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明
翻開關紅的《我家》,恰似被一雙溫柔且細膩的手輕輕牽引,悄然走進一幅滿溢著人間煙火氣的生活長卷。它不像宏大敘事那般磅礡壯闊,而是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將「家」這一永恆主題如潺潺流水般娓娓道來。在那平實卻飽含深情的文字裡,讀者能細細品味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彷若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場景之中。
市井群像,勾勒平凡人生
書中呈現的皆是生活裡隨處可見的平凡人物。為了生計不辭辛勞奔波的父母,在成長道路上滿是懵懂的孩童,閒來嘮著家常的鄰里街坊,這裡沒有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唯有小人物們在歲月長河中泛起的日常點滴。
作者對老鄰居的刻畫尤為生動。就拿清晨巷口的場景來說,老鄰居總是帶著和藹的笑容,見到熟人便熱情地打招呼:「喲,早啊!今天看著精神頭不錯呀!」那語氣裡透著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再看廚房備餐時,她專注地切著菜,眼神緊緊盯著手中的食材,彷彿那就是她此刻生活的全部焦點,每一刀都飽含著對家人的愛意。到了夏夜,她搖著蒲扇,坐在院子裡納涼,不禁感慨:「日子過得真快啊,小時候還覺得時間慢悠悠的,如今一晃眼,孩子們都長大了。」
這些看似瑣碎平常的細節,卻讓一位普通老人的形象鮮活地躍然紙上。我們彷彿能清晰地看見她臉上那因歲月留下的皺紋,如同一幅生活的地圖,每一道紋路都訴說著故事,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對生活那份質樸而熱烈的熱愛。書中的「奶奶」「姥姥」「父母」,還有「舅姥爺」、「養女」、「侄女」等,每個人物都帶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
比如書中描寫奶奶,會說起她年輕時持家的不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她總能想盡辦法讓一家人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年冬天,家裡實在揭不開鍋,奶奶頂著凜冽的寒風,走了十幾里山路,去山裡挖野菜,回來後雙手凍得通紅,長滿了凍瘡,但她看到孩子們能吃上一口熱乎的野菜粥,臉上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精心保存著一個小盒子,裡面裝著孩子們小時候的照片和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小物件,偶爾拿出來翻看,眼神裡滿是回憶與慈愛。這些人物共同構成了一幅鮮活生動的生活圖景,讓讀者在其中輕易就能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家常瑣事,訴說人間溫情
家庭無疑是《我家》的核心舞臺,而瑣事便是這舞臺上的主角。作者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靈動俏皮的文字,將家庭生活中的溫暖與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日常裡為了一點小事的拌嘴,到節日裡熱熱鬧鬧的團聚,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
書中描寫的一次家庭聚餐,畫面感十足。一大家子圍坐在圓桌旁,桌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飯菜,紅燒肉色澤誘人,散發著濃郁的香味,彷彿在訴說著生活的富足;清蒸魚鮮嫩欲滴,點綴的蔥絲和紅椒絲像是給它穿上了一件華麗的衣裳。家人間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長輩關切地詢問晚輩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最近工作忙不忙啊?身體怎麼樣?」晚輩們則耐心地一一回應。夫妻間偶爾會交換一個默契的眼神,那眼神裡包含著無需言說的理解與愛意。
然而,偶爾也會有小磨擦。比如在討論假期去哪里遊玩時,姊姊想去海邊,感受大海的遼闊;妹妹卻想去山區,體驗大自然的寧靜,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一時有些緊張。但很快,在父母的調和下,大家又重歸於好,笑聲再次迴蕩在房間裡。
書中還提到鐘點工張小姐,她幹活麻利,總是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重要檔落在家裡,張小姐發現後,不顧自己忙碌的日程,專門送到作者的公司,這種小小的善意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護工小芹在照顧奶奶時,細心周到,奶奶偶爾脾氣不好,她也總是耐心安撫。有一回,奶奶夜裡突然犯病,小芹守在床邊一夜未眠,不斷輕聲安慰著奶奶,還時不時給奶奶餵水擦汗,直到第二天醫生趕來,奶奶病情穩定,小芹才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疲憊卻欣慰的笑容。她與奶奶之間的互動,也展現出一種別樣的情誼。姐妹間既有親密無間的時刻,也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磨擦,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複雜,感受到親情的深沉與多元。
細膩筆觸,觸動心靈共鳴
關紅的文字如春風輕柔拂面,細膩動人,總能在不經意間精準地觸動讀者的心弦。她不追求濃烈直白的表達,而是以如涓涓細流般的筆觸,在字裡行間緩緩傳遞情感。
在表達思鄉之情時,她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通過回憶老街那青石板路,路面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彷彿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兒時的腳印。還有家鄉小吃,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格拉條,麵條筋道有嚼勁,澆上特製的醬料,再配上豆芽、榨菜等配菜,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家鄉的味道。熟悉的味道縈繞在鼻尖,那是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是和小夥伴們在街頭巷尾玩耍的歡樂。她將眷戀之情就這樣緩緩道來。
這樣的描寫,讓每一位遊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情感密碼,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輕輕觸動。無論是對親情的珍視,對成長的感悟,還是對生活的熱愛,作者都能用細膩的文字,讓讀者重新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比如在描寫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相處,作者寫道,小時候總覺得父母的嘮叨很煩,直到自己離開家,在異地生病時,收到父母關切的電話,那一刻才明白那些嘮叨裡滿滿的都是愛。有一次,作者在外地遭遇挫折,心情低落,父母得知後,立刻買了車票趕到作者身邊,父親默默地幫作者整理房間,母親則在一旁輕聲安慰,那一刻,作者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愛從未缺席。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讓讀者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對親情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家》:挖掘內心深處的家之情感
《我家》不僅是作者對自家生活的記錄,更是對每個人內心深處「家」的情感的深刻挖掘。在這裡,我們看到平凡人的喜怒哀樂,體會到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對生活、對家人那份真摯深沉的愛。家,永遠是我們的根,是無論走多遠都會眷戀的溫暖港灣。這本書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反復回味,在那字裡行間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印記與情感共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