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他在星圖的倒影旁繪畫

群星 圖/黃騰輝 詩/許微微 作畫前,他姿勢笨拙地掏出自己 藏在大衣裡的夜 笨拙出於對儀式感的重視:   讓每次都像初次 非消耗性,不能逐次嫻熟而淪於制式 一小片夜色膨脹起來 截角舒捲著靈魂鄉愁   他像月光下睡著的萵苣 冰綠,潔亮,在夢裡也能作畫 發出煙圈般的鼾聲 知道自己傍著一大片映照繁星的水影 那樣的富有   此後,人間塵埃與野花 於他都像熠熠的碎銀 摸起來發燙,使他眷戀,不捨,不帶功利 而只是純粹地計較──   那樣的老成 近乎神

Read More

〈中華副刊〉滑雪之道

■卓瓊鈺 我以前在美國念書時很喜歡滑雪,最近看到電視上益智節目提問觀眾哪一種運動是會讓人上癮的?我腦筋一閃就想到滑雪,果然就是正確答案。滑雪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難怪會上癮。 第一次滑雪是在美國波士頓念碩士的時候,學生會辦了一場滑雪的活動。我們搭著遊覽車到北方的白山,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滑雪有多困難,報名了初學者課程穿上雪橇就開始練習。初學者最重要的就是學轉彎、懂得煞車以及懂得跌倒如何爬起來。上完課看似好像學會了,我們便搭著纜車往山上走,殊不知真正滑下來速度很快,一跌倒可是很不容易爬不起來的。我努力練習不靠別人爬起來,第一次學會站起來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後來真的爬不起來就只好把雪橇拆下來站起來在再重新穿,這時我想到我的脊柱損傷病人,要站起來要花費上半身好大的力氣,真的好佩服他們。等我學會了各種技巧,從山坡上快速滑下來再猛然煞車揚起一片雪花,頓時覺得自己好厲害。 幾次滑雪之旅慢慢掌握技巧與節奏,同學開始找我週末一起上山滑雪。滑雪的軌道一般分為綠、藍、黑以及黑鑽石。初學者通常從綠軌道開始滑慢慢滑,變厲害就往藍色甚至黑色的軌道去滑。那時候年輕剛學會了藍軌道就被同學帶著往黑軌道走,沒想到往山坡下一看,天啊!簡直是像斷崖一樣,直接下滑速度太快可能會衝到樹林裡摔個鼻青臉腫,只好用技巧左右畫很多之字型來控制速度往下滑。所以後來我們還是回到藍色軌道比較安全。 那時有個鄰校的同學,在一起滑過幾次雪之後,放假就常打電話來找我去滑雪,即使天氣預報山上結冰還是一樣。我跟他說他這樣很危險,結果他只好自己去。搭了纜車上山一看太危險結果又下來,回家還打電話來跟我報告。我想他醉翁之意應該不只是滑雪,可惜我倆留學後來的目標不同,一位想留美工作,一位想回國任教,滑雪沒有促成我們的緣分。 滑雪真的會讓人上癮。我們每次穿好裝備上山,就從一早開始滑到下午四點纜車快要停駛才結束。回到雪屋才發現自己飢腸轆轆,趕緊吃東西補充熱量,但是心還在回想剛剛的軌道旅程。醫學教科書有講到運動可以舒壓,在美國的東北方唸書,夏天時我愛打網球,冬天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滑雪,這兩項運動陪我度過辛苦的求學生涯,到現在還念念不忘。 滑雪的軌道也有點像人生的道路,你可以選擇輕鬆的綠軌道去走,它可能不刺激,但一路上卻是安全平穩的。相反的,如果你選擇黑軌道去滑,你可能跌倒也可能會受傷,但是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風景。而這似乎也跟談戀愛有點類似。沒有走過的道路,不會知道哪一條是最好的,就是要去嘗試就對了。

Read More

慢性病患 春節勿中斷用藥

  彰化醫院臨床藥師黃聖剛提醒慢性病患者,過年期間勿中斷用藥,也要備妥藥。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農曆過年期間,許多人會回家團圓或出外旅遊,伴隨著飲食不節制,如果慢性病患者又疏忽服藥,就可能造成歡樂佳節變調,得不償失。衛福部彰化醫院臨床藥師黃聖剛提醒,健康優先勿中斷用藥,也要備妥藥,而依據健保署公告,今年處方箋領藥日期在1月25日至2月2日者,可提前於1月15日至1月24日之間領藥,呼籲患者適時備藥過好年。 部分國人認為除夕或大年初一「吃藥」是禁忌,會病痛跨年或倒楣一整年,甚至到了初五後才開始服藥,這些人普遍認為心中的感覺比較重要,不要拘泥於平時的服藥規則;有少數人則是因歡樂氣氛忽略用藥,也有人認為過年是放鬆的時節,不用太計較服藥。 黃聖剛對此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或精神疾病患者若中斷用藥,恐怕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過年後也常見到患者病情加重,在健康優先的前提下,中斷用藥絕非明智之舉。 黃聖剛說,對於意圖斷藥者,家人可以用溝通的方式化解迷思,例如解釋「健康是家人最大的福氣,只有按時服藥才能確保平安順遂」。此外,建議將服藥地點安排在隱私的環境進行,避免服藥者的心理壓力。 黃聖剛指出,除了不能斷藥,過年前也要備藥妥當,避免因過年期間醫院或藥局休息導致缺藥;最好將藥物分裝到每日服用的藥盒中,方便外出攜帶,尤其是急需用的藥品如氣喘吸入劑等,一定要用量足夠並隨身攜帶,慢性病處方資訊也最好隨身攜帶,以便旅遊在外時到當地藥局領取藥物。 黃聖剛強調,過年是團圓的時刻,希望大家可以在享受幸福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對於慢性病患者,他提出3點提醒,首先是按時服藥,即使節慶忙碌,也要遵守醫囑;其次是飲食控制,節慶中美食誘惑眾多,最好能合理選擇,注意鹽分、糖分與油脂攝取;第3要適度作息,避免過度疲勞或熬夜,保持良好狀態。

Read More

4成國人 年後增重約1.7kg

  2025農曆春節長達9天,除了團圓圍爐,也免不了跟親朋好友吃吃喝喝。不想年後贅肉上身,國健署提醒民眾掌握健康飲食5撇步。  (國健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依據調查顯示約4成的國人年後體重平均增加約1.7公斤,衛福部國健署17日提供5個飲食撇步,包括多運用高纖食材、以天然香料取代鹽糖、選用好油及堅果、多用蒸煮烤取代油炸、優選零食並與家人分食,透過食材替換及調整烹調方式,年菜也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國健署指出,依據調查顯示約4成的國人年後體重平均增加約1.7公斤,同時,依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65%以上國人平均每日鹽分攝取超過建議量6公克、17.3 %國人平均每日添加糖分攝取超過總熱量的10%、81.2%國人平均每日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90%平均每日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高熱量、高油鹽糖及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容易提升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的罹患風險,過年透過食材替換及調整烹調方式,年菜也能兼顧美味與健康,讓蛇年活力滿滿。 傳統年菜及零食點心大都屬於肉類或加工食品、並以高油、鹽、糖烹調製作,不僅膩口亦不健康,國健署提供5個撇步來吃健康,第1個是多運用新鮮蔬果、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之食材,除富含植化素,還可增加飽足感。 第2個是善用天然香料,如薑、蒜、洋蔥、香草(如迷迭香、百里香) 之特殊風味取代鹽、糖、醬油等用量。第3個是選用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亞麻仁油、胡麻油等,減少飽和脂肪攝取,或將適量堅果種子入菜,增添香氣又健康。 第4個是蒸燉烤不油炸,少高脂肉少加工,避免高溫油煎、炸食物,多使用清蒸、燉煮、涼拌等烹調方法,並以豆製品、白肉類(如雞、魚、蝦肉等),替代紅肉及加工食品。最後是零食優選少添加,富貴的零食點心多含高油鹽糖及添加物,可改以無調味堅果、海苔片、新鮮果乾等替代。 國健署再以過年應景的菜色佛跳牆為例,不妨以豆製品取代豬腳、排骨等紅肉類,並添加芋頭、栗子及多種菇類提升鮮味,再以蔥薑蒜、紅棗、黑棗等天然食材清燉烹煮,取代鹽、糖等調味料,吃起來鮮甜不油膩又大幅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 至於獅子頭,可以運用洋蔥、紅蘿蔔、香菇等蔬菜末和豆腐泥取代肥肉,再拌入薑蒜片、蝦米、香菜等風味食材一同蒸熟,不僅能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還能同時吃到多種蔬菜。與市售年菜相比,若融入這些健康撇步,就可減少約30%鹽、糖、油脂、增加25 %膳食纖維的攝取。

Read More

在宅急症照護升級 颱風、假日出勤 護理費增20-50%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024年7月起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上路。健保署長石崇良17日指出,2024年全台共收案1300名患者,2025年起遇颱風假護理費增50%、國定假日增20%,並可望擴大適用其他安寧常見急性狀況。 石崇良17日於北醫大體系攜手健保署推動「在宅住院」記者會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跨過20%門檻;據統計,約15%高齡長者會失能,造成就醫困難,其中失能長者住院主要原因,分別為泌尿道發炎、肺炎以及軟組織感染3項,總占比達80%。 石崇良說,其實這些常見感染問題,治療多是用抗生素控制病情,相對單純且標準化,為減少老人家動輒到醫院住院,造成家屬生活大亂。自2024年7月起搭配遠距科技醫療,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讓患者「在家住院」,全台700多個團隊、近4000名醫護人員投入社區,累計至2024年底,共治療1300名患者。 2025年將繼續擴大這項計畫,編列更多預算;除了原來模式會擴大適用對象,並提高相關給付。石崇良說明,2024年遭遇多次颱風,護理人員依然堅守崗位,因此2025年1月1日起,在颱風假期間出勤,每日護理費增加50%,假日出勤則增加20%,以感謝護理人員辛勞。 另,各疾病目標照護天數及上限天數也將調整,石崇良說,原訂肺炎為9到14天,尿路感染為7到9天,軟組織為6到8天,將改為肺炎10到14天,軟組織則調整為7到9天。 擴大適用對象方面,石崇良表示,安寧病人若發生急性感染,可適用在宅急症照護,不過患者也常遇電解質不平衡等其他常見急性狀況,導致居家或共照患者、家屬要跑醫院,目前正在討論,盼進一步將安寧患者常見急性狀況納入在宅急症照護適應症。相關計畫預計年後公布,最快將於第2季上路。

Read More

高醫NGS門診 打造個人化癌症治療

高醫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諮詢門診,提供個別化醫療建議。(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而精準醫療與個人化醫療,已成為癌症治療趨勢,高醫從今年起新開設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諮詢門診,率先導入不同癌別的腫瘤內外科專科醫師看診,提供個人化諮詢,醫病雙方共同討論治癌的最佳方案。 高醫院長王照元指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讓癌症治療邁向更精準、更個人化的新方向。他認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應用,能有效控制疾病進展外,還能幫助醫師根據患者的基因特性,精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治療過程與副作用。 一名73歲許姓病患,105年確診罹患攝護腺癌,9年來接受過手術、放射線療法、新型荷爾蒙療法及化學治療等多種標準治療,但病情控制效果非常有限。直到今年2月,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他帶有BRCA2基因突變,隨後在3月立即開始使用PARP抑制劑治療,短短6個月內,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大幅下降,許姓病患感慨表示,若能早點發現是基因突變,或許可以少受一些苦。 其實,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就是以傳統定序方法為基礎,所開發出的高通量定序技術,能快速偵測癌細胞中的基因變異,提供醫師診療參考,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起,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已納入健保給付範疇,實體腫瘤包括14大類癌別,血液腫瘤則有5大類,凡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享有健保補助支付的檢測服務,減輕大眾負擔,但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一次。 所以,關鍵在於何時是最佳檢測時機,高醫設立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諮詢門診,率先導入不同癌別腫瘤內外科專科醫師,提供個人化諮詢,醫療團隊會詳細分析基因檢測報告,找出可能基因問題,並盤點可用治療藥物,進行基因與藥物的精準配對。

Read More

50+ 預立醫療決定不到1%

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黃宗正(右4)在記者會公布「晚美人生大調查」報告,聚焦50至90歲中高齡族群的樂活與終活準備。右3為衛福部長邱泰源。(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自2019年1月6日起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民團調查發現,50歲以上9成民眾認同自然死,但預立醫療決定(AD)者不到1%。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17日說,理想上一定要擴大補助對象,最好是全民參與,會請健保署持續推動並擴大。 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黃宗正17日公布「晚美人生大調查」報告,聚焦50至90歲中高齡族群的樂活與終活準備。 黃宗正指出,2021年老年人口約18%,就已占健保醫療支出41%,且平均壽命80.9歲,「健康餘命」卻僅73.3歲,換言之,生命中最後的7到8年都在病苦依賴中度過,如今台灣老年人口已來到20%,顯見善生善終重要性。 基金會在2024年6到8月間,針對年齡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電訪(市話隨機抽樣)和網路問卷2種方式進行調查,每種方式又分為自己回答與代理回答,其中電訪樣本分布12個縣市、網路20個縣市,共收集3217筆有效樣本。 調查顯示,雖然有9成受訪者認同「自然死」的理念,但實際行動卻明顯不足,只有15%完成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更低,衛福部數據顯示不到1%,而簽署率偏低的原因包括不清楚DNR/AD、不想簽、家屬無法配合、費用考量等。 現行規定簽署AD前,必須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目前各醫院ACP門診每人自費約新台幣3000元上下。對此,邱泰源表示,由於每次ACP要出動一整個專家團隊,涵蓋醫護、心理師等不同領域,考量醫院成本,收費落在3000元左右較合理,「價格確實讓民眾裹足不前」。 因此,自2024年7月起,健保已針對末期病人等特定對象提供健保給付,理想來講一定要擴大對象,最好是全民接受ACP都由政府補助,花一點錢讓民眾在健康時就來思考這件事情,而不是等到病重沒力了才在談,這樣不夠精準。 邱泰源也強調,AD是一種健康投資,對健保花費不多,以後創造的節省醫療資源、尊重生命,特別是末期生命追求善終,可望真正落實,會請健保署繼續推動並擴大補助計畫。

Read More

婦高血壓低血鉀 揪腎上腺腫瘤作祟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65歲婦人患有高血壓,長期使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有天因全身無力就診,檢查出嚴重低血鉀,經進一步追查發現是左側腎上腺腫瘤作祟,手術切除後,不但血鉀恢復正常,降血壓藥物用量也顯著減少並改善,化驗結果這顆腫瘤屬良性。 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梁祐誠表示,經檢查案例罹患嚴重低血鉀的原因,發現婦人血中醛固酮對腎素的比值過高,懷疑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進一步在住院檢查中確定診斷;另外,透過電腦斷層與核子醫學影像檢查,確定病因為左側腎上腺腫瘤所致,實施切除手術後改善。醛固酮是腎上腺的荷爾蒙之一,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腎上腺分泌過度醛固酮的疾病。此疾病常與嚴重高血壓相關,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之一,盛行率約占高血壓患者的5-10%,可能導致腦中風、左心室肥厚或腎功能受損等併發症,部分患者會合併低血鉀,進而引發全身無力等症狀。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加速心血管疾病進展或腎臟功能惡化,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梁祐誠說,依據治療指引,下列情況有較高機會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包括1.高血壓患者使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2.高血壓合併低血鉀症。3.高血壓合併腎上腺腫瘤。4.高血壓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5.40歲前罹患高血壓。6.本人或一等親出現高血壓伴早期器官損害(如腦中風)。篩檢方式僅需抽血測定醛固酮與腎素比值,若結果異常,則建議住院檢查確認診斷。 他說,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可治療甚至根治的繼發性高血壓病因之一,應及早診斷並積極治療。而高血壓患者日常應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及體重管理,對高血壓治療與相關慢性預防都有幫助。

Read More

長庚年終4.7月 加發1.5萬紅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各大醫院陸續揭曉年終。長庚醫院17日宣布年終獎金4.7個月,另加發新台幣1.5萬元紅包;新光醫院年終3到3.75個月,且人人都有3000元獎金。 長庚醫院表示,長庚醫療體系全台共9大院區,挺過全國缺工、健保給付限制等嚴峻挑戰,為感謝員工的齊心努力,將發放4.7個月的年終獎金,另加發1.5萬元紅包,共將發給2萬3000名員工,估計發出總額逾44.22億元。 另,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光今年年終獎金將發放3個月到3.75個月,雖然發的額度和去年一樣,受到院方陸續加薪、又有人員升遷、年資等各種因素,所以發放的年終總額比去年增加3000多萬元,增幅16%。 馬偕醫院指出,除1個月全薪年終獎金,包括聖誕獎金與特別獎勵金已於去年12月薪資發放,另外包括職員、春節及年終等獎金也併入今年1月薪資,包括台北、淡水、台東、新竹與兒童醫院,總計發放總額上達13.1億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又見葵花向日時

■古木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當第一縷秋風輕輕拂過大地,田野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變換了色彩。高粱漲紅了臉,稻穗沉甸甸地彎下了腰,而那向日葵,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開始,就懷揣著對陽光的嚮往。它在春天的泥土裡悄然萌芽,嫩綠色的芽尖頂破土壤,帶著新生的脆弱與頑強。 最初,它只是兩片小小的子葉,在微風中輕輕顫抖,像是在試探這個陌生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日葵的莖稈逐漸生長。它的莖如同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每天都在積蓄力量,變得筆直而粗壯。那莖稈上有著細密的絨毛,彷彿是它的一層保護衣。在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下,它的葉子一片片地展開。葉子寬大而厚實,脈絡清晰,如同一只只大手,在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向你招手,又像是在與秋風嬉戲。每一片葉子的生長都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從葉芽的捲曲到完全舒展,邊緣還帶著淡淡的鋸齒狀,綠中帶黃,彷彿是被秋天的畫筆隨意塗抹過,渲染出一種別樣的韻味。 而最讓人陶醉的,當屬那向日葵的花盤。每一個都像是一個金色的太陽,密密麻麻地鑲嵌著飽滿的葵花籽。向日葵的花盤在未完全綻放時,是一個青澀的綠色花苞。被層層疊疊的綠色萼片包裹著,像一個嬌羞的少女,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美麗。慢慢地,花瓣開始從花苞的邊緣探出頭來,先是一點點淡黃色的邊,如同破曉時分天邊的第一縷曙光。隨著花瓣的逐漸展開,金黃色的花瓣越來越多,如同用純金打造的薄片,細膩而有光澤。它們圍繞著花盤,一圈一圈地排列著,如同一個美麗的漩渦,吸引著你的目光,讓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站在向日葵田中,閉上眼睛,你能聽到秋風在耳邊低語,那是一種輕柔而舒緩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秋天的故事。風中夾雜著淡淡的花香,那是向日葵特有的芬芳,清新而醇厚,讓人心曠神怡。偶爾,還會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它們嗡嗡地飛舞著,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採集著花蜜,它們是這秋天裡最勤勞的勞動者,也是這向日葵田中的精靈。 在秋天的陽光下,向日葵始終追隨著太陽的方向,「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它們是那麼的執著。在秋天的陽光下,花瓣閃爍著金色光芒,每一道光都像是希望的信號。望著它們,我不禁想起杜甫的「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從清晨的東方,到正午的頭頂,再到傍晚的西方,它們一刻不停地追隨著太陽的腳步。演繹著生命的律動,詮釋著對陽光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這種無聲的力量,令人震撼。 秋天的天空格外湛藍,如同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清澈而透明。潔白的雲朵如同棉花糖一般,飄浮在空中,變幻著各種形狀。時而像駿馬奔騰,時而像巨龍盤旋,時而又像仙女散花。那藍天與白雲,成為了向日葵田的背景,襯托出向日葵的壯美。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在大地上,給向日葵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在陽光的照耀下,向日葵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像是在大地上繪製的一幅抽象畫,充滿了藝術感。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向日葵田上,整個世界都被染成了橙紅色。向日葵的花瓣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豔麗。此時的向日葵田,彷彿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每一筆都飽含著秋天的深情。晚霞的光芒透過向日葵的縫隙,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如同天使的羽毛,輕盈地飄落。那光線在地上形成了斑駁的光影,如同歲月的碎片,拼湊出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在向日葵田上,在月光的籠罩下,花兒們顯得有些神秘。它們靜靜地站立著,像是在思考著什麼。偶爾,會有幾顆星星閃爍在夜空中,如同鑽石般璀璨。在這寧靜的夜晚,向日葵在積蓄著力量,等待著新一天太陽的升起,繼續它們的向陽之旅。 又見葵花向日時,我看到了秋天的美,那是一種成熟的美,一種收穫的美,一種充滿希望的美。走出那片向日葵田,心中滿是對秋天的眷戀。在這個季節裡,我看到了生命的美麗和堅韌,那是關於秋天的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