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照少女飆北宜 不甩警2度攔查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2/16103043/a70526f8-5b81-4692-bf67-2672451f65f7.mp4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新店警分局坪林所員警昨(15)日執行巡邏勤務時,於14時47分在北宜公路32.2公里處,發現未滿18歲之李姓少女騎乘普重機準備迴轉,因該車未裝設照後鏡,故下車指示該車熄火接受攔查,惟該車不停並加速駛離逃逸。警方復於14時50分於北宜公路30.6公里處發現該普重機,警方並再度指示熄火受檢,該車再度不服攔查並加速駛離逃逸。 最終新店警分局員警於14時52分在北宜公路32.7公里處再度看見該普重機行駛於道路,警方立即攔停,並大聲喝令其停車熄火接受稽查,經稽查發現該車駕駛未成年無照駕駛普重機、未裝設照後鏡、未裝設後反光片、排氣管變更未登記。 新店警分局表示,警方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1項1款、第16條1項2款舉發等改裝車違規三張,並開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0條1項不服稽查取締、第21條1項1款未成年無照駕駛普重機、第21條6項機車所有人允讓駕駛人無照駕駛共6張,駕駛人違規金額最低36700元,車主違規金額最低12000元。案發當下警方告知並予以協助配戴留有聯絡方式之飾品、證件或手機,且儘可能由親友陪伴,以確保人身安全。

Read More

「怎麼辦我的電動車不夠力!」 文一暖警真給力!

(文山第一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山第一警分局萬芳派出所警員陳致瑋與蔡昔軒日前擔服巡邏勤務時,接獲通報有民眾需警協助,陳等2員迅速趕抵現場了解處理,並予以熱心協助排除困境。 (文山第一警分局提供) 文山第一警分局指出,經員警到場了解,係一名年約43歲詹姓女子自稱其為伊甸園基金會機構的活泉之家學員(身心障礙人士),當日欲至活泉之家上課,惟所騎乘之電動車馬力不足,無法正常順利騎行該段(萬和街由萬芳路往萬美街方向)道路坡度前進,因而致電給其母親,其母親得知後擔心其狀況,遂報警協助。 文山第一警分局提到,經員警到場先詢問確認是否有受傷,於交談中發現詹女對平常去上課地點位置的認知是反方向,擔憂其會越走越遠迷失方向,同時顧及其是機構內學員,陳等2員隨即通知所內同仁駕駛巡邏車到場協助,將其電動車放置巡邏車後車廂,一併將人、車載至伊甸園基金會機構(活泉之家)上課,避免其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或是發生走失的狀況,並將情形轉知家屬讓其安心,對於警方積極細心協助亦表達萬分感激。 文山第一警分局呼籲,家中如有年長者或身心障礙者獨自外出,應注意其可能活動範圍,並予以協助配戴留有聯絡方式之飾品、證件或手機,且儘可能由親友陪伴,以確保人身安全。

Read More

新北國際文教中心帶你做司康玩拼貼

營隊師生於手偶戲演出後大合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國際文教中心於今(114)年1至2月舉辦5場「異國手作親子體驗營」,吸引近百組親子參加,課程結合英國與義大利文化特色,欣賞英國著名繪本改編手偶戲、手作英國司康美食、義大利蝶古巴特拼貼與馬賽克鑲嵌等手作體驗,讓參與者彷彿秒飛國外感受異國風情,更透過共學共作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為深化國際教育並提升多元文化素養,新北市九大分區皆設有國際文教中心,包含文山、淡水、樹林、瑞芳、三重、板橋、新莊、雙和及七星分區,各中心每年精心規劃不同國家主題及文物特展,並辦理逾百場的中心一日國際遊學及寒暑假國際體驗營隊等,讓親師生不出國就能體驗各國文化,拓展國際視野。 龍國小尹鑫晨同學左二與家長共同製作下午茶經典點心「思康」。(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七星分區國際文教中心-金龍國小帶領親子體驗英國大不列顛文化。課程內容為製作英式下午茶經典點心「思康」,源自16世紀蘇格蘭的燕麥麵餅經過改良後,成為19世紀英國貴族婦女下午茶享用的輕食,既能緩解飢餓,又有助於維持優雅體態。學員們品嘗自製思康並體驗英式下午茶,同時欣賞改編自英國繪本《古飛樂》手偶劇;金龍國小三年級尹鑫晨分享,親手製作並品嘗司康感受臺灣與英國飲食文化的差異,發現英國思康比臺灣車輪餅口感更鬆軟的,也學習到英式下午茶是喝茶時只拿茶杯不拿茶碟、要輕輕攪拌茶湯、不用手掌包覆整個茶杯,握茶杯時小指也不可以翹起等禮儀。此外,欣賞手偶戲也讓自己領悟到遇到事情要臨危不亂,冷靜機智地解決問題。 親子共同體驗蝶谷巴特拼貼手作特色提袋。(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三鶯分區國際文教中心-樹林國小推出「義遊未盡~再戀義大利」課程,探索義大利藝術工藝。講師何冰冰表示,蝶古巴特拼貼藝術是中國12世紀窗棱、燈籠和禮物盒的漆器裱貼工藝,15至17世紀傳入歐洲成為貴族間流行的家具與器物裝飾。課程教導學員親手製作蝶古巴特拼貼手提袋及馬賽克鑲嵌藝術,一起體驗跨文化藝術之美;光復國小六年級羅浩昱分享,課程運用幾何概念拼貼磁磚,發現數學原來也是藝術的基礎元素!回家後也想善用所學改造自己的房間、增添美感;而在製作蝶古巴特拼貼時感到特別放鬆與舒壓,是一種藝術的療癒! 教育局強調,因應全球化時代來臨,新北市國際文教中心將持續以情境式主題規畫體驗與實作課程,鼓勵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國家文化,提升多元文化素養,進而培養美感藝術與創意思維,增進未來適應多變社會環境的軟實力。

Read More

中醫階段調理 有效改善兒童鼻過敏

荊芥、防風、桂枝、蒼耳子、白芷等,是常用治療鼻過敏的中藥。(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天氣變化大,許多小朋友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眼鼻癢及紅腫等過敏的典型表現,不僅影響睡眠品質及生活作息,甚至影響到課業學習。透過中醫藥調理,可有效改善兒童鼻過敏。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蘇泓文表示,生活環境充斥細懸浮微粒(PM 2.5)的威脅與食安問題,過敏疾病盛行率逐年上升,尤以兒童罹患比例最高。今年氣溫變化明顯,導致呼吸道過敏症狀開始作亂;且近年來各類影響上呼吸道疾病的病毒肆虐,如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等,會更影響到肺部、鼻部的症狀加重,甚至導致記憶力及專注力下降、情緒波動及疲倦。 從中醫觀點來看,過敏性鼻炎患者多屬虛寒體質,吹到風就打噴嚏、流鼻水與咳嗽,容易感冒並且較難痊癒。體質寒者怕冷,吃到寒性食物如冰品、冷飲、瓜果類、柑橘等,症狀就會加重。 中醫治療過敏性疾病會分階段處理,「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急性發作期以改善症狀為主,緩解期則是治療根本的病因。過敏性鼻炎症狀嚴重時視為急性期,處理上可區分為「風寒型」或「風熱型」,常用藥物如荊芥、防風、桂枝、蒼耳子、白芷等。 臨床上觀察到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常有肺脾氣虛,在緩解期當以調補「肺」、「脾」、「腎」的臟腑虛損為主,能使病情獲得控制,常用藥物如人參、白朮、茯苓等。也可以加入推拿輔助治療。 小兒推拿療法是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採用手法按摩的方法,能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與整體健康,達到預防保健的效果。對於鼻過敏,常用手法有「開天門」、「推坎宮」、「揉迎香」、「揉風池」等,亦可以使用「捏脊法」來提升整體陽氣運行,達到提升體力及免疫力效果。

Read More

思覺失調 長效針劑穩定情緒

嘉南療養院引進最新抗精神病長效針劑。 (嘉療提供) 記者黃文記∕台南報導 思覺失調症若未及早介入治療,可能導致腦部功能逐漸受損,進而影響大腦運作與生活功能,包括認知、社會及職業能力等,對整體生活造成長期影響。為提升思覺失調症病人的治療穩定性與生活品質,衛福部嘉南療養院引進國際最新的抗精神病長效針劑—INVEGA HAFYERA,每半年僅需施打一針,為病人與其家屬提供更便利且有效的治療新選擇。 根據多項國際研究結果顯示,INVEGA HAFYERA在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長期穩定性方面展現顯著成效。在為期12個月的試驗中,有超過90%的病人維持無復發狀態;而在2年的延伸研究中,無復發的比例更高達96%,不但提升病人的治療依從性、生活滿意度與社會參與能力,更有助於病人穩定病情、實現個人目標。 嘉療院長吳文正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精神疾病。傳統治療模式中,病人經常因服藥依從性不足而影響療效。該院引進每半年施打一針的創新療法,能有效減少服藥遺漏情形。 嘉療社區精神科主任王禎邦指出,此長效針劑不僅能降低復發風險,還可減少病人因復發而需住院的次數,對病人本身及其家屬都是一大福音。嘉療將持續追蹤該院使用此藥物的病人,以評估其長期治療效果,進一步優化治療策略。有需求的民眾可洽詢嘉療門診,將由專業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說明及討論治療方案。

Read More

〈中華學園〉綿羊戳戳樂

高雄市新上國小二年一班 ◎郭晏禎 今年寒假我們去清境牧場玩,住鄉村風小木屋,不論是櫃子還是窗簾,顏色都又暗又舊,踩上二樓的樓梯跟地板,甚至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整棟房子都像巫婆在說話,有點恐怖……。 青青草原上厚重的灰白雲霧纏住山頭,空中飄下細細冰冰的點點雨,現場人山人海,觀賞的人比綿羊還多。一隻黑白相間的邊境牧羊犬,輕鬆折返跑管理綿羊,每隻毛茸茸的綿羊都乖乖聽從指揮:停下、往前、轉彎。剪毛秀時,小綿羊躺在牧場工人的懷裡,電剪一推就掉下大片像棉花糖的毛,羊毛捲捲軟軟,摸起來就像玩偶肚子裡的棉花,我跟姊姊拿了好多裝進口袋。大家餵綿羊、拍照打卡,牠們的毛好厚好多層,要戳得很用力才摸得到裡面的皮膚,感覺可以把我鉛筆盒裡的筆全部插上去,變成一隻超可愛的「綿羊筆筒」! 最後觀賞馬術表演,一名「甜心教主」從馬背跳起做空中瑜珈,在高空中抓著彩帶各種翻滾,看得我手腳發麻,心跳加速,抓緊媽媽的衣服。其他人負責在馬背上倒立、翻滾、甩國旗跳舞,大家看得目不轉睛、驚呼連連,超怕他們掉下來!爸爸媽媽錄了滿滿的影片照片,我和姊姊用眼睛拍照、大腦打卡,希望能把這珍貴的表演存進心中--這肯定是我們一家最幸福難忘的回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守得玉壺存知音 ——楊守玉與劉海粟的傳奇人生

■關峰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故事如璀璨星辰般閃耀,而楊守玉與表哥劉海粟的悲歡離合,無疑是其中一顆格外動人的明珠。 楊守玉,原名韞,字瘦玉,小名祥雲。其母劉氏乃劉海粟之姑母,兩人同年出生,劉海粟僅長幾個月,楊守玉親切地稱他為九哥。楊守玉的命運自小便充滿坎坷,9歲喪父後,她隨母寄居劉家。親情的溫暖在他們的童年裡播下了友愛的種子,共同的興趣愛好則如靈犀一點,悄然連接起兩顆年輕的心。 劉海粟則從6歲起便展現出繪畫天賦,小小年紀便能「亂塗」出模樣。劉家見孩子們喜好丹青且頗具天賦,特意請來一位姓杜的家庭教師教導他們。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兩人進步飛速,筆下彷彿開出了絢麗的花朵。12歲的劉海粟憑藉一幅《螃蟹》初露才華,這幅畫意態鮮活,童真脫俗,在全國兒童畫展中脫穎而出,還被印作目錄封面。楊守玉作為第一個欣賞這幅畫的人,不禁撫掌叫好,對九哥的聰明穎悟充滿羡慕。而劉海粟也十分欣賞表妹的勤勉好學與秀氣靈動。14歲的楊守玉用巧手將《芥子園畫譜》中的八哥圖刺繡出來,作品形神畢肖,彷彿要從繡布上蹦跳而出與人交談一般。劉海粟對表妹融繪入繡的精湛技藝欽佩不已,在藝術的交流中,他們的心也越靠越近。 1910年,15歲的他們迎來了新的篇章。劉海粟在青雲坊的家中創辦了一所國畫專修館,前來習繪的只有十來個親戚家的女孩,楊守玉也在其中。專修館採用舊式書院和傳習所相結合的學藝方式,側重於自學。上午,學員們臨畫或寫生;下午,則讀畫論、相互評畫。楊守玉在這裡有了與九哥朝夕相處的機會,她對九哥的組織才能和藝術才華欽佩有加,兩人一起作畫談藝,充滿了無盡的情與趣。冬日雪後,園子裡的梅花開了,他們一同去訪梅作畫。劉海粟勾勒著瘦勁的枝柯,盡顯梅的骨氣;楊守玉描摹著初綻的花兒,朵朵透著梅的精神。手凍紅了,他們心中雖都渴望為對方呵一呵手,卻誰也沒有行動,只有那傲然綻放的梅花溫暖著他們的心。在他們心中,梅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他們共同的品格追求,而那隱隱浮動的暗香裡,又何嘗沒有他們朦朧的戀意呢? 然而,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沒有戀愛的自由,他們只能在無人之處偷偷相看一眼。那含情脈脈的目光,雖無言卻勝過千言萬語,聯通了他們心底的靈犀,這已讓他們感到無比滿足。少年的戀慕是人性的天然流露,卻又難以掩藏,劉海粟的姐姐很快就看出了端倪。 「九弟,祥表妹怎麼樣?」海粟的臉不由得紅了,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你喜歡她?」 「喜歡,不,是非常愛她。」海粟鼓起勇氣說道,「姐姐,我對你實說了吧,如果不能和表妹結婚,我將終身不娶。」 16歲時,劉海粟滿心歡喜地以為父親要為他向表妹提親。他知道父親喜歡祥表妹,還曾叮囑過他要多幫助表妹。想到這裡,海粟的心彷彿要飛起來,多想與表妹化為彩鳳的雙翼,從夢中飛到現實生活裡。劉家忙碌地採辦聘禮,而婚姻的對象卻是丹陽林家錢莊的千金林佳小姐。這如同晴天霹靂一般,讓劉海粟懵住了。他驚訝、疑惑,只覺得怒氣填胸,熱血燙臉。 「怎麼不是表妹呢?」 「九兒,我知道你心裡裝著的是祥雲,你母親生前也提過這事,我們都喜歡這孩子。可是——你們八字相克呀!」 「不,我不相信,我非祥妹不娶!」 劉父惱怒不已,一向孝順的九兒今天竟敢當面頂撞。他痛心疾首地說道:「九兒,姻緣是命中註定的,你就體諒為父的苦心,認命吧!」 曾經美好的夢瞬間破碎,剛強的海粟寸斷柔腸,嗚嗚地哭了起來。他痛苦地想著,表妹該是多麼悲傷啊!其實,楊守玉早已淚流滿面。半個月前,她隨母親離開了劉家。守玉一直追問母親為何不讓她跟九哥學畫,母親不忍,只好說出實情。 「韞兒,你已是大閨女了……九哥他已提親了……」 「誰家?」守玉急切地問。 「是丹陽的林家小姐。」 「啊——」守玉扭身跑回房中,關起門來嚶嚶啜啜地哭了。她取下掛在胸前的玉石雕的小猴,愣愣地望著。那是13歲那年九哥送給她的,當時他又羞澀又欣喜。她和九哥都屬猴,這個富於藝術生命的小精靈承載著他們的真情。後來,她也送給九哥一只桃核雕的小猴。當時海粟笑得憨厚純樸,他們都明白彼此的真心。年長的哥哥姐姐們為他們高興,還戲謔地說他們是「一對猴子,木石姻緣」。可如今,木石猶在,姻緣卻已斷絕。她自歎命苦,卻又為九哥心傷。 劉海粟無法忍受命運的不公,噙著淚水沖出家門,直奔楊家大院。他有許多話要對表妹說,可守門的人卻告訴他,韞小姐去外地讀書了。劉海粟滿心悲憤,黯然神傷。楊門極重聲譽,知道劉海粟會找上門,便讓楊守玉隨史良的父親史聘三夫子學習古文。楊守玉想從愛情的悲劇中走出來,書本有時確實是忘憂草。每當掩合書卷,心中便湧起別樣的滋味。她也聽到了劉海粟抗婚、逃婚的事,知道九哥終未與林佳小姐合巹,完全是為了她,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壓力。這份真誠的相知相愛,讓她無比欣慰和滿足。然而,此時的她卻無法給予表哥精神上的撫慰,只能將一片冰心留在玉壺,把忠貞純情永遠留給九哥。幾番思索,幾番腸斷,她改字為名,變瘦玉為守玉,從此守身如玉,她相信日後九哥會知道她的痛苦付出。 此後,他們雖天各一方,卻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九哥去了上海辦圖畫美術館,楊守玉則報考了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圖工班,跟隨呂鳳子學習繪畫,並開始研究刺繡針法。她將西洋畫的用筆、用色原理融入刺繡技法之中,用錯亂的針、不同方向、粗細長短不同的色線,多遍成之,創造了亂針繡法。1928年,楊守玉的第一幅亂針繡繡品《老頭像》面世,震動畫界繡壇,為中國傳統刺繡樹立起第三塊里程碑。 而在上海的表哥劉海粟那裡,也是風波迭起。上海美專在全國首開人體模特兒寫生課,並展覽了部分人體習作素描,一時輿論譁然,劉海粟受到各方重重壓迫。楊守玉深知表哥的艱難,她以手中的針和彩線向世俗的愚昧挑戰,繡出了兩幅女性裸體的作品《少女與鵝》、《出浴》,展出後引起轟動。 後來,劉海粟出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他想在藝專開設繪繡科,請楊守玉主其事。然而,楊守玉因母親在抗戰期間逝世未能一見的精神打擊,以及長期刺繡勞累導致右臂有疾上舉困難,只能離丹陽回常州休養,遺憾未能如約。但當她聽說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兩幅領袖繡像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時,心中感到特別欣慰。她知道,是劉海粟助她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刺繡藝術。 彈指一揮幾十年,1980年10月,枯木逢春的劉海粟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常州。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他隨陪同人員來到局前街顧家弄的楊家大院。可迎接他的卻是年輕的晚輩,表妹守玉不知去向。楊守玉其實也盼望著與海粟兄別後一見,可事到臨頭,重重的顧慮和強烈的自尊又讓她躲了起來。她躲進書櫥相隔的後屋裡。在楊守玉的臥室裡,劉海粟抬頭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微微發黃的黑白照片,那是年輕時的表妹楊守玉。經過晚輩的勸說,他們在劉海粟下榻的「近園」紅樓見面。 三天後的下午,楊守玉被接到「近園」紅樓,劉海粟早已迎候在門口。舉目相對,卻是相顧無言。劉海粟彷彿從夢幻中醒來,緩緩伸出手與楊守玉相握。楊守玉說:「我們都老了!」劉海粟拍著表妹的手背說:「你我幾十年不見面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攝影師為他們攝下了這白首之會。 「祥妹,我知道你從小畫梅、繡梅,你愛梅花,我想畫幅梅花送給你作個紀念如何?」楊守玉露出一絲微笑,「九哥,我會把它同70年前你對我那份情義一起珍藏著,永遠珍藏著……你要多多保重啊!」 「保重,保重!」一抹斜陽的餘暉照著紅樓,照著這濃縮了七十年的人生。這一刻,彷彿千載永恆,那心靈相通的感覺永遠留在他們心間。

Read More

〈中華學園〉下雨天

新北市板橋國小四年九班 ◎馬有心 晴空萬里的天氣,一轉眼就變成烏雲密布,再過一會兒,灰濛濛的天空就變成淅淅瀝瀝的雨天。 我喜歡下雨天,因為可以去公園玩踩水遊戲,穿著心愛的紅色雨鞋,每個水窪我都很用力的踩下去,水窪都陷到我的鞋子底下了!水還濺到我的臉上,雨中嬉戲,讓我覺得暢快有趣。 下雨的時候,玻璃上的水珠像一顆顆透亮晶瑩的寶石,也像一顆顆彈珠滾落。雨後的空氣瀰漫著潮濕的味道,衣服摸起來也濕濕的。 下雨的時候人們撐著五顏六色的雨傘,走在黑白相間的斑馬線,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下雨天雖然很不方便,但是如果不下雨,農作物會乾枯,人們需要限水,所以很不方便。雨是老天爺的禮物,也是恩惠,我們要好好珍惜。

Read More

〈中華副刊〉 珍惜‧擁有 麵包樹

文/圖 林少雯  近日,有緣與妙蘊法師在「香海文化」二樓的「滴水坊」一起用餐,此次聚會完全是被麵包果給吸引來的。兒時的美味端上桌—麵包果煮湯,記憶一下子被拉回孩提時候。 小時候住在花蓮,同學中有阿美族人,假日三五好友常會成群結隊去山裡面找他們玩,總會見到幾棵麵包樹,樹上結出麵包果,這可是阿美族人的食材之一。 好懷念麵包果煮湯的滋味,那不僅是小時候的美味回憶,那也是媽媽的味道。每次見媽媽與麵包果的果皮黏液奮鬥過後,將果肉切成塊狀,在清水中浸泡,去除黏液,接著下鍋煮出味道鮮美,清爽無比的好湯,讓全家人大快朵頤。 麵包樹是阿美族的「族樹」,我們都稱它巴吉魯,是阿美族語。巴吉魯樹不僅樹型高大,葉子也大,果子更大。果實看去類似波蘿蜜果,個頭小些,但也有三公斤重,拿起來沉甸甸的;果實煮湯有絕妙好滋味,果肉柔軟且帶微甜,果肉中有一顆顆的籽實,咬開一層包裹的薄膜,就能吃到口感粉粉軟軟的籽肉。果實富含澱粉,可燒烤來吃,烤熟的麵包果,鬆軟可口,可作為口糧。麵包果也能以蒸和炸等方法料理,吃起來味道跟麵包和馬鈴薯相似。 記憶中的麵包樹,四季長青,果實在夏天成熟,黃澄澄的,一顆顆掛滿樹。營養學家分析,它的鉀含量是香蕉的10倍,澱粉含量也高,一顆果實能餵飽一家五口。 麵包果是可當主食飽腹的,夏威夷的神話故事中,傳說有一位神祇Ku,犧牲生命投身於土中,土裡長出結實纍纍的麵包樹和果,解救了飢餓的族人。高大粗壯且壽命長的麵包樹,受非洲人的尊敬,被視為生命之樹,象徵忍耐與保護。另,據說18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西印度群島期間,發生大饑荒,英人去南太平洋島國塔希提採集麵包樹苗回來種植,解決了飢荒問題。麵包果也是許多熱帶地區居民的主食。薩摩亞群島上的人用它來建房子、造小船;也以樹皮製作繩子及各種生活用品。 麵包樹高壯厚實,給人堅強能依靠的感覺。樹木是寶,沒有樹,人類很難生存,尤其像麵包樹這類可飽腹養人的樹,可以說是早期人類的衣食父母。

Read More

〈彩繪人生〉茶藝音樂家黎瑞菊 無心插柳開民宿

擁抱茶香和樂香的茶藝音樂人黎瑞菊,以好茶和音樂,接待有緣人。(記者林雪娟攝) 茶藝音樂家黎瑞菊多才多藝,不僅懂茶、懂音樂,還開民宿,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品味馥郁茶香和悅耳琴音。 音樂老師黎瑞菊,家族在東部種茶,從小在茶樹下長大,即使後來離開家鄉求學、就業,聞著茶香,仍是她最大鄉愁。回到茶的懷抱,也是機緣,某次應邀在茶論壇表演,然所有人優雅品茗,和自己小時候大口喝茶模樣,截然不同,心響往之,開始投入習茶行列。 投入學茶,對最愛的音樂和教學只能稍微割捨,除到處參訪交流,認識中國傳統茶文化,也至日本學習「表千家」茶道、到韓國學習「茶禮」,除回顧以往,回憶和家人一起喝茶聽戲的感受,也更深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對黎瑞菊來說,已是生活中重要一部分,起床後,隨當日心情,沏一壺好茶;朋友來訪,透過喝茶,彼此交心交流;和茶友對話,論專業、談茶藝,心靈豐收;席間來了新友,客製化貼心茶品設計,讓人窩心,如為不能喝茶的朋友準備南非國寶茶,為愛喝甜口味的朋友煮奶茶。透過黎瑞菊的巧手,為茶飲開創新天地,除賓主盡歡,也領悟到「一期一會」待客之心的真心。 喜歡與人親近,黎瑞菊除透過茶席、音樂教學,更開設民宿「黎媽的家」拉近和人的距離。開設民宿可說是無心之舉,黎瑞菊原先想找個小據點授課,看到一棟閒置房屋,鐵窗花赫然是五線譜,原來是開設鐵工廠的已逝老屋主親手焊接,看屋時,黎瑞菊哼唱,讓後代驚喜,能得有緣人照顧房子,黎瑞菊也希望為老屋盡心力,除教授音樂,讓房子隨時都能充滿美妙音符,更開設民宿,讓更多人認識老屋之美。 黎瑞菊更是最親切的外交天使,在她的民宿,經常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彼此以樂交流,讓她得以有機會親炙世界各地不同的音樂和樂器,從古典樂、爵士樂、民謠、民俗音樂等,讓她大開眼界,而音樂人因接受她的熱情接待,不僅對台灣、台南留下好印象,也會呼朋引伴,得知她愛喝茶,更會帶來世界各地不同的好茶讓她品嘗,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品,琳瑯滿目,讓茶室猶如「茶聯」茶的聯合國。黎瑞菊歡迎所有人一起來啜一口好茶、品滿室茶香、聽美妙音樂,共度充滿茶香樂香的快樂時光。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