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港航物流暨多式聯運上海展覽會五月下旬舉行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大陸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航運物流分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上海航運五十人發展研究中心、國際航貿物流平臺(ISEA)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港航物流暨多式聯運(上海)展覽會」,將於2025年五月21日-23日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舉行。 本次展會以“集聚港航鐵空,連結外貿貨主”為定位,致力於打造“集聚外貿貨主買家最多的物流展會”,在此之前已於2023年十一月及去(2024)年八月在上海連續舉辦兩屆。 據稱該展會涵蓋14場外貿貨主活動和14場物流行業活動,為供應鏈各方搭建務實的交流、對接、合作平臺,共同促進供應鏈產業鏈穩定。 相關內容包括:跨境冷鏈與國際貿易協同融合發展論壇、高品質供應鏈發展助力鋼鐵製品產業出海大會、國際供應鏈物流韌性發展聯席會議、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暨國際物流論壇、中國化工產品出口供應鏈高峰論壇、光伏行業供應鏈物流論壇、中國家電行業國際供應鏈發展高峰論壇、國際醫藥進出口供應鏈發展論壇、工程機械與國際物流企業合作對接會、外貿貨主與重點港航鐵空快運企業業務對接會等論壇與會議。

Read More

CR掌握MEPC 83會議結論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定案2028年起實施

各年分IMO目標值與範例燃料GHG強度值示意圖。(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3屆會議(MEPC 83)已於4月11日落幕。經過漫長的討論並於最後舉行投票,IMO終於定案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 驗船中心(CR)整理關鍵結論如下:自2028年1月1日起,國際航線總噸位5,000以上船舶,需符合IMO所定的年度燃料溫室氣體強度(GFI)目標值。若船舶實際GFI數值超過「直接合規年度GFI目標值」將落入Tier 1,此區間的超額排放量需按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q) 100美金的費率繳納費用至IMO淨零基金。若再超出「基本年度GFI目標值」將落入Tier 2,此區間的費率將會高達380美金/tCO2eq。以使用重油(HFO)作為燃料的船舶為例,2028年新規實施後即會落入Tier 2,1噸HFO成本預估將增加約100美金。全航程使用化石液化天然氣(LNG)作為燃料的船舶,預估在2029年以後將落入Tier 1,2033年後亦面臨落入Tier 2的風險。 另一方面,若所使用的燃料GFI不超過19 CO2eq/MJ(例如綠色電製甲醇),將被認可為「零或近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燃料與能源(ZNZs)」,可依其減排量獲得回饋。(註:2035以後須不超過14 CO2eq/MJ) CR補充,MEPC 83亦針對「碳強度指標(CII)」折減係數(Z)進行研議,定案2027至2030年間,每年以2.625%幅度持續加嚴船舶能效規定。 碳強度指標2027-2030年折減係數。(驗船中心提供)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即時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趨勢,CR已發布會議結論快報(https://www.crclass.org/mepc83/ ),摘要MEPC 83重點內容,歡迎各航運先進參閱。

Read More

亞洲海域海盜劫船活動今年第一季激增53%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亞洲海域的海盜和劫船活動今年第一季激增,據ReCAAP資訊共用中心(ReCAAP ISC)統計,2025年一至三月期間亞洲海域的海盜和劫船事件與去(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3%。 2025年第一季該地區共報告了43起事故,高於去年同期的28起,與之前的報告相同,麻六甲海峽和新加坡(SOMS)仍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事故數量最多。ReCAAP ISC數顯顯示,2025年一至三月期間,SOMS發生了36起事件,其次是印尼水域的三起,印度水域和南中國海各有兩起。 ReCAAP ISC在其最新的週報(2025年4月1日至7日)中證實了四起針對船隻的武裝搶劫事件,所有這些事件都發生在新加坡海峽分道通航制(TSS)的船隻上。沒有人員受傷的報導。然而,在三起案件中,發動機備件和其他物品被盜,而在第四起案件中,沒有任何東西被盜。 根據這些最新報告,自2025年1月以來,僅在麻六甲海峽和新加坡就發生了39起事件。報告指出,ReCAAP ISC建議船隻在通過SOMS時提高警惕,並呼籲沿海國家增加在這些地區的巡邏和執法。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威脅,ReCAAP ISC與新加坡海事和港務局(MPA)和拉賈拉特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合作,在三月的最後一周,即2025年新加坡海事周期間,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反海盜和海上搶劫會議。會議重點討論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新出現的海上威脅以及技術挑戰對全球航運安全和彈性的影響。 國際海事組織(IMO)秘書長Arsenio Dominguez在主題演講中強調,雖然新技術提供了機遇,但也帶來了重大風險。他重申,海盜和武裝搶劫仍然是持續存在的威脅,需要不斷保持警惕和區域合作。與會專家還對通過菲力浦海峽(Phillip Channel)的船隻的脆弱性表示擔憂。菲力浦海峽是一條狹窄的通道,船隻通常會減速,這使它們更容易成為未經授權登船的目標。

Read More

花蓮港奇萊鼻景觀大道通車 帶動地方港口共榮發展

花蓮港奇萊鼻大道全景。(花蓮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花蓮港務分公司已完成花蓮港奇萊鼻海岸景觀廊帶道路新建工程,並命名為奇萊鼻景觀大道,往南串聯未來海洋資源博物館、花蓮觀光漁港及花蓮港觀光遊憩碼頭再延伸南北濱公園,往北串聯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及七星潭風景區等景點,為花蓮黃金海岸提供更完善交通網絡,帶動區域共榮觀光產業發展。 花蓮港奇萊鼻景觀大道道路南起港濱路,北至奇萊鼻海岸景觀廊帶港區界線,總長860公尺,依道路交通安全相關規範設置交通相關設施以及夜間照明,並已向台電公司申請新設道路用電,預計台電公司於4月中供電後,邀集花蓮縣政府、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花蓮縣警察局交通隊、花蓮港務警察總隊及交通部航港局東部航務中心進行道路開通前會勘,確認交通相關設施以及夜間照明符合法規規定後通車,另花蓮港務分公司已規劃於奇萊鼻景觀大道沿線設置CCTV進行全方位全時段的監控,藉以預防潛在發生的危害,維護民眾安全。 花蓮港現朝客貨並重發展,部分基地刻正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觀光遊憩使用。景觀大道通車後將提供旅客便捷安全通行空間,帶動花蓮港及周邊地區(例如台肥、台泥廠區及花蓮漁港)觀光轉型,型塑具特色之海洋資源遊憩環境,進而吸引民間業者進駐投資,提升地方及港口整體開發效益。

Read More

臺灣首次IGF Code進階訓練課程 海大正式開班授課

陽明海運林玠志協理勉勵學員。(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4月14日舉辦「IGF章程進階訓練」開訓典禮,第一班訓練課程為陽明海運公司包班,總共16名學員,為期5天的課程,將完備船員於雙燃料船服務所需技能,讓其能至LNG或甲醇等雙燃料船上服務。 海大冉繁華副校長於開場致歡迎詞時,感謝陽明海運及各位學員選擇海大,隨著技術發展不斷,認證也不斷更新,期待透過扎實的訓練,每位學員都能取得國際認證。陽明海運林玠志協理勉勵學員,為了迎接明年的LNG新船,期望能用接船的信念,好好地來把課程完成。交通部航港局劉佩蓉組長也表示,大家都是這個領域的翹楚跟菁英,希望各位能夠向下扎根,把這些技術傳承下,繼續發揚光大。 因應IMO規範及2050淨零排放政策,我國航商陸續訂購LNG或甲醇等雙燃料船,惟根據STCW公約規範,於雙燃料船服務之船員需事先完成「國際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安全章程(IGF Code)」專業訓練,包含基本訓練及進階訓練。為緩解航商培育我國雙燃料船船員需求,海洋大學海事發展與訓練中心在航港局協助下獲得國際認可,具有開設IGF Code基本訓練課程及進階訓練課程的資格。 共計5天的課程,學員將了解執行和監督使用燃料的所有操作,規劃並監控船舶燃料的安全加注、儲存和維護,清楚了解如何採取預防措施來避免危險或燃料洩漏,以及相關的法規等,並透過IGF模擬機系統操作更加熟悉實際的操作方式。最終測驗除了筆試也有實作評估。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之外/鳳梨滋味

金風玉露 文/林佳樺 畫/戴麗英 爸爸愛吃纖維粗、酸味明顯的土鳳梨,去皮切剖時,距離一米之外都聞得到氣味,果肉酸得讓人皺鼻蹙眉。我常懷疑喜歡酸人的他,是否因為這種水果吃太多爸爸自有一套飲食方針,且強硬地規定全家必須遵行,呈金字塔比例:底層米麵食要吃最多;中層是蔬果,適量;頂端是脂肪含量高且價格貴的奶蛋肉,少量為宜。當時我上小學,不重視口腔清潔,有隻蛀蟲直往右臼齒鑽。修補期間,即使醫生安慰甜食吃完立刻漱口即可,爸爸仍是規定我絕對不能吃水果,頂層的奶製品有乳糖,也是拒絕往來戶。也許出於補償,我不為牙疼所苦後,胃容量變大,吃飯時間必準時入坐,但是營養似乎沒有反應在身高與智力上。每當我專心扒著飯菜,爸爸便涼涼地說:上學也這麼準時、讀書也如此勤快就好了。當餐桌上的肉類美食不夠姐弟三人均分,爸爸狀似無意地瞄向我:食物都不知吸收到哪裡去了。 我小五時被選為合唱團,爸爸懷疑老師選才標準。有次出團比賽我因重病請假,極為懊惱,爸爸認為這樣班上才有機會得名。那是全班連續好幾個月早自習、午休、放學不間斷地練習發聲與合音。能想像盼了大半年的遊樂園旅遊,在熱門的雲霄飛車設施前排了老長的隊伍,終於輪到自己了,卻突然暈眩、雙唇滿是鼻血,只好忍痛讓位;或者等了大半年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即將入座等候美食端上前,緊急腹痛嘔吐,全無食慾。 某年寒暑假我長住鄉下外婆家,開學搬回自家時,爸爸問了句:把家裡當旅館哦?後來他胃病住院,將小孩託付外婆照顧,如此一來我上下學交通極不方便,表明想待在自家,爸爸責備我極不懂事。我曾反應不喜歡刺耳的話,這種極酸的土鳳梨果肉會刮人、傷到舌面,得到的回應是:個性不要那麼鑽牛角尖。 我青春期後,這類的言語少了許多,爸爸因胃疾反覆住院,肉體上的折騰讓他自顧不暇。但我的自信長期受到酸語侵蝕,始終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爸爸自三十歲起由於飲食不正常,胃被鑿穿了多個孔洞,由於胃壁過薄及手術不大成功,這種痼疾在之後的數十年間反覆發作、住院修補,酸、甜、油、辣須忌口,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逆流到食道。 家裡買菜與料理的分工向來是父主外(買)、母「煮」內。我高三大考結束後,媽媽指派我擔任採買小跟班,表為助手,實則「監督」,防止爸爸亂買傷胃食品。陪著挑選水果時,爸爸彷彿回到髮禁時代,頂上頭毛的長度及染燙嚴格控管後、更加絞盡腦汁地想求新求變。 爸爸向來個性嚴謹、講話又酸,然而深受胃疾所苦後,採買過程會下垂眉眼做無辜狀,右指點點鳳梨、接著比一,一顆就好,我有種身為姐姐的錯覺,有一、兩次差點被他的乞憐神情蠱惑。 採買經常不如他意,回家後,爸爸會失望地抱怨:以前特地選購的鋒利水果刀都派不上用場。爸爸有潔癖,以前胃疾沒那麼頻繁發作時,是買整顆鳳梨回家親自削皮。不過他的刀工極差,切下來的果皮常黏附大塊果肉。為了能果斷俐落地削鳳梨,他曾到市場口「百年刀剪行」挑選合手的刀具及研磨器,每削完鳳梨尖刺的厚殼,必細心磨刀。他入刀的那一刻,是否會聯想到自己個性也是帶著刺與硬殼?他沒想過會被胃痛糾結大半生,醫生叮嚀,胃不好的人除了飲食不定,個性上的急躁、苛刻、嚴謹與緊張也是關鍵。他的胃歷經近二十次的電燒和修補,肉身被病痛折磨,中老年後費心地想改正性格的急躁與嚴苛,我微微感受到他收斂了些稜角。或許他的內在本來就存在著柔軟,只是當我的性別、成績或成就不如預期,便用刺殼與我對碰。不知道爸爸的性格是否肇因於年幼時,也曾被大人如此對待? 爸爸被嚴格控管飲食的這幾十年,性格似乎稍微鬆綁,自訂的飲食金字塔被簡化成:吃得開心就好,偶爾偷吃鳳梨,被發現時就吐舌搔頭不認真地認錯。也許是和我磨合多年,漸漸地改良了。 爸爸年近七十時,家裡多了孫輩們的童言童語。外表嚴肅的他天生嘴角下垂,彷彿生著悶氣,但只要外孫在,會陪同旅遊購物,用疊字或兒歌哄孫。有了手機通訊軟體,不定時地傳紅心貼圖給我。 他現在很像金鑽品種了。

Read More

吞嚥難暴瘦20kg 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

醫師廖啟耀表示,「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伴隨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和食道下括約肌嚴重失能。(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0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吞嚥困難,最近幾個月來症狀顯著增加,喝液體食物都困難,伴隨著反胃及嘔吐,體重在短短3個月內減輕約20公斤,接受過數次內科治療,症狀僅暫時緩解且效果不佳,經檢查後確認罹患罕見的「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食道極度擴張扭曲,以胸腔鏡手術施作食道切除及重建,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內體重逐漸回升,吞嚥功能明顯改善,正常進食。 大里仁愛醫院胸腔外科廖啟耀說,「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一種罕見的食道運動障礙,特徵是食道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有時伴隨著食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空。成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而無法控制食道功能和放鬆括約肌,或是食道括約肌障礙導致食道緊繃,這樣會讓食物無法通過。醫師藉由食道攝影和電腦斷層的影像學檢查,或是食道測壓與食道內視鏡的功能性檢查後,予以確診。若是有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如硬皮症),或胃食道逆流者都是高危險群。 「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胸悶,接下來可能進展成食物逆流、體重下降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至「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巨食道症),通常伴隨兩個特徵:1、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彈性消失,無法正常蠕動;2、食道下括約肌(LES)嚴重失能,無法正常放鬆排空食物,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因長期發炎增加罹癌風險。 「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因內視鏡治療效果有限(內視鏡氣球擴張、食道擴約肌切開術),手術成為唯一有效的選擇。手術內容是進行食道切除與胃管重建,可重置正常消化通道,改善進食能力。若能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更具有以下優勢:1.傷口小,減少術後疼痛,恢復速度快;2.視野清晰,外科醫師可精確完成食道切除及重建操作;3.併發症少,降低術後感染等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牛與羊

■宋玉澄 五零年代的台灣,尤其是南部,是個農業時代。獸力是主要的動力來源,黃泥土的路徑上,都是牛車,及坐在牛車前的主人,那是習見的景象。 惟有一次不同,並深刻在腦中。黃土的路面,並不平整;有時凹陷的路面,因來回輾壓,日漸陷凹,成為坑洞。記得那是隻黃牛,拖拉著一輛滿溢高聳的甘蔗,陷進了坑洞,在坑洞裡前後輕微搖擺如一種顫慄,牛車上疊滿的甘蔗,驚慌地抖動,無法前進。 趕車的主人連忙下車,低頭彎腰幫忙推著牛車。我看著農人黑癯的臉上,泛出紅光;而曲彎如弓的牛軛,像一道粗大竹鞭在頸上摩擦、撕咬,沒有看到淌下的血液,只看到赤紅的血色,在牛軛間旁忽隱忽現。那是初經二戰後的年歲,僅剩下戰後的貧困與人們艱困如牛的生活;大人們沒有怨言,因為他們經過更恐怖的戰爭,親歷過死亡與殘敗,能夠倖存,已是感謝上蒼。可還是孩童的自已,卻在轉瞬之間,看到牛因重壓硬拉而頸部裂傷,那雖僅是顯露生活重擔的部分,卻讓人深刻難忘。 牛如此,人也如此,是時代的命運。可是,活到今日,才知道那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遠方的俄烏戰爭,正在演繹:戰士死傷,民生疲弊,城市毀敗,人民流離;雖說落幕可期,但那些傷亡戰士與平民何辜!家破人亡,戰爭初始高喊的正義口號、愛國與仇恨言論的種種,如今看來就是死亡敗壞的哀歌與序言。戰爭絕不應聽一方之言、片面之詞,才能看到一個粗貌,不是嗎? 在台灣有直飛烏魯木齊班機的時候,我常去新疆。 新疆的食物,以羊為大宗。有一次聽當地導遊說,天山的草原與淨水,就是羊的食物及飲水,沒有汙染,連羊糞都是上好的藥材。是的,在新疆的主餐,就是吃羊,好像吃了羊,就等同吃進了天山所蘊運的精華。 每天晚上都吃同一家餐館,連續五天。維族的餐廳老闆聽我們來自台灣,出於好奇還是熱情;他竟操著不流利的漢語說:找一天有空,我開賓士,帶你去看看羊場。 羊場,一直沒去。倒是注意到餐廳大門旁一輛敞開的貨車上,站了六頭木木愣愣的羊,安靜無聲。起先沒有感覺,像是暗黑中的塑像,直到發現一天少一隻時,才悚然發現這些羊,應該就是餐廳中的食物,牠們像是一群無言招牌,卻像有甚麼東西撞到自已的心。 牠們,靜靜地等待即將消失的生命,也許一天、也許兩天……,不驚不懼、不奔不逃、不吵不叫,甚至沒吃沒喝;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地大將軍,還是站立不動如禪定的修行人。啊!終究是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在眼前一天天地消失無蹤。牠們在死亡前,是否真聽到阿訇的祈禱祝福,感謝牠們的犧牲,並有個美好的下一生。牠們,真有靈魂嗎?如果有,又將飄去何方?又將轉世何去? 真正的是,我們或許也是一隻羊,逆來順受,甘願成為他人的食物、養分,以延長他人的生命或財富;也或許,我們連一隻羊也不如。在面臨死亡前,我們恐懼、害怕、驚懼、抗議、不甘、怒罵、掙扎……。

Read More

氣溫劇變 中風機率增兩倍

國衛院研究顯示,氣溫超過35度或低於16度時,民眾中風之風險將達2倍。(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近20年、110萬首度中風患者,發現氣溫與中風兩者關連度高,當氣溫高於35度或低於16度時,中風的風險將達2倍;另外,當2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度或16度時,或氣溫驟降14度時,中風風險也都會達到2倍。 近年來台灣各地也更常經歷劇烈溫差的極端天氣快速的冷熱都會造成人體生理的負擔,國衛院分析近20年之健保資料之110萬名首度中風患者,比對當時天氣狀況,了解溫度與中風間的關係。 國衛院長司徒惠康指出,中風為全世界人類的第2大死因,台灣地區每年因中風死亡者約有1萬人,而氣候條件是促使中風發生的重要影響因子。 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吳威德指出,溫度對人體有直接的影,當氣溫高時人們易排汗而脫水,易引起缺血性中風,而氣溫低造成交感神經活化,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易造成出血性中風,研究顯示當氣溫超過35度的極端高溫時,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提高為2倍,氣溫低於16度時,出血性中風風險也會成為2倍。 不僅是平均氣溫會對心血管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劇烈的溫度變化同樣會對心血管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當2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度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超過2倍,2日內氣溫驟升超過16度則達到另1個風險高鋒。另外,當2日內氣溫驟降超過14度時,出血性中風也會提高2倍發生風險。 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長陳保中指出,這項研究強調了氣候變遷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關乎全民健康的迫切挑戰的事實,建議將天氣預警機制與健康風險通報系統納入公共衛生政策,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或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時,強化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的健康監測與預防措施,將能降低突發性氣溫變化對民眾健康的衝擊。

Read More

〈中華副刊〉紙頁間的脈絡

■車冉渝 那是我父親留下的痕跡, 曲折,如同血管的痕跡,包裹著 命運的再一次改寫,順應,折服 身子僅僅貼靠機器的牢籠, 緩緩的,粗糙的,撫摸著紙廠的心臟 相處久了,忘了家的痕跡,但記得它的疼痛 看透骨骼的根源,看透心底的唯一 哀久的時鐘,抵達,敲響 時間的報酬,另一個的光羽 命運,染成一個圈,無法自理 苦不堪言的交織著活的記憶 追逐紙張的源流,沒有方向 沒有人記得,我憨厚樸實的父親 石溝裏的瘦弱的月亮, 迷失,帶走,父親的虛無 踩到記憶的鬢角,結局的哀思 逃進父親的裂縫,還在籠罩 皮膚的面壁,一場和機器的化解 那是汗水的味道,滴落 混在飯裏,加了點佐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