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軍購3000億元,買再多不如台海和平

川普在競選重返白宮總統寶座時,要求台灣把國防支出提高到10%。(路透,資料照) 賴總統日前召開今年度首次國安高層會議,並在會後記者會宣布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擬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提高國防預算到GDP百分之三以上,以因應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壓力,也展現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進一步尋求川普政府的支持。 無獨有偶,路透社引述政府知情人士的一篇報導,提到賴政府正考慮向美國提出金額近新台幣三千億元的軍購案,項目包含岸防巡弋飛彈和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等,「如果金額低於八十億美元,我會相當驚訝。應該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兩百九十億至三千兩百七十億元)之間」。據了解,國防部正與美方密切溝通協商新增軍購案,並計劃在未來提出的特別預算裡,優先著重在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揮和管制系統、後備部隊裝備及反無人機科技。 對此消息,國防部婉拒置評,只強調現階段的國軍兵力整建規畫均依敵情威脅,審慎評估籌獲項目,主要重點在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有效應對灰色地帶作為。國防部還強調,只要能夠滿足建軍重點的武器裝備,都是籌獲標的,並考量敵情威脅、產能、交易期程等,審慎評估規劃,以符合特別預算的需求,也會適時向民眾進一步說明與溝通。 平心而論,面對來自於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國人當然全力支持提升國軍備戰能力的各項準備,也能理解龐大軍購雖所費不貲、卻是國家的必要支出。不過,國人也擔憂,隨著兩岸軍力失衡日益明顯,且台灣實無條件與對岸進行軍備競賽,那台灣究竟需要多少國防預算才足夠嚇阻共軍蠢動?是否會排擠政府其他政策的經費支出,甚至影響國家各項發展? 針對台灣的國防預算,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多年來提出不同版本的建議,從達到台灣GDP的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到川普所說的百分之十等等,無不認為提高軍事支出不僅能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亦能迫使中共考量因犯台成本過高而不敢輕舉妄動。 台灣這些年向美國採購不少三軍所需的新式武器與裝備,但也有許多待汰換的老舊裝備亟需升級更新,況且近年的採購案因俄烏戰爭而有延宕交貨情形,已對國軍建軍備戰造成衝擊。其次,國軍面臨的問題不在於武器更新,更迫在眉睫的挑戰是兵員不足,因為逐年下降的編現比已嚴重侵蝕國軍戰力,職業軍人留營意願也持續下滑,陸續出現了有武器卻沒人操作的窘況,就算延長役男役期到一年也難填補人員短缺的問題。 若從推動全民國防的角度來看,光是提高軍備支出並無法有效提升戰力。國民黨立委、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就力推《國家安全戰略法》,希望藉由檢討台灣現行戰爭準備,遂行跨部會協調與合作,達到國家安全與社會繁榮目的。可惜的是,此提案尚未經過朝野討論,民進黨就開始反彈該草案侵犯總統職權,把國家安全侷限於軍事層面,完全忽略建構社會韌性才是根本之道。 川普有意逐年削減美國國防經費,要求各國必須多承擔自己的軍備開支。然而,台灣應以烏克蘭的慘痛經歷為殷鑑,在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爭取提高民主國家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之餘,也不能忽略與中國大陸恢復溝通機制和提升互信的重要性,徹底消弭台海衝突風險方為上策!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誰殺了伊藤博文?是安重根?(下)

負責看守安重根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非常敬佩安重根(玄彬飾)的愛國義舉。(網銀國際影視提供,中央社) 賈忠偉 根據伊藤博文的親信—身兼貴族院議員和企業家的室田義文(一八四七—一九三八)過世後出版的口述歷史《室田義文翁談》(室田義文翁譚∕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十二月發行上市,是室田義文在將近三十年後集結其生平事務而成的書)中所透露的訊息,伊藤其實是被人從車站二樓餐廳以法國騎兵步槍所射殺的,而非安重根由俄國軍官搶奪來的白朗寧手槍所殺害的,最重要的證據有二:一、子彈是從伊藤站立位置之右上方(高角度)射入的;二、伊藤身上的三處槍傷都是由法國騎兵步槍子彈造成的。 伊藤的隨行醫生小山,在伊藤過世後向法庭所提出的驗屍報告中,雖然也證實了伊藤是遭受步槍槍擊身亡,但卻堅持子彈是從水平的角度射入,而非如室田義文所說的是從高角度射入的。不過當時伊藤被刺的地點與時機等等,甚至於所使用的武器都太過敏感,有可能因此造成日俄關係再度惡化,為此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一八五二—一九三三)下達了封口令,慢慢的有關伊藤被刺的「二重狙擊說」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只是相關謎團仍舊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綜合這些人的研究,日本廣島文化學園大學(Hiroshima Bunka Gakuen University)教授、出身中國朝鮮族的學者兼作家金文學整理出三個方向: 一、由於伊藤對朝鮮的主統治主張是溫和且漸進式的,與原先日本國內激進派的主張差距甚大,因此伊藤是被國內的敵對政治勢力派人暗殺的。 二、刺殺伊藤的不是安重根,是受僱於日本軍部與日本內部右翼勢力的朝鮮浪人殺手所為! 三、安重根並非是單獨行動,他可能是眾多殺手之一。 當然仍然有許多學者堅持室田義文所說的毫無根據,因此要說清楚這件事的幕後真相,似乎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釐清所有疑點。 不過最特殊的是,當時在旅順監獄負責看守他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一八八五—一九三五)卻非常敬佩安重根的愛國義舉,在旅順監獄服務了十年後,千葉退伍返回故鄉宮城縣栗原市,他偷偷將安重根的遺墨供奉在家中的佛龕內,直到他過世之前,千葉每天早晚都會在佛龕前誠心拜祭安重根。 千葉十七去世後,他的家屬除了把他葬在當地的大林寺(屬曹洞宗)內,同時也將其私藏的安重根義士遺墨送到寺內供奉著。直到一九七九年安重根百歲誕辰紀念時,千葉家族才將安重根的遺墨歸還給韓國。一九八一年大林寺特別在千葉十七的墓旁建了一座「安重根義士紀念碑」。每年的九月二日、安重根義士的誕辰時,大林寺也會在寺內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社論〉高鐵南延屏東,應擺脫政治回歸專業

高鐵南延屏東的必要性始終存在爭議。(取自台灣高鐵官網) 高鐵新任董事長人選塵埃落定,由總經理鄭光遠接任,他在就任首日的內部信中,提出做好新世代列車營運準備、疏運工作、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提高運能四項首要任務。但是,鄭光遠還必須處理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宣布高鐵南延屏東採取「高雄方案」的問題,他要屈從政治考量,帶著高鐵跳進大錢坑?還是要回歸成本效益等專業考量?更是個嚴峻的考驗! 高鐵南延屏東的必要性始終存在爭議。以新左營站到位於六塊厝的屏東站的行駛時間而言,二0一九年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宣布的「左營方案」約需十五分鐘,卓榮泰宣布的「高雄方案」約需二十四分鐘。倘若搭乘台鐵,從新左營站到台鐵屏東站自強號介於二十三分鐘到三十四分鐘,區間快約三十二分鐘。換言之,「左營方案」較搭乘台鐵節省約八分鐘到十九分鐘,「高雄方案」更是多一分鐘到節省十分鐘,這些還不算台鐵六塊厝站到屏東站三、四分鐘的時間。簡言之,高鐵南延六塊厝的時間效益非常有限。 再從預估經費而言,「左營方案」約需六百億元,「高雄方案」約需一千兩百億元,而根據高鐵公司日前公布的財報,去年稅後純益為六十四點五億元;換言之,「左營方案」大約要花掉高鐵九年以上的稅後純益,「高雄方案」更需花掉約十八年以上。這筆帳對高鐵股東到底划不划算?身為董事長的鄭光遠得好好盤算盤算。 再從行車路線來看,「高雄方案」幾乎與目前的台鐵路線完全重疊,再加上行駛時間也相去不遠,真有必要耗費鉅資大興土木,換來相差無幾的南延?更何況,在可行性評估中,無論「左營方案」還是「高雄方案」,自償率都是負值。 事實上,高鐵從興建開始就存在許多政治考量,也造就了若干個「蚊子站」。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彰化站平均每天進出站旅客合計不到五千人次,苗栗站不到七千人次,雲林站不到一萬人次。而根據台鐵公布的數據,二0二三年台鐵屏東站平均每天進出站人次為一萬九千多,二00一年之後進出站人次最多的一年是二0一九年的兩萬兩千多人次。高鐵南延屏東到底能有多少旅客量?鄭光遠也應仔細斟酌斟酌。 究其實,民進黨政府對於高鐵南延屏東的政策宣示反覆,而且自我打臉。蘇貞昌宣布採取「左營方案」時,表示「高雄方案」「要拆太多房子,而且高雄鐵路地下化才剛完工,困難度太高,且經費需新台幣上千億也較高」;但是,卓榮泰宣布採取「高雄方案」時,強調採取「高雄方案」是「隨著高雄新車站的落成,整體高雄交通建設將進入新階段,最終決定採用高雄方案,將高雄與屏東納為高鐵共同生活圈」,蘇貞昌提到的「拆太多房子」、「困難度太高」、「經費也較高」等問題,卻彷彿一夕之間統統消失。 民進黨政府不惜自我打臉政策反覆,說穿了也還是為了對付在野黨的政治考量,因為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時,就主張採取「高雄方案」,但蘇貞昌豈能讓韓國瑜在他眼皮子底下「造次」?倒是,「高雄方案」起死回生,是卓榮泰想要攏絡韓國瑜?還是卓榮泰想讓蘇貞昌難看? 無論如何,「高雄方案」的燙手山芋已丟到高鐵手中,鄭光遠能否以專業對抗民進黨的政治?對他著實是個嚴峻考驗;而且,對於曾經走過破產危機的高鐵公司,更是尤須慎之慎之!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誰殺了伊藤博文?是安重根?(上)

玄彬希望透過電影《哈爾濱》讓台灣觀眾理解對韓國獨立有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安重根。(網銀國際影視提供,中央社) 賈忠偉 為了宣傳二0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上映的電影《哈爾濱》,韓國影星玄彬特別在二0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來台北參加電影特映會,這是玄彬睽違五年後再度來台。接受訪問的時候,玄彬表示,希望透過電影《哈爾濱》讓台灣觀眾理解對韓國獨立有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安重根與韓國獨立軍的奮鬥歷程。玄彬強調,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充滿紀念性的一刻。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槿惠(二0一七年三月十日遭韓國憲法法院彈劾下台,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一位因彈劾而下台的總統)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隔天,朴槿惠特別向習近平表示,希望中國大陸方面能在哈爾濱火車站豎立「安重根紀念碑」,習近平隨即指示相關單位研究設置事宜。 但此消息卻遭日本方面的強烈抗議,由於日本一直指責安重根是「暴徒」和「恐怖分子」,因此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二0二0年九月十六日出任日本總理大臣)在二0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韓國在中國大陸哈爾濱車站建設安重根紀念碑的計畫表達強烈不滿:「我們已經向韓國傳達日本認為安重根是罪人。儘管如此還出現這一動向,這不利於日韓兩國關係」 儘管有關設立安重根紀念碑的風波不斷、區域戰略的合縱連橫陰謀論也甚囂塵上,最終中國大陸政府不但在黑龍江省哈爾濱火車站內當年刺殺伊藤博文的月台上清楚地標注了「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事件發生地,一九0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同時也在哈爾濱火車站內建了一座「安重根義士紀念館」。 伊藤博文生於一八四一年,是明治維新的重要功臣之一,一八八五年至一九00年,他成為日本君主立憲後的第一位內閣首相,前後四次拜相-任總理大臣並兼任貴族院、樞密院議長等職,同時還組織政友會,自任總裁,因此有日本的俾斯麥(一八一五-一八九八)之稱。 一九0九年十月,時任樞密院院長的伊藤博文奉命前往中國東北與俄羅斯帝國財政大臣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科科夫佐夫(一八五三—一九四三)商談劃分遠東勢力範圍,隨行的有室田義文(貴族院議員)、村田惇中將(築城本部長,前韓國統監府配屬武官,畢業於舊制陸軍士官學校第二期)、古谷久綱(樞密院議長秘書官)以及醫師小山善、漢詩詩人森槐南(森泰二郎,宮內大臣秘書官)等人。 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九點,當伊藤乘坐的火車抵達哈爾濱車站後,科科夫佐夫立刻進入車廂迎接伊藤,兩人先在車廂內寒暄。之後,一起步出車廂並在月台檢閱俄國駐守當地的儀隊,大約在九點三十分時遭埋伏在車站人群中的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一八七九—一九一0)連擊數槍身亡,安重根後來被判處死刑。一九一0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午九時,安重根在旅順監獄內被絞死。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社論〉非碳家園、非核家園,台灣該怎麼選?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7日公布最新民調,73.6%支持核電延役,57.8%支持將「非核家園」修法改為「非碳家園」。(中央社)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十七日公布最新民調,絕大多數受訪者贊成核電延役,以及將「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國民黨立院黨團也已預告立院本會期將「非碳家園」列為修法目標。眾所周知,近年來台灣電價漲幅三級跳,而且還面臨供電危機,甚至碳排成效在全球持續墊底,倘若捨棄非核、改以非碳為目標,則可望紓緩這些問題,台灣民眾確實應該仔細思考如何選擇。 「二0二五非核家園」是蔡英文角逐二0一六年總統大選時喊出的口號,二0一七年一月十一日民進黨更挾完全執政優勢強行修改《電業法》,明定核電設備應於二0二五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由於體認到「二0二五非核家園」猶如鏡花水月,台灣選民遂於二0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全民公投,以「更大的民主」同意廢止《電業法》二0二五非核條文。儘管如此,民進黨依舊死抱「非核家園」,把民意甩在一旁。 「非核家園」陳義雖高,但是卻不切實際,尤其綠能不僅引發貪瀆歪風,更讓電力供應岌岌可危;而且風電、光電成本遠高於平均成本,更成為台電瀕臨破產的主因之一。為了讓台電續命,民進黨一方面以政府預算撥補,排擠了其他支出;另一方面猛漲電價,蔡英文八年總統任內,二0一八年三月、二0二二年十月、二0二三年四月、二0二四年四月四度調漲電費,調漲逾百分之三十二,去年十月工業電價平均再漲百分之十二點五,蔡英文因此成為最會漲電價總統。 電力是產業之母,電價上漲直接拉高製造業、服務業成本,甚至影響出口競爭力。電價上漲也帶動物價上漲,即以去年四月電價上漲為例,中央銀行估計將使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約零點二七個百分點。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大家如果同意,稍微讓我們調一下(電價)」,台灣民眾為了民進黨自編自導自演的海市蜃樓,恐怕還得繼續付出高昂代價。 再回頭觀察台電發購電成本,核電發電成本每度一點四二元,遠低於三點一四元的平均成本。民進黨一向以核電安全疑慮排斥核電,但中研院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廖俊智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院表示,可用新技術提升核能安全,台灣能源政策不應該排除核電。再者,第四代核電廠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的設計概念來自於核動力潛艦,兼具成本更低、體積更小、原料充沛、安全性高等特性。 事實上,三一一大地震受到核災甚深的日本,已陸續重啟核能,並且採取全世界最嚴格的規範標準。二0二三年十一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會議,要求二0五0年全球核發電量要達到二0二0年的三倍;去年三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核能高峰會,三十五國領導人宣示支持利用核能協助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包括歐盟、美國、中國大陸、印度、日本、南韓等等,全球經濟先進國家、地區早已改變觀念,民進黨卻還在抱殘守缺。 由於台灣綠電發電量不敷需求,中火等七個發電廠努力發電,二0二三年卻名列全球五百大碳排放源,全球氣候變遷指標台灣更長期「霸占」倒數前十名。儘管台電持續增加燃氣發電,但燃氣大量排放甲烷,成為全球暖化的幫凶。 台灣要非核?還是非碳?目前已進入轉捩點,台灣民眾不妨看看國際潮流怎麼走吧!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假面具被戳破,大罷免照樣走?

賴清德的假面具雖然被柯建銘(中)戳破,但可以預見,大罷免還是會按照民進黨的劇本走。(中央社,資料照) 正當大罷免潮啟動之際,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聲稱,賴清德總統早就對大罷免知情,並且會在關鍵時刻壓軸登場、出面號召,時間最晚是三月三日,之後「大罷免就會大成功」。這番言論充分顯示,賴清德先前對大罷免持保留的表態,其實只是跟柯建銘分別扮黑白臉;如今賴清德的假面具雖然被老柯戳破,但可以預見,大罷免還是會按照民進黨的劇本走。 按照柯建銘的說法,大罷免是「國家重建的過程」,目前大罷免是在累積大民意,「總統在適當的時間再出場,震撼力才會大」;對於外界關注發起大罷免前是否先與賴清德談過?柯建銘不但明確指出「我難道要做這種大事,沒有跟總統、行政院長溝通?」同時強調,他跟賴清德和卓榮泰之間默契很夠,「怎麼設定議題,把議題轉到旁邊、再翻盤,都有橋段的。」他並透露,「最晚是兩個星期後的週一」,賴清德一定會在總統府裡面開記者會,之後大罷免就會大成功。儘管總統府方面隨即表示「總統並無相關規劃」,但已引起外界熱議。 賴清德在大罷免行動提出之前究竟知不知情?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首先,以柯建銘政治歷練之深,當然了解大罷免影響之大與後果之嚴重,要做這種大事之前,他自然要跟賴清德報告,跟卓榮泰商量;其次,雖然賴清德至今並未對是否支持罷免明確表態,但他也從未否認事前知情。換言之,大罷免絕對不會只是柯建銘的個人主張。關鍵的問題是,賴清德對大罷免究竟是支持?反對?還是保留? 從民進黨立委最先對大罷免行動呼應不多,可以看出當時他們認為賴清德對此持保留態度,所以多半不願蹚渾水;然而,目前民進黨立委幾乎已經全部參與,這表示他們已經接到明確訊息,賴清德其實支持大罷免;這件事固然不能排除柯建銘「假傳聖旨」的可能性,但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如果真的反對大罷免,豈會容忍柯建銘號召民進黨公職人員全體動員?又怎麼可能讓柯建銘一再對外放話而默不作聲? 毫無疑問,賴清德對大罷免不但事前知情,而且支持。他之所以沒有明確表態,是因為他、卓榮泰、柯建銘當中至少一人考量「如果總統一開始就先站出來,藍白一定會抹黑」,而且「最大咖出場一定要放在壓軸」。賴清德之所以一直沒有明確表達支持罷免的立場,既是刻意展現總統超然態度的面貌,也是意圖保留迴旋空間。這也就是說,先讓柯建銘測風向,賴清德看情勢演變再決定是否對大罷免明確表態支持。 民進黨這種「跋輸筊不認輸」的做法,顯然並沒有得到多數民意認同。最近的一家民調顯示,僅有百分之十七點八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罷免該選區立委,百分之七十二點一的民眾表示沒有必要;另一家民調則顯示,只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七的民眾贊成罷免國民黨區域立委,百分之六十八不贊成。但民進黨仍然堅持要蠻幹到底,主要就是鎖定幾個當初以微弱多數當選的國民黨立委,希望藉由未修法前不合理的選罷法規定,鼓動綠營群眾傾巢而出,從而達到罷免重選目的。 如此做法當然會造成地方紛擾,社會動盪,更將浪費公帑,在政壇上打滾那麼久的賴清德,豈會不知這些道理?為什麼非要讓朝野政黨持續惡鬥?難道罷免就能達到朝野和解的目的嗎?

Read More

〈社論〉總預算再破局,行政院提覆議挺罷免?

立法院長韓國瑜18日針對今年度總預算案召集朝野協商,最後仍以破局收場。(中央社) 立法院長韓國瑜十八日針對今年度總預算案召集朝野協商,最後仍以破局收場,韓國瑜呼籲行政院尊重立法院的決議,不宜輕易提出覆議。今年度總預算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之後,賴政府和民進黨一再哭窮,賴清德甚至還喊出「讓國家成為一台無油可動的車」,但事實上今年度總預算的金額卻是歷史新高。質言之,民進黨一直猛纏總預算議題,政治考量遠高於施政考量,更儼然呼應民進黨急如風火推動的大罷免。 從數據來看,卓榮泰內閣編列的今年度總預算,歲出高達三兆一千多億元,較去年大增百分之九點八,但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度經濟成長率只有百分之三點二九,歲出膨脹顯然不合理;況且蔡英文執政八年,民進黨以完全執政優勢猛增預算,二0一六年還不到兩兆元,今年度卻已超過三兆元,在野黨幫老百姓看緊荷包本屬應盡之職責。就算經過在野黨刪除,今年度總預算還是高達二兆九千多億元,仍是歷史新高。 詎料,賴政府坐擁金山銀山,卻還到處哭窮,甚至不惜掰出前所未見的說詞,但反而弄巧成拙一再遭到戳穿。賴政府不僅「窮到只剩下錢」,還自我印證有錢都不會花。 從總預算通過之後,賴政府和民進黨被戳破的信口開河之言不勝枚舉。例如,財政部說發不出統一發票獎金,但事實上統一發票獎金是法定預算,根本無法刪除,甚至包括統一發票獎金在內的委辦費被刪減之後,還比去年多出十六點五億元。再如,民進黨放話中南部民眾因為預算被刪除,辦護照都得北上,但事實上行政院中南部辦公室預算雖然遭到刪減,但辦理護照的經費是編列在外交部,二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賴政府和民進黨掰出的預算「夢話」,還包括運動員無法出國接受訓練、數位部說民眾無法上網買車票、總統府說沒錢發給員工春節禮金但實際上預算已編在去年度、老農津貼等社福津貼發不出去但這些經費和統一發票獎金一樣屬於法定預算刪不得。諸如此類的無稽之言俯拾皆是,國民黨立院黨團控告若干部會造謠,研擬推動政府誠實法、官員說謊罪,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賴政府和民進黨還以話術哭窮,把遭到凍結的預算也包裝成遭到刪除。既然是「凍結」就可以「解凍」,也就是預算動支部門達到立法院依據《預算法》第五十二條所設定的「附加條件」即可「解凍」。凍結、解凍在每年總預算都會出現,曾任立委的賴清德、卓榮泰都應知之甚詳,但賴清德卻不顧總預算僅被砍百分之三點四的事實,把刪減和凍結合併指出大幅凍刪三成以上,不明就裡的民眾恐被賴清德的說詞混淆。 就程序而言,總預算經三讀通過之後已無協商更動空間,行政院不是接受、就是提出覆議;賴總統舉行國政會商之後,韓國瑜同意召開協商已屬釋出善意,而協商的內容應是預算解凍、追加預算或動用預備金,但行政院與在野黨團顯然沒有交集,以致協商破局。協商破局後,韓國瑜呼籲行政院不宜輕易提出覆議,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已預告行政院會提出覆議,甚至覆議失敗後行政院或民進黨團再提釋憲;一旦如此,朝野螺旋狀惡化勢必越演越烈。 但是,民進黨推動大罷免如火如荼,如果總預算戰火更烈,民進黨還可趁機炒作仇恨值,行政院提出覆議恐怕早就在老柯的盤算中吧!

Read More

<開講>北京藉春耕、春播與春管宣示農政

張競 本日節氣「雨水」,提筆撰稿呼應節氣;每年春節過後,節氣「雨水」之前,中國大陸就會透過黨政官方媒體,高調宣示自南向北逐步推動春季農耕工作;報導內容與論述文句,會讓各方感受到如同軍事作戰指揮般嚴肅與積極,但北京高層亦是藉此宣示,中國大陸中央人民政府極度重視農業與農政。 只要以春耕、春播或是春管作為關鍵詞,透過網路搜尋就會發現每年二至四月,中國大陸黨政體系對於推動農業活動不斷發布政令,同時亦為上級督導地方施政下鄉實施調研時重點核心項目。   大陸農業農村部舉行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訊會議。(取自大陸農業從村部網站) 但春耕、春播或是春管其實是三項意義完全不同,但卻又緊密相關之農業工作項目。基本上春耕是指在春季作物播種前,必須完成之農業耕作程序;其中包括翻鬆與平整耕地,再加上在播種前先行施肥等必要工作。春耕是春季作物播種前必要農事活動,甚至還要加上針對灌溉作業,先行整理耕地,以利後續引水灌溉時,能讓作物順利獲得足夠與適量灌溉用水。春耕對春播後作物正常出苗生長具有重要意義,若要確保春播能夠順利推展,在春耕作業上絕對不能偷懶。 而春播則是指春季作物播種,換言之就是針對在春天播下或種下農作物之農事活動。春播能否落實,通常會影響作物後續生長發育,對於當季或是當年作物收穫產量與品質來說,春播工作將會奠定重要基礎。但作物種類、耕地所在位置以及當年氣候變化狀況等多項因素,將會決定春播啟動與完成日期。 當然春播前春耕工作實施成果,其中包括整理耕地並準備完成灌溉作業,更是能否後續推動春播重要先決條件;同樣有些播種工作還要透過育苗過程,然後再將發芽完成作物秧苗,再轉換移到耕地繼續生長。 最後談到春管就是指在春耕春播期間內,所有支持春耕與春播作業所需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春耕備耕所需種子、化肥、農藥等各項物資準備,調派不同耕地所需農業機具與作業人力,甚至所有涉及農業生產所需資料與資訊準備作業,其中包括氣象預報資訊,特別是春寒料峭有時會有氣候乍暖還寒,讓整個春耕春播作業會陣腳大亂。 此外還要納入人員管理與調派計劃作為,搭配各處耕地工作規劃與制定相關農業機具整備與保養作業期程;有些時候更要依據可運用資金額度,具體計算專業農機支援工時成本,並且安排以及草擬農機耕作勞務雇用商約等工作項目。 假若仔細閱讀中國大陸黨政媒體對於春耕、春播與春管相關報導內容,其實就會感受到中國大陸各級政府都是以指揮軍事作戰般積極態度,投入春耕、春播與春管工作。特別是中國大陸幅員廣闊,各地氣象條件、耕地性質與耕作傳統都具有相當差異性;因此每年春初啟動春耕與春播時,基本上都是由南向北逐次展開。 而且儘管某些經濟作物或是多年生果樹在春初時節,亦必須加以梳理整備,以利後續萌芽生長;但幾乎整個報導內容都是集中在糧食作物,由此就可顯現出,中國大陸農業政策針對春耕與春播,都將重點配置於糧食生產,政策優先順序極為明顯。 許多對於中國大陸再春耕與春播階段農業觀察重點,都聚焦在從海南直至東北各省,東半部國土傳統農業生產地帶;但殊不知在過去數十年來,新疆經過積極經營農業與農作,目前已經成為重要農業生產基地,同時亦能兼顧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因此許多對於中國大陸農業傳統認知,確實必須開始正視整個生產結構變化,才能真切掌握北京視為事關國家安全重要戰略目標之農業生產,目前發展狀況與未來前景。 其實與傳統農業關係密切,並且具備相互支援與搭配生產運作之畜牧業與水產養殖業,在春初亦有多項重要工作,未來中國大陸在經營農政時,會不會將視野擴大並且涵蓋更多以農業生產為核心,並且延伸發展之酪農業、畜牧業以及養殖漁業,就讓吾人繼續觀察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美國刪不支持台獨,仍難撼動一中架構

美國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文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表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已經說明美方立場都是一致的,台灣自己要穩定兩岸關係最重要。(中央社) 美國國務院於十三日突然更新官網有關美台關係現況的內容,在事實清單刪除美國「不支持台獨」等文字,另新增「兩岸分歧應由和平方式解決,不受到脅迫,且由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法」。此外,美國國務院也同時更新美陸關係現況,指控中國大陸試圖操縱及顛覆國際組織,三度提到「中共」是前所未見的用詞。 為平息川普政府的台海政策是否有變的疑慮,國務院隨即公開說明,表示這些更動只是例行性更新,不涉及對台政策的改變,也說新增對中共強烈措辭是反映對陸政策的優先事項。美國在台協會則表示,美方長期表態反對片面改變現況,而「中國是當前對台海和平和穩定的唯一且最大威脅」,並重申「美國維持遵守一中政策,這項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引,且致力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儘管大陸外交部對此表示美國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但台灣朝野的反應卻異於大陸。我外交部說,此舉「反映台美緊密友好的夥伴關係,台灣會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經濟及社會韌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特別提到穩定兩岸關係、透過對話交流創造和平環境,是美方主要立場。民眾黨則語帶保留地回應,川普強調美國利益優先,仍須進一步觀察局勢變化。 誠如前外交部長程建人所言,美國歷任政府描述台海政策常會有不同措辭,「不支持台獨」在歷年時有時無,不必作過度解讀,而且刪除「不支持台獨」並不代表支持台獨。換言之,台灣或許可將此視為國務卿盧比歐的友台表態,卻不能僅憑美方刪除「不支持台獨」文字,就誤以為川普政府將大幅改變美方長年的台海立場。 從其他角度來看,美國刪除「不支持台獨」、作出「由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法」表述,是否意味著美國其實知道刪掉這些文字,台獨還是行不通,卻可向北京表達對其脅迫手段的不滿?其次,當美國支持台海未來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豈不等同中國大陸對台灣前途也有發言權?若是,此更新難道不是打臉民進黨嗎?再者,川普政府雖然強調兩岸分歧應由和平方式解決,但依舊依循其「一中政策」,是否也間接駁斥賴清德的「兩岸互不隸屬」論調? 另外,最新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還提到,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當情況下成為正式會員」,較舊版的語氣與強度更高,顯然是希望能更積極鼓勵各國提高支持台灣擴大國際參與空間的力道,似乎也不再堅持台灣只能加入非主權國家為條件的國際機構。 就現況而論,得以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機會,首先是今年五月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雖然川普總統已簽署退出世衛組織(WHO)的行政命令,但若華府能趁最後一年帶頭連署、甚至要求世衛接受台灣以觀察員身份與會,將對台灣的國際地位帶來正面的骨牌效應。 然而,必須如實指出,如果美國不改變其「一中政策」,兩岸就根本就沒有「一中一台」或「兩國論」的空間,所以刪除「不支持台獨」的意義並不大,決定權還是在華府手裡,端賴美方政府如何看待美陸關係良窳而定。台灣固然需要美國及重要國家的支持,卻也不能忽略大國博弈對台灣的影響。唯有務實謹慎以對、步步為營,不卑不亢應對變局,台灣才能求取最大利益。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30年來首次漲價!台鐵公司化竟是為了漲票價?

台鐵研擬調漲票價,但如無全盤改革措施,台鐵的願景恐怕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中央社) ■李貴敏 台鐵票價三十年未曾調整,如今一夕之間平均上漲百分之二十六點八,這個堪稱是台鐵重大變革的票價調漲,卻是令人憂心忡忡!畢竟,人事與維修成本雖然隨著物價高漲而增加,但如無全盤改革措施,台鐵的願景恐怕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 何況,花東地區的火車票價漲幅之大匪夷所思,而花東地區的居民也受創最重。畢竟,花東地區的交通本就不便,不僅公路崎嶇蜿蜒、耗時冗長,飛機班次更是有限。台鐵因而成為花東地區最穩定的交通工具。詎料,自強號票價竟一夕暴增,花蓮到台北的自強號從四百四十元漲至五百八十三元,而台東至台北自強號票價則從七百八十四元調漲為九百三十五元,逼近千元大關。此舉對於向來仰賴台鐵的居民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此後,民眾的日常出行、探親訪友、甚至基本醫療需求等支出,均因這場突如其來的調漲而加重。大家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政府口口聲聲強調的區域均衡發展,不過是愚民的話術? 還記得台鐵公司化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積弊已深的財務問題、提升運輸效率和改善服務品質。然而,迄今仍未見台鐵的改善或轉型,看到的也祗有台鐵深陷虧損泥淖,累計赤字高達一百三十七點九億元。如果台鐵沒有創新經營模式,也沒有財務改善計畫,而祗想以漲價填補財務缺口,無異就是殺雞取卵,把經營不善的代價全數轉嫁至乘客身上。若公司只能靠市場獨占而漲價維生,卻不知精簡管理、提升效率、開發多元收入,則改革意義何在?畢竟,公司化不該只是改變法規名目,而應讓這個百年企業真正與時俱進,迎頭趕上。 何況,台鐵雖已改制為公司,但百分之百股份仍為交通部掌控,實質上仍為國營事業,肩負維繫全國交通平衡的責任。然而,台鐵票價大漲,交通部僅表示票價調整是基於多年未變動的考量,強調應務實檢討台鐵營運成本。試問,當民眾的日常生活開支已經壓得喘不過氣,水電費即將上調,通膨持續侵蝕薪資購買力,連交通成本都要大幅提高,政府可曾想過,這些政策疊加起來,對百姓意味著什麼? 更加荒謬的是,在台鐵票價調漲的同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竟也趁機推動新的審查費用,對進口射頻器材每件徵收七百五十元,名義上是「反映行政成本」,實際上卻是變相課稅,加重百姓負擔。此舉涵蓋所有具備WiFi、藍牙等無線傳輸功能的設備,從筆電、手機、遊戲機到智慧家電,無一倖免,等於是直接向消費者收取額外的買路錢。政府似乎忘了本身的職責,竟巧立名目,拿人民當成提款機,不顧經濟低迷、民生困苦,只顧著蠶食鯨吞人民的血汗。 公共運輸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政府施政應以民為本,考量國民的承受能力,而非將公共事業的虧損轉嫁給普羅大眾。台鐵若真要改革,應當從內部管理下手,優化營運模式,提高服務效率,而不是只會漲價卻無實質改善。政府若真心關懷偏鄉,更應針對花東地區好好規劃,而非讓居民為政策失當買單。 豈不知人民若連最基本的生活開銷都捉襟見肘,又有何繁榮可言?雖然台鐵票價三十年未動而可適時檢討調整,但這不應成為掩飾經營不善的藉口,更不能讓乘客成為唯一的買單者。尤其,交通是人民的基本需求,若罔顧民生需求而單靠漲價來舒緩財務困境,無異於飲鴆止渴,不僅民怨四起,恐怕連台鐵的未來也將岌岌可危。 (作者為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