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攔截 日韓草莓農藥超標

食藥署邊境查驗發現4批自日本進口的鮮草莓農藥超標。 (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最新邊境查驗發現4批來自日本的鮮草莓、1批南韓鮮草莓農藥殘留量超標,5批草莓共約1210公斤遭邊境攔截。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自日本輸入的草苺在5月底前將100%查驗。 另,自阿聯進口的瑪撒拉香料粉,被檢驗出農藥芬普尼、三賽唑等超標;自美輸入的蒜味帕瑪森風味粉,被檢出含有農藥環氧乙烷。相關貨品都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 林金富指出,自日本進口的4批鮮草莓共629.6公斤,由不同業者分自福岡、佐賀、熊本等地進口,被檢出殘留農藥阿納寧、亞派占、賜派滅、阿納寧,均違反不得檢出規定。另1批從韓國進口的580.8公斤鮮草莓,則被檢出殘留農藥賽果培超標。 林金富表示,每個國家因氣候環境不同,使用農藥習慣也不同。日本草莓產季通常是從11月底、12月初到隔年的4月,今年針對日本草莓在邊境採100%逐批監視查驗至5月底,韓國草莓則加強抽檢。

Read More

飯後腹脹揪主動脈問題 二度開刀救回

本報綜合報導 花蓮75歲吳姓男子飯後腹脹難耐,照胃鏡沒找到病因,卻意外發現主動脈弓潰瘍、冠狀動脈狹窄;住院期間突發心肌梗塞,1週內2度開刀搶回一命。 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民眾常無法釐清上腹痛與胸痛差異,不同症狀足以影響醫師判斷,關乎生死。一旦主動脈潰瘍出現胸痛、背痛、腹痛等症狀時,代表潰瘍處承受不住血流的衝擊,可能即將出現主動脈剝離、血腫或破裂出血,要立刻控制血壓,儘快安排手術。 黃振銘提醒,上腹痛、胸痛、腹脹或胸悶很難區分病因,尤其是心臟和主動脈的問題,死亡風險特別高。如果病人有心血管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年紀大、男性、有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個性急躁(俗稱A型人格)、肥胖等,並且找不到明確位置的胸痛、背痛,或從前胸痛到後背、呼吸喘、冒冷汗、運動時感覺越來越不舒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有冠狀動脈疾病、瓣膜問題、心衰竭或主動脈剝離等急症,才能把握黃金時間,搶救生命。

Read More

婦靜脈曲張惡化 微創抽除解危

  醫師呂明川7日表示,靜脈曲張惡化有更高機率發生肺栓塞、心肺衰竭、缺血休克,不可輕忽。 (澄清醫院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台中一名60歲婦人受靜脈曲張困擾,已惡化近第5期,腿部色澤變深、有濕疹與硬結,下肢血液無法回流,肺栓塞、心肺衰竭、缺血休克機率高。經進行微創靜脈曲張抽除手術,將病變的靜脈完全挑除,穿3個月彈性襪,目前順利康復。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表示,靜脈曲張依據患部位置、原因、面積等要素,判定其嚴重程度。當保守治療無效,會建議侵入性療法,微創靜脈曲張抽除術能精準定位患部、局部麻醉,以小切口進行曲張的靜脈勾除,縮短恢復期、減低疼痛、快速康復、降低風險,且不用擔心會再復發。 醫師呂明川提醒,靜脈曲張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年紀、懷孕、菸酒檳榔食用者與久站久坐行業別,都是高風險群,務必留意做好預防,建議避免長時間久站久坐、定期運動促進循環、做好體重管理、均衡飲食,並適度抬腿與按摩以舒緩下肢壓力,如有發現輕微的血管擴張、皮膚搔癢、腫脹、變色,可能是初期或前兆,要及早就醫預防病程發展。

Read More

麻疹傳染力強 急診醫護戴N95口罩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左)7日說明,若醫療人員有暴露風險,且15年內未接種MMR疫苗,建議佩戴N95口罩,降低感染機會。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吳門鍵∕綜合報導 因應中部某醫院發生麻疹院內感染群聚,近日也傳出多家醫院規定急診室上班得戴N95口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7日指出,麻疹屬於傳染力極強的疾病,若有暴露風險、且15年內未接種MMR疫苗、或未具有5年內麻疹抗體陽性檢驗報告,建議佩戴N95口罩。 高雄巿衛生局日前公布有麻疹個案足跡,高雄長庚醫院證實麻疹屬於高度空氣傳染性疾病,已下令院內急診室醫護人員上班改戴N95口罩。 曾淑慧說,針對本土麻疹疫情,醫療照護人員應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及佩戴口罩建議。如工作內容或場所具暴露風險,且15年內未接種MMR疫苗、或未具有5年內麻疹陽性抗體檢驗報告者,可佩戴N95口罩降低感染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共在

■楊諺珽 在被染成淺藍,無雜質的天空襯托下,高低起伏的建築物被勾勒成參差不齊的棕灰色剪影。夏季的地平線,朦朧籠罩在欲破雲而散溢的光暈中。 餵過室外那隻淡褐色的貓,我打開水龍頭,清洗牠快速淨空的塑膠碗。我用手一加壓,原本溫熱的水逐漸清涼。我想起今日,爸應該還未澆花。於是我拉長水管,走到左側的花圃,握住黑色管子,向上擺動,直到水由拋物線的軌跡噴灑花草,一併滋潤我近來單調且倦怠的面容。 放眼望去,飛鳥叼起薄暮,剝碎釉黃色塊。這時,我才有一天將要結束的實感。 下過雨的夏日夜晚,空氣稍稍降溫。我躺在床上,風透過紗窗帶來幾分涼意。樹叢中,蟲鳴、蛙叫間斷來到我的耳。夏天褪去白晝的沸騰與熾烈後,遠方火車抵站的鳴笛,以及偶爾呼嘯而過的車流聲,在夜裡,顯得分外隱秘而寧靜。窗外唯有路燈與懸月亮著。我喜歡這樣的時刻。周遭滲露一股令我莫名安心的味道。 我曾上網查閱,那是雨水落在土壤,產生氣溶膠(aerosols)粒子,與細菌和植物分泌的油相互作用,產生的「潮土油」(petrichor),我們俗稱的「雨味」。 一條隱形的線把我和萬事萬物連在一起。即便我們無法交流,這份孤獨感融入夜色,那個當下,我與黑夜和靜寂一同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我依偎著落地窗外流瀉的聲音,任由思緒跟隨那「來自岩石逸出神的血」,悠緩地自另一端延展。 待所有感覺被放逐之前,微弱的光便自我的內心,開始微弱地暈熠,這雨後的夏夜。

Read More

北部女染流感、新冠併重症

  疾管署7日表示,今年首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2.7萬人次,並新增43例重症。圖為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流感疫情持續上升,已進入流行期。疾管署7日表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2.7萬人次,並新增43例重症,為本流感季單週最高;其中,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同時染流感、COVID-19重症,收治在加護病房。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今年第1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2萬7千人次,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6%,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 上週新增4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今年1月6日累計412例;死亡病例累積91例,為近10個流感季同期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COVID-19疫情部分,雖仍處於低點,但上週仍新增15例併發重症病例,自去年9月1日~今年1月6日COVID-19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36例,其中95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去年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達98%以上。 防疫醫師林詠青公布特殊個案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去年12月中旬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症狀,吃成藥、門診就醫仍未改善,2週後急診就醫確認同時感染COVID-19與流感,胸部X光有雙側肺炎,收治加護病房迄今已10天。

Read More

長壽5區域 居民都愛走路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國外研究指出,全世界最長壽的5個區域,都有多走路的習慣。這也呼應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強調的「避免久坐」觀念,養成運動習慣、試著定期起身走走,有益於健康。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臉書專頁「安欣瑜醫師」發影片引述國外研究指出,針對全世界最健康壽命最長5個區域,包括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半島、美國加州的洛馬林達區及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進行調查,分析其長壽秘訣發現,這些居民的長壽秘訣之一是多走路。他們不仰賴高強度身體活動,而是將一些低強度身體活動,如走路、打掃等活動融入生活中。 安欣瑜指出,久坐已證實與多項慢性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有關,只要每30分鐘站起來走動一下,就可顯著改善健康狀況。呼籲未養成慢跑、重訓等運動習慣的人,定時起來走一走,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醫師表示,走路是一種有氧運動,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快走可以產生肌肉和心血管適應,從而提高全身耐力性運動能力、心臟收縮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步行則有減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步行30分鐘,可增加熱量消耗30%;每天步行1公里,每月可減少約0.3公斤的脂肪。另外,每天堅持走路還可以改善睡眠、舒緩情緒。 醫師建議,每週3~5天規律的走路訓練,每次持續時間為30~60分鐘,每週累計150分鐘左右。行走過程中,可加快步伐以增加運動強度。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閱讀與繁花的苗圃(下)──採訪少年小說推手許建崑教授

■紀小樣 一個老師、一個月、一本書、一場電影 「兒童需要什麼精神食糧來吸取營養、幫助成長?」 「師長們又該怎麼在孩童、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適時適切的提供引導、協助?」 投入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的教學研究——許建崑教授從自身成長經驗並考慮時代所趨,如此由小而大,先從小朋友閱讀書單、導讀、影片推介著力,再及想到「一個老師、一個月、一本書、一場電影」的構想:一個老師(或許應該)盡量在每一個月讓自己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這不是教育部規定的「教師研習」——「閱讀」與「觀影」都是自身的一種享受,亦能多方充實自己身處「師道」的人文教學品質。這個軟性構思卻很「hard core」地花了許建崑教授整整十年的光陰——在兒童、青少年「文本閱讀」與影音世代所需偏好的「電影欣賞」方面,為了提供範本導讀,便利師長們充實運用,他寫了《閱讀的苗圃——我的讀書單》、《閱讀新視野——文學與電影的對話》、《閱讀人生——文學與電影的對話Ⅱ》(以上皆於《國語日報小作家》專欄發表,後收錄成書於幼獅文化出版),另外更於《師友月刊》撰寫了〈書和電影的對話〉5年61篇各約4000字的專欄(待結集出版),可見其心血投注。以上《閱讀的苗圃》、《閱讀新視野》、《閱讀人生》三書以兒童、青少年(國、高中生)為主體閱眾、下筆考量;而發表於《師友月刊》的「文學 / 電影」專欄,其閱眾則以人文教師為主。   十歲的孩子 國小四年級的年紀「十歲」,或許是一條隱形的伏線、許建崑教授的一種心結。 當我問到:「如果要為國小、國中學生介紹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教授,您最推薦什麼?」 「這個問題很大、不好立即說,每個孩子年紀、個性與所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這個,我回去再好好想想,e-mail給你。」教授偏頭凝望、若有所思,他想了一下又說:「嗯!如果要推薦一部電影,應該不要錯過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十歲的少女千尋隨同父母搬家,父親開車誤入一個隧道入口小徑,爸爸好奇過去窺探……未經允許吃了餐館的食物變成了豬……小白龍……、腐爛神……、無臉男……、湯婆婆……、錢婆婆……、鬼母子……」教授侃侃而談(筆者都來不及筆記):「……這部電影很有日本文化特色,豐富多彩的情節元素——人情溫暖、生態關懷、親情關注……而過程中,女主角千尋努力去破除魔咒、拯救父母……父母子女的『愛』是天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總不免有摩擦怨懟,如何真誠去面對化解,才不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或許是筆者過於聯想——回家整理訪問稿時,恍然發現許教授為什麼會提到《神隱少女》這部影片,此關鍵字是否即為:國小四年級的「十歲」——我想到許教授親歷父母的爭吵、離異就在他「十歲」年紀;1990年許教授舉家赴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交換教學時,他的兒子也在國小四年級的「十歲」,而《神隱少女》的主角被迫跟隨父母搬家、離開生活所熟悉的地方、人事,要去面對另一種陌生環境時,也是「十歲」,這個年紀——不知是許建崑教授的潛意識還是一種巧合? 自己的「十歲」、兒子的「十歲」以及《神隱少女》的「十歲」;很多人經歷過、應該也深知:「愛」與「傷害」經常都糾纏在同一根源,這場域往往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原生家庭」(以故「心理創傷」或「社會問題」方面,發展出一種「家族治療」的突破方式);家人、親情是人生根本,這幾乎是我們生而為人難以擺脫的生命課題;《神隱少女》或許便是一種衝突、糾葛與諒解的借鏡。   化育千樹 筆者住在台中沙鹿,離我最近的是靜宜大學(趙天儀教授在此擔任教職時,這裡也曾是臺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重鎮),但我更喜歡的是去東海大學、東海牧場、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圖書館、相思林……放眼走逛。 許建崑教授在東海——從大學、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到退休,更是半世紀的「東海人」,如若你也到此,或有機會遇見他穿梭校園溫文儒雅的低調身影。如果沒有遇見他,那也可以到圖書館二樓左側閱覽參觀,那裡有「兒童文學圖書專區」——收藏著他捐贈給母校圖書館的三千多冊兒童文學書冊,其中有很多更是購自國外、絕版珍貴的立體手動繪本。 此時,不知為何,筆者又想到了「樹」:人類的智慧、文化、經驗傳承,他們提供了多少生命年輪與見證——在圖書館,紙漿散出了光芒。而許建崑教授在教育界「杏壇」作育英「材」、在臺灣兒童文學界,尤著力於少年小說文本閱讀區塊:教學研究、評審、寫序、導讀推介……單人擔任「一整營的好人部隊」;教授退修之後並無閒著,還是經常給自己出功課精進,譬如接受筆者採訪的前幾日,海葵颱風登陸南臺灣(2023.09.03),他竟然還遠赴屏東去拍攝、採訪「宗聖公祠」(位於屏東市仁愛路,主祀曾子)、「昌黎祠」(位於屏東縣內埔鄉,主祀韓愈),真是此心熾熱、風雨無阻。 許教授目前仍擔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要職,身兼「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他因勤於教學、研究而耗去太多心力精神,所以自身創作相對剝奪,除了早期的五篇短篇小說收錄於《牛車上的舞臺》(民83年,台中市文化中心)之外,另有一本兒童文學創作是以史料小說筆法寫成的:《張衡傳》(光復書局出版)。 許建崑教授為臺灣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研究的重要學者,更樂當一位兒童文學推手。「付出,不會讓人匱乏;分享,反而讓人壯大。」誠哉其言。 將心血貫注於枝幹花果——一棵隱身於東海校園的大樹;許建崑授孜孜矻矻職責於研究、傳道,致力提供文學的精神滋養,更樂於擔任出版社、作者與讀者的好朋友,在兒童文學、童話與少年小說方面,他雖然不是造物者,但卻是一個專業充實的好伯樂、一個貨真價實滿心希望改良品種、照顧好花木的「誠墾」園丁。

Read More

境外屈公症+1 印尼船員機場阻絕

高雄市新增1例今年全國首例屈公症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衛生局提醒,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新增今年全國首例屈公症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20多歲印尼籍船員3日自印尼入境,在機場被篩檢出發燒體溫過高,抽血檢驗登革熱NS1快篩陰性,隨即安排住院觀察,隔日疾管署公布檢驗結果為屈公病陽性確診。衛生局指出,該案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即時轉銜至醫院住院觀察,未進入社區,有效阻斷境外病毒於社區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度屈公症確診案分別為全國20例、高雄市4例,皆為境外移入個案。今年度屈公症國內本土確診病例累計0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1例(高雄市)。 登革熱疫情部分,去年全國確診518案(本土255例、境外265例),其中高雄市確診175案(本土143例、境外32例)。另高雄市上週無新增登革熱確診個案。

Read More

成人痘增加 中醫針藥助改善

中醫師邱芸蕥說,近年來成年人因痤瘡就醫的比例有逐漸升高趨勢,顯示除了青少年有痤瘡問題,對成人也是一大困擾。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青春痘又稱「痤瘡」,近年來發現成年人就醫比例有逐漸升高趨勢,顯示痤瘡的問題不僅出現在青少年身上,對成人也是一大困擾。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芸蕥指出,痤瘡是常見的皮膚疾患,好發於毛囊皮脂腺旺盛的部位,常見於臉、前胸、後背,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孔阻塞、細菌感染及發炎反應有密切關係。 痤瘡的症狀依病情輕重不同,包括開放性粉刺(黑頭)、閉合性粉刺(白頭)、膿包、結節、甚至囊腫。若無及時治療,可能留下凹陷性疤痕或色素沉澱,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從中醫觀點看,痤瘡多因內外失衡所致,常見證型以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衝任不調、痰瘀互結為多。中醫治療分階段處理,急性期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藥物如真人活命飲、五味消毒飲、連翹、赤芍等;慢性期則重在調補內因,針對患者個人體質進行處方,從根本改善患者痤瘡發生的原因。 除藥物外,配合針灸治療可加強療效。醫師會根據患者體質辨證施針,幫助患者調節整體的內分泌與代謝功能,於痤瘡患部及周圍進行針灸,可提升局部血液循環、代謝老廢角質,促進痘疹消褪。痘疹康復後留下的凹陷性疤痕及色素沉澱也能透過針灸有所改善。 邱芸蕥提醒,飲食辛辣油膩、情緒壓力大或作息紊亂,均可能加重痤瘡症狀。就醫並結合適當的生活習慣調整,如減少高糖高脂攝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適當運動,能有效改善皮脂腺發炎的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