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T肺癌篩檢早治療 死亡率連9年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癌是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第1位,每年奪命超過萬人。國健署8日指出,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有助早期發現,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連續9年下降。 國健署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今年起擴大篩檢服務對象。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有15萬8937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957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83%。 國健署分析,國內111年確診肺癌個案當中,有6.2%診斷為0期、32.3%為1期、3.7%為2期、10.4%為3期、47.7%為4期。 目前第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約9成、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如果延遲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僅剩1成。如何及早發現肺癌?成為提升存活率關鍵。 國健署強調,LDCT僅能早期發現肺癌,並不能降低肺癌發生率,最重要預防方法仍是戒菸。戒菸10-15年肺癌發生率可減半。建議吸菸民眾善用戒菸服務資源,同時遠離二、三手菸,有效保護自己免受肺癌威脅。

Read More

6旬男遊非染瘧疾 插管收治加護

瘧疾境外移入19年同期新高,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本土個案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8日公布,今年迄今3個多月來累積7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創19年來新高;且已有重症病例,為參加非洲旅行團的60多歲男性,目前仍呼吸衰竭插管住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7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2007~2025年同期最高,年齡介於20多歲~60多歲,感染國家分別為獅子山及索羅門群島各2例,坦尚尼亞、肯亞及非洲中部多國各1例,其中6例感染惡性瘧、1例間日瘧。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瘧疾重症個案為60多歲本國籍男性,2月下旬參加旅行團至中西非旅遊,3月21日返台後全身倦怠、惡心嘔吐、腹瀉、黃疸等症狀就醫,25日因不適加劇且出現畏寒、尿量減少等症狀二度就醫。 檢驗發現,個案黃疸指數升高、急性肝腎衰竭,一開始懷疑病毒性肝炎但檢驗陰性;後續收治住院隔離並通報瘧疾,中間一度發生呼吸衰竭而插管轉到加護病房,最後確認感染惡性瘧,目前仍插管住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重症個案同團16人經追蹤均無疑似症狀,個案本身因目前仍插管無法疫調,尚無法確認是否有服用瘧疾預防投藥。 羅一鈞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落實防蚊措施,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速就醫,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Read More

口乾全身無力 暴瘦才知罹糖尿病 注射服藥控糖

醫師賴柏茵表示,血糖控制不佳是併發症及病情惡化主因。(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2歲王姓男子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平時服藥控制;因口乾全身無力、體重驟減10公斤,診察發現血糖高達765、糖化血色素10.2%,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前後經9個月施打長效胰島素、口服2種降血糖藥,糖化血色素降為4.9%,調整口服1種降血糖藥並持續追蹤。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表示,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影響全身器官,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糖尿病也是導致失明、洗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位居2023年台灣10大死因第5名。臨床上常見病人服用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療效不佳時,因誤解而抗拒胰島素注射治療,導致血糖失控。其實,胰島素並非是治療的「最後手段」,也非病情惡化的象徵;而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胰臟功能衰退的結果。血糖控制不佳才是併發症及病情惡化的主要,而非胰島素本身。 賴柏茵強調,胰島素是身體自然產生的激素,不會成癮或傷害腎臟。部分病人使用胰島素可能出現體重增加,這是因為胰島素幫助細胞有效利用葡萄糖,可透過飲食和運動來管理。 賴柏茵呼籲,積極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關鍵,胰島素在必要時是有效的治療工具,能夠顯著降低併發症的風險。鼓勵病人消除胰島素的誤解,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與醫師合作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以穩定血糖並降低心血管疾病、腎病等風險。

Read More

英國首例 接受子宮移植 罕病婦產女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倫敦一間醫院表示,一名女嬰透過子宮移植出生,創下英國首例。她的媽媽兩年前接受手術,移植了姊姊的子宮。這位新手媽媽說:「我們收到迄今為止想要的最棒的禮物。」希望「未來這能成為一個美好的現實,為那些沒有其他辦法生育的女性提供多一個選擇」。 醫院在聲明中表示,這名36歲的媽媽患有一種名為「苗勒管發育不全症候群」的罕見疾病,天生沒有功能正常的子宮。她成為英國首名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子宮是由她42歲、已有分別為10歲與6歲兩個女兒的姊姊所捐贈。 這項移植手術於2023年2月在牛津大學醫院基金會旗下的牛津移植中心進行。英國活體捐贈計畫共同負責人、婦科顧問醫生史密斯表示,這名女嬰的出生是「超過25年研究的成果」。 自2013年瑞典率先進行子宮移植手術以來,全球已累積超過100起案例,約有50名健康嬰兒出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妳今天真美

■吳坤峰 鏡子說「妳今天真美」,真會說話,阿男卻連一面鏡子都比不上。 妻女說買東西,家中的兩個男人,阿男與兒子作陪。嘉義市中央第二商場的珠飾店,買禮物。聽妻子說店是她公司一個工讀學生推薦,男的工讀生,身上戴著耳圈就來自這家店。 尋著地址找到商場圓環,商場由二個環路的門面群組成,門面沒有店家樣子,三片老式鐵捲門拉下,如同一般住家,看來商場已不復存在,轉往相鄰的文化路上。珠飾店在環路外圈背後,店前的路正對文化路,從文化路望進巷內,它像嵌在暗巷底的燈盒,整面玻璃及一片玻璃門隔起的門面,透著溫柔鵝黃光,吸著愛的目光。 店內只有一位年輕女店員正忙著整理手環、墜子,店裡多為秀氣又帶小個性的飾鍊,小小的,不造成壓力,又具特色。小小的存在,不經意的一瞥,更讓人專注。 「隨意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妻女看著手鍊,挑著不同的喜歡。 「這一條沒有旁側的小墜飾。」簡單而俐落,女兒喜歡。 「我喜歡二三個墜飾的那條。」美好的牽掛,妻子喜歡。 阿男與兒子則直男似的觀看不同的美麗與巧思,好奇勝過了擁有、想要的購買。左瞧右看。兒子心思不在這,忍不住拿出口袋的手機玩遊戲。阿男看著細小鋼圈扣成的鍊子,綴上精緻的墜子,組成各種姿態,微小差異建構的一個心思世界,那世界很美麗、充滿愛意。店內發現幾瓶香水,阿男拿起一瓶香水細管,看著瓶子上名字寫著「慾望巴黎」,僅僅四個字,阿男馬上腦補許多的畫面,牽手、擁抱、深吻、一切爛漫的事,忖度怎樣的香味,能如此厲害來到如此景色,想打開,不得其門,只能放下走開,把自己推離慾望巴黎。 「多看看,那一天,有女朋友才知道怎麼送女友東西。」妻子過來,要兒子不要玩手機。這話,兒子笑回「我不需要」,但到阿男耳中,卻聽得驚心動魄,暗忖「我需要」。想著自己從未或早已忘了送過妻子飾鍊,除了那一只結婚鑽戒。阿男趕緊要兒子看,聽聽學學多了解,將來實有大用,那是把愛保鮮與生存的護身符。 女店員走了過來,分析起二條手鍊的心性。墜飾這條有成熟感,另一條為年輕的樣式。妻子附和著「怪不得,我會喜歡這一條」。送人生日禮物,用二個喜歡,自己的喜歡上要加上收禮人的喜歡,如此禮物,心意具足。 店裡飾品有金色與銀色。金或銀的穿搭,由膚色來決定。女店員給了些方向,簡單說,膚色黑,戴金色的會較顯色,有精神。銀色適合膚白的人。若真的皮膚黑,妝容粉白,銀色也能搭上。樣式在年齡工作個性中衡量。妻女熱烈討論她們的認識與了解,再次整理收禮人的樣子,買了手鍊與項鍊。女兒也添了條自己喜愛的手鍊。那一條妻子喜歡的,妻子買成了禮物。阿男沒悟性,時機沒抓緊,把妻子喜歡的也變成她的禮物,求生能力奇差。 當妻子照著鏡子,鏡子旁,一支細桿鐵夾子上鉗著一張小白紙,紙上寫著「你今天真美」,像鏡子對著妻子說著話。 那話是阿男想說卻沒說的。在一旁的阿男,把妻子的美又複習了一遍,打開心中的香水瓶,是飯香。有了一對兒女、一個家、歲月容顏。那美,依舊是阿男初見妻子不能自己的心動。是啊,「妳今天真美」,在阿男的每個今天。 妻子沒有慾望巴黎,沒喜愛的手鍊,只有嘴拙的阿男。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當代詩話 「不甚在意」的詩中人

文/簡政珍 畫/李昕 在某些詩作裡,有時讀者面對的是一個「不甚在意」的詩中人,意象的觀照、文字的進行似乎有意又無意,有點慵懶,但又不是不正經。 白晝跟隨陰影,並非全然有意,悉索的腳步也不是刻意喚起聽覺。但如此的不經心,卻是人類原始的父母看到果實膨脹後所興起的慾念。 更妙的是,我們看到類似的詩行:「墮落以後/我們可以討論天真與文學」。天真的敘述來自於天真的喪失。文學來自於情感以及慾念所造成的所謂「墮落」。 詩呈現一種無奈與無厘頭之真,而這種真,不是出自於嚴肅的詩說,也非皺著眉頭的聖哲,而是一個語調似乎漫不經心的詩中人。 發現一節蠟燭固然心喜,但不必然是情火的復燃或是生活光明的保證。懷念讓思緒有所棲息,但不必然是與被懷念對象再續前緣。表象似乎不是很「有」情,但卻不是「無」情。

Read More

月減15kg復胖變更重 生理期大亂

本報綜合報導 一名35歲女性上班族1個月內狂減15公斤,後續不但復胖變更重,還出現生理期大亂、經痛加劇等狀況;檢查發現已有中度脂肪肝,且胰島素阻抗高、血糖數值也位於糖尿病前期。經調整飲食習慣,搭配適當藥物與運動計畫,3個月後體脂下降8%,糖化血色素回到正常範圍,不僅瘦身有成,也順利逆轉糖尿病前期,身體狀況大幅改善。 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指出,健康的減重速度約2~3個月內減少初始體重的5~10%。如果1個月內掉超過初始體重的5%,可能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免疫力變差、掉髮、經期不規律,甚至腸胃不適等問題。 根據一篇2024年發表於JAMA Network期刊的研究指出,頻繁的BMI波動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子,可能使發生風險增加8~16%。 許芷瑜強調:「減重應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衝刺比賽。」以極端方法快速減重後造成體重反彈所形成的「溜溜球效應」。以適當的速度減重,不僅能有效減脂,還能維持身體健康,避免極端錯誤方式反而對健康帶來危害。

Read More

〈邊境檢驗〉日本羊栖菜、水雲 含砷超標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8日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由裕毛屋企業進口、日本生產的葡萄子油被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達1578μg/kg,超過我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限量1000μg/kg。該業者因連2週違規,將從加強抽批查驗調整為逐批查驗,100%檢驗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合格後才可輸入。該批10.66公斤商品也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包括自日本進口的羊栖菜、水雲、葡萄籽油等多項產品,以及南韓進口的雪花起士粉甜味劑含量不符規定,大陸進口的美耐皿餐具則無通過溶出試驗。 食藥署指出,桃園富山國際貿易自日本進口的羊栖菜,被驗出重金屬無機砷達62.6mg/kg,遠高於法規限量值1.0mg/kg,該批2.88公斤羊栖菜已要求銷毀或退運;新北市大鬍子公司自日本進口的水雲,也驗出無機砷2.8mg/kg,該批1公斤已要求銷毀或退運。將針對進口業者由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率為20~50%。 另自南韓進口的雪花起士粉則檢出甜味劑甜菊醣苷0.17g/kg,違反我不得使用規定,該批100公斤已要求退運或銷毀。自陸進口的塑膠刮板、美耐皿餐具等則因溶出試驗不符規定,也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

Read More

新冠夏季恐升溫 高風險3族群 應續打JN.1疫苗

新冠JN.1疫苗第2劑8日開打,68歲的衛福部長邱泰源帶頭挽袖接種。(疾管署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期COVID-19疫情雖處於低點,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8日表示,病毒持續變異,不排除今夏會再引發一波流行,呼籲65歲以上長者等3族群打第1劑滿6個月(180天)可接種第2劑JN.1疫苗。 JN.1疫苗第2劑8日開放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等3族群,打第1劑滿6個月(180天)可接種,估計至4月底有53萬長者可接種第2劑。 68歲的衛福部長邱泰源中午帶頭挽袖接種,強調自己於去年10月1日接種第1劑,提醒民眾可先計算好自己可接種時間,提前預約接種。 由於國內本土併發症及死亡個案逾9成6未接種JN.1疫苗,且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邱泰源表示,國際實證研究顯示,接種第1劑疫苗3~5個月後保護力會開始衰退,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按時接種第2劑,才能有足夠免疫保護,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COVID-19就診171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3%;上週新增8例重症、2例死亡個案。 儘管近期疫情處於低點,羅一鈞表示,病毒仍持續變異,不排除夏天再引發一波流行。 疾管署同時提醒,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全年開放接種中,尚未接種的65歲以上長者可一同接種。

Read More

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穴道按摩 手腳不再冰冷

按摩手掌的勞宮穴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氣溫波動大,民眾常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對於老人家或慢性病患,這種不適可能是體內陽氣虛弱,氣血循環不良的表現。可透過溫熱飲品改善,或透過穴道按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表示,在中醫角度,手腳冰冷屬於「四肢厥逆」範圍,通常是由於陽氣不足導致氣血循環不良,只要天氣一寒涼手腳末梢血管容易收縮、出現手腳冰冷等症狀;特別在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慢性病患較為常見。尤其在天氣變化大的季節中,容易加重不適。 中醫治療手腳冰冷,強調調理氣血,並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辨證施治。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溫熱飲品改善這種情況,包含飲用桂圓紅棗茶、黑糖薑湯等,不僅能暖身,其中紅棗本身就有甜味不用另加糖類,可以適當的補充能量,又不會讓血糖起伏的太快,減少負擔之外;薑還可以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 林經偉建議,民眾還可透過穴道按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如按摩手掌的勞宮穴和腳底的湧泉穴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搭配簡單的養生操或太極拳,能有效提升體內陽氣,改善血液循環。 他提醒,若手腳冰冷伴隨臉色蒼白、皮膚發黑、極度疲倦、盜汗等其他症狀,建議盡早就醫。

Read More