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防感染 避免細菌抗藥性第一步

台大院長吳明賢(左1)表示,手對預防感染至為重要,細菌繁殖快速,如抗生素未正確使用,極易形成抗藥性。(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黃翠娟∕台北報導 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宣布,衛福部委託台大醫院成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中心也正式成立,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洗手是預防細菌感染的最好方式,更是避免細菌出現抗藥性的第一步,呼籲醫護及民眾都要正確洗手。 國泰醫院院長簡志誠率領主管們共同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宣導活動,馬偕醫院5日也舉辦「手套護一時、洗手保一世」洗手宣導活動,透過互動衛教喚起醫療從業人員與社區大眾對手部衛生的重視,落實防疫基本功,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世衛自2009年起將每年5月5日定為世界手部衛生日,今年活動主題為「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特別強調穿戴手套不足以提供完整有效防護,正確的手部清潔與衛生才是防止感染的關鍵。 吳明賢表示,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緩解,民眾對手部衛生的重視程度相比疫情高峰期已有所下降。儘管秋冬季節的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已過,但仍需警惕群聚感染的風險。與此同時,抗藥性微生物的威脅愈加嚴峻。台大醫院呼籲,醫療機構應持續落實感染管制,強調手部衛生的重要性,以保障病人及醫療工作者的安全。 國泰醫院院長簡志誠指出,洗手是杜絕病菌藉由手部傳染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病菌傳染,但要特別提醒民眾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手套暗藏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菌,有些極微小病菌會穿過手套進入皮膚。

Read More

自體脂肪幹細胞 可修補膝軟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祥霖5日指出,台灣地區平均每6.5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醫學研究已開發出將自體脂肪幹細胞注入膝關節,以促進軟骨細胞增生,修補軟骨缺損,恢復膝關節之活動能力之技術。 黃祥霖指出,膝關節退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遇到一名35歲的鐵人三項愛好者,因出現膝現酸痛的現況,經檢查確認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由於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必需要降低運動強度和頻率,以免年紀輕輕就要換人工膝關節,最後患者選用脂肪幹療法,恢復了膝關節的功能,現已可重新回到運動場上。 黃祥霖表示,錯誤的運動習慣會讓關節提早退化,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即6.5個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其中也包括了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的損傷,又沒有即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最終恐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黃祥霖指出,醫學界已開發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透過取拇指大小約3至5公克皮下脂肪,或由關節鏡取得髕骨下脂肪塊,經由特殊的技術分離出脂肪幹細胞加以培養,這些細胞具有高可塑性、自我更新的能力,之後再以關節注射方式治療,進而達到修復受損的組織。 振興醫院指出,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機轉,為分泌多種抗發炎激素,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疼痛及對軟骨的破壞,並促進軟骨細胞增生,修補軟骨缺損。 黃祥霖表示,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佳治療時機為關節輕中度退化時,若軟骨已嚴重破壞,關節空隙明顯縮小,治療效果有限,這種狀態下即使使用幹細胞再生軟骨治療,生成的新軟骨也會被立即磨損,可能還是需要考慮人工關節的置換,因此,越早介入幹細胞則膝關係修復的潛力就越大。

Read More

關心健康 抱抱媽媽量腰圍

趙小僑與繼子劉子銓示範透過抱抱媽媽量腰圍,來關心媽媽的健康。(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19歲以上成年女性腰圍超標率達52.9%,45-64歲超標比例為59%,64-74歲甚至達75%,等於近8成腰圍過粗!醫師指出,女性常在產後、更年期2時期變胖,但腰圍每增10公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升3.4%。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指出,腰圍反映內臟脂肪多寡,過多將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研究也顯示,女性腰圍每增加10公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將上升3.4%。 林文元說明,產後與更年期是女性兩人肥胖高峰期,由於荷爾蒙與生活習慣改變,近8成女性產後1年無法恢復孕前體重,平均體重增加1.6-4.1公斤,未親自哺乳者可能增加更多;而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若活動量不足、飲食不當,腹部脂肪更易堆積,體重平均增加約3.4公斤,腰圍增加5.7公分,且更年期後女性的心血管風險也會顯著提升。 成大醫院家醫部主任吳至行也指出,肥胖與200多種疾病相關,本身也是慢性病,需要被治療。近年來多項數據證實,肥胖者減去5%原體重可改善健康,減去15%可降低如心血管死亡、心衰竭風險等。 但過去的方式,如飲食、生活作息改變、運動很難達到10%以上的降幅,尤其是對於因肥胖導致膝蓋關節壓力過大、代謝性脂肪肝炎,或因長期依賴飲食紓壓造成意志力難以抵抗食慾等,輔助藥物成近年的體重管理新利器。 吳至行解釋,過目前台灣共有4種合法且符合減重適應症的輔助藥物,包含每日的口服排油藥、抑制食慾藥、每日一次的針劑藥物,以及較新每週一次的針劑腸泌素藥物。研究顯示,僅透過生活習慣調整,約減少5-10%體重,但若以每週一次針劑藥物輔助,可達15%以上,也能降低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20%左右的風險。 以一位160公分成人雙手繞過媽媽腰部,交疊握住手肘時,環抱內徑約為身高的一半,即為80公分,正好是女性的腰圍標準。面對即將到來的母親節,醫師林文元、吳至行也攜手藝人趙小僑及其繼子劉子銓共同呼籲民眾,可以透過「抱抱」媽媽,關心她的腰圍,以實際行動守護她的「心」健康。

Read More

國中女滿臉痘 中藥清熱解毒改善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15歲國中女生滿臉青春痘,尤其是下巴及雙頰布滿大小不一的紅色丘疹,熬夜或月經前症狀加劇,求診中醫。經以「滋陰清熱解毒」為主的中藥治療1個月後,痘痘明顯減少,顏色也逐漸淡化,有效改善長期以來的困擾,讓她重拾笑容;中醫師同時提醒她臉部勿過度清潔以免導致肌膚受損,也要避免熬夜。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江驊修指出,青春痘也稱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困擾;中醫稱為「痤疿」、「面皰」、「肺風粉刺」或「酒刺」,認為與體內火熱有關。造成體內火熱的原因,常與飲食不節、過度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壓力大、熬夜及荷爾蒙失調等有關,導致肺經血熱、心火旺盛、肝火上炎、衝任失調等失衡現象,進而引發皮脂腺過度分泌及發炎反應。 他說,中醫治療青春痘會依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透過望聞問切找出病因,使用黃連、金銀花、連翹、菊花、生地黃、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清熱、燥濕作用的中藥,協助降低體內火氣,改善痘痘狀況。除了中藥調理,建議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減少辛辣刺激如辣椒、生薑、胡椒、大蒜、酒、咖啡,及高油高糖食物,以降低皮脂腺分泌及體內發炎反應;補充足夠水分,可促進代謝與排毒。 江驊修提醒,青春痘雖非重大疾病,卻可能對心理造成顯著影響,避免過度清潔導致肌膚受損,也不要熬夜及久坐不動,透過適度運動與規律作息,有助調節內分泌、減輕壓力,達到預防與改善效果。若痘痘反覆發作或症狀嚴重,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Read More

天熱多失眠 清補食材健脾祛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日適逢立夏節氣,中醫師表示,近期天熱,臨床上「失眠」者明顯增加,因此,建議飲食上可多選擇「清補」的食材,像是蓮藕、綠豆、西瓜、苦瓜或是荷葉、蓮子,不僅健脾同時還能祛暑氣。 TFC松仁中西醫診所中醫師李和蓁表示,立夏是夏季的第1個節氣,白天變常、夜晚縮短,而夏天屬火,與心氣相通,因此這時節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包括煩躁、失眠,甚至是夜間燥熱醒來。特別是更年期女性,本來平穩的狀況可能也因「犯熱」而再度出現熱潮紅、睡眠中斷等問題,建議從飲食、作息面開始調整。 立夏後的飲食上要注意「避燥」,李和蓁建議,夏日消暑可選「清補」,像是蓮藕、綠豆、西瓜、苦瓜等具有清熱、去火效果的食材。煮粥時也可搭配綠豆、蓮子、荷葉、百合等中藥材,幫助健脾、安神、消暑。不過,這類食材偏寒,僅適合氣溫較熱的日子調節性攝取,若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腸胃消化功能。 此外,李和蓁特別提醒,調經、備孕女性吃冰消暑要適量。尤其要調經一定要睡得好,才能讓賀爾蒙穩定,若又無所克制地吃冰,很容易讓血管收縮、身體的調節失衡而影響到養卵調經。 李和蓁建議女性,吃冰消暑選在中午,太陽下山後、氣溫下降後則不宜再用冰品、涼水等冰冷的食物。若出現月經不規律、經血突然銳減或崩漏等狀況都是警訊,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門診,進行身體調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路過一家摩鐵

■邱傑 路過一家摩鐵,位於一條不太熱鬧也沒有多少車輛通行的路上,我們是在一家速食店用過餐,為了迴轉車而進了這條並不寬敞的小小街道。 是很平凡而且顯得老舊的一家摩鐵。 摩鐵就是汽車旅館,取汽車旅館英語的諧音而稱為摩鐵。通常摩鐵的門總是從街道向內縮進二三十公尺,接待間設於中央,兩旁分設車道各一以供一進一出。接待間左右開門設窗,客人的車來了,接待員開窗或是開門出去迎接,問妥客人選擇的房型,收費後遞上房間鑰匙,並略事指引房間方向便算完成了接待任務。另一側出口的路線則提供給準備離開的客人使用,路的前方設有柵欄,要離開的客人來到接待間窗前停車,繳還鑰匙後柵欄升起而離開。 接待間內縮用意在讓客人進出時擁有較多的隱私,避免讓他們在大街道上逗留太久的尷尬,因為大多數的客人總希望快速的進門,快速的通關離去。 眼前這一家摩鐵,招牌名號依然如初開業時的浪漫,招牌卻老舊了,褪色了,車道旁狹長型的花圃雜草多過植栽,幾乎分辨不出原來種的是什麼花,什麼樹。 這使我忽然想到,摩鐵的全盛時期、繁華時期已經成為過去,這幾年來新開業的摩鐵少之又少,放眼幾乎都是和眼前一個樣子的二十年、三十年歷史的老店,現代人難道不再光臨摩鐵了?   *   三十幾年前我服務的報社,頂頭上級有一天下了條子,要我寫一個關於摩鐵的專題報導。當時這個行業正在蓬勃興起,街頭行走一段路往往便可看見好幾家,不但都會區到處有,鄉村甚至偏僻的農路上也有,為求專題內容深入,我當真還走訪過幾十家,除了拍其外觀,訪其從業者,還直擊其內,拍得的照片不下百張之多,時至今日,照片可以當老照片欣賞了。 摩鐵內部的形形色色一如外觀之多彩多姿,足以教人大開眼界。外行人常不解,到處都掛著休息招牌的店,難道真有那麼多疲累的人走到哪都得找一個休息的地方,內行人則往往會心一笑:進到這樣的店,只怕只會越休息越累,因為客人進來不但不能休息,可能還會分分秒秒都捨不得休息而加倍忙碌勞碌。真正想要休息的旅人或家庭客人通常在入夜之後才上門,半夜進門天亮就走,太早前來得到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句:對不起,沒有空房。因為業者知道休息比過夜好賺太多,休息的客人兩三小時內就會付錢走人,房務人員快速整理,房間又可再賣下一輪,而同一個房間賣給過夜的客人,一整個晚上只能賣一回,即使過夜收費略高也是不划算。 就由於主要客源是雙雙對對開車前來尋求短時間內私密相處「休息」一下的客人,私密性成了設計建造之最重要考量,有些摩鐵宣稱他們可以和客人零接觸,客人來了從選房、付費、拿鑰匙、進房一直到房間使用完畢離去時的交還鑰匙都不會和服務人員見面,有些連車道都設計成單向單行而不會與其他客人會車。那時候時不時曾傳出有某某服務生遇到了她的校長、老師的尷尬故事,私密設計便是努力將這樣的事減到最低。從業人員上班工作無論收費的、清潔打掃的、更換備品的也總被嚴格訓練絕對避免和客人四目交集。 房間設備十分多元有趣,茶包咖啡包牙膏牙刷梳子髮夾髮束是少不了的基本款,高檔些的還有餅乾點心泡麵,越高檔電視機便越是大尺寸,有的除了臥房一台,連浴室澡缸前也設一台以便客人能一面泡澡一面看電視。澡缸務求其大,大型的按摩浴缸似乎已是必備之物,還有更驚人的是推開房間的門,發現外頭居然出現一座個人專屬的花園游泳池。 床除了求其名牌、舒適、大尺寸,還有所謂的電動按摩床、鏡床各種設計,連天花板上都有鑲上鏡子的。房間裡除了沙發、躺椅,還有造型教人匪夷所思形狀特別叫不出名也不知用法的怪怪椅子,可惜採訪時業者只報以一笑並沒有回答我的疑惑。 摩鐵業一度榮景非凡,雖然不斷有新開業的新店加入,熱門時段仍常見一房難求,據說常有客人一連跑上多家都因客滿而遭拒門外的情形,因此才有人形容開了這個行業有如添了一架印鈔機。只是好景不常,從難得再有新店開張,以及原有業者連外觀的招牌、油漆、花園都無力保養維護、住房費一降再降的現象都可見經營已大不如前了。何以客源流失?那些熱切尋找一個「休息」場所的情人愛侶們都到哪兒去了?摩鐵的盛與衰難不成會與經濟面的枯榮有所連動而印證了近年來確已景氣不佳? 看到這一家老態衰頹的摩鐵,讓我產生了許多連想,卻也不得其解。

Read More

〈中華副刊〉累月經年

■林念慈 女人四十,年華就快要更迭了,不免有些悵惘,但我不是為了老之將至,而是因為液體衛生棉。 六年級初潮,母親教我如何使用棉片,我聽她的話,撕開背膠,並扯下肩膀上的翅翼,加固衛生棉兩側;並不像電視說的那樣自在,校車上的霸凌、教室裡的孤立,還有說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男生……生活中暗流洶湧,但棉片永遠趕不上側漏的速度,而心事也絕非淡淡的藍,床單和百褶裙上不時爬滿了暗紅色。 母親每次都皺著眉頭說:「這是可以避免的。」 究竟要避免什麼?流血還是傷心? 或許都有吧,母親矜持自重,向來善於掩飾,即便她的少女時代只有布條和衛生紙,依然不動聲色地走過了;而我就像一隻學不會用貓砂的大笨貓,時刻在暴露氣味和位置,讓人一眼看穿。於是我更勤於清潔,垃圾桶裡一捲捲乾涸的經血,都成斑駁的史冊,既無法被閱讀,也無法避免失態,為此我終日倉皇。 有人建議我使用棉條或月亮杯,她們說習慣了就不會有感覺,但我永遠自帶異物感,無論待多久都無法吸附周圍的氣氛,只好繼續忍耐傳統衛生棉。每逢經期,世界就變成一座熱帶雨林,深邃、燠熱,腹內那隻大鱷魚還會隨時衝出來咬人,咬得血流成河。 液體衛生棉橫空出世那年,我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可謂相見恨晚。這些年我在它特殊的凹槽裡躲避腥風血雨,廣告曾應許我們的,至此終於實現,無味無感,無有恐怖,從前驚心者,如今書血成經,形成一個安全的結界。除了按月使用外,我另有妙招,去年在日本自由行時,走路磨破了大腿內側,步步椎心,我敷上液體衛生棉救急,讓兩腿不至於過度摩擦;人在異國,雖談不上多自在,好在還有這一方溫柔,熨貼著傷口。 回國後我忍不住向男友推銷,這是當今最好的產品,劃時代或革命性等字眼皆不足以讚歎,尤其是規格三十四公分,可防止夜長夢多,一定要買……他尷尬地笑:「我又用不到!」而當我如獲至寶地想與母親分享時,母體的河水也早已停止流淌,自然無須再引流,或者防堵。 這薄薄的一片隔開我與他者,是男女有別,也是世代差異,儘管他們是與我最親密的肉身,冷暖悲歡,終究只能自知;再過幾年,就連我的子宮也將乾涸,沉積成安靜的沙洲,屆時我將看著最後一塊衛生棉擱淺,並以深情的目光,遙祝暮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句讀

詩/離畢華 畫/盧兆琦 枯草淹漫的昨日 於今,在滿覆植被間發現 三色堇四月的思念和紫羅蘭 永恆的夢幻,再次抵達昨日的死亡 野溪邊針腳錯綜繁複的 細弱柳條已然遺棄 閃動微光的雲不停追索歸處,風 也在找尋最後一張臉 閱讀終章時紅色鉛筆畫下句點 走在新書的第一夜,露珠詩了咖啡杯 褐色的痣點在微潤的眼角 眼角面紙摁去一條或兩條淤積的河道 翻過第二頁會不會誤闖夏的祭場 忽忽又秋、忽忽又是冬的昨日? 枯草淹漫的昨日 一本未竟的新書

Read More

發炎性腸道病好發青壯 腸癌風險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年輕男性做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因未妥善控制,5年後確診大腸癌。專家與病友團體指出,IBD不能根治,應長期穩定用藥以達到腸黏膜癒合的治療目標,否則反覆發作會引起腸道狹窄、穿孔、阻塞,嚴重影響學業、工作與生活,腸癌風險更高於一般人。 根據衛福部公告,截至今年2月,全台約有5531名潰瘍性結腸炎與2517名克隆氏症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中醫大附醫胃腸科主任周仁偉解釋,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包含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反覆發作的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推測與基因異常、西化飲食、抽菸、免疫系統異常、特定病原菌感染有關。 患者免疫系統誤將腸道黏膜當作「敵人」而發動攻擊,造成腸道發炎、潰瘍甚至纖維化。患者長期腹痛、血便、疲倦,一天跑十幾次廁所,難以出門,嚴重影響學業工作與社交,甚至因此罹患憂鬱症。 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春吉說,IBD不妥善治療,會有腸狹窄、穿孔、阻塞併發症而需急診、住院、手術,腸癌風險也較一般人高,需要定期追蹤、治療。 IBD的短期治療目標在緩解病患症狀,但腸子仍在發炎;中期目標是降低、控制發炎指數;長期目標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復發、併發症與癌化風險。 林春吉指出,病友穩定控制不復發,不但能減少急診、住院、手術等醫療資源耗費,還能讓患者回歸工作、貢獻社會。定控制,重返正常生活,為社會貢獻所長。

Read More

父晚生 子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父親育齡也會影響「不良率」,每晚1歲,恐造成孩子多1.5個突變;孩子若有思覺失調,會更早發病。(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5日指出,經進行全基因體定序探討父親生育年齡之影響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將會增加遺傳給子代1.5個新生突變基因,且其子代之思覺失調症發病風險提高,發病年齡平均也提早0.16年。 國衛院指出,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根據統計,112年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歲,自民國80年來上升了5.2歲;112年的父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4.6歲,近32年來上升了4.3歲。 國衛院表示,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國衛院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於是利用全基因體定序探討父親生育年齡之影響,證實較晚的生育年齡確實可能影響子代精神健康,研究成果已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學術期刊上。 國衛院指出,由男性精子一生中不斷進行分裂,年紀越大的父親精子所累積新生突變數較多,因此增加其子代罹病風險,分析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子代身上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而子代身上每多帶有1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且研究團隊進行因果中介分析進一步發現,父親較晚生育年齡與子代較早的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之相關性,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所解釋。國衛院表示,但研究也發現,若男性在20歲以前生育,子代有其他遺傳問題風險也較高,顯示年輕夫婦在合適年齡生育的重要性。 國衛院指出,這個研究是全世界第一個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家族資料,量化分析證實父親較晚的生育年齡可能影響子代精神健康,證實新生突變在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的相關,由於個人生涯的追求規劃、和經濟考量,國人組織家庭的年齡愈來愈晚,生兒育女的年齡也愈來愈晚,因此引起的子代健康問題將是需要迫切討論的公共衛生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