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新藥 嘉惠中重度患者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近年已有抗體等多種新藥問世,提供中度至重度患者更多選擇。食藥署呼籲患者與醫師共同規劃治療計畫有效控制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患者的皮膚除了會出現乾燥搔癢之外,不同的人會合併有不同症狀,如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目前全世界約有5~20%的兒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雖然許多人在年紀漸增之後隨之改善,但也有人在成人後仍持續發作,甚至繼續惡化。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牽涉到多種機制,少數特別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醫師開立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一般常見的輕微症狀可使用皮膚保溼劑,含水量較少的油性軟膏通常有較好的保濕效果,含尿素成分的亦可提升保濕效果。保濕產品一天至少使用2次,或是在感覺到皮膚粗糙乾燥時就使用,特別是在皮膚清潔之後。 異位性皮膚炎會伴隨皮膚癢的症狀,患者經常會使用抗組織胺外用藥膏抑制患部的發炎反應及搔癢感。目前外用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主力,但類固醇的強度與劑型不同,適用的皮膚部位也不一樣,民眾使用時應遵照醫療專業人員指示。 食藥署表示,近年已有多種新藥問世,提供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多選擇,單株抗體注射針劑只要每2週施打一次,非固醇類的外用藥膏副作用較低,另有每天僅需服用一次的口服標靶藥品。新藥雖為治療帶來一道曙光,但仍需由醫師評估病性並開立處方。

Read More

熟了再開刀?白內障迷思增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75歲的林姓婦人有700度近視,還有老花、散光困擾,去年和先生一起到眼科檢查發現患有白內障。經安排手術,術後視力1.0,擺脫從國中就開始戴的眼鏡,現在外出買菜、追劇、滑手機都不用配戴眼鏡,人生煥然一新。 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突破450萬人,占總人口數20%;隨著人口老化及3C產品使用量大增,高達8成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預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550萬,白內障問題勢必更加嚴峻。 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說明,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55歲以上人口已達總人口的35%,在3C使用量不減反增的現今社會,白內障更是不可輕忽的眼疾。 桃園大學眼科院長王甯加指出,許多長者誤以為「要等白內障熟透再開刀」,或「年紀大不適合手術」,這些觀念早已過時,白內障過熟或延誤治療時機恐會提高失明風險。 王甯加表示,現代白內障手術採用微創超音波乳化技術,在角膜製作約0.2公分小切口,利用超音波將混濁白內障水晶體震碎後吸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手術僅需點眼藥水麻醉,過程約20分鐘幾乎沒有痛感,術後恢復快,同時提升視覺品質。 永和大學眼科院長鐘珮禎表示,目前衛福部核准的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從健保到自費皆有,依患者需求及檢查數據評估,選擇改善近視、老花或散光等視力問題。但選擇的重點並不是價格,而是患者的用眼習慣及眼睛條件。

Read More

素食五大陷阱 醫揭降油五招

醫師黃軒強調:「油不是敵人,但要選對油、用對法;烹飪不是阻力,而是健康的關鍵調節器。」(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人為了健康選擇吃素,卻落入「高油陷阱」,有些素食料理的含油量甚至超過一份炸雞餐。醫師列出素食的五大陷阱,並提供「降油五技巧」,幫助大家聰明吃素,真正達到健康目的。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社群平台發出警告,許多素食料理看似無害,卻因烹調方式與食材特性,成為高油脂、高熱量的元凶。他指出,現代素食環境存在五大陷阱。首先是「天然吸油王」蔬菜,如茄子多孔結構如同海綿,菇類和葉菜類也容易吸附大量油脂,加工素食產品更是隱形殺手。素肉、素雞塊油炸後脂肪含量直逼炸雞,炸豆皮、油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吸滿油脂;素香腸、素丸子為模仿肉類口感,常添加飽和脂肪。 而素食餐廳常見的宮保素雞丁、糖醋素排骨等料理,多先炸後淋醬,造成「油+糖」雙重打擊;麻辣素火鍋的湯底使用大量辣油,讓食材吸飽油脂。 黃軒說明,高油素食者的膽固醇與體重問題,與葷食高脂飲食者沒有本質差異;若再搭配白飯、麵條等高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發血糖與胰島素阻抗問題。 他也降油五技巧:炒茄子前先水煮,減少吸油量;選擇清蒸或滷豆製品,取代油炸品;火鍋選用清湯底,避免麻辣高油湯;使用噴油壺精準控制用油量;避免「炸後再掛醬」的二次加工烹調。 黃軒表示,素食本應與清淡、健康、天然畫上等號;但在現實生活中,「高油素食」卻可能成為腰圍、膽固醇和血糖的隱形殺手。他強調,「油不是敵人,但要選對油、用對法;烹飪不是阻力,而是健康的關鍵調節器」。只要掌握降油技巧,控制油量、改變烹調方式、聰明選擇外食,就能享受素食的美味,同時守住健康。

Read More

戒菸酒檳榔 遠離食道癌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50多歲男子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就醫診斷下咽癌治癒後,又罹患食道癌前病變。經定期回診追蹤,及時發現並燒除癌前病變組織,防止惡化成食道癌, 國健署統計,食道癌為男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而南投縣去年癌症10大死因中,食道癌則排名男性第4位,同屬於上呼吸消化道的口腔癌排名男性第3位。醫師提醒,有檳榔、菸草、酗酒習慣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風險較不使用者高10.5倍,呼籲戒菸、酒、檳榔外,也要養成良好保健習慣,若吞嚥上有任何不適務必盡速就醫檢查。 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口腔、食道均屬於上呼吸消化道,罹患癌症的危險因素相仿。 目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除了抽菸、飲酒、嚼檳榔,還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以及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 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呼籲鄉親養成良好保健習慣,並遠離致癌因子及定期檢查,也要減少食用加工、燒烤及避免過燙食物。提醒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民眾,以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原住民,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以及早發現治療。

Read More

友善陪伴 延緩失智退化

  奇美醫院承接台南市衛生局失智友善社區計畫,導入社會處方箋,輔導奇美食品幸福工廠加入失智友善行列,33名員工完成志工培訓。(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4歲劉姓婦人去年起出現記憶力衰退輾轉求醫未見改善,今年確診失智症後,醫師開立「社會處方箋」,鼓勵她走出家門融入社區生活。在家人支持與醫療團隊陪伴下,劉婦陸續參與活動,孫子也陪同,更有志工暖心陪伴鼓勵,讓她安心專注完成作品重拾成就感。 奇美醫院自2019年承接台南市衛生局失智友善社區計畫,並於2021年起與台南市立圖書館跨域合作成立「失智友善館」,至今年已協助236位圖書館志工完成失智友善志工培訓,強化其對失智症的認識與敏感度。今年更拓展至產業場域,輔導奇美食品幸福工廠成為失智友善組織,已有33位員工完成志工培訓,將「友善陪伴」融入烘焙課程與導覽活動。 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暨護理部總監陳綉琴表示,除讓失智友善多元延伸,並導入「社會處方箋」,讓醫療體系資源連結至圖書館與觀光工廠等日常生活場域,展現醫療、文化與產業的跨域串聯實踐,打造可複製、可擴散的失智友善社區共融典範。 陳綉琴表示,奇美醫院推動「社會處方箋」將醫療建議轉化為生活行動,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參與互動,藉此延緩退化、減緩憂鬱情緒。透過失智友善志工陪伴,讓他們不再只是「病人」,而是能創作、能分享的社區成員,讓照顧者也能感受到支持與喘息。台南市圖與奇美食品幸福工廠的跨域合作,展現「社會處方箋」與「失智友善組織」結合的典範價值。 志工與員工化身守護天使陪伴,讓失智長者重拾笑容。未來奇美醫院將持續擴大失智友善組織的合作,深化失智友善天使與志工的培訓,讓陪伴的力量遍布社區每個角落。

Read More

秋咳、乾癢 中醫授養生要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時序入秋,逐漸晝短夜長,氣溫也隨之下降。中醫指出,可以順應自然,由外到內調整身心,透過養陰潤燥的飲品、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不僅能減少秋季常見的咳嗽、皮膚乾癢等不適,更能維持健安康的身心。 中醫理論,秋天屬於五行之金,對應人體的肺臟。肺喜潤而惡燥,入秋後最常見的就是「燥邪」。東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陳慧聞表示,氣候乾燥容易耗傷津液,易出現咳嗽、喉嚨乾、鼻塞、皮膚乾癢、便秘等症狀;小朋友或體質敏感的人,也可能因氣候變化、粉塵花粉刺激,引發氣管炎或呼吸道的疾病。 針對秋天常見的「燥咳」與呼吸道不適,中醫治療以「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為原則。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能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穴位則可選用「天突穴」舒緩咳嗽的不適,或配合肺俞、尺澤調暢肺氣。 在養生上,建議透過藥膳或茶飲輔助,如百合蓮子湯養陰潤肺、補脾益氣,能緩解咳嗽,並改善秋季皮膚乾燥。作法為取百合20克、蓮子20克、山藥30克、白木耳15克,搭配少量冰糖燉煮成湯。 此外,適量飲用梨子水也能達到清熱潤燥的效果。提醒市售飲料含糖量高,應適量飲用,以免適得其反。 而秋天屬於生長化收藏「收」的階段,天地陽氣逐漸收斂,人們應順應自然變化調整生活。建議作息上要早睡早起,保持精神安定,緩和秋天帶來的悲傷情緒。飲食方面,多食用白色食物,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百合等,幫助保有津液,改善乾咳及皮膚乾燥。同時應避免過多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功能;避免油炸、辛辣刺激等燥熱、容易上火的食物,以免化燥。 此外,選擇適度的舒緩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既能強健肺氣,也能調整情緒。小朋友則可以多做戶外運動增加抵抗力,預防秋季的過敏與流感。 陳慧聞提醒,秋冬是流感好發期,要特別注意手部清潔、適度增添衣物,避免早晚溫差過大導致生病。

Read More

〈中華副刊〉坪林ê驕傲

■黃徙 2020總統就職和國慶 送予外國元首貴賓ê伴手禮 台灣藍鵲茶、石虎米 這陣起大賣,因為有故事 有故事,投入ê心血就開花 較舊ê田庄 猶未眠夢就天光 一天光,人客隨圍來 買茶食飯 這號茶予人啉落,芳氣起飛 喉韻一回閣一回 予人佮意一杯紲一杯 親像天燈一直飛過 長尾山娘仔、石虎轉來做伙 翡翠水庫ê面 攏浮出一幅一幅畫 倒吊佇雲尾 印印佇水下,懸懸低低 暝時ê天頂點燈火 日時ê田園點點點茶花 坪林變畫冊 農民,一頁一頁掀過 遊客,規本睏過 上可取ê是「八百金」社會企業 智邦科技濟濟公司用心血 讀過寫過,予坪林12个流域 恢復一片大自然ê教材 予咱小學生會曉講祖先ê過去 會曉講1萬5千年前冰河時期 石虎,跙冰若跙流籠 對台灣海峽滑一下 坪林隨到地 予好奇ê觀光客,來遮 啉著茶水會歡喜 食著石虎米煮ê飯 呵咾甲會觸舌 數百年來賣糊藥走江湖 到這馬,無疑悟 坪林啉茶食飯 竟然變驕傲 【註】 1/跙流籠(tshū-liû-lông):溜滑梯。 2/無疑悟(bô-gî-ngūo) :料想不到。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家家都有暖心的情——讀關紅《我家》情不自禁

■朱東明 翻開關紅的《我家》,恰似被一雙溫柔且細膩的手輕輕牽引,悄然走進一幅滿溢著人間煙火氣的生活長卷。它不像宏大敘事那般磅礡壯闊,而是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將「家」這一永恆主題如潺潺流水般娓娓道來。在那平實卻飽含深情的文字裡,讀者能細細品味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彷若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場景之中。 市井群像,勾勒平凡人生 書中呈現的皆是生活裡隨處可見的平凡人物。為了生計不辭辛勞奔波的父母,在成長道路上滿是懵懂的孩童,閒來嘮著家常的鄰里街坊,這裡沒有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唯有小人物們在歲月長河中泛起的日常點滴。 作者對老鄰居的刻畫尤為生動。就拿清晨巷口的場景來說,老鄰居總是帶著和藹的笑容,見到熟人便熱情地打招呼:「喲,早啊!今天看著精神頭不錯呀!」那語氣裡透著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再看廚房備餐時,她專注地切著菜,眼神緊緊盯著手中的食材,彷彿那就是她此刻生活的全部焦點,每一刀都飽含著對家人的愛意。到了夏夜,她搖著蒲扇,坐在院子裡納涼,不禁感慨:「日子過得真快啊,小時候還覺得時間慢悠悠的,如今一晃眼,孩子們都長大了。」 這些看似瑣碎平常的細節,卻讓一位普通老人的形象鮮活地躍然紙上。我們彷彿能清晰地看見她臉上那因歲月留下的皺紋,如同一幅生活的地圖,每一道紋路都訴說著故事,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對生活那份質樸而熱烈的熱愛。書中的「奶奶」「姥姥」「父母」,還有「舅姥爺」、「養女」、「侄女」等,每個人物都帶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 比如書中描寫奶奶,會說起她年輕時持家的不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她總能想盡辦法讓一家人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年冬天,家裡實在揭不開鍋,奶奶頂著凜冽的寒風,走了十幾里山路,去山裡挖野菜,回來後雙手凍得通紅,長滿了凍瘡,但她看到孩子們能吃上一口熱乎的野菜粥,臉上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精心保存著一個小盒子,裡面裝著孩子們小時候的照片和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小物件,偶爾拿出來翻看,眼神裡滿是回憶與慈愛。這些人物共同構成了一幅鮮活生動的生活圖景,讓讀者在其中輕易就能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家常瑣事,訴說人間溫情 家庭無疑是《我家》的核心舞臺,而瑣事便是這舞臺上的主角。作者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靈動俏皮的文字,將家庭生活中的溫暖與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日常裡為了一點小事的拌嘴,到節日裡熱熱鬧鬧的團聚,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 書中描寫的一次家庭聚餐,畫面感十足。一大家子圍坐在圓桌旁,桌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飯菜,紅燒肉色澤誘人,散發著濃郁的香味,彷彿在訴說著生活的富足;清蒸魚鮮嫩欲滴,點綴的蔥絲和紅椒絲像是給它穿上了一件華麗的衣裳。家人間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長輩關切地詢問晚輩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最近工作忙不忙啊?身體怎麼樣?」晚輩們則耐心地一一回應。夫妻間偶爾會交換一個默契的眼神,那眼神裡包含著無需言說的理解與愛意。 然而,偶爾也會有小磨擦。比如在討論假期去哪里遊玩時,姊姊想去海邊,感受大海的遼闊;妹妹卻想去山區,體驗大自然的寧靜,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一時有些緊張。但很快,在父母的調和下,大家又重歸於好,笑聲再次迴蕩在房間裡。 書中還提到鐘點工張小姐,她幹活麻利,總是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重要檔落在家裡,張小姐發現後,不顧自己忙碌的日程,專門送到作者的公司,這種小小的善意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護工小芹在照顧奶奶時,細心周到,奶奶偶爾脾氣不好,她也總是耐心安撫。有一回,奶奶夜裡突然犯病,小芹守在床邊一夜未眠,不斷輕聲安慰著奶奶,還時不時給奶奶餵水擦汗,直到第二天醫生趕來,奶奶病情穩定,小芹才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疲憊卻欣慰的笑容。她與奶奶之間的互動,也展現出一種別樣的情誼。姐妹間既有親密無間的時刻,也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磨擦,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複雜,感受到親情的深沉與多元。 細膩筆觸,觸動心靈共鳴 關紅的文字如春風輕柔拂面,細膩動人,總能在不經意間精準地觸動讀者的心弦。她不追求濃烈直白的表達,而是以如涓涓細流般的筆觸,在字裡行間緩緩傳遞情感。 在表達思鄉之情時,她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通過回憶老街那青石板路,路面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彷彿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兒時的腳印。還有家鄉小吃,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格拉條,麵條筋道有嚼勁,澆上特製的醬料,再配上豆芽、榨菜等配菜,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家鄉的味道。熟悉的味道縈繞在鼻尖,那是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是和小夥伴們在街頭巷尾玩耍的歡樂。她將眷戀之情就這樣緩緩道來。 這樣的描寫,讓每一位遊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情感密碼,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輕輕觸動。無論是對親情的珍視,對成長的感悟,還是對生活的熱愛,作者都能用細膩的文字,讓讀者重新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比如在描寫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相處,作者寫道,小時候總覺得父母的嘮叨很煩,直到自己離開家,在異地生病時,收到父母關切的電話,那一刻才明白那些嘮叨裡滿滿的都是愛。有一次,作者在外地遭遇挫折,心情低落,父母得知後,立刻買了車票趕到作者身邊,父親默默地幫作者整理房間,母親則在一旁輕聲安慰,那一刻,作者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愛從未缺席。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讓讀者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對親情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家》:挖掘內心深處的家之情感 《我家》不僅是作者對自家生活的記錄,更是對每個人內心深處「家」的情感的深刻挖掘。在這裡,我們看到平凡人的喜怒哀樂,體會到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對生活、對家人那份真摯深沉的愛。家,永遠是我們的根,是無論走多遠都會眷戀的溫暖港灣。這本書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反復回味,在那字裡行間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印記與情感共鳴。

Read More

暴雨後踩積水 恐染類鼻疽

大雨過後清理環境赤腳或只穿拖鞋走進積水、泥濘之中,可能引發類鼻疽感染。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民眾在大雨過後清理環境時,赤腳或只穿拖鞋走進積水、泥濘可能引發類鼻疽感染。醫師提醒,類鼻疽的臨床表現多變,嚴重甚至恐引發肺炎、敗血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張雅媛表示,類鼻疽是由「伯克氏菌」引起的細菌感染。這種細菌平常存在於土壤與淡水中,在台灣的亞熱帶地區每當颱風、暴雨過後,泥水混濁、環境翻動容易將細菌擴散開來;尤其當積水與土壤混合後,細菌量會急速升高,加上水溝不通、泥水四溢,感染的機率也跟著提升。 張雅媛強調,類鼻疽的臨床表現多變,輕則局部蜂窩性組織炎、具紅腫熱痛症狀;重則演變成肺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部分案例若病情控制不佳,還可能傷及骨頭或關節,引發骨髓炎、關節炎等嚴重併發症。 在治療上,類鼻疽對第1、第2代頭孢菌素、青黴素等常見抗生素效果不佳;往往需使用第3代以上的頭芽孢素抗生素、Imipenem、Meropenem、磺胺類或四環黴素等類抗生素,且治療可能長達2~4週甚至更久。若早期判斷錯誤,延誤治療,容易造成反覆發作或病情急速惡化。 張雅媛提醒,若在颱風後清理環境後出現發燒、傷口紅腫化膿、呼吸急促、咳嗽有痰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活動史,有助病情判斷與治療。 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類鼻疽,也沒有特效藥能事先服用避免感染,防護措施至關重要。張雅媛建議,民眾在災後清理家園時應穿著防水長靴與手套,有傷口者要包紮完整並保持乾燥,整理環境時務必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氣膠。若用消毒劑,應選擇適度稀釋的漂白水,注意眼睛與皮膚防護。

Read More

中西醫合併治乳癌 減輕化療副作用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1歲女性自行觸摸發現左側乳房有硬塊,檢查確診為第1期三陰性乳癌。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已無癌細胞殘留,淋巴亦未見轉移,精神體力恢復良好,化療副作用顯著緩解,生活品質大幅度改善。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臨床與研究資料均顯示,中藥能在提升乳癌患者存活率與治療耐受度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根據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發現,第4期乳癌患者若合併使用中藥,5年平均存活率提升,死亡風險降低約55%。有乳癌中藥薈萃分析顯示,中藥使用者在2年與5年後的整體存活率,均顯著優於未使用中藥者,且使用時間越長,存活率越高。 中醫會依據個案體質及病況開立處方,小柴胡湯可舒緩情緒焦慮與失眠,天王補心丹加黨參、龍膽瀉肝湯或散腫潰堅湯可抑制腫瘤增生,香砂六君子湯或藿香正氣散等方劑可減輕化療引起的噁心、疲倦與食慾不振等。 廖麗蘭說,中西醫合併治療在三陰性乳癌,不僅能有效清除腫瘤細胞,更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心理狀態。盼進一步推動中西醫結合,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元、完整的治療選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