典籍、或文化、或往日、或詩詞。 散文創作並不容易,文字上多少得回歸到訊息傳達的功能上。總不能通篇文章,並沒有作者要傳達的訊息,而僅僅是書寫一種「感覺」、一種「美」。如果是這樣,那是一篇詩體,即「散文詩」。現時散文詩與抒情小品混淆在一起,弊端不少。優秀的散文詩,很難被發見。其實這兩者差別頗大。網絡時代,作品的數量激增,水平參差自是必然。作家把散文詩理解為「詩意的散文」,而其所謂詩意,即是優美與抒情的句子。如果說文學也呼喚精英,即散文詩與抒情小品混雜不分之現象,自是必然。 散文中「我」的存在具有相當的痕跡,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未必是作者本人。雖有某些投影,卻只能看作是一種「敘述角度」。詩裏的我雖然常是詩人本身,卻常有不同裝扮與化身,匿藏甚深。散文不同,如坐在對面,娓娓與你聊天。說者的態度、情緒,說話的語氣、語速、你都可以感受到。打個比喻,散文可以作「呈堂證供」,小說與詩不能。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我小說〈漠河舞廳〉(與歌曲同名)講述一段愛情故事,然我未曾到過東北。我詩〈涉及大漠、駱駝、石油、河西、玉門、祁連等名詞的一首詩〉有「大漠必然無垠無盡而我瘦成∕孤——影」,然我從未踏足河西四郡。但這裏收錄的散文所指涉的江西的滕王閣、石鐘山、廬山,福建的平和與霞浦,廣東的市橋與麻涌,臺南井腳仔鹽田,高雄橋頭糖廠,新加坡武吉知馬鐵路等,我都曾親臨其地。「紀實」的意味甚濃。散文的虛構總是如此,要不表明虛構,要不歇力把虛構當作現實來書寫,如東晉陶潛〈桃花源記〉。但只是極少數的存在,並因此出現「跨文類」現象,即介乎散文與小說的一種可能。德國評論家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1892—1940)在評論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追憶似水年華》時說:「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建立或瓦解了某種文體,也就是說,它們都是特例。但在那些特例中,這一部作品屬於最深不可測的一類。它的一切都超越了常規。從結構上看,它既是小說又是自傳又是評論。」(見〈普魯斯特的形象〉,本雅明著,張旭東譯。取自「我的個人圖書館」。)如這般深度的論述,散文作者可以參看。 對一個詩人或小說家而言,散文寫作具有兩重意義。其一是基礎語文的訓練。詩歌的意象構成與小說對繁複事物的處理,都需要相當的語文能力。每個作家都曾有過面對題材而不知所措的情況,譬如詩裏對一個城市的定義,小說裏描述一個俯瞰的城市。用文字來表達,確不是易事。所以詩人和小說家都應保持散文的創作。另一是在語言的追求上,作出一種平衡,讓詩的隱晦與小說的駁雜,出現潛在的制衡力量。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散文的確然不及詩與小說,所以藝術散文極難出現,更多似是一種閒話家常。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作者、作品、讀者的三角關係,散文距離最短。是以優秀的散文,與作者的修為與涵養密切相關,文如其人,應用在散文家身上,適合不過。 相對於詩與評論,散文與小說的創作較少。用粗糙的方法來作區分:詩主「情」,評論主「理」,散文與小說主「事」。而我的個性確實是重情(人),理次之而輕事。我如何,我的寫作也將如何。最早的散文集是1986年「山邊社」何紫前輩為我出版的《歲月傾斜》。1994年《星夜》由「香港青年作者協會」出版,是輯錄自劉以鬯前輩主編的《快報》副刊專欄,1998年有了第二版,由「紅高粱書架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小鎮一夜蟲喧》由「香港青年作者協會」出版。第四本散文集是《九個城塔》,2008年由「匯智出版社」出版。現在這半本《坐看流年度》算是第四與第五本散文集間的過渡。斷斷續續的散文創作到現在,我很珍惜兩人集的出版,因為這是文人相扶相重的見證。文人的聲名,不像賽馬競逐,只能有一個勝利者。優秀的前輩是無法阻攔優秀後輩的誕生。頒獎臺上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站立再多的勝利者「拉頭馬」,只要你的作品有足夠水平。寫作之路孤寂,感恩藏璧兄同行。 詩人李藏璧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已出版多本詩集,最近他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文章,說想和我合出一本「散文集」。此時我們的聯袂,在文學的意義外,便多了一份深厚的情誼。故而我欣然頷首。《坐看流年度》是他擬的書名,我很喜歡,頗有一種久歷人世滄桑而泰然自若的心境。藏璧兄的散文,路數與我不盡相同,然較之我更勝真誠。真誠乃散文之魂,藏璧得之。機心之巧與真誠之巧,並不相同。前者炫如燄火,後者歛若焚香,可幸我們相互欣賞與包容。文學之為藝術,只分良莠,不爭主義。今年十月,詩人江沉自美國回港,我們三人相聚於上環碼頭美心皇宮,半生睽違,情懷未變。江沉詩有六七暴動的香港,藏璧散文不乏舊時街巷,並皆歲月留痕。碼頭上的飛翼船在洶湧的波濤中,來而復返,旅客匆匆,已非同一面目。每個人都這樣走著,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名言:「向死而生」,清楚剖析了存在與時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會抵達終點,然只要仍未衝破紅線,你的跑道都可以無限延伸。藏璧與我,都稍具對生命的無奈與悲情,然今天攜手,便既向朋友、也向自己說明了我們已狠狠地「把時間擊倒」,坐看流年渡,笑話平生事。 「如能化煞辟邪∕在通往幽閉的門的路上∕我即是最後的」(秀實〈綠松石耳墜〉,2023)願這本散文集,能給予讀者一份溫暖,在冷凜的城市中。

Read More

高強度磁波椅治療 改善漏尿

醫師李瑋涓(右)說,高強度磁波椅利用電磁場讓骨盆底肌肉收縮,像是被動的凱格爾運動,可明顯改善漏尿程度,提升生活品質。(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71歲李女士近兩年來頻尿、咳嗽或是打噴嚏時漏尿,甚至都有異味,每天需要使用護墊卻導致反覆泌尿道感染,由於患者有心臟疾病不適合手術,經過醫病溝通,病患選擇高強度磁波椅治療,一個療程3週6次,治療後漏尿明顯改善,目前治療結束已超過1年,效果仍維持得不錯。 中國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李瑋涓表示,因腹壓增加而導致的漏尿稱為應力性尿失禁,與骨盆底肌群的鬆弛相關,常見於產後或更年期婦女,其他可能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子宮切除術後等等。通常建議病人可以做凱格爾運動來增加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但由於需要持之以恆的運動幾個月後效果才會比較明顯,因此病人通常會中途放棄。 李瑋涓說,高強度磁波椅利用電磁場讓骨盆底肌肉收縮,像是被動的凱格爾運動,平均半小時肌肉收縮12000次,不會痛、非侵入性、不用脫衣服、並無太大副作用,每次大約30分鐘,每週兩次,療程約需6-10次,可明顯改善漏尿程度,提升生活品質。 不過,李瑋涓也提醒,高強度磁波椅治療禁忌症包含孕婦、金屬植入物如心律調節器、治療部位有未癒合傷口等等病人,且治療期間應避開生理期並穿著寬鬆衣物。 李瑋涓建議,養成良好的喝水及排尿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或飲料,平時可做凱格爾運動保養,若有尿失禁狀況應盡早就醫治療,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